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手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教学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演绎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把枯燥的教学概念和定理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方式有条不紊地予以演示,使课堂气氛生动,学生思维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輔助教学已屡见不鲜。并且,把是否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作为衡量一节课是否优劣的重要标准,但多媒体课件教学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弊。下面我针对地理教学中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只一点谈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恰当选材 适时呈现
地理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章节,也有很多不适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的章节。因而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选用的教材要体现多媒体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特点;要突破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例如:《自然带》的教学,教材内容为宏观地理事物,但教材的时空局限性,难以给学生整体的印象,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边讲述各自然带的特点,边播放剪辑的各自然带景观的视频动画,一堂课下来,学生很有兴趣。教材选定后,接下来分析处理教材,确定教材和教法需要突破的地方、素材的来源和使用方法。选取好的素材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除了自己设置一些简单的图片、动画外,还可以采用扫描和网上下载的方式搜集和准备图片,特别是网上下载是搜集素材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对地理教学来说,其重要目的就要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理解和记忆、解题能力,有些教师不熟悉多媒体的操作及课件制作,在分析题意并让学生简单思考之后,就在屏幕上把所有的结果显示出来。正在思考的学生们突然看到一个现成的解答,其思维的连续性被破坏,势必会放弃自己的思路去接受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教师讲授指导,学生思考讨论,电脑演示是演示型课堂教学活动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考虑如何协调这三者的活动时间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二、突出主体 灵活机动
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如果屏幕文字、相关图片、动画太多,教师可能把握不住,造成学生理解有困难。大多数老师认为该讲的都在屏幕上,有些该评讲的内容一带而过,而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看书、理解需要时间,当还没有对此做出反应时,老师转到了“下一页”的知识点。这样,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相反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上课,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内容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如果学生集中注意力,那么随着教师的书写,学生的思维就会有一个渐渐展开的过程。教学双方的思维基本上是同步的。而用多媒体,万一课件设计不是很好,内容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果教师不注意它与传统教具的这种区别,信息技术这种简捷快速的优点,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学活动的进度,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脱节。为此,在肯定多媒体工具信息量大,一节课容量多的同时,教师务必对新媒体的特性有充分的认识,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灵活机动的调整好课堂节奏。在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在上课时,运行课件时,教师必须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从而合理、顺利的进行下一步教学活动。
三、突出一个中心——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应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地理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不要为技术而技术,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整合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做一个课件,一节课热闹下来,学生什么收获都没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建构一个学生乐学的情境为原则,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
我们必须反对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果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会适得其反。使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
四、做好两个基本点——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不是说每一节课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结果都会是很好,“山珍海味总吃也会烦”,“小米加步枪”也有自己的优势。一讲到课程整合,有的老师就以为每节课都要用电脑来教和学,其实整合后的教学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上机或多媒体演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证明。同时,学生的活动不应是自由活动。“一节课过去了,学生敲了半天计算机,却收获不大。”
因此我们必须有这样的思想: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计算机。要讲究实效。整合,并不是等于另起炉灶,更不是“换汤不换药”,我们说的整合是把各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整合中,在学期初就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对一些用传统方式来教,效果一样或更好的,我们就用传统方式来教。
五、实现三个结合——与传统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首先是多媒体课件教学与我们传统教学模式“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结合起来。当讲的必须动“嘴”,当写的必须动“笔”,当做的必须动“手”。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控制教学节奏,可根据学生需要时急时缓、或多或少。
其次是多媒体课件教学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教学是根据“学生需要什么”而教,不是根据“我们需要学生怎样”而教。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而每个人又都不一样。故我们的教学方法、模式、手段应体现灵活性、可塑性。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应用过程中模式一旦固定,很难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调整课堂结构。由此,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必须很好的了解学情,认真分析学生的兴趣、需要、情感以及知识技能、实践经验等。
最后是多媒体课件教学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不是凡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课都一定是好课。多媒体课件教学要适当、适量、适度。“适当”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分析衡量是否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适量”是指多媒体课件教学不是通册、通章、通节都可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难点、盲点去适量选择、合理运用,不能“滥用”;“适度”是指多媒体课件教学要与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吻合,不能超负荷地增加教学内容,超标准地选择教学内容。这是一节好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必须做到的。
一、恰当选材 适时呈现
地理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章节,也有很多不适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的章节。因而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选用的教材要体现多媒体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特点;要突破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例如:《自然带》的教学,教材内容为宏观地理事物,但教材的时空局限性,难以给学生整体的印象,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边讲述各自然带的特点,边播放剪辑的各自然带景观的视频动画,一堂课下来,学生很有兴趣。教材选定后,接下来分析处理教材,确定教材和教法需要突破的地方、素材的来源和使用方法。选取好的素材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除了自己设置一些简单的图片、动画外,还可以采用扫描和网上下载的方式搜集和准备图片,特别是网上下载是搜集素材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对地理教学来说,其重要目的就要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理解和记忆、解题能力,有些教师不熟悉多媒体的操作及课件制作,在分析题意并让学生简单思考之后,就在屏幕上把所有的结果显示出来。正在思考的学生们突然看到一个现成的解答,其思维的连续性被破坏,势必会放弃自己的思路去接受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教师讲授指导,学生思考讨论,电脑演示是演示型课堂教学活动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考虑如何协调这三者的活动时间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二、突出主体 灵活机动
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如果屏幕文字、相关图片、动画太多,教师可能把握不住,造成学生理解有困难。大多数老师认为该讲的都在屏幕上,有些该评讲的内容一带而过,而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看书、理解需要时间,当还没有对此做出反应时,老师转到了“下一页”的知识点。这样,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相反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上课,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内容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如果学生集中注意力,那么随着教师的书写,学生的思维就会有一个渐渐展开的过程。教学双方的思维基本上是同步的。而用多媒体,万一课件设计不是很好,内容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果教师不注意它与传统教具的这种区别,信息技术这种简捷快速的优点,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学活动的进度,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脱节。为此,在肯定多媒体工具信息量大,一节课容量多的同时,教师务必对新媒体的特性有充分的认识,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灵活机动的调整好课堂节奏。在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在上课时,运行课件时,教师必须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从而合理、顺利的进行下一步教学活动。
三、突出一个中心——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应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地理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不要为技术而技术,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整合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做一个课件,一节课热闹下来,学生什么收获都没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建构一个学生乐学的情境为原则,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
我们必须反对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果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会适得其反。使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
四、做好两个基本点——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不是说每一节课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结果都会是很好,“山珍海味总吃也会烦”,“小米加步枪”也有自己的优势。一讲到课程整合,有的老师就以为每节课都要用电脑来教和学,其实整合后的教学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上机或多媒体演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证明。同时,学生的活动不应是自由活动。“一节课过去了,学生敲了半天计算机,却收获不大。”
因此我们必须有这样的思想: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计算机。要讲究实效。整合,并不是等于另起炉灶,更不是“换汤不换药”,我们说的整合是把各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整合中,在学期初就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对一些用传统方式来教,效果一样或更好的,我们就用传统方式来教。
五、实现三个结合——与传统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首先是多媒体课件教学与我们传统教学模式“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结合起来。当讲的必须动“嘴”,当写的必须动“笔”,当做的必须动“手”。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控制教学节奏,可根据学生需要时急时缓、或多或少。
其次是多媒体课件教学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教学是根据“学生需要什么”而教,不是根据“我们需要学生怎样”而教。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而每个人又都不一样。故我们的教学方法、模式、手段应体现灵活性、可塑性。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应用过程中模式一旦固定,很难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调整课堂结构。由此,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必须很好的了解学情,认真分析学生的兴趣、需要、情感以及知识技能、实践经验等。
最后是多媒体课件教学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不是凡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课都一定是好课。多媒体课件教学要适当、适量、适度。“适当”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分析衡量是否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适量”是指多媒体课件教学不是通册、通章、通节都可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难点、盲点去适量选择、合理运用,不能“滥用”;“适度”是指多媒体课件教学要与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吻合,不能超负荷地增加教学内容,超标准地选择教学内容。这是一节好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必须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