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较的新教材解读r——“空间中点、直线与平面的向量表示”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来源 :中学数学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首先要用空间向量表示立体几何问题涉及的几何元素,即把空间中点、直线与平面用向量表示出来,这是向量法的基石,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因此,深入理解这一内容非常有必要 .rn在人教A版旧教材[1 ] (依据2003年版课程标准编写)中,“空间中点、直线与平面的向量表示”这一内容安排在选修2-1第三章第二节(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在新教材[2 ] (依据2017年版课程标准编写)中,该内容安排在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四节(1 .4空间向量的应用).新旧教材编写差异很大,本文将对这一内容作出解读,以便深入理解空间向量这一核心内容 .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的导航下,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主体”,一路走来,不少教师的观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意识到课堂重心的转变势在必行 .然而这样的转变之下,如何看待
期刊
解析几何是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其主要包括直线、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等相关的数学知识 .其中直线的知识较为简单,圆的知识难度适中 .而利用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
期刊
数学教学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理想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学得主动、教得生动、氛围灵动的“三动课堂”.学得主动是“三动课堂”的根本指向,教得生动是必要支撑,氛围灵动是持续动力.“三动课堂”让数学课堂更加鲜活、更具创造性和生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方程起始教学中,使学生经历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的过程,体会模型思想尤为重要.结
数学抽象素养是学科育人目标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四个理解”的理念,在理解数学的基础上,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提出了数学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直观想象核心素养为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而在数学学科中,直观想象核心素养尤为重要,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还能够自觉将数学学科中几何直观想象与空间想象完美结合,是解决诸多数学问题的基础.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展与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核心素养备受教育领域关注.同时,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直观想象素养,并为学生提供发展直观想象素养的契机.基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展开了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
因为种种原因,不少数学新授课上成了“一个定义,三项注意,大量练习”式的习题课.如何把一些内容看似简单的数学课上出“数学味”,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有理数减法(第1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释有理数减法法则从何而来,在法则归纳、概括与说理上要舍得花时间,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教学指向.
1基本情况1.1授课对象学生来自四星级重点高中普通班高一年级,数学基础较好,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创新能力.1.2教材分析所用教材为苏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2020年7月第1版.学生刚步入高中阶段,学习了第一章集合、第二章常用逻辑用语和第三章第一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延续了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为第二节基本不等式√ab≤a+b 2(a,b≥0)的证明.基本不等式是不等关系中的常见模型,苏教版新教材将其安排在高一刚入学不久学习,可以看出基本不等式作为高中数学的预备知识之一
1 引言rn数学抽象作为数学产生和发展的思维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1 ] .数学抽象体现在数学概念和规则的获得过程中 .数学概念以高度
期刊
深度思考是不断逼近问题本质的“思想行为”,应当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设置合理、有效的“问题链”,是达成学生深度思考的重要路径.“问题链”不应表现为几个简单提问的堆砌,而应呈现出问题的格局和思维的深度,具体应做到:基于学生学情,找准“问题链”设计的逻辑起点;基于结构教学,构建“问题链”的基本框架;基于数学思维,丰富“问题链”的呈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