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山的召唤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中生活久了,总有亲近自然的渴望。在闲暇周末,逃离密集的高楼,去往深山,是许多城市人的向往。厦门这个岛城中,就有几处值得亲近的山。之前《海峡旅游》介绍过的东坪山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游玩体验,相比之下,这一期我们将说到的汀溪镇周遭,则更保持着原始风貌。
  汀溪在同安区的西北部,和安溪县、南安市都有接壤。这里的美景,曾让宋代大儒朱熹留题,明末文士池显方隐居,对于现代的都市人,更有莫大吸引力。这里不仅有溪水、水库、温泉等自然资源,也有土楼、宋代窑址、清代牌坊等。这一期,我们采访了偶尔会在这里栖身的在地都市人,一起探讨山居的乐趣,同时也推介各种“玩山”的方法。
  驿居于山
  厦门户外圈的朋友,许多都听过野路的名字,也知道他在汀溪有一处山里的房子。甚至连我不玩户外的朋友,也曾经与我描述去朋友山里的房子过夜,过程如何有趣,房子如何舒服而接近自然——后来我才知道他去的就是野路在汀溪的驿居。
  对于山,野路一直有情结。他从小在湖南山区长大,记忆中的山林有溪流,长满了野果与野菜。儿时上学的路上,总能看到百合花、彼岸花、飞鸟还有小蛇。在不通公路与电的山区,孩子没有现代玩具,只能成天在山中游荡着,在自然里寻找着各种乐趣。长大后到城市里生活,能看到山的城市,总让野路觉得格外亲切。群山的轮廓线,令他有乡愁,他半开玩笑地说,看到杉际内的山,就“误把它当成故乡”了。
  野路是2002年左右走进汀溪的。玩户外,总喜欢找到有山有水亲近自然的地方,厦门市郊的汀溪,很快就成了厦门最早一批户外爱好者们的“宝地”。那会儿的汀溪还没有铺上水泥路,去的人并不多,野路他们最常去八怪谷、飞天瀑布、金光湖还有水库,青山碧水格外亲切,因为太喜欢这样可以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那几年去的频率极高,几乎周末有空就上山享受无干扰的自然环境。去得多了,渐渐就开始琢磨,能不能在山上找个根据地,周末时可以住在那儿,随时可以骑车、徒步、爬山、溯溪。
  就这样开始了山中租客的经历。找房子耗费了一番功夫,野路希望租来的房子相对独立,视野开阔,也有丰富的户外资源,同时交通方便。对于房子本身,学建筑设计出身的他,很固执地只看传统闽南建筑风格的院落式老屋,在他的建筑美学里,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院落格局,用本地产的材料建造,才是实实在在的有机建筑。找了好一阵子,一直到2009年6月份,才找到了现在这栋“土生土长”的房子。
  这是一栋80年代的老屋,已经许多年没有人住,房子里结满了蜘蛛网,屋里四处都是牛粪与蝙蝠粪。野路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对其进行改造,做过预算、画了水电设计图之后,请了电工来帮忙,铺了地板砖、改建了厨房,加了淋浴间、卫生间、化粪池,在院子里铺上卵石,种上花卉。家具则大部分是自己动手做,利用村子里废弃的门板、案几,也自己做茶桌、木沙发、柜子等。那会儿野路还没买车,常常是周末时骑自行车上山,有些改造房子的材料,也是他用自行车驮上去的。改造房子,耗心耗力,也耗时,那阵子,几乎一周有一半的时间在山上,可是,野路很享受这样专心做事的时光。
  房子改建好了,野路取名“驿居”。因为喜欢远离尘嚣的感觉,也欣赏竹林七贤的交情,“驿居”很快便成了野路与朋友们一起玩乐的地方。朋友在这里种菜,地瓜、辣椒、茄子、南瓜,大伙儿也凑在一块骑车,在月光下徒步,在石头上弹琴,转一转周边的村子,在湖里划船,也溯溪、弹吉他、烧烤。来的朋友一拨又一拨,有的人和野路一样喜欢山中的生活,也有的人并不习惯。对野路来说,驿居的存在很简单,他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就像有的人喜欢去咖啡馆、酒吧、大排档一样。到驿居来,也是一种爱好。有了这个地方,周末再也不愁没地方去。”而上山的朋友们,在山上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来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生活。”野路说。
  在山里呆的时间多了,闲情也多了,野路开始学古筝、古琴。以前爬山的朋友来这弹吉他时,送他一把尤克里里,于是也开始学弹尤克里里。他对音乐有格外的喜好,觉得好音乐与山中安静的环境十分契合。他甚至也写一些诗句与歌,记录山中的生活。有一段便是这样写:“开门见山白云莽莽/坐井观天有鸟飞翔/慢抚琴弦/轻轻地唱/唱一曲流年/舞一段月光/饮一杯佳酿/吐一段过往/找一处旷野/把岁月珍藏”。
  从2009年到现在,山上的日子已经成为野路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如今因为工作关系常常不在厦门的他,经常会想念驿居的生活和朋友们。不过,他也开始了新的计划,想要找一处有着碧波无垠、青山田园的木头民居。他笑说:“山居体验过了,想体验湖居。”
  给孩子大自然的礼物
  与野路不同,吴涛在汀溪租下房子,更多是为了孩子。
  驴友们总有老驴带新驴探索本土户外资源的习惯,吴涛第一次到汀溪,也是十几年前刚玩户外那会儿。最初到汀溪,也是像大家一样,露营、溯溪、骑车、跑步,享受大山给予的好资源。后来,朋友中渐渐开始有了一些像野路这样热爱山中生活,在山中租住老屋的人,受到启发,吴涛也希望有这样一个去处,“作为给孩子的礼物”。
  吴涛说,自己和这栋房子很有缘分。2012年9月,他开始拜托山上的朋友帮忙物色老屋,第一次进村找房子时,就曾路过这栋石头房。隔了三个月,又上山看房还是喜欢,可惜那回房东不在,只有精神状况不是很好的二儿子在家接待了他,结果可想而知。那段时间,他每个月上山两次,前后总共看过四五套房子,不是房子不合意,就是和房东没谈拢。到了第二年的2月份,一直帮他找房子的护林员老廖告诉他,村里有个房子要出租,找了好一段时间房子,已经有些灰心的吴涛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看房了。没想到这回看的,就是这栋房子。然后开始和房东先生接触,谈条件,80多岁的房东先生能很清楚地说出自己的电话号码,在这村子里相当不容易,条件谈起来也比较爽快,吴涛觉得和这样的人打交道是放心的,于是买卖成了。
  这个有前后院落的独栋房子,是60年代的建筑结构,原本废弃着用来养鸡,门前还搭着猪栏。吴涛找来了泥水匠,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刷墙,将厨房改卫生间,加化粪池。为了尽量保持原先的结构与风格,在铺地砖时,吴涛选择了闽南传统的红砖。吴涛在房子的装修上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到现在房子还不能算是完全装修好,他仍旧在继续物色着各式小东西。院子里需要一张茶桌,门口需要一张躺椅,还要更多的绿植……等等,他总是想起来时便添购一些。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享受极了这种细碎、费心力的装修,这也是在圆自己心中的梦想——一点点建构自己心中为女儿创建的小小天地。   吴涛会想把这座房子作为给女儿的礼物,是因为他喜欢童子军那套教育方式,希望通过对自然的探索,培养孩子的户外精神与公民意识。他很喜欢的小说是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小说中一只良犬回归野性的过程无比艰辛,但对于人而言,荒野确实对磨练人的人格与意志有很好的帮助。虽然生的是女儿,吴涛却说,他觉得女孩子更应该独立,“长大以后开车要自己换轮胎、修车”。他与太太都是背包客,因此对培养孩子对自然的乐趣有着共识。因为女儿年纪尚小,对于修建这个山中小天地他一点儿也不着急,一边看着孩子长大,一边修修补补。
  不过,为了让孩子能够感受山上生活与城市的不同,吴涛选择了“不插电”,在这里生活,是没有电可以用的,真正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里还能见到城市灯光下见不到的明亮星星。“选择在山里有这样一处房子,就是希望这个房子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和城里的是不一样的。有什么是不一样的?我想了很久,不插电算是根本的区别吧。”这也让这栋房子,和其他一些山中的房子有显而易见的不同。
  周末的时候,我们跟吴涛到山上玩过一次。房东阿姨热情地招呼着我们,拉着我们一起去菜地里,比划着手指用闽南话说:“我今年78啦,这些都是我种的菜!”吴涛说,他刚刚租下房子时,很多村民都不能理解他要做什么,觉得这个人真奇怪,花时间花钱在山里人都不住的房子上,还成天添置家当。有些猜测他是开赌馆的,有些甚至在背后说,是城里人偷偷来泡妞用的。相处久了,村民虽然依旧看不明白这个城里人究竟在做什么,但是彼此间的关系越发融洽,也成为朋友。吴涛上山前,会给帮他做木作的村民打电话,让他留碗午饭。有时候带朋友上去前,也会和帮他做泥水的蔡师傅打招呼,让他们杀只自己养的土鸡。房东阿姨自己在山上住得久了,见到吴涛带客人来也总是很高兴。她很热情地招呼大家,多吃多玩,也会参与大家的聊天。“平时都没什么人能跟她说话,多来几次,阿姨家里的事儿你都能一清二楚。”吴涛笑着说。
  因为孩子还小,还不方便带上山过夜,目前房子更多是朋友山上度假时使用。吴涛对于山上这座房子的设想,是一个亲子平台,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有四五个家庭一起共享这个空间。一方面提高房子的使用率,一方面也让孩子有兴趣相投的伙伴,几家人一起慢慢老去。他想象中孩子们的山中生活是这样的:家长们带着孩子去桥边看瀑布,看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也辨认天上的星座,学习打绳结、用刀、取火。如果有机会,他还希望能够在这里做植物知识的讲座。这么多年的户外经验让吴涛意识到,大自然能够考验人,“你的性格、组织能力、你对丛林的认识与生存技巧,都会显露。”他希望教授给孩子的,也正是这些。虽然女儿仍小,吴涛已经开始训练她闭着眼打绳结,也带她到山溪里玩。等她再大一些,约上几个同好的家庭一起做亲子越野,从汀溪这座房子穿越到云顶山,在大人的陪同下进行拓展。吴涛说,这座房子的意义,是让孩子能够有机会真正地在自然里住下来,与自然一起呼吸,而不是只是简单地游玩。城市里的孩子,在钢筋水泥里住惯了,能够在自然里生活一阵子,吴涛觉得这就是最棒的礼物。
其他文献
认识一个地方,从旅游信息到文学作品,书店,尤其是独立书店,大概是最好的起点。从某种程度而言,独立书店在一座城市所呈现出的状态,是可以用来作为衡量城市品质的标准之一。因为独立书店往往承载展现在地文化及文化启蒙的功能,除了有在地的出版品外,在地创作者的作品,各种文化沙龙、展览,读者交流活动,使阅读在地并不只限于文本,更扩及文化艺术的多元面向。居民透过自身的历史观照与土地情感连结,对所居住的地方有更多感
期刊
“麦田狂想”合作计划带动了一股巨大的杂粮复兴运动,过去仰赖大宗进口的大豆、玉米等杂粮的种植都随着小麦回到了台湾土地上,而且是以一种友善的方式:不施农药,不毒鸟,更不用除草剂。  水滚了,一把面条放下去,我屏息期待着,期待那股令人舒爽的气息飘来,咦,奇怪怎么没有呢?面条翻了翻,搅了搅,都快熟透了,依然阙如。明明也是全麦的面条啊?把包装袋拿来瞧了瞧,材料标示确实是全麦面粉,啊!莫非就是少了“喜愿面包工
期刊
萝卜糕  林语堂非常喜爱的一种平和小吃,由白萝卜、香菇、干虾仁、红葱头、腊肠、粘米粉等等原料加工而成。他在离开家乡的几十年中,一有机会就要尝一尝这萝卜糕,回味一下童年的农家生活。故乡之味,正是林语堂暮年闻着水仙之香,渴望在春节时候吃到的萝卜糕之味吧。  枕头饼  因形似长枕得名。传说名扬于明代嘉靖年间,小巧精致,香甜酥脆,佐茶绝妙,以至上至天子,下至王公大臣,尝后莫不交口称赞。  小溪镇县城  大
期刊
混着味觉、视觉、触觉的8条台湾小旅行  2014年,台湾的“梦田文创”推出一项环绕着“独立书店”的整合性计划,邀请导演侯季然拍摄《书店里的影像诗》,记录台湾四十家特色独立书店,并推出电视剧《巷弄里的那家书店》、策划制作专书《书店本事:在地图上闪耀的阅读星空》。撰写《书店本事》的郭怡青女士,在完成书店的采访之旅后,感慨地说,“这次采访对我而言,犹如一场超时空的人文之旅,环岛一周,透过不同时代的书店故
期刊
摄像机里的书店旅行  三分钟的书店影像,给观众一个印象,诱发兴趣,对书店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侯季然的摄影擅长影像实验,以“唐山书店”的拍摄为例,他聚焦于磨损的地板,甚至将摄影机倒着拍摄,尾随店主陈隆昊的步伐,探看这些被经年踩踏的有机纹理。之所以倒着拍,一方面反映了唐山书店所位处的地理空间──地下室;另一方面似也隐喻其秉持的“地下观点”。  十几年来,侯季然造访唐山书店无数次,然而从不知店主陈隆昊的真
期刊
食  台一牛奶大王  台北市大安区新生南路三段82号  +886-223634341  每日10:00-24:00  创始于1956年的“台一牛奶大王”,地处台大对面,乃台北市知名的老字号甜品店。就侯季然记忆所及,他就读小学时,母亲初次带他赴公馆逛街,沿途所见多是青春正茂的大学生,空气中弥散着荷尔蒙的气味,有别于他自小居住、百货公司林立的东区闹市,令小小的他心荡神驰。台一是许多台大人的共同回忆,夏
期刊
廿九暝,全家坐圆圆,年兜好日子,围炉过新年。桌顶酒菜满满是,鸡鸭封肉红瓜鱼,一盘长年菜,一碗金针煮木耳。红膏鲟,乌鳗鱼,吃血蚶才会大赚钱,大人孩子笑咪咪。祝公妈,岁寿吃百二,平安无代志。  —— 厦门童谣·围炉歌  因为生活习惯的关系,平时家里人吃饭的饭点都不太一样,除了有朋友来家里吃饭,或者先人家祭,几乎很少有一家人坐在一起正正经经地吃饭的场面,更别说去外面吃了,这种要大家坐下来一起吃的饭,一度
期刊
9月15日起,全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全面启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该政策启用后,往来港澳签注不再采取贴纸的方式,而是直接打印在证件背面。内地和港澳地区口岸查验部门查验时不再加盖验讫章,签注使用情况由计算机信息系统记录管理。  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对首次申请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的16周岁以上(含)的申请人将采集或核验指纹。留存指纹后,符合条件的持证人在通关时可以使用内地和港澳地区口岸
期刊
日前播出的芒果台节目《爸爸去哪儿2》的台湾特辑特意让星爸们在溪水入海口做俯卧撑,向我们展示了溪洋交汇的震撼。其实,震撼与静谧的感觉水乳交融,大概就是花莲带给探索者的基本印象。让我们跟着《爸爸去哪儿2》的脚步,来说说花莲的特色吧。  台湾老歌《美丽的宝岛》中有一句:“美丽的宝岛,人间的天堂,四季如春呀冬暖夏凉,圣地呀好风光,阿里山,日月潭,花呀花莲港……” 花莲港在这里与大陆人民如雷贯耳的阿里山、日
期刊
遇见你的属相  繁华如梦的塔佩路上,MO Rooms的外观看上去貌不惊人,只有望见它别具一格的店招才会怦然心动——这是时钟式的灯箱招牌,每个钟点都蹲着一只卡通式的动物,那就是中国十二生肖。MO Rooms的十二个房间以此命名,并以这些动物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元素作为装饰依据。  酒店的每一处设计都遵循了Loft空间的工业感,清漆水泥墙面上鲜红的中式门,粗糙铁架前亮绿色的石凳。绕过咖啡馆风格的前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