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步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浅谈初步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ezhent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数感的培养重在“悟”,文章以“尺子”为事物依托,让学生从数的意义体验数感,从数的关系感悟数感,通过解决问题优化数感,建立抽象模型提升数感。让数感从学生的生活走向课堂,又从课堂学习回归到生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数感。

关键词:数感;一年级;小学数学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培养数感要讲究合适的方法。一年级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储备较少,在“0”起点的教育方针下,对于数的感悟明显不高,需要借助于具象的事情或场景,思维有了依托的场景,就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而数感的培养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教会的,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如何让一年级学生感悟数感,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年级数学教学,不论是从5以内数的认识,到10以内数的认识还是到20以内数的认识,尺子图、尺子一直伴随着教学,为何教材如此重视尺子呢?怎么用一把小小的尺子,初步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呢?

一、给学生一面镜子,从数的意义体验数感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实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一把20厘米的尺子,学生熟悉又感兴趣。这个有充满“数学味”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数”方面的问题。

数数可以一个一个数,可以两个两个数,也可以三个三个数,还可以五个五个数……还可以正着数、倒着数。数的认识就是最初步的数感的培养。有些一年级学生对于数的敏感度较低,难以发现数数是一个递增或递减的过程,而尺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越往右边数就越大,因为尺子越来越长了;越往左边数,数越来越小,因为尺子越来越短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给学生一把尺子,就是给他一面镜子,看着尺子数。一个一个数就是一格一格地跳,二个二个数就是两格两格地跳,用手指跳出数感,把数跳进学生的脑海中去。一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做这样的题目:

找规律填数。

①(  )、19、(  )、17、16、(  )、(  )

②10、12、(  )、(  )、18、(  )

這样的题目,不就像拿着尺子照镜子一样简单吗?从数数开始,利用直观形象的尺子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给学生一个脚手架,从数的关系感悟数感

数感的培养是需要长期训练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生活中慢慢积累,通过不断的应用与积累强化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感。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不断地感悟,在熟练掌握数数的方法以后,学生的思维层次有了提升,数感也有了成长。尺子就是一个脚手架,帮助学生理清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让数感在学生心中成长。

(一)数的大小

通过教学,学生会发现,尺子上越往左边数越小,越往右边数越大。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在学生脑海中也越来越清晰。如12和18,(  )接近10,(  )接近20。拿出尺子就一目了然,让学生在心中建立表象,12离10比较近,离20比较远,而18正好相反。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学生马上就会想到尺子。学生既学会做题,又学会了思考,学生的思维层次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于数的感觉也越来越到位。

(二)基数和序数

在基数和序数的教学上,对很多学生来说也较有困难,对于第几和几个总存在很大困惑,让学生在尺子去找一找,如第5个和5个的区别,第5个就是指着5的一个地方,而5个包括前面所有的数,需要指着一段,直观形象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数的关系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在教学中出现的练习题,如15的前面是(  )?18的后面是(  )?(  )在14和16的中间。一部分学生总是存在问题,显然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还不够。一把尺子,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到尺子上去找一找,数一数,圈一圈,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学习的素材,让数活起来,更让数活在学生的心中。

三、给学生一条纽带,通过解决问题优化数感

弗雷登塔尔教授曾说:“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充满好奇、想象的。数学也是一样,数学的学习是螺旋上升的,各个知识点之间彼此相关。而尺子就像一条纽带,把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成长。

如找出比10大,比15小的数是(            )。这样的题目学生经常遇到,好些学生总是找不完全。而一把尺子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直观形象地告诉学生答案。尺子就像一根纽带一样,连接解决问题与数之间的关系,让抽象思维得到直观的参考,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给学生一种思想,建立抽象模型提升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一年级学生尺子的学习,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数轴的学习,通过模型思想的建立,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让学生填出答案,更要让学生有一种无穷的思想,后面还有无数个数,但数与数之间就是相差1个,简单深入地分析问题,最后建立数轴的思想,形成初步的模型思想。

特别是两个两个地数,如双数2、4、6、8、10、12、14、16、18、20,从尺子上发现现象,原来两个两个地数的时候,个位上都是2、4、6、8、10,去掉直观,抽象出数,你还能一直往下数吗?从数轴进化为模型,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材料,让学生充分挖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总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数的学习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对教师来说,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断地构建的过程。一年级学生尚不能很好地静下心来学习,需要借助外在的环境不断地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数感培养的目的。尺子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清数与数、数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建立初步的模型思想,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英]朱莉娅·安吉莱瑞.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M].徐文彬,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新兴的微课教学网络技术走进了教学课堂,幫助教师进行高效的教学活动。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信息时代的便利条件,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文章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微课的应用进行探究,提出了应用微课导入课堂、创设情境、教学单词等策略。关键词:小学英语;微课;教学策略小学阶段是由幼儿向儿童过渡的重要转折期,在小学阶段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微课教学逐渐走进了小学英语的教学课堂,帮助英语教师对小学生进行高效的教学活动。但是在
期刊
摘 要: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写话训练的主要形式,是作文训练的起始阶段。儿童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低年级写话将图画作为载体,是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难点,文章从以图初构、依图精构、研图重构三大策略入手。将“以图构图”作为写话的支架,引导学生掌握看图写话的方法。关键词:看图写话;教学策略;“以图构图”一幅幅图画可以帮助学生从图中获取最直接的材料,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从图中领会事物的变化。但是,对刚起步学写话的学生来说,看着图却无从下手,抓不到重点。
期刊
摘 要:在小學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如何安排小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小组合作,是教师需要不断讨论并且总结经验的一项环节。一旦小组安排不够得当,就很有可能让课堂变得过于喧闹。如果小组合作安排得科学有效,课堂既会变得井井有条,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文章对在小学科学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展开探讨。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科学;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需要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为每一位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和条件,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
期刊
为测量卫星遥感相机因姿态不稳定以及各种扰动引起的亚像素像移,提出了基于光学相关的双CCD成像系统的图像运动测量方法。在主成像系统成像的同时,辅助高速CCD获取同一目标的图像序列,利用联合变换相关器对所采集的图像序列进行光学运算,测量出相邻图像序列的运动位移。阐述了使用光学相关方法测量像移的原理,并模拟分析了噪声和运动条件下的测量精度。建立了使用该方法测量像移的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摘 要:红色文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小学部编版新教材选入的40多篇反映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课文,既适合儿童阅读、又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革命历史题材和爱国主义作品,是少年儿童启蒙阶段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国革命的基本历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传承红色精神,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基于此,文章探讨将地域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丰富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关键词:红色文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英语语言为载体,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软实力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现今学生对家乡文化了解不深、不能用外语对家乡文化进行介绍的情况,我校基于番禺文化研究开发了“美丽番禺,走向世界”英语校本课程。在多模态化教学渐渐成为主流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多模态化教学中整合内化语言和文化知识并进行输出是文章聚焦的重要内容。关键词:本土文化;英语校本课程;多模态教学;课程开发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发展学生的
期刊
摘 要:英语课前热身是一节英语课的准备活动。有效的课前热身对于英语课堂而言尤为重要,它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课前热身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使课堂出现高效率的思维活动,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因此,文章阐述了课前有效热身活动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及其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英语课前热身;学习兴趣;课堂效果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如何将课堂由“枯燥”变“生动”——课前的“热身运动”必不可少。“热身运动”也可称为准
期刊
摘 要:当下新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轻易地利用网络收集信息、获取素材;师生多方可以利用各种社交软件进行沟通交流。学生可以利用新技术将文字处理和绘画等形式结合起来,丰富作品的呈现方式。教师利用新技术开发和研究语文习作同劳动融合的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渠道的实践训练平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关键词:作文教学;劳动技能;课程开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创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新技术则为学生多方位
期刊
摘 要:广州市番禺区推行的“研学后教”3.0,极力打造“融乐”课堂,重点强化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融乐”课堂与飞速发展的多媒体、多模式的数字时代息息相关,融入多模态英语阅读模式顺应时代的需求。文章针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结合多模态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概述,探讨在“融乐”课堂中實施多模态英语阅读模式的价值和具体体现。关键词:研学后教;“融乐”课堂;多模态英语阅读模式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广州市番禺区推行的“研学后教”3.0,极力打造“融乐”课堂,其中重点强化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与英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正在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现代教育技术由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CAI)向网络教学过渡,同时信息技术教学已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向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向转变。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術的兴趣和意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技术;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学科,课程的开展既要满足学生考试的要求,同时还需紧跟时代的步伐。“互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