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色文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小学部编版新教材选入的40多篇反映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课文,既适合儿童阅读、又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革命历史题材和爱国主义作品,是少年儿童启蒙阶段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国革命的基本历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传承红色精神,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基于此,文章探讨将地域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丰富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红色文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角来看,红色文化是可以开发利用的优质课程资源。因此,充分利用已有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一、了解红色文化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资源
部编版新教材选入的40多篇反映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课文,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国革命的基本历程。有经典的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国大典》《金色的鱼钩》等。同时,还增加了一些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篇目,如《升国旗》《七子之歌(节选)》《梅兰芳蓄须》《无名岛》等。更有反映革命精神代代传,在新时期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新时代的楷模,如钱学森、邓稼先等。这些课文有的集中编排在一个单元内,有的穿插编排在各个单元中,有的编排在“语文园地”中的相关栏目里,并辅以精心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例如,四年级上册的“国之脊梁”单元集中选编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五年级上册的“多难兴邦”单元集中选编了《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木笛》《七子之歌(节选)》;六年级上册的“难忘的岁月”单元集中选编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等,围绕革命传统教育主题,有计划、系统地提升革命传统教育的量与质。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篇目,既适合儿童阅读、又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革命历史题材和爱国主义作品,是少年儿童启蒙阶段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材中的红色经典伴随学生成长,鑄就一代代学生的精神之魂。
(二)番禺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
广州市番禺区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积淀丰厚,有15处红色革命遗址,如福涌陈氏祖祠——广游二支队独立一中队队部旧址、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松露小学旧址——中共番禺县工委旧址、番禺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红色乡土资源,是实施红色文化课程开发的宝贵财富。通过番禺区15处红色革命遗址的实地参观、现场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开展现场教学,建设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基地。
二、重视红色课堂教学,提升红色文化素养
课堂教学是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把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红色基因和谐地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的红色文化素养,传承红色基因。在语文红色专题教学时,运用多样的教学法,将红色基因融入教学,丰富学生感受,增强向榜样学习的意识,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红色文化熏染、传承红色基因。
(一)了解时代背景法
红色经典,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教育意义深远。然而,这类文章大多与学生当下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传承红色文化的首要任务,是要广泛搜集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以便理解红色经典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例如在教学《十六前年的回忆》时,笔者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查阅资料,了解李大钊是一个这样的人?他的革命事迹有哪些?他所处的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查阅之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出优秀代表在全班交流,为学生学习本课解疑释惑。这样学生就打破了时代隔膜和认知隔膜。
(二)运用情景教学法
在进行红色教育时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客观认识规律,通过实物、照片、音频、视频配合讲解,减少教师的讲授。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展现历史场景,构建情景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感知其言行上的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灵。如在执教《王二小》时,课至尾声,教师可渲染气氛:王二小牺牲后,他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和父老乡亲,并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然后由课内引向课外,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爱国主义故事,从而升华爱国主题。
(三)探讨自主互动法
除了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主、互动”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引导学生互动,探讨看法与体会,促进学生自主感知红色文化,激发情感,传承红色基因。如课文《朱德的扁担》有战士们藏扁担、朱德找扁担的情节,教师可设计问题“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一个‘找’字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藏”和“找”两个关键字让学生开展“自主、互动”学习,经过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形象鲜活再现,从而感受到战士们对首长的关心和爱戴,同时体会到朱德与战士们深厚的情谊。
三、融入地方红色文化,丰富语文课程资源
作为以文“化”人的学科,语文课程在融入番禺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教育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伴随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愈来愈得到重视。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利用好教材等课堂学习资源,还要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中学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为了配合革命传统教育任务群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番禺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中相关革命纪念建筑、革命人物事迹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相关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将番禺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补充内容。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发掘地域红色资源文化,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红色文化的感染与教育。
(一)参观教学法
红色基因传承是“知、情、意、行”逐渐深入完善的过程,当前多数教师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都侧重知识讲授,期望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以完成红色基因传承,这类以知识为主的红色教育较为单向与低效,因此,在进行红色教育时,应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既重视理论教育,又重视实践参与,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把提高认识和培养行为相结合。通过把课堂搬出教室,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纪念碑、红色文化景区、博物馆等,让学生在了解和学习红色革命历史人、事、物的过程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感悟红色文化精神。如在学习完四年级上册的“国之脊梁”单元集中选编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课文后,可组织学生到番禺的红色革命遗址进行研学实践活动,如沙湾福涌陈氏祖祠、潘氏宗祠(广游二支队活动旧址)。当时以吴勤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开辟红色热土,具有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学生通过参观、聆听革命故事,切身感受到广游二支队条件之艰苦、环境之恶劣,纷纷拿起画笔把听到的和看到的故事速写下来。
(二)体验教学法
充分利用基地等社会资源,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红色文化。身处红色教育基地,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历史、感受伟大人物的不朽精神,还可以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磨炼意志、养成良好品质。如在参观完沙湾福涌陈氏祖祠、潘氏宗祠(广游二支队活动旧址)后,可组织学生到沙湾滴水岩开展“重走长征路”现场体验式教学活动。以徒步重走红军长征路、互动游戏等多样化组合方式进行学习,将革命情怀深植于每一位学生心中。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者的寄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已经体现出了对红色文化的高度重视,教师更要开发利用番禺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使学生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获得审美享受,最终成长为红色文化的践行者、弘扬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