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读史方舆纪要》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研究r——以“南直隶”为例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mur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是一本以地名为载体,记载历史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地理的巨著.文章以其中有关“南直”地区(相当今江苏、安徽、上海)记载的地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分析发现,区域内的差异反映了基于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与区位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景观.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集中在长江沿线和江南地区,反映该区域低山丘陵较多,河流水系发达的地貌景观;文化景观类地名集中在应天府及京杭大运河沿线,反映出该区域经济发达,人才辈出的人文特色,以及规划建设完备,功能区完善的城市风貌.该项研究有助于了解明代南直地区的地名文化景观的特色及其分布,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区域的历史地理景观研究.
其他文献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山水格局很好地兼顾了外环境的地形地势,并有机结合地塑造了变化丰富的节点空间,是当代城市公园绿地体系中的一则佳例.文章通过实地测绘、《园冶》《园衍》等理论基础,进而解析遗址公园山水格局、节点空间,如何在有限城市空间将山林体验最大化,营造禅静的园林意境,以期为现代山水园林的设计提供借鉴.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将绿色和生态融入到当今的生活和生产中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文章深入探讨基于风景园林视角下现代化海洋农业的新型滨海农业种植,面向海洋是立足于智能化、节约化、高效化、无土化和海洋农业特色景观的转型尝试,旨在为中国滨海农业的发展注入更强的生命力,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优势.同时,研究和培育的重心也是源于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将对更高的物质需求、环境需求、养老养生附属产品及更美好的生活条件产生向往.
对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来讲,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其实是相通的,不但密切相关且互相促进.学生在阅读中累积写作的手法,在写作中加深对阅读的理解,两者的学习过程无疑是在为对方互作铺垫.因此,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建立合适的桥梁,将两者有机结合,以更好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有助于高中生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能够立足于批判性思维的视角阅读文章,并作出个性化的表达,以顺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实施策略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旨在通过个性化阅读学习指导、个性化阅读问题设置、个性化阅读表达交流以及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等路径,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助力.
期刊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尤其是在写作方面,教师更应该展现学生写作的真实性与情感性.教师可以以生态学习环境的创设作为切入口,建构生态性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及实践,提升习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掌握更为完善的写作知识,写出更有力量的文字.何为生态性作文教学模式?这里的重点便在于“生态”二字.生态即“关系”,这里的关系一方面指学生和家长、亲朋好友、同学及老师的关系,也就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的人和事;另一方面,指的是学生与社会、国家、历史之间建立的关
期刊
基于学习分类理论,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科中的《景观规划原理》课程提出新的课程改革.在智慧+大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实践课堂及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期对相关学科课程的实践及改革提供借鉴及参考.
苏南山地公园是一种特殊地形的园林模式营造,这类公园发挥山地的先天优势,将传统与现代植物配置方式结合,建立起人、水、山、植物四者间的情感互融.文章以苏州虎丘公园为例,提出在苏南山地环境下的植物景观规划原则和设计策略.
淮阴师范学院孔凡成教授曾说:“语境不仅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也是其存在状态和达成路径.”因而在语境中呈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用语境培养和检验语文核心素养,是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那么,在信息技术爆炸式发展、自媒体进入千家万户的新型社会,我们的语境教学是不是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设计手段呢?下面,笔者以《河中石兽》教学设计为例,探索依靠信息技术创设语境的新策略.
期刊
通过照片引导访谈分析专家组和村民组两类人群对乡村景观的视觉感知和偏好,将景观资源中对有提高视觉质量作用的景观元素进行筛选进而得出结论.以山东菏泽穆李村为例,选取40张具有特色的照片对15位本村村民和15位专家进行访谈,对不同照片的视觉感知进行筛选与评判.结果显示,不同人群对同一乡村景观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到不同的特点、功能与意义.因此,在改善传统村落乡村景观视觉效果方面应当考虑多方偏好及因素.
刚接手一年级,孩子们的聒噪让我招架不住.暑假里我拜读了薛瑞萍老师撰写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有些事与愿违.学习永远在路上,我边读书,边摸索,渐渐地能够和孩子们进行有效的沟通,课堂的纪律也有所好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