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短篇小说)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ulzh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季到来之前,田小策别墅的装修工作基本完成。别墅区位于美丽的香河边,她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闻香居。这座城市最早的别墅区就是她,比市政府搞的高干别墅区还早五年,一位著名大学的著名风水学教授参观考察闻香居后感慨地说,她占尽了这座城市的天时地利与人
  和,聚财聚气聚健康。市政府当年要搞高干别墅时就想过占有,但难度太大。市民们人人都梦想在闻香居有一套别墅。田小策曾经做过梦,又一次次笑骂自己白日做梦。
  闻香居离他太远,他连梦都不敢再做。可是,不做梦的时候,竟然不梦成真。
  那晚跟生意场上的朋友喝夜茶。朋友跟他一样做着生意,一年能挣个百把万。喝茶中途田小策跟新认识的老毕去上厕所。安放好东西后,老毕说,闻香居有套别墅你要不要?田小策说,不要。老毕说,为什么?田小策说,因为闻香居不可能有剩余的别墅也不可能有人转卖别墅,即使有我也买不起。老毕说,真还有,价也不贵。不是传说中的 3000万,只售1500万。田小策不信。第二天老毕带田小策去闻香居。真有一套空房,闻香居9号。在小区最外面,紧挨着滨江北路东(即河东)。闻香居从建立到后来的十几年间都没有滨江北路东。闻香居曾经是一个安静无比的死角。几年前城市框架拉大,市民反映强烈才炸了东岸的一座小山,修了滨江北路东,路一打通,就把北边的一个县城划进来,弄成区。修路可以,但必须远离闻香居。闻香居的居民联合起来给政府规划出路来。政府没意见,当初闻香居地盘占得宽,修滨江路东绰绰有余,路修好后,對闻香居也并无影响,闻香居居民也无意见。闻香居围墙内是小区宽道,最外面的这一排离滨江路北也有一定距离,而且闻香居地势高,一直就是俯视着香河的。田小策问老毕这么好的别墅主人为什么要出手?老毕说你仔细看房子吧,觉得好就要不好就别要,问那么多干吗。这房非常好,田小策必须得到。但是主人出手价格为什么又这么便宜,田小策弄不明白。老毕不是房主,房主姓杜,目前正在上海打理生意。杜老板出售这套别墅并非在上海的缘故。什么缘故?缘故就是想出售别墅。这是内部价。这么便宜的价格当然是内部价。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田小策倾其所有,又借了点贷了点,凑够 1500万从杜老板手中买下。田小策反反复复检查过了,也请来专业人士查看过,房子质量没问题。就算有问题,花个一二百万推倒重建也划得来。
  装修完,田小策还想把院子搞一搞,不要原来的格局,既然换了主人一切都得重新布局。在破坏杜老板的布局时,田小策发现杜老板的布局建得并不太久,一切都还显示出新鲜痕迹。人都喜新厌旧,不喜欢使用别人布局。田小策亲自规划,还像模像样地画了图纸,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亲自施工。田小策想在南边辟个花园,除去厚厚的水泥路面,往下挖泥时,觉得地下有些松散。往深了挖,发现一块木板,撬开木板,露出一个坑,坑里埋着一个木头箱子。一股不可名状的味道从坑里散发出来,箱子是香樟木做的。坑道四周用木板和水泥建造,坑道比箱子大许多,箱子搁在里面很轻松。田小策俯身捧箱子。箱子挺沉,他费了很大劲才将箱子捧出来。箱子有一把大铁锁锁着。田小策判断不出箱子的建造年代。小时候他家里有好几个樟木箱子,颜色都跟这个差不多。
  田小策转移箱子到室内,盯着箱子看了许久。太太柏拉此时来了。柏拉对箱子品头评足,这箱子不错,是老香樟木,香味特别纯正老道。这座城市以及周边樟树很多,但上等香樟树稀少,柏拉甚至没见过。香樟树她见得最多的是在江西及福建。田小策从蹲着姿势站起来向室外走。干吗去?柏拉说。田小策不声不响地走到坑边。他把木板盖回去。柏拉跟在身后。箱子就是从这里出土的?柏拉说。先别填,去把箱子搬回来搁进去。田小策表示不解。柏拉说,去呀,听话!田小策进去搬来。箱子沉,他气喘吁吁。他说,都还不知道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就埋回去?取箱子不容易,搁回去也难,两口子配合,木箱回位。盖上木板,埋上泥土。
  重新扒拉泥土,撬木板。柏拉打开手机的摄像功能。田小策说,你真够折腾的。柏拉笑着说,我要记录木箱发掘的全过程。田小策扒拉开泥土,让木板显露出来。柏拉说,请表示惊讶,然后撬木板,木板撬开后要大惊讶。田小策脸色不好看,说,我装不出来。柏拉说,难道你没惊讶过吗?田小策说,当然惊讶过,但先前是自然的本能的惊讶,你让我演,我演不出来。柏拉劝说导演无效,她无不遗憾地记录下“发掘”过程。柏拉助田小策之力,木箱又弄回到室内。别墅才装修好,什么家具都还没有,空荡荡的。
  田小策给坑盖上木板,回填上泥土,无心侍弄院子。连续两三天只是在别墅内外转转。那个保安两次巡逻到他家。保安站在铁栅栏外面说,你家要开垦菜地?田小策说,想弄个花园。保安说,要是弄块菜地,能养活全家。田小策表示赞同,当下的蔬菜多贵啊。闻香居每套别墅占地一亩,现在看来真是奢侈。院子大,前后左右留有足够的空间。原本就是一个普通木箱,田小策竟然为此睡不好觉,一闭眼睛脑子里就闪出那个坑那个木箱。
  想找老毕,田小策才发现电话弄丢了。购买别墅定下来后,田小策很多余地给手机刷机,他第一次干这个事,操作并不熟练,刷完机,通讯录忘记恢复。好在两年前他在电脑上备份过。近两年存下的电话号码就丢失了。田小策通过老毛联系上老毕。田小策请老毕喝茶。老毕说,杜老板从上海回来了,要不请他一起?田小策说,杜老板就下回吧。老毕说,不请杜老板,我就不去了。田小策说,为什么要把杜老板搭上呢?老毕说,为什么不能把杜老板搭上呢?田小策说,我跟杜老板不熟。老毕说,我也跟你不熟嘛。你跟杜老板因为买卖别墅打交道十多次,比我俩见面次数多多了。田小策说,你跟杜老板聊到我了吗?聊到别墅了吗?老毕说,没有。你到底有什么话说?田小策说没有。
  田小策安排了一个饭局,由老毛出面请老毕参加。就是一普通饭局,都是扯淡的,没主题。当然这是表面上。私下,田小策是有主题的,就是想通过老毕打听杜老板,最终目的是了解木箱。田小策跟老毕挨着坐,两人喝酒聊天,散乱无聊。田小策告诉老毕,别墅装修好了,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搬进去,届时要请老毕喝乔迁酒,还要请杜老板。老毕表示一定前来恭贺,建议杜老板就算了。田小策说不能算了,他以低价卖给我,我得感谢他。老毕说,你多虑了,当年杜老板也是低价买进的。田小策说,这么说这套房转过好几手了?老毕说,据说易过几个主人。   从老毕这里打听不到杜老板与木箱关联的情况。几经周折田小策弄到杜老板的电话。杜老板卖房时用一个临时号码跟田小策联系,事情办完,电话注销。当时田小策说以后我们还是朋友,你的电话我留着。杜老板严肃地说,留着没用,删了吧。前几天田小策拨过去,是空号,这才肯定那天杜老板是认真的。
  杜老板接到田小策的电话意外又紧张还生气,说你从哪里弄到的?田小策说这个你别管,就想问你木箱的事。杜老板停顿一下,说什么木箱,不知道。杜老板掐断电话。再打过去就不通了。杜老板将田小策拉入黑名单。杜老板这行为,显示他知道木箱。
  木箱不能影響工程进度,是扔还是埋进去,得有个结果。柏拉耗不起,她的亲友都急着来参观她家的别墅。田小策时常掂量木箱,仍然感觉很沉。这么沉的箱子装着什么?什么人将它埋进深土里?
  装的什么,打开不就知道了?田小策打不开。锁很大,还生了厚厚一层锈。田小策请来锁匠。锁孔锈死了,滴了机油,费了一番工夫,还是没能打开。
  黄昏,别墅里来了一对中年夫妇,一身农民工打扮。
  你必须把木箱埋回去。男民工说。
  民工夫妇给田小策讲木箱的故事。
  20多年前,一对年轻的夫妇参与了闻香居的建设。那时候闻香居都是自建房,是统一规划下的自建房。就是主人买了地,按照统一的图纸自行找施工队。别墅 9号主人叫覃国康。那对年轻夫妇是负责建设 9号别墅的民工之一。覃国康逼得紧,要质量也要进度,建设者们只能日夜加班。年轻夫妇结婚不久,女人还怀着孕。因为劳动强度太大,女人早产。根本来不及送医院,就在别墅的大厅里生产了。婴儿生下来哭喊几声后不到一个小时便死亡。伤心的年轻夫妇把夭折的孩子装进带来的樟木箱中,塞满泥土碎石,埋在院子里。
  田小策猜出民工夫妇就是当年的年轻夫妇。民工夫妇声泪俱下跪着乞求田小策将木箱埋回去。
  世上真有一个杜国康,田小策将他打听到了。可是怎么也联系不上他。
  那只木箱搁在院子里,像一副棺材,田小策畏惧,不敢正视它。田小策让那对夫妇将木箱运回老家安葬。男人说,老家土地被卖光了,但凡有一个平方米,我都会把孩子带回去。田小策说,你当初就不该埋在闻香居。男人说,别说了,你不懂的,你哪里懂得了我们。田小策说,那你为孩子买块墓地吧。男人摇头,我哪有那个经济实力啊。
  那对夫妇不愿领走木箱,木箱又不能抛弃,田小策无计可施。就算是夫妇拿走了木箱,这里还能住得安心吗?田小策将木箱埋回去。别墅装修完工后,他挂出了出售的牌子。
  责任编辑 包倬
其他文献
母亲越来越沉默了  大部分时间,她独自一人呆在家里  不出门逛街,不跳广场舞  不和邻居往来  像吸铁石一般沉默  来城里已经八个年头的她  牢牢抓住一口乡里方言  抓住几个熟悉的面孔  抓住省吃儉用的生活习惯  像吸铁石一样从不放手  我们吐出的铁钉一样生硬的语言  也被她吸走了。她并不还给我们  也从不说疼
期刊
对于昨天发生的事情  我用写日记的方式来锁定  不让它们逃脱  對于一周之前的事情  我可以写诗写散文  把它们留在记忆深处  对于一年半载以前的事  我习惯找个无人的角落  独自咀嚼,一点点忘记  或者一幕幕闪回  只有每天发生的事情  ——这些人世间的轮回和无奈  让我无能为力  我无法丈量它的大  也无法忽略它的小
期刊
冰灵,本名赵美红,女,汉族,70年代出生于禄丰县。有诗作发于《边疆文学》等。  在身体里蓄养一群小悲欢  大的叫生活,长着众生相  迁徙与流离是长在额头上的胎记  大大小小的胎记流落街头  卖唱,乞讨,杂耍  试图寻找另一个自己  城管举着手术刀四处追赶  那些胎记逃回母体  隐身于皮肤表层  想以软制硬  被磨平的刀锋不得不  屈服于生活的软  在身体里蓄养一群小悲欢  最小的女儿叫忧伤  其余
期刊
蚕豆  旧时乡人是种蚕豆的。也不特别多,边角地里插缝寻隙种上数十上百棵,四月菜荒期有嫩蚕豆作汤,夏天有节余酿蚕豆酱,年节时有炒老豆子待客,如此而已,从未像川人那样大面积种植。蚕豆又称胡豆、川豆,大约它从西域最初传来时,首先就是在川府生根发芽的。  乡人不仅种蚕豆,还种豌豆、黄豆、红豆、绿豆、黑豆、刀豆、豇豆、梅豆、芸豆,土豆……所有能填满肚子又适合生长的作物都种(连骂人都带豆字:“你这个能豆!”所
期刊
用文字筑一座城给母亲  字里行间,跳跃着绿色的音符  快乐和幸福涂抹生命的底色  病魔被关在城门之外  用爱筑的城墙爬满青藤  一串串心语滑落期待  母亲在庭院里种植花草  日子在指间飞短流长  文字里的母亲没有病痛  和千萬个母亲一样  用勤劳和善良打磨生活  镜子散发出太阳般的光芒
期刊
很多评论家和读者都指出我小说的“荒诞性、神秘性”。但我写作时从没去思考过荒诞,也没刻意去探讨人内心的隐秘。只是觉得那样创作很顺手,很过瘾。从长篇小说《王痞子的欲望》到中篇小说《错乱》《洞的消失》《达达失踪》《挖宝》《去吧,罗西》等等,都体现了我个人创作的喜好,也形成了一个时期的“风格”。我通过夸张变形探寻变形的社会、人性的本质以及人们内心隐秘的创伤。那几年无论什么样的题材,到我这里,我都能将其“扭
期刊
米心树  米心树一直在两条岸边挽留水  十年无效  米心树的祖辈沉陷,成为阴沉木  成为水的腓骨  细小,发黑,从淤泥里起身  继续挽留水  这一年电站截流,那卡  在这段干涸的河床  拾得一捆干柴,引不燃  状如沉默的炭。死过一次的炭  那些活着的米心树  还在每一个石缝间,挽留  那一段过去的水  渐渐干枯,自设灵位,于两条岸  河心洲之光  我不知道缓缓的流水,与我的语速有什么关系  我说话
期刊
时间是二〇〇七年暮春。天气很好,坐火车从郑州去洛阳,一路读韩少功《山南水北》,无关风月,独有芬芳。中原的春天略略迟一些,窗外景色正好,一片绿一片新,正在沸腾。一大块一大块的桐花浩浩荡荡开得漫山野,春光打在上面,泛着极浅的粉白色,有种烂熟的时光之美。  这本旧书从郑州带来合肥了。前些时专门请得韩少功先生题字签名,以示纪念。《山南水北》我翻读了好几遍,收存了各类版本。古人笔下的风物谈好是好,到底远了,
期刊
路途  1  躺在陌生的地方  曲折多弯的路  在疲倦的身躯里奔跑  追赶着像我的鸟  最后失踪  像我口齿不清的诚实  被风卷进车窗的半片羽毛  紧紧贴着  我没有弹性的胸脯  2  对面睡醒的云  从盘踞的山腰上垂下头  靠向江水 怒江  多好的名字  只要  朝着一个方向掏出全部  愤怒,或者热情  3  桃李上的薄雾  和山群上的薄雾  都在等雨来  我们蹲在核桃树下 等雨过去  这种干燥
期刊
盘古岭的杜鹃花开了,去看杜鹃花的游客将小车停在大水槽村,爬山路去盘古岭。大水槽村在大山里一块小平地上,盘古岭在更高的山顶,是山岭上的山岭。普通人爬到盘古岭需要差不多三个小时。  架不住贺家铁的“唆使”,叶万勇开车上去。同行的有两位中年妇女,妇女默认贺家铁的意见。“你这么好的越野车,还对付不了眼前的路?”贺家铁说,“就算搁在中印边境山地作战,也不输啊。”通往距离盘古岭最近的地方有条废弃的公路,杂草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