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韦静月(1985—),女,广西河池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现为钦州学院辅导员。
摘要:情绪情感既是人们认识的催化剂,也可以成为认识的阻滞源。研究情感情绪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分析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讨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策略,有助于充分发挥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情绪;情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方法策略
情绪情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和语言交流的纽带。积极、健康、良好的情绪情感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情绪情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需要满足状况的心理反映,同属于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情感是对感情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情绪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活动过程。情绪和情感作为人的思想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催化及强化作用。思想教育工作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明白事理,就不能忽视情感的桥梁作用,因为只有情通,才能理达。处于亲近、同情、爱护、关心、尊重、信任的积极情感状态,容易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思想教育工作就容易奏效;处于冷淡、嫉妒、猜疑、埋怨、憎恶的消极情感,则造成不融洽的心理状态,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就低。所以接近、关心、爱护、尊重学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情感基础,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感情融洽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思想教育中,使受教育学生实现从思想到认识上的转变,情感在其中起着连结和促进作用。在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时候,教师不仅要以情动人,而且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其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加速从认识到行动的转化。
二、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情绪情感调节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总是通过对教育对象的知觉和记忆来进行选择和加工的,情绪情感是一种监测机构,它能促进或阻止人的行为发生和思想政治教育运作的过程。就情绪情感的适应性而言,它协助教育对象选择信息与环境相适应,并驾驭行为去改变环境。当教育对象处于愉悦和平静心静时,他的良好心情有可能带来较好的接受心态;当教育对象极度郁闷和低沉时,他的接受心态往往容易变得十分糟糕;当教育对象过分冲动并达到激情状态时,则往往易出现反常态行为。在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情”是认知的催化剂。情感是思想政治品德结构中最容易“泛化”的因素,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情到理方至,情阻理难通”。
(二)情绪情感协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际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与人的关系非常复杂,有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有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者总是带着一定的情感与教育对象进行交往,情绪是主体的基本生存状态,没有情绪的主体间的交往是不存在的。主体的情绪正是通过对交往效果的影响而间接地影响着自身的参与能力,情绪、情感总是通过表情的中介作用来达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效果,富有情感的沟通方式首先要求教育者对自己传播的信息有着真切而强烈的情感。实际上,当教育者本身缺乏必要的情感时,教育对象也很难受到情绪感染,因而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很难沟通,达不到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情绪情感能够提高道德教育的成效思想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稳定的道德品质,使受教育者形成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是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认识,只有在行为能给人带来正义感,使行为者激动,在心灵上产生欢乐感和兴奋感,并能振作精神的情况下,才能转化为信念。情感是道德信念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信念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道德习惯的养成也决不是出自舆论压力监管下形成的被动的道德行为,而是出自内心的无需意志调节的的道德行为。这种习惯成自然的行动,其实是以深挚的情感为支柱,由良心所召唤和推动的。由此可见,情感在一个人思想品质形成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导火索和催化剂,是一条贯穿始终的血脉。没有情感,就没有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就形不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策略
(一)情感激励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是指通过一定客观外在刺激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内心基础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激励得当,会引起良好情绪,使被激励者愉快和满意,进而形成稳定向上的心境,产生积极的效果;激励失当,会导致被激励者出现消极情绪,给不健康的心理增添了催化剂,使之更加具有激怒性,更易产生破坏性冲动。这就要求教育者一方面要有耐心,对待求知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地耐心辅导,循循善诱;另一方面,则要求教育者应该注意做到生动形象,亲切和蔼,多和学生沟通,注意学生的反馈意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沟通艺术拉近师生距离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掌握沟通这门艺术,而良好的沟通效果,要求教育者要做到:一是,善于倾听,激发学生的谈话欲。倾听是沟通中的核心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谈话欲,使沟通达到更深的层次。因此,教育者应该善于倾听学生说话,通过倾听才能清楚学生想要传达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所想及其语言逻辑思维,在与学生交流中了解他们的心理症结,知道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地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走出迷惘。二是,及时反馈,确保沟通顺畅。一方面利用反馈机会与学生进行原信息核实,另一方面则利用反馈提供的新信息帮助解决问题或为进一步沟通做准备。教育者的及时反馈,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和关注,从而对教育者产生信任和亲近感。倘若教育者不能马上为学生提供解决方法,但不能没有回音,否则会让学生觉得说了也白说,往往沟通也就中断了。
(三)感染教育使教育润物无声感染教育法的理论也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其特色是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教育者应做好示范作用。教师必须做到:一方面以坚定的信念征服人。要把理论转化为信念,教师就必须是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只有教师对理论信念的坚定信仰,才能有真实的表露,以诚信感染学生。另一方面以饱满的激情打动人。情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心理基础和内在要求。教师要对所讲的内容作深刻的把握和领悟,用朴素的语言来阐述深刻的道理,表达深沉的情感,重视由感而发,用饱满的激情打动学生,做到情理交融,声情并茂,以真情唤起学生相同的感情,达到心理共鸣。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2]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人民出版社.2008.10
[3]陈少华.情绪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8
[4]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5]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6]乔彩燕.张永福.董昊.浅谈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情绪情感的运用和表达.注解①西北工业大学学报[J].2010.3.第30卷第1期
摘要:情绪情感既是人们认识的催化剂,也可以成为认识的阻滞源。研究情感情绪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分析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讨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策略,有助于充分发挥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情绪;情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方法策略
情绪情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和语言交流的纽带。积极、健康、良好的情绪情感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情绪情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需要满足状况的心理反映,同属于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情感是对感情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情绪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活动过程。情绪和情感作为人的思想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催化及强化作用。思想教育工作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明白事理,就不能忽视情感的桥梁作用,因为只有情通,才能理达。处于亲近、同情、爱护、关心、尊重、信任的积极情感状态,容易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思想教育工作就容易奏效;处于冷淡、嫉妒、猜疑、埋怨、憎恶的消极情感,则造成不融洽的心理状态,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就低。所以接近、关心、爱护、尊重学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情感基础,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感情融洽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思想教育中,使受教育学生实现从思想到认识上的转变,情感在其中起着连结和促进作用。在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时候,教师不仅要以情动人,而且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其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加速从认识到行动的转化。
二、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情绪情感调节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总是通过对教育对象的知觉和记忆来进行选择和加工的,情绪情感是一种监测机构,它能促进或阻止人的行为发生和思想政治教育运作的过程。就情绪情感的适应性而言,它协助教育对象选择信息与环境相适应,并驾驭行为去改变环境。当教育对象处于愉悦和平静心静时,他的良好心情有可能带来较好的接受心态;当教育对象极度郁闷和低沉时,他的接受心态往往容易变得十分糟糕;当教育对象过分冲动并达到激情状态时,则往往易出现反常态行为。在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情”是认知的催化剂。情感是思想政治品德结构中最容易“泛化”的因素,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情到理方至,情阻理难通”。
(二)情绪情感协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际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与人的关系非常复杂,有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有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者总是带着一定的情感与教育对象进行交往,情绪是主体的基本生存状态,没有情绪的主体间的交往是不存在的。主体的情绪正是通过对交往效果的影响而间接地影响着自身的参与能力,情绪、情感总是通过表情的中介作用来达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效果,富有情感的沟通方式首先要求教育者对自己传播的信息有着真切而强烈的情感。实际上,当教育者本身缺乏必要的情感时,教育对象也很难受到情绪感染,因而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很难沟通,达不到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情绪情感能够提高道德教育的成效思想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稳定的道德品质,使受教育者形成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是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认识,只有在行为能给人带来正义感,使行为者激动,在心灵上产生欢乐感和兴奋感,并能振作精神的情况下,才能转化为信念。情感是道德信念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信念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道德习惯的养成也决不是出自舆论压力监管下形成的被动的道德行为,而是出自内心的无需意志调节的的道德行为。这种习惯成自然的行动,其实是以深挚的情感为支柱,由良心所召唤和推动的。由此可见,情感在一个人思想品质形成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导火索和催化剂,是一条贯穿始终的血脉。没有情感,就没有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就形不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策略
(一)情感激励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是指通过一定客观外在刺激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内心基础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激励得当,会引起良好情绪,使被激励者愉快和满意,进而形成稳定向上的心境,产生积极的效果;激励失当,会导致被激励者出现消极情绪,给不健康的心理增添了催化剂,使之更加具有激怒性,更易产生破坏性冲动。这就要求教育者一方面要有耐心,对待求知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地耐心辅导,循循善诱;另一方面,则要求教育者应该注意做到生动形象,亲切和蔼,多和学生沟通,注意学生的反馈意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沟通艺术拉近师生距离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掌握沟通这门艺术,而良好的沟通效果,要求教育者要做到:一是,善于倾听,激发学生的谈话欲。倾听是沟通中的核心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谈话欲,使沟通达到更深的层次。因此,教育者应该善于倾听学生说话,通过倾听才能清楚学生想要传达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所想及其语言逻辑思维,在与学生交流中了解他们的心理症结,知道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地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走出迷惘。二是,及时反馈,确保沟通顺畅。一方面利用反馈机会与学生进行原信息核实,另一方面则利用反馈提供的新信息帮助解决问题或为进一步沟通做准备。教育者的及时反馈,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和关注,从而对教育者产生信任和亲近感。倘若教育者不能马上为学生提供解决方法,但不能没有回音,否则会让学生觉得说了也白说,往往沟通也就中断了。
(三)感染教育使教育润物无声感染教育法的理论也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其特色是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教育者应做好示范作用。教师必须做到:一方面以坚定的信念征服人。要把理论转化为信念,教师就必须是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只有教师对理论信念的坚定信仰,才能有真实的表露,以诚信感染学生。另一方面以饱满的激情打动人。情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心理基础和内在要求。教师要对所讲的内容作深刻的把握和领悟,用朴素的语言来阐述深刻的道理,表达深沉的情感,重视由感而发,用饱满的激情打动学生,做到情理交融,声情并茂,以真情唤起学生相同的感情,达到心理共鸣。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2]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人民出版社.2008.10
[3]陈少华.情绪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8
[4]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5]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6]乔彩燕.张永福.董昊.浅谈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情绪情感的运用和表达.注解①西北工业大学学报[J].2010.3.第30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