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护性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 :医学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8623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自护理论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目的取样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入院接受腰椎间盘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依入院顺序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科室的健康指导进程术后康复训练,实验组首先评估其训练方面的自护能力,尔后根据自护能力的不同相应的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半年。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和随访结束时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进行测评。结果:出院半年后患者来院复查时实验组患者健康状况问卷的8个维度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自护理论指导下的康复训练能更有效的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造成腰腿疼痛或是坐骨神经疼痛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常见病,本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占所有腰腿痛病人的35%,其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2%[1]。手术治疗是其中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是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对其治疗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对自护性的康复训练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入院接受腰椎间盘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者;②本次住院将接受钉棒系统固定手术治疗③年龄<75岁;排除患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以及无法进行电话随访折,共收集病例8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
  1.2方法
  1.2.1自护性康复训练方法
  对照组病人在手术后按照科室常规护理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责任护士向其宣教术后训练的目的和意义,告知从术后24小时即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并及时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术后在常规科室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自护性康复训练,即先由研究者本人对其进行康复自护能力评估,根据病人的自护能力相应的给予全补偿康复训练、部分补偿康复训练和教育支持性的康复训练,主要通过病人的自主努力和主动参与完成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于出院后每月接受研究者本人电话随访一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患者康复训练的坚持情况,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回答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和疑惑,每次随访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1.2.2测评工具
  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2]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采用SF-36对本科室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5例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测得Cronbach’α=0.735,说明该量表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有较好的信度,可以在该人群中使用该量表。 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每个维度的标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同时采用自制的问卷了解病人的基本信息,其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收入、婚姻状况、工作状态、医保情况以及疾病相关信息。
  1.2.3资料收集方法
  首先向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同意参与本研究后与其签订“患者知情同意书”并承诺对其资料进行保密,而向患者讲解调查表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问卷均由研究者本人当场发放收回,并检查其内容完整无漏项。
  1.2.4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基本信息
  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岁(45±5.2),平均病程4年(4±2.6),在婚者39例,独居1例,非医保患者2例,工作中患者18例,非工作中22例,文化程度:小学7例,初中和高中29例,大专及以上4例,突出节段:腰3~腰4者3例,腰4~腰5者23例,腰5~骶1者7例,腰3~腰5者7例。实验组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7岁(47±4.8),平均病程4年(4±3.1),在婚者40例,非医保患者4例,工作中患者15例,非工作中25例,文化程度:小学9例,初中和高中27例子,大专以及以上学历者4例。突出节段:腰3~腰4者4例,腰4~腰5者21例,腰5~骶1折8例,腰3~骶1者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突出节段、病程长短、医保状态、工作状态及婚姻状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维度结果见表1
  


  2.3两种患者出院半年后入院随访时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见表2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亦呈年轻化趋势[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性疾病,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有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溶术治疗虽然可解除患者的压迫症状,但是对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的平衡方面却无能为力,故只有通过相应的康复训练来增强腰背肌力,从而促进康复[3]。术后的早期直腿抬高及踝关节背伸背屈运动,可防止神经根粘连,同时锻炼时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大量流向肌肉组织,由此可以稀释致痛物质浓度并能带走一定的致痛物质,从而促进手术的疗效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通评定病人生活质量,有助于了解患者生活各个方面的改变,全面反映其生理及心理健康状况及需求[4]。曹美娟等[5]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患者进行阶段性的康复训练来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结果显示生活质量提高的效果显著,说明康复训练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本研究显示,干预组患者的SF-36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情感以及精神健康等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让实施患者主动参与的自护性康复训练较一般的康复训练更能帮助患者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奥瑞姆的自护理论[6,7]强调护理的最终目标是恢复和增强人的自护能力,护理是为克服或预防自护不足而发展的,或为不能自护的个人提供治疗性的自护的活动,是帮助获得自护能力的过程。护理实践的范畴是与个人或家庭建立并保持护患关系,直到病人能脱离护理为止。而护理系统是在出现自护不足时护理活动的体现,是依据病人的自护需要和自护体的自护能力而定的,分为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支持-教育系统。在病人不能提供自护需要时,护理系统提供帮助。本研究中,研究者通过评估病人康复训练的自护能力来逐步帮助病人完成自我康复训练。主要流程是当病人术后刚开始训练时研究者对其进行全补偿康复训练即“替病人做”,研究者帮助病人完成一些被动肢体活动,当病人具有一定的康复训练能力时“指导病人进行自护训练”,同时为病人“提供生理和心理的支持”,当病人能独自完成一遍康复训练活动后,即到达采用到教育-支持系统,为病人提供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鼓励其独自完成康复训练,即整个康复训练过程充分体现患者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是患者在脱离护理系统后仍能自主进行康复训练。以往的康复训练均由护士教育病人该进行康复训练,其教育未有针对性,而且无法确定病人是否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自护性的康复训练要求先评价病人的自护康复训练能力,充分利用病人已有的自护康复训练能力,并将其能力逐渐加强,最终使病人具有全自护康复训练能力,从而能有效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邹召权、李寿斌、辛宗山 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研究概况[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1O(1 ):123-125.
  [2]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委会.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会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485-489.
  [3] 裴艳.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训练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护理研究,2006,20(4A):847.
  [4] Hakkinen A, Kautiainen H, Sintonen H.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fter lumbar disc surger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145 patients[J].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2005; 27(3): 94-100.
  [5] 曹美娟、刘宏青、廖春娥 等.阶段性康复运动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6,22(6):1549-1550.
  [6] Tomey A M ,IGOOD M R. Nursing Theorists and their Work [M] . Sthoui : Mosby ,1998. 181.
  [7] Fawcett J . Contemporary Nursing Knowledge, Second Edition [M]. Philadelphia - Pennsylvania: F.A. Davis Company.2005.223-315.
其他文献
摘 要惊厥是儿科的常见急症,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神志不清,眼睛上翻凝视,唇周、面色发绀,牙关紧闭,面肌、肢体颤动。小儿的发病率高,好发于冬春季节,见于2个月~9岁患儿。引起惊厥的原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常见于脑膜炎、高热惊厥和中毒性脑病;非感染性常见于癫痫大发作型及婴儿痉挛症、低血糖低血钙及药物中毒等。回顾总结了96例小儿惊厥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惊厥的紧急处理、对症护理、基础护理和病情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晚期妊娠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探讨正确的处理方法。方法 :2005年2 月~2008 年 2月晚期妊娠者应用超声测定羊水指数( AFI) , 对估测羊水量( ≤8 cm) 及分娩时羊水总量< 300 ml 的 585 例妊娠妇女临床情况及对母婴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羊水过少高发于孕40 ~43 周,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高危妊娠羊水过少多发生于孕 28 ~39周。围生儿死亡率较正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对于留置心脏起搏器的前列腺增加患者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1月至2009年6月37例留置心脏起搏器前列腺增生患者的TURP治疗。患者年龄62~79岁,心脏起搏器1天~5年,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4例,III度房室传导阻滞12例、三束支传导阻滞11例,起搏器类型为房室全能型(DDD)13例、心房按需型(AAD)12例,心室按需型(VVI)2例。
期刊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近年明显增多趋势,临床观察到,由于治疗不当或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导致包裹性积液或胸膜粘连、肥厚,导致常规治疗愈后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对94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尿激酶10万U+地塞米松5mg胸腔内注射治疗,疗效满意,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94例患者为我院2005年1月至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在重症监护病房(ICU)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评价其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3例有创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给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观察镇静效果,定时观察意识状态,人机协调,呼吸动力学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给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后, 94.6%(88/93)的患者Ramsay评分达2分~4分,用药后患者呼吸动力学指标(PIP、PP、P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自制制剂复方盐酸普鲁卡因滴眼液治疗急性电光性眼炎的疗效。方法:105例急性电光性眼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应用复方盐酸普鲁卡因滴眼液滴眼,对照组应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滴眼,一次2滴,连用3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天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2.3观察方法及指标  治疗3日后了解患者异物感,畏光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索在无痛人流术中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米索前列醇联合异丙酚、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A组)与异丙酚、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B组)相对比,观察术中扩宫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A组中无阻力扩宫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有可比性。实验组40例,为米索前列醇联合异丙酚、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对照组40例,为异丙酚、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    2用药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我院2005至2007年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05至2007年口服降血糖药物用药总量,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至2007年,我院的口服降血糖药物用药总量和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二甲双胍在口服降血糖药物用药总量和用药金额中所占比例最大,用药频度最高。结论:我院的口服降血糖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关键
期刊
摘 要不良口腔卫生,牙周炎,定植于口腔生物膜的细菌被误吸入呼吸道,均可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特别是高危人群易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对于医院获得性肺炎,无论是机械通气的住院病人,还是非机械通气的病人,改善口腔卫生,均能降低其发生。因此,口腔卫生对于预防高危对象--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和老年人肺部感染的发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口腔卫生;牙周炎;肺炎    1流行病学    肺炎是一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凝血指标在疾病中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德国BE血凝仪测定65例2型糖尿病和正常组45例健康体检的PT、TT、APTT、Fig,肝硬化变化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结果,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PT、APTT、Fig都具有显著性(P<0.05)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凝血指标有显著缩短,有较明显小凝状态,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PT、APTT的指标又可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