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贫困生激励机制的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稳定关系到高校的和谐发展。目前各高校在贫困生资助方面都有一套完备的体系,经济上的资助有助于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但如何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对他们进行有效激励,使贫困生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贫困生 物质资助 心理健康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22-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为大众化,高校逐年扩招,高校中的贫困生群体也随之增加,高校贫困生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各高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了以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社会资助、开通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资助体系。这一体系的协调有序运转,切实减轻了贫困生的经济负担,使得他们得以顺利完成学业。然而贫困生由于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他们的内心世界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关爱,如何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并有效激励,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值得深入探讨的工作。
  一、高校贫困生工作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对于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资助经费逐年提高,资助力度的增强与资助面的扩大,惠及更多学生,减轻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不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窘迫,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努力学习。
  然而,在高校资助体系为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可靠物质保障的同时,很少主动、科学、规范地去关注贫困学生的整体发展,往往表现在高校学生工作者注重物质资助,忽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此外,目前许多高校的资助工作形式较为粗放,缺少后续的有效的激励管理机制。现有的激励管理理念与机制较为被动,无法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问题,无法从整体上、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贫困问题。虽然各高校非常重视贫困生工作,但在制度建设、人员配备、工作流程、资助方式等方面滞后,资助工作不够细致,忽视对贫困生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情感投入,忽视对贫困生个性化与人格品质的培养。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思想状况、心理因素具有不同于普通同学的特殊性,高校应遵循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精神,将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无形地融入到日常的学生工作当中。加强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单纯地向他们灌输一些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识或将一些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强加给他们,而是注重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激发其发展欲望和追求理想的自觉性,使他们自觉地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成长、发展需要从而帮助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最终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高校贫困生激励工作的重要性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政策和制度”;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两个提法揭示了党中央对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解决学校贫困生问题注入了新的理念,更要求高校的贫困生工作要有创新和突破。
  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部分学生存在“自尊又自卑”的矛盾复杂心理。一方面,由于经济拮据,经常要为生活发愁,与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形成巨大反差,极易形成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他们自尊心较强,既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他人认同,但同时又对外界的反应敏感、多疑,甚至有小部分同学不愿意班级和同宿舍的人知道自己上学“受助”或“贷款”入学,认为有损自尊心,由此选择外出兼职打工,却不愿参加学校专门设立的“勤工助学岗”。
  在人际交往方面,贫困生往往存在自我封闭心理。他们内心渴望与人平等交往,但由于经济困窘,经济实力不足,让他们无力与经济条件好的同学进行平等的经济交往,因此常有意无意的与同学疏远,不愿与老师、同学主动交往,导致自我封闭,性格孤独孤僻、郁郁寡欢、意志消沉等消极心理。此外,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往往承担着家庭巨大的期望,他们追求完美、患得患失等会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情绪烦躁不安的痛苦境地,以及自信心丧失、失败和愧疚等交织而成的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的情绪状态。这种焦虑状态持续下去,会损害正常的心理活动,引发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高校对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缺乏问题尤显突出。
  由此可见,在高校里,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帮助贫困生摆脱心理问题,成为真正合格的人才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许多高校对贫困生激励管理的思想理念缺乏规范化与科学化,目前仍停留在“批量处理”的经验型理念上,激励管理缺乏差异性和针对性,加之高校学生工较为繁琐,导致学生辅导员很少主动、科学、规范地去关注贫困学生的整体发展。这种被动的激励管理理念,无法让学生工作者及早发现学生潜在的问题,更无法从整体上、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贫困问题。贫困生激励管理模式的主体结构不合理大部分贫困生对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方面因素的满意度比较高,但在激励管理实施的成长激励和绩效考核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贫困大学生的激励管理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随着高校扩招,贫困生比例增大,贫困生的激励管理问题比较突出。所以,仅靠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作用已无法有效满足学生日益扩大的个性化需求,贫困生激励管理模式应改变现行的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为主的结构,加大其他激励子系统在整个结构中的比重,使主体结构更加合理。
  三、构建激励机制相关措施探索
  1.贫困生资助工作专业化、专门化,是构建激励机制的有力保障。
  虽然高校都有一套完备的资助体系,但由于学生工作者事务性工作较多,往往不能在贫困生上花较多精力。对此,高校应该逐渐建立一支专门的队伍,由专业的老师专门负责贫困生资助工作。同时,应该努力改进贫困生资助的工作方法,以保护贫困生的自尊心为前提,保护受资助学生的个人隐私,实行辅导员或班主任与贫困生尤其是特殊情况的贫困生的单线保密联系,不对外公开学生的家庭经济等状况等方法。   同时,在勤工助学方面,应进一步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在帮助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将育人贯穿于勤工助学的始终,使之成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扩大助学范围,为贫困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勤工助学岗位,让贫困生在获得相应劳动报酬以改变经济状况的同时,更大程度地提高个人能力和自信心。此外,努力探索,将劳务型的勤工助学岗位推向技术型、知识型、创造型、管理型岗位,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建立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在各个岗位的锻炼以及与人接触,降低贫困生的心理困惑,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2.加强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对贫困生的教育主题及内容应富有特色。由于综合原因,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思想状况是存在差异的,不同个体的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也是不同的。虽然贫困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但不同类型、不同个体的贫困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种类和表现也存在差异。要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必须根据不同个体贫困生的心理、人格、思想上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有差别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立志教育、成才教育、挫折教育、荣辱观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意识教育、诚信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对贫困生进行差异性的人文关怀。
  贫困生教育方式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心理知识和典型案例教育,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并对有自卑、孤僻、甚至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疏导,多聆听,多关注,及时疏导。同时,积极开展多种丰富的社团活动,给贫困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帮助他们在在这些社团活动中锻炼自我,重塑自信。另外,班级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主题活动也是帮助疏导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好办法。可以创新活动方式,比如开展 “爱心传递”等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养老院、聋哑学校中做些公益活动,并使此类活动长期化。使贫困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认识到社会上还有一些与自己一样困难甚至比自己更困难的人需要得到资助,让他们通过帮助别人获得快乐的同时打开心扉,战胜自我,升华自己。
  3.在贫困生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引导帮助。
  贫困大学生往往淳朴,内向。而大学是一个释放个性的舞台。这使得内向单纯的贫困大学生们感觉茫然,往往在大学生活中无所适从,很难适应。因此,学校老师和班上的同学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与关爱,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探索设立心理辅导员制度。联合学校心理协会和班上的心理委员,开设讲座或活动,定期与贫困生进行交流,倾听其烦恼,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二是可以开设人际关系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帮助贫困大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三是应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比如体育比赛,演讲比赛、创作比赛等。针对贫困学生学习优秀情况,可以开展知识竞赛。还可以开展逆境教育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方式,让非贫困生体会贫困生的生活,加深同学们的相互了解,更好地促进贫困生的人际交往。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贫困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千万个贫困生家庭,也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高校要把贫困生就业作为解决贫困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及专业特点,对贫困生就业展开指导。首先应以人生规划为先导,在贫困生入学之初,及时针对贫困生缺乏就业自信心和就业压力较大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贫困生中开展人生规划活动,努力培养和发展贫困生健康、积极、全面的就业心理品质,解决和消除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对贫困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使他们能明白自己在大学期间将来自己的人生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第二,注重培养和提高贫困生就业素质,通过各种途径锻炼他们的能力,比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及就业指导专题报告,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就业方面的优势和缺点,不断改进,提升自己就业竞争力;同时优先推荐贫困生就业到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去应聘。
  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在日常工作中要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和细微之处,创新走出适合本校的激励机制,使贫困生成为合格优秀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胡锦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蒋洪涛.浅谈如何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载体功能,科教导刊,2013,(1)
  [3]蓝冬玉,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建构[J], 宜春学院学报,2010,(3)
  作者简介:
  陈力铭(1977-),女,重庆巫溪人,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他文献
砂石系统对整个水利工程来说都非常重要,是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旦砂石系统设备运行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展,而砂石系统设备中,电气设备地
【摘要】当今高校师生交流情况问题重重,哈佛大学前校长哈瑞·刘易斯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洞见到大学教育中的这一现象。导致师生交流困难的现象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教师职业道德是影响师生交流的主要内部因素。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坚持育人为本、教学相长、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等,这些都以教师和学生关系密切、深入交流为基础。改善高校师生交流状况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关键词】教师 师生交流 职业道德  
小精豆,干嘛这么郁闷!
期刊
【摘要】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因此情境创设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的手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探讨了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学 情境创设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09-01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
【摘要】现代篮球比赛攻守对抗激烈,在比赛过程中谁能控制比赛的节奏,谁将控制住比赛的主动权。树立正确的防守观念、运用多变的防守策略、掌握全面的防守技战术,在比赛中尤为重要,本文采用观察法、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篮球比赛中的防守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篮球比赛 节奏 技战术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14-01  一、研究目的
【摘要】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必须把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  【关键词】教 玩 小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教学目的 逆反心理 新课标 新课改  【中图分
随着三维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众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三维动画制作课程,该课程对于动漫人才的培养和推进动漫产业技术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分析三维动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的具体方法,期望能够抛砖引玉,推动我国三维动画教学的发展。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主要寄生在细胞内,感染弓形虫的地区是呈全球式分布的,但不同的区域感染弓形虫的概率存在差异。当速殖子快速生长时,Th1型细胞免疫应答被快速诱导,
考核模式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指标之一,通过课程考核,可以让学生领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园林美术与制图》是园林专业课改课程,两年的教学实施取得了良
【摘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前提,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对体育场地工职业岗位进行整体调研和分析,培养具有从事体育场地管理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融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对《体育场地管理》课程进行重构,构建以会操作、会维护、会管理的“三会”课程体系;实施以工作过程任务化、能力训练项目化、组织教学情境化、考核评价成果化、师资队伍团队化、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