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方言构词法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y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西平方言为研究对象,经过仔细筛选,把不同于普通话的西平方言词汇确定为研究范围,对西平方言词汇的构词法进行了研究。西平方言的构词法主要有复合法、派生法和重叠法,每一种构词法又根据具体类型进行了举例。
  【关键词】:西平;方言;构词法
  一、西平简介
  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隶属于驻马店市,北接漯河市源汇区,南邻遂平县,东临上蔡县,西部与平顶山市舞钢市毗邻。传说西平是黄帝妃子嫘祖的故乡,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因“西陵于夷”,所以叫做“西平”。
  二、方言概述
  方言是地方语言的简称,是一个地区世世代代全体居民用智慧和实践创造的,经过约定俗成、普遍使用,发挥了交际功能的口耳相传的延续下来的语言。西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蔡鲁片,受到了周围地区的方言的影响,如遂平方言、上蔡方言等,但是又拥有自身的特色。
  以往对方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语音方面,对构词法的研究较少,西平方言也是如此,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西平特色方言词汇的收集,并以前人的构词法研究理论为指导,从西平方言的实际出发,尽可能详细地描写西平方言的构词法。
  三、方言构词法概述
  1957年,高名凯在《普通语言学》中,正式提出了“构词法“的概念。他所定义的构词法为语素构成词的内部结构的规则。这里的词指的是汉语中已经存在的词。
  陈志韦在《汉语的构词法》中把词分成九个大类,确定了明确的研究对象,推进了构词法的研究进程。
  涉及方言构词法研究的著作或论文出现的较晚。詹伯慧最早对方言构词提出全面的意见。他在1958年发表的《收集和整理汉语方言词汇》中批评了方言忽视词汇和语法的倾向。
  1983年周长楫在《略论厦门语的构词手段和方法》中,对《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所收的15000多条厦门方言特有词进行了构词法的研究,标志着对地方方言构词法研究的开端。
  四、西平方言的构词法
  语素是最小的有实在意义的语言单位。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产生的一个合成词的方法就是构词法。语言学家把专门研究词形变化现象和规则的学问称为词形学,通常简称为构词法。主要有复合法、派生法、转化法和重叠法等。
  (一)复合法
  复合法就是语根词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的构词法。这样得到的复合词叫做复合词,又叫做“复合式合成词”。复合法是西平方言的主要构词法。复合法构成的复合词主要有联合型复合词、偏正型复合词、主谓型复合词和谓宾型复合词。文章对几类复合词进行了举例说明,前一个词为西平方言发音,后一个词为普通话发音。
  1、联合型复合词
  联合型复合词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共同构成一个具有新的意义的词语的构词法。在西平方言中,联合型复合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和量词。
  (1)名词。比如:年些-过年,贺桑-晚上,尧婆-后妈,落个-嘟囔
  (2)动词。比如:私到-收拾,百活-教育,摆自-修理喝汤-吃晚饭
  (3)形容词。比如:排场-漂亮,牢稳-坚固,枯粗-皱,鬼倔-炫耀
  (4)副词。比如:不胜-不如,木牛-没有,正呆-正好,实在-真是
  (5)量词。比如:一孟-一阵,一班-一群
  (6)代词。比如:俺们-我们,特们-他们、它们,咱俩-我们两个,恁俩-你们两个,恁仨-你们三个。
  2、偏正型复合词
  偏正型复合词,就是指前一个表示性质、状态或方式、程度等意义的语素和后一个表示被修饰的事物或动作的意义等的语素所构成的合成词。在西平方言中,偏正型复合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1)名词。比如:云彩-乌云,滚水-开水,床帮-床边,炸雷-响雷
  (2)动词。比如:反穿-穿反,捣蛋-捣乱,搭理-理人,板倒-摔倒
  (3)形容词。比如:族贵-贵重,热乎-热情,仙奇-奇怪
  (4)副词。比如:经为-因为,统共-总共,斗算-就算,豆散-就剩
  3、主谓型复合词
  主谓型复合词就是指前一个表示事物或某个动作的意义的语素和后一个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意义的语素所构成的合成词。在西平方言中,主谓型复合词主要有动词和形容词。此类词语在西平方言中出现的较少。
  (1)动词。比如:麦罢-收完麦子,弄啥-做什么
  (2)形容词。比如:牙倒-东西太酸,眼气-嫉妒、羡慕
  4、谓宾型复合词
  谓宾型复合词指前一个表示某个动作的意义的语素和后一个表示事物的意义的语素所构成的合成词。在西平方言中,谓宾型复合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其中动词较多。
  (1)名词。比如:压井-水井,炕馍-面饼,吃食-零食,蒸馍-馒头
  (2)动词。比如:出树-砍树,叨菜-夹菜,压水-打水,起五更-早起
  (3)形容词。比如:心焦-心烦,有眼赛-聪明,笑人-可笑,吓人-可怕
  (二)派生法
  派生法,又叫做“附加法”,即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的构词法。按照词缀在词语中的位置,派生型复合词可以分为“前缀+词根”和“词根+后缀”两种类型。在西平方言中,形容词的后缀种类较为特殊,所以文章在此单独分出一类“形容词+后缀”,对此种情况进行了详细论述。
  (1)前缀+词根
  在西平方言中,比较常用的前缀为“老”和“小”。
  1、“老”作为前缀有如下用法:
  A、“老”+表示称谓的名词语素,表示一个完整的词语,如:老婆、老公、老哥、老兄、老弟、老表。
  B、“老”+表示姓氏的名词语素,表示对人的称呼,如:老王、老李、老刘。   C、“老”+表示动物的名词语素,构成复合音节词语,仍然表示这种动物,如:老虎、老雕、老鹰。
  D、“老”+“大”或从二到九的基数词,表示人的排行或对人的称呼,如:老大(排行第一的人,老板,领导)、老三、老五。
  E、“老”+某些名词语素,可以构成与原来名词语素不同意义的新名词,如:老板、老师儿(会某种技能的人)。
  F、“老”+某些形容词语素,可以构成与原来形容词语素不同意义的新名词,如:老尖(吝啬的人)、老抠(吝啬的人)、老粗(农村人)、老扁单(一种害虫)。
  2、“小”作为前缀,有两种用法:
  A、“小”+表示姓氏的名词语素,表示对人的称呼,如:小吴、小李、小刘。
  B、“小”+从二到九的基数词,表示人的排行或对人的称呼,如:小五、小二(古代对服务员的称呼)、小三(现代社会指破坏别人感情或婚姻的人)。
  (2)词根+后缀
  在西平方言中,常用的后缀有“儿、子、头、气、家、货、来、哩”。
  1、“儿”
  在西平方言中,儿化音分布较广,人们习惯在词语后面加“儿”。
  A、名词性词语+“儿”,表示“小”,如:水坑儿、小孩儿、地的儿。
  B、一般名词性词语+“儿”,不改变原来意义,增加亲切感,如:庄儿、腊八儿,小孩儿。
  C、时间名词+“儿”,不改变原来意义,凑足音节,如:前儿(前天)、今儿(今天)、明儿(明天)、后儿(后天)。
  D、动词性词语+“儿”,①不改变原来意义,凑足音节,如:晒暖儿、扎堆儿、筋血儿,②词性改变,由动词变为名词,并且改变原来意义,如:笑话(动词,嘲笑)-笑话儿(名词,玩笑)、盖(一般动词)-盖儿(名词,物品的盖子)、生(一般动词)-生儿(名词,生日)。
  E、形容词性词语+“儿”,①不改变原来意义,但是词语意义程度减弱,如:轻轻儿,慢慢儿,不大儿,嫩高儿,②词性改变,由形容词变为名词,并且改变原来意义,如:花(形容词,表示颜色杂)-花儿(名词,花朵)、好(形容词)-好儿(名词,吉日)、黄(形容词)-黄儿(名词,蛋黄)。
  F、量词+“儿”,凑足音节,表示量少,如:块儿,个儿,堆儿。
  2、“子”
  在西平方言中,“子”作为词缀主要用来构成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A、一般名词+“子”,凑足音节,作为名词标记,如:脖子,斧子,被子,鸡子。
  B、谓语性词素+“子”,构成名词性词语,如:剪子,冷子,呆子。
  C、称谓性名词+“子”,凑足音节,如:老子,父子,妹子,婆子。
  3、“头”
  在西平方言中,“头”作为后缀,与词根连在一起,可以表示某种事物,某个地方,某一类人,某种感受。
  A、名词+“头”,构成名词,如:木头,日头,骨头。
  B、动词+“头”,构成名词,如:盼头,奔头,看头。
  C、形容词+“头”,构成名词,如:苦头,甜头,老实头。
  D、量词+“头”,构成名词,如:块头,个头。
  4、“气”
  在西平方言中,“气”作为词缀,主要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某种状态或性质。如:独气(人比较凶恶或事物旺盛)、霉气(倒霉)、失气(小孩子淘气)、老气(人显得年纪大)、小气(吝啬)、大气(大方)、骚气(运气差)。
  5、“家”
  在西平方言中,“家”作为词缀,主要用于称谓性名词之后,用来表示某一个人,某一类人或某一家庭。如张三家(某人的丈夫或妻子),小孩家(小孩子)、王家(王姓人家)。
  6、“货”
  在西平方言中,“家”作为词缀,主要用于形容词之后,用来表示某一类人,如:贱货,赖货,水货(不可靠的人)。
  7、“来”、“哩”
  在西平方言中,“来”和“哩”作为词缀,主要用于动词之后,用作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如:干啥来,弄啥来、干啥哩,弄啥哩。
  (3)形容词+后缀
  1、ABB式,如:黄巴巴、白滋滋、黑洞洞、胖乎乎、烂砸砸、肥兜兜。
  2、A里AB式,如:小里小气。
  3、半A不A式和半A不B式(A、B意义相反),这两种表示方法意义相同,如:半高不高、半高不低,半热不热、半热不冷。
  4、形容词+哩慌/哩很,表示“很……”的意思。如:热哩慌、热哩很,冷哩慌、冷哩很。
  5、形容词+不+叽叽/拉叽,表示程度的加深,含有讨厌的意味。如:酸不叽叽、酸不拉叽,甜不叽叽、甜不拉叽,苦不叽叽、苦不拉叽。
  6、形容词+死了,表示程度的加深,即“很……”。如:热死了,渴死了,累死了。
  (三)重叠法
  重叠法就是用两个相同的语素或两个相同的词汇来构成一个新词的方法,这种方法所构成的新词或者与原来的语素或词汇意义相同,或者具有新的意义。
  (1)名词的重叠
  1、AA式,如:妞妞、蛋蛋(小男孩)、屁屁(屁股)。
  2、AAB式,如:毛毛雨(小雨)、蛛蛛网(蜘蛛网)。
  3、ABB式,如:老婆婆,老奶奶。
  4、AA+儿式,如:边边儿(旁边),角角儿(角落),头头儿(老板、领导)。
  (2)动词的重叠
  1、AA式,如:逛逛(逛街)、悠悠(散步)。
  2、ABAB式,如:理料理料(收拾、批评、打人)、百或百或(教导、教唆)。
  3、AABB式,如:磨磨唧唧(慢)、粗粗忸怩(害羞)。
  (3)形容词的重叠
  1、ABB式,如:胖乎乎、傻乎乎、冷飕飕。
  2、“ABB+儿”式,表示程度加深,如:平展展儿、凉快快儿、、干净净儿。
  3、“AA+儿+哩”式,①表示程度减弱,如:甜甜儿哩,辣辣儿哩,②表示不满或讨厌,如:够够儿哩,烦烦儿哩。
  4、AABB式,如:利利两两(干净、麻利)、枯枯粗粗(皱巴巴)
  小结
  通过对西平方言构词法的论述,发现复合法为西平方言主要的构词法,另外派生法和重叠法也较多使用。希望通过本文对西平方言构词法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西平方言的认识与理解,加深对西平方言构词法的了解,更多地反映驻马店方言的全貌同时也希冀通过本文的描述,吸引更多的人来研究西平方言,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西平方言乃至整个驻马店地区的方言。
  参考文献:
  [1]高名凯,《普通语言学》,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7年.
  [2]沈阳,《语言学常识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3]朱建颂,《方言与文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其他文献
【摘要】:《伤逝》作为鲁迅先生的仅有的一篇爱情主题的小说,英译本丰富,译者时空跨度大。在不同译者的习惯下,译本或多或少会有所不同。“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读者,对译者来说也是一样的。本文着重分析杨宪益,蓝诗玲及陈立民译本在语言及文化层面的差异。  【关键词】:《伤逝》英译本;译者翻译观;翻译习惯;差异  1.译文分析对比  1.1 比如在翻译题目“伤逝”时:  蓝译:I
期刊
【摘要】:在商务沟通尤其是冲突类商务信函的写作中,要把握礼貌原则的使用技巧,如人称代词、肯定词汇、模糊限制语、被动语态以及虚拟语气的使用,缓和冲突,不伤害合作方的面子,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商务合作关系的加强。  【关键词】:商务函电;冲突;礼貌原则  一,引言  根据Leech的言外功能理论,商务信函包括竞争类、和谐类、合作类和冲突类等四种。针对不同种类的信函,我们需要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达到双方都满意
期刊
【摘要】: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关系到男女双方的终身大事,更是关系到男女双方家族的大事情。婚俗习惯,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它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历史性的特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婚俗习惯会有极大的不同。即使是同一民族,由于居住区域、气候环境的影响、文化观点的差异,其婚俗习惯也是不同的。婚俗礼仪的不同可以反映出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和人们生活方式及
期刊
【摘要】:语言是一种文化,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桥梁。整个世界是一个相联系的整体,从古至今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而泰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因此泰语吸收了大量的英语,汉语,梵语巴利语,高棉语词汇。但由于当今英语持有国在全世界影响极大,英语作为了一种国际语言,是世界最广泛的第二语言,因此常常被泰语借用。  【关键词】:泰语;英语外来词  前 言  正如我们所知,泰语,旧称暹罗语,是泰国的官方语
期刊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我国的文化也被世界各地所了解和学习,汉语言文学也在世界各地进行了推广和传播。所以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近几年也得到了发展,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是一个涉猎学科比较广泛的,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以理论为主,对实践的培训非常少。但是伴随着汉语言文学的广泛应用,社会中需要更多的实践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高校就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本文
期刊
【摘要】:口译,与笔译不同,除了语言间的转换之外,还是社交场合。所以,对于口译员而言,社交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对于促进交流、增进互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都至关重要。然而,虽然在社交礼仪中有着共性的规则,但是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由于不同的因素影响,会形成独特的社交礼仪习惯。本文将选取陪同口译员作为分析的主要对象,分析和探索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社交礼仪的差异性。  【关键词】:陪同口译;社交礼仪;
期刊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红包暴雨”席卷华夏大地。网络红包热潮的来临,即带来了节日的狂欢,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将以大众对网络红包的看法为切入点,从经济和社会心理双重角度分析网络红包发展的原因以及在网络红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网络红包;传统文化;年俗;影响  【绪论】  中国的红包文化源远流长。红包最早是长辈给小辈,有驱赶“邪物鬼怪”的意思。到了明朝,成了小辈给予年长的
期刊
【摘要】:巴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化城市。是什么让巴黎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留有一席之地甚至无限向往呢?是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圣心教堂?还是阳光下的左岸风光?..…,似乎很难用几句话描述巴黎在各自心中的印象。不同于柏林的沉重,罗马的沧桑,浪漫、优雅是世人给予巴黎最多的评价。任何人要在巴黎全面领略她的历史和名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整个巴黎市就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博物馆,在这里人类遗产太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自我身份确认的重要方式。但中华文化具有两重性,既包含着优秀的成分,也有腐朽落后的成分。而那些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腐蚀了人的心灵、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和阻碍了社会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随着传承人逝去而消亡。需要进行一次系统地梳理,分清哪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哪些是腐朽落后的成分,哪些是必须大力弘扬的,哪些是需要
期刊
【摘要】:利玛窦是十六、七世纪来华传教人士,《利玛窦中国札记》记载了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的所见所感,他以一个西方传教士的眼光去审视中国,以偏见的眼光来介绍佛教,重头到尾都将之斥为“邪教”。利玛窦的偏见无疑与其作为一名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传播天主教,攻击佛教争取教徒的意图有着莫大关联,显示了利玛窦的宗教狭隘性和历史局限性。  【关键词】:利玛窦;中国佛教;《利玛窦中国札记》;基督教  一、利玛窦其人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