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个场景,我现在仍然记忆深刻,甚至说是心有余悸:2010年6月的最后一场高考考试科目结束后,我看到有学生将撕下的书本碎片从楼上撒下,白茫茫一片,场面甚是“壮观”。我原以为这也许是个个例,是某个过激的学生所为,等我走到楼上,来到我所任教的高三(五)班的时候,真是傻眼了:地面上狼藉一片,前面和后面的黑板上各写着一行触目惊心的大字:战斗结束了!让知识见鬼去吧!
我到网上一搜,这种现象好像不止我们一个学校有,也不局限于一个地区,似乎全国各地的毕业生都在撕书,并且年年如此。
撕书、卖书的诱因是什么?这种行为为什么会很快成为一种集体行为,一种全国性的行为,一种不需要任何宣传和鼓励就群起而撕、群起而卖,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而且“觉悟”相当高,场面相当宏大,为什么?
同事徐冬安似乎要来解答我的疑惑,他说:“你看他们书桌上堆的都是些什么书啊!比砖头还厚,三轮复习用书,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三九二十七,一本比一本长,一本比一本厚,本本主义,本本理论,本本都是必需的。”笔者是语文教师,曾经统计过学生书桌上摆放的作文辅导书,说来骇人,大家不妨听听:《获奖作文一本全》《优秀作文》《满分作文》《作文航母》《获奖作文黄金宝典》《尖子生作文》《作文典范大全》《作文全能辅导》《好词好句好段》《名教师教你写作文》《作文素材大全》……蔚为大观,不胜枚举。我不知道这种辅导类书籍到底有多大作用,但我知道,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写不好作文了,他们好像只知道牛顿、爱因斯坦,只知道司马迁、屈原,一写作文,那些逝去的人就会灵魂附体,他们不是一个人在写作,但写出来的却是相同的作文。根据有学生写《真诚的喝彩》,其中写道:“司马迁受宫刑,我为其喝彩;屈原自投汨罗,我为其喝彩。”真的,两个字:无语。前一段时间,我在课间听到学生们在议论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我以为他们开始关注现实,但他们关注的内容好像只和数字有关,数字不增加,也就少了说说的热情,这很像祥林嫂口中的那个阿毛的故事,听来听去一个样,鲁镇人便淡漠了。
为什么要撕书?我不得不在疑惑中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生活,什么时候可以因学习而变得五彩斑斓?知识的天空,什么时候可以回到它原初的湛蓝?
(作者单位:江苏溧水县第三高级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
我到网上一搜,这种现象好像不止我们一个学校有,也不局限于一个地区,似乎全国各地的毕业生都在撕书,并且年年如此。
撕书、卖书的诱因是什么?这种行为为什么会很快成为一种集体行为,一种全国性的行为,一种不需要任何宣传和鼓励就群起而撕、群起而卖,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而且“觉悟”相当高,场面相当宏大,为什么?
同事徐冬安似乎要来解答我的疑惑,他说:“你看他们书桌上堆的都是些什么书啊!比砖头还厚,三轮复习用书,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三九二十七,一本比一本长,一本比一本厚,本本主义,本本理论,本本都是必需的。”笔者是语文教师,曾经统计过学生书桌上摆放的作文辅导书,说来骇人,大家不妨听听:《获奖作文一本全》《优秀作文》《满分作文》《作文航母》《获奖作文黄金宝典》《尖子生作文》《作文典范大全》《作文全能辅导》《好词好句好段》《名教师教你写作文》《作文素材大全》……蔚为大观,不胜枚举。我不知道这种辅导类书籍到底有多大作用,但我知道,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写不好作文了,他们好像只知道牛顿、爱因斯坦,只知道司马迁、屈原,一写作文,那些逝去的人就会灵魂附体,他们不是一个人在写作,但写出来的却是相同的作文。根据有学生写《真诚的喝彩》,其中写道:“司马迁受宫刑,我为其喝彩;屈原自投汨罗,我为其喝彩。”真的,两个字:无语。前一段时间,我在课间听到学生们在议论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我以为他们开始关注现实,但他们关注的内容好像只和数字有关,数字不增加,也就少了说说的热情,这很像祥林嫂口中的那个阿毛的故事,听来听去一个样,鲁镇人便淡漠了。
为什么要撕书?我不得不在疑惑中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生活,什么时候可以因学习而变得五彩斑斓?知识的天空,什么时候可以回到它原初的湛蓝?
(作者单位:江苏溧水县第三高级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