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改探索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z88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方向的探索,本着“以工作为主线”,以“厚基础、重技能、求创新”为改革原则,对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的建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课程 教学改革 体系建设 教材建设 学习工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200-01
  近些年来,计算机应用课程在各专业都作为比重比较大的课程来开设,有学者提出信息课程体系经历了如下过程的转型:从知识点主线到工具主线,再到主题活动主线,现在面临工作主线的挑战。所谓“工作主线”是指将“工作”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主体线索,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倡导与具体的工作、学习、生活联接,与各学科相互渗透,作为很多专业课程的基础辅助等等。笔者通过几年的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授课的经历,提出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做出教学改革的探索。
  在各职业院校中,信息技术一般都作为类似于公共基础课程来开设的,它通常也是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比如基本的文档存取操作等等,又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互渗透,鉴于此,如何合理构建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并为此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计算机应用课程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基础、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绘图、三维动画制作等课程内容,涉及课程很多,各行业对信息技术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如何使学生比较好的适应后面的学习和工作的需求,笔者认为应该基于“厚基础、重技能、求创新”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
  “厚基础”,这是由于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将基础夯实,从操作原理上对工具的掌握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适应多变的工作需求。早期的“工具论”者认为,“计算机只不过是现代社会体中的信息处理、信息传播的工具,只要能操作、会应用就行了”,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本着学生能够有着持续学习的能力,学校不可能将大量的课时用于不断增强的信息处理工具软件上去,如有些軟件每年升级,操作界面甚至操作方式隔两年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逐一教授不断更新的工具软件是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的,系统的掌握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掌握信息处理的操作原理,能够自我不断补充和学习新的工具软件,这才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重技能”,这主要体现在实用技能的掌握上,重视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想法变成现实的技能,这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最早的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思想被过分强调,容易造成重实际操作一个点而比较容易忽视面的问题,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应该使学生构筑完整地知识体系,过分强调任务的实施,对于学生的技能的扎实掌握是容易忽视的。将这些具体的操作点按照信息技术知识内在的联系串到一起,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计算机应用课程,不仅仅只体现在“在做中学,在学中作”,更重要的是将整个操作技能按照工作主线串联起来,使得学生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迅速的进入各个工作角色。
  “求创新”,这个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创新,不仅要体现在讲解方法的创新,更多的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信息技术类的课程,我们针对具体实例讲解,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定注意不要为仅仅实现案例就算完成任务,还要不断启发学生自我创新的意识,考虑别的思路或更为简洁合理的做法,当然,这都要建立在原理透彻、技能熟练的基础上的,同时也是职业生涯中最为关键的能力。
  基于上述的三个基本原则,考虑到现行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考虑如下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现行计算机应用课程就业规划不明确,多数以基础为主,没有什么针对性。 这中间有师资力量方面的原因,大多数计算机应用课程方向的教师多数没有太多其它行业的实际经验,少数从事过软件开发的工作,多数教师没有除教师以外的顶岗任职的经历,对其它行业的应用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教学过程显得针对性不足。
  第二,现行计算机应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系统性还有待更为科学的研究讨论。课程内容很多还停留在早期基础运用上,对于基础操作的强调大过于实际工作的强调,课程间联系不足,系统性、科学性不强。这于国家推行的信息技术考试的导向有一定关系,又与其它行业的交流不多,无法对其它专业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解决上述问题要从就业市场调研做起,调查各行各业的需求特色,立足本校的专业优势,进行跨专业跨学科教学研究工作尝试,将我们的教师推向不同的行业进行顶岗实习,将企业人员引进学校,将企业具体实例引入教学过程,并通过学校教师的研讨,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做好相应得教材建设,积极有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
  教材建设方面,目前教材通用性的较多,针对某个行业应用的信息技术类教材非常少,,开发合适的教材,是个系统工程。职业学校应该依托自己的优势特色专业,充分阐明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类课程的需要,开发即能满足通用基础知识的需要,又能满足某个行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材。
  教学研讨方面,一定要打破独立部门的樊笼,不断和校内外相关行业紧密联系,加大对职业特色方面的教研力度,不仅要有具体生产案例,还得具备完善的体系特征。开发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即能体现职业优势,又能做到学生真正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来学习。
  教学管理方面,逐步改变现在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的教学状况,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来对待,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改进,设置教学资源共享数据库,定期更新数据内容,最终做到使学生能够开展自主学习的目标来改进。职业学校的非专业教师作为基本工具的传授者,要随着其他专业的变化不断学习。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更加往完备基础体系、提高实用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几个方向发展,依托各个职业学校的现有专业特色和优势,使之更加适应技术发展、更加适应市场工作要求,有学者提出的,课程改革最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是课程内容问题,而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问题,这同样也适用于信息技术类课程。
  参考文献
  [1] 王东燕,赵鑫,喻革武.关于信息技术文化基础课教改的几点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6).
  [2] 黄宽娜,刘徽,李木华.基于信息技术的高等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2).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地理是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存在的,其所涵盖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针对于高中地理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基础,否则会导致高中生在日后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出现重重的困难,使其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有所缺失,这势必会影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对高中生的学业水平测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地理教师要在授课之初就将无效教学效果严格杜绝,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
较强的心理素质,有必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好规范的训练方法、环节、动作和速度,敢于面对失败、承认差异,增强学生表演时的愿望,并战胜心理障碍;演出前,练就娴熟的技术和适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煤矿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全面加强基层思想建设,进一步促进煤矿企业健康快速发
与常规水处理工艺相比,超滤技术具有低能耗、占地面积小、无化学相变、易于自动化操控等优点。预处理工艺在膜处理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试验比较了不同预处理工艺对超滤膜
摘要: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但长期以来素质教育的模式过于单一、枯燥,不能与企业需要向结合。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途径,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新方法,构建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创新与继承传统相结合,努力完善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
摘 要: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的多样性是当前文化的基本特征。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渗透在教育元素中,在教学中渗透相应的文化背景,探讨文化和教学的关系能让学生更易、更好地理解知识、真正学会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的渗透,本文主要探讨多元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背景;渗透  中图
目前IT界的新一研究热点是大数据。大数据是一种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同时也是社会其他领域数据使用所关注的热点。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同样需要对大数据的存储和利用。本文结合
摘 要:众所周知,进入职业的学生,大部分成绩低下,特别对于英语,基础特别薄弱,没有良好学习习惯,已经产生了厌学、畏难情绪,不敢开口说英语。然而,现今的社会对英语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些用人单位甚至把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作为招聘人才的标准。对于这一状况,教师必须从教法入手,不断探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英语水平。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来提高学生英语素质。  关键词:自
提高法学本科学生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法学教育当务之急,也是实现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级强的学科这就是人们所认识的法学,而法学本科教育的
教学实践能力是学生从师必备的重要素质,它体现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教学能力。本文结合高师音教专业学生从师必备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教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