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多波段空间光通信端机远场分布测试系统研究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基于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实现空间光通信端机远场分布测试原理,以球差、彗差为代表模拟测试系统自身像差对焦面光强分布的影响,由结果可以看出球差主要影响最大光强,其分布仍然保持旋转对称性,而彗差不仅使得光强峰值减弱,且接收面上光强变为非旋转对称分布,当系统像差均方根(RMS)值小于0.02λ时,最大光强的变化小于0.2%,可以忽略不计。基于以上分析,设计了离轴卡塞格林长焦系统,利用Zemax-EE对系统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工作波段(800 ~1700 nm)内,中心视场RMS值为0.0001λ,全视场点列图均远优于衍射极限。对研制完成的远场分布测试系统进行了测试,得到的光斑暗环实际值与理论值的误差均在2.5%以内,满足要求。
其他文献
报道了光学玻璃和光学晶体在0.36~2.5 μm波长范围内的折射率测量结果,并对色散公式的计算精度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深入讨论。
研究了由致密PbZr0.38 Ti 0.62 O 3 和多孔PbZr 0.38 Ti 0.62 O 3 膜层交替排列组成的多层膜在温度为420K时的介电行 为.在10 2 ~10 6 Hz的频率范围, 观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介电驰豫.位于低频区的介电损耗峰归因于空间电荷极化. 通过俄歇电子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分析, 初步判定遵从Arrhenius 律、热激活能为0.49 eV的高频介电驰豫则起源 于氧空位V ¨ 0 和Ti 3 形成的极性缺陷复合体V ¨ 0 -Ti 3 对交变电场的响应.
光斑扩展是光束在大气湍流中传输时的一个重要效应。利用光束动态变化测试系统在烟台地区近海面进行了准直高斯光束传输实验,在测量光斑扩展、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等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近海面准直高斯光束光斑扩展的变化特征。分别选择不同距离的链路和不同时间段进行实验,分析光斑扩展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近海面大气湍流中的光斑扩展半径与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相关性在晴朗时比风浪较大时要好。在风浪较大时,光斑扩展半径与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相关性较差,但在一定时刻与温度和相对湿度相关性较好;在链路距离相同的条件下
最近,在 HF、HCl-CO2、DF-CO2和HF-CO2化学激光系统中已观察到连续波激光运转。这些激光器由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连续泵浦;不过,到目前为止,为了完成反应物的部分分解,仍需额外能源。
期刊
计及红宝石吸收各向异性时,通过简单的光放大器实验能够同时确定放大棒的几个参量。在这个实验中,当线性偏振光束作为寻常光线和非常光线射入放大器时,对各束光测得了透过光的放大系数和非泵浦的棒的衰减系数。根据这些实验值,通过简单的关系就能确定寻常光线的吸收系数α0、非常光线的吸收系数αe、棒的损耗系数γ和归一化的反转η。给出了用这种方法确定的一些实际红宝石激光榉的参量的结果。
期刊
为实现金属光栅偏振器件在光刻机偏振照明系统中的应用,基于共振域光栅的反常偏振效应,提出一种以二氧化硅为基底、铝与氟化镁作为栅线材料的介质-金属光栅偏振器。与传统的亚波长金属光栅偏振器相比,该偏振器的光栅周期接近入射波长(0.19~0.20 μm),表现出透射TE偏振光、反射TM偏振光的反常特性。由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的数值模拟结果可得,当波长为0.193 μm的光垂直入射时,该光栅偏振器对TE偏振光的透过率大于60%,偏振消光比大于180。与具有相同结构参数和栅线材料的单层金属光栅偏振器相比,该介
期刊
为在不透明生物组织中,在1300nm波长区达到无先例的低于2mm轴向分辨光学相干层析摄影,采用了宽发射带宽(门罗系统λc=1375nm,Δλ=470nm,Pout=4mW)新式紧凑对用户友善的光纤激光器。用约1.4mm轴向分辨和~3mm侧向分辨,以及95dB灵敏度,对新鲜人体皮肤和动脉活组织成像证实这种稳定、廉价、键控光纤激光器对临床光学层析应用蕴藏巨大潜力。
基于压缩感知(CS)理论,提出使用高功率纳秒脉冲激光器照射远距离目标物体,通过望远系统将目标物体成像到数字微镜阵列(DMD)上,利用DMD加载的调制图像对目标物体的像进行调制(后调制),采用光电倍增管(PMT)作为单像素探测器收集调制后的光强,通过压缩感知计算,完成对远距离目标物体的三维图像重建。将此系统应用于远距离三维成像,通过搭建实验系统,分别对距离为230m和4.5km左右的目标物体完成了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