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耐久跑项目是考察初中生耐力的一个重要体育运动项目。初中生正处在身体机能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学生开展耐久跑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练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改正耐久跑练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耐久跑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1 初中生耐久跑的练习特点
由于初中生的肌肉和骨骼还处于一个成长阶段,肌肉和骨骼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力量和爆发力也略显不足。他们的肌肉爆发力和收缩力都没有达到成人的水平,所以力量素质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另外,初中生的心肺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练习的强度不宜过大,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耐久跑作为南京市体育中考项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提高初中生耐久跑技术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的练习方法,包括跑步的姿势、呼吸的节奏、极点的克服都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需要平时在教学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耐久跑的技术概念,在练习中要不断纠正初中生的节奏和姿势的错误,让他们掌握正确的身体重心和跑步的频率以及如何克服极点,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来提高耐力素质,逐渐提高耐久跑的运动水平。
2 初中体育耐久跑的练习方法
2.1 更新观念,激發兴趣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首先要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念,认识到耐久跑运动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在耐久跑练习中落实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耐久跑的兴趣,通过有趣味和竞争性的比赛,利用初中生喜欢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对耐久跑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初中生关注外貌的特点向学生灌输耐久跑对身体形象的塑造,使得他们对耐久跑产生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耐久跑。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参与练习,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2 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初中生在体育兴趣、身体素质、爱好特征上有着较大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耐久跑练习的有效性,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差异,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了解和关注。在练习前做好准备工作,将学生科学合理划分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有效的练习方法,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练习有所收获,从整体上促进耐久跑练习的有效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男生和女生身体素质上存在的客观差异制定不同的练习方案,克服练习中的千篇一律,这样可以避免男生因为统一练习过于简单而丧失挑战兴趣,也可以避免女同学因为练习难度过大而产生抵触、恐惧的心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女生发育普遍早于男生,耐力素质相对好于男生。教师在组织分层教学时尤其要关注男生组,要做到更加细化和科学合理。
2.3 进行专项练习
专项练习是帮助学生突破耐久跑能力瓶颈的重要方式。专项练习也是强化学生速度感和专项耐力的重要方式,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反复练习、间歇练习等方式。在进行间歇练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等距离内快速跑,例如让学生一次跑三个100米,中间休息两分钟,一次训练3~4组,通过这样的间歇练习强化学生的速度感。在进行反复练习时,教师可采取不同组别不同强度的反复练习方式。比如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男生,依据考核标准和学校田径场300米跑道的场地条件,可以将男生们分为四个练习小组。第一组即优秀组,要求1分15秒内完成一圈;第二组即良好组,要求1分22秒内完成一圈;第三组即及格组,要求1分36秒内完成一圈;第四组即继续努力组,要求不能少于1分50秒内完成一圈。一圈一圈的反复练习,同时还可以实行升降级制度,激发学生们练习积极性,从而强化初一男生们的专项耐力水平,其他年级男女生依据不同标准可参照执行。为了增强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综合运用游戏、竞赛等多种方式,使专项练习更加实用和高效。
2.4 科学分组练习,强化激励作用
之所以提倡在初中耐久跑教学环节采用男女分组练习方法,最为主要的原因是:耐久跑考试对男生和女生提出的要求是有差异的,因此实际的练习强度和练习时间都应该有所区分。首先,为了满足体育教学要求,适应体育中考标准不断提高的内在需要,在耐久跑练习过程中对男女生进行分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实施过程中要科学把控练习强度,不过在练习方法的选择上可以一致。其次,对男女生进行分组练习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在班级中耐久跑成绩排名,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位置,促使学生确定个人的努力目标,激励学生刻苦练习。在具体的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开展男女生自然小组之间的耐久跑竞赛活动,而小组成绩是所有组员时间的总和,哪组时间总和少,哪组就获得优胜。教师还可以设定一定的奖惩措施,比如奖励获得优胜的小组每位成员一块巧克力,“惩罚”落后的小组要做10个俯卧撑。最后,练习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6~8人最为合适。如果及格组人数较多,可以再分组。小组间人员可不固定,可实行升降级制度。学生通过努力进步了,可升组;学生不努力懈怠了,可降组。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教学激励作用,让学生能够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奋进。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
1 初中生耐久跑的练习特点
由于初中生的肌肉和骨骼还处于一个成长阶段,肌肉和骨骼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力量和爆发力也略显不足。他们的肌肉爆发力和收缩力都没有达到成人的水平,所以力量素质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另外,初中生的心肺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练习的强度不宜过大,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耐久跑作为南京市体育中考项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提高初中生耐久跑技术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的练习方法,包括跑步的姿势、呼吸的节奏、极点的克服都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需要平时在教学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耐久跑的技术概念,在练习中要不断纠正初中生的节奏和姿势的错误,让他们掌握正确的身体重心和跑步的频率以及如何克服极点,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来提高耐力素质,逐渐提高耐久跑的运动水平。
2 初中体育耐久跑的练习方法
2.1 更新观念,激發兴趣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首先要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念,认识到耐久跑运动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在耐久跑练习中落实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耐久跑的兴趣,通过有趣味和竞争性的比赛,利用初中生喜欢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对耐久跑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初中生关注外貌的特点向学生灌输耐久跑对身体形象的塑造,使得他们对耐久跑产生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耐久跑。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参与练习,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2 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初中生在体育兴趣、身体素质、爱好特征上有着较大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耐久跑练习的有效性,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差异,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了解和关注。在练习前做好准备工作,将学生科学合理划分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有效的练习方法,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练习有所收获,从整体上促进耐久跑练习的有效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男生和女生身体素质上存在的客观差异制定不同的练习方案,克服练习中的千篇一律,这样可以避免男生因为统一练习过于简单而丧失挑战兴趣,也可以避免女同学因为练习难度过大而产生抵触、恐惧的心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女生发育普遍早于男生,耐力素质相对好于男生。教师在组织分层教学时尤其要关注男生组,要做到更加细化和科学合理。
2.3 进行专项练习
专项练习是帮助学生突破耐久跑能力瓶颈的重要方式。专项练习也是强化学生速度感和专项耐力的重要方式,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反复练习、间歇练习等方式。在进行间歇练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等距离内快速跑,例如让学生一次跑三个100米,中间休息两分钟,一次训练3~4组,通过这样的间歇练习强化学生的速度感。在进行反复练习时,教师可采取不同组别不同强度的反复练习方式。比如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男生,依据考核标准和学校田径场300米跑道的场地条件,可以将男生们分为四个练习小组。第一组即优秀组,要求1分15秒内完成一圈;第二组即良好组,要求1分22秒内完成一圈;第三组即及格组,要求1分36秒内完成一圈;第四组即继续努力组,要求不能少于1分50秒内完成一圈。一圈一圈的反复练习,同时还可以实行升降级制度,激发学生们练习积极性,从而强化初一男生们的专项耐力水平,其他年级男女生依据不同标准可参照执行。为了增强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综合运用游戏、竞赛等多种方式,使专项练习更加实用和高效。
2.4 科学分组练习,强化激励作用
之所以提倡在初中耐久跑教学环节采用男女分组练习方法,最为主要的原因是:耐久跑考试对男生和女生提出的要求是有差异的,因此实际的练习强度和练习时间都应该有所区分。首先,为了满足体育教学要求,适应体育中考标准不断提高的内在需要,在耐久跑练习过程中对男女生进行分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实施过程中要科学把控练习强度,不过在练习方法的选择上可以一致。其次,对男女生进行分组练习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在班级中耐久跑成绩排名,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位置,促使学生确定个人的努力目标,激励学生刻苦练习。在具体的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开展男女生自然小组之间的耐久跑竞赛活动,而小组成绩是所有组员时间的总和,哪组时间总和少,哪组就获得优胜。教师还可以设定一定的奖惩措施,比如奖励获得优胜的小组每位成员一块巧克力,“惩罚”落后的小组要做10个俯卧撑。最后,练习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6~8人最为合适。如果及格组人数较多,可以再分组。小组间人员可不固定,可实行升降级制度。学生通过努力进步了,可升组;学生不努力懈怠了,可降组。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教学激励作用,让学生能够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奋进。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