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046-01
随着国家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改革全面的推进,体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但是课外学校田径训练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课外学校田径训练好与坏,直接影响体育的发展。那么当前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一、当前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课业负担重,训练的系统性得不到保证
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15-17岁)时期应是具有田径运动员展露头脚的时期,也是运动才成绩快速增长的专项训练阶段。此阶段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量需要保证,唯此才能为运动员今后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而此时也是准备高考重的时段,文化课的学习和课余训练产生了矛盾,训练的系统性难以得到保证。这是直接困扰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主要原因。
(二)地方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青少年竞技体育运动不重视
“奥运争光计划”在本质上的意义是以竞技体育的凝聚作用振奋民族精神,以优秀运动员的榜样作用来激励广大民众投身于积极的身体锻炼中。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乡镇的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设施依然落后,全民的体质测试水平偏低,特别是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其根本上在于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的主管部门对体育不重视。另外,田径运动是最为彰显人的能力与价值的一项运动,受众广,参与人数多。然而在现阶段中,青少年田径比赛随意更改,推迟,取消,特别是在教育系统内普遍存在的。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系统的田径比赛制度,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这是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深层原因。
(三)各运动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中参训运动员的积极不高
在青少年体育竞赛中,球类项目比赛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是根据本次比赛的等级和球队所获的名次而定的,其标准是浮动的,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如比赛(省级)整体技术水平都较差,评定前三名球队运动员的二级水平就很值得去考究的。田径竞赛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是明文规定的,成绩是电子计时的,都是客观、准确的。我们知道田径项目及其它计时项目运动员技术等级是较球类项目来说是相对可靠的。各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运动员在升学进入高校单招考试中的不公平,影响了田径运动训练兴趣和发展。
(四)教练员工作负担重、专业性不强、训练效率低
现阶段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教练员都由体育教师担任。既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又要兼顾田径课余训练;既要上好体育课,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又要选好、训练好运动员,工作负担过重。另外田径课余训练和田径体育教学应属于一个专业的两个领域,有其各自的规律和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科学的促进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心理发展和提高,是我们要解决的综合那个点。然而现阶段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教练员在这方面的理论知识陈旧,难以适应现阶段科学训练理论的发展。
二、现阶段如何改进与提高中学体育传统学校田径课余训练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教体结合”,各部门协调配合,促进中学体体育传统学校田径训练发展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训练和比赛,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主体性教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实际上就是使具有田径特长的中学生运动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具体表现。“关注每一名学生发展”、“以学生为本”是主体性教学的核心内容。各个部门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些,才能改进与提高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我们发扬体育部门在科技和经验方面的优势,坚持“教体结合”,通力协作,才能为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与平台,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二)完善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规章制度,确保田径课余训练工作有效务实
完善的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规章制度包括有:《田径课余训练考勤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备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赛前集训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参赛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运动员补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奖惩制度》等等。只要是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是运动员训练的保证。
(三)减轻教练员工作负担,加强专业培养,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中学体育传统学校的领导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核准该校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的工作量,在体育教学方面不能和其他教师同等对待。随着科技发展,田径训练的科学性不断向前发展。田径教练员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是绝对出不了好的成绩的,必须加强专业培训,了解运动训练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整合原有的训练理论,研究探索适宜不同运动员,不同项目类型的科学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才能提高田径课余训练的有效性。
(四)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竞赛管理,严格运动员竞赛参赛制度,确保竞赛的公平
在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中,更改户口年龄,以大欺小,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青少年田径比赛中这种不良现象一直都存在。它极大伤害了青少年训练积极性,在青少年心理上产生了弄虚作假的不良影响,影响了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建设。所以要提高体育竞争实力,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竞赛的管理,打击和惩处更改户口年龄,以大欺小的功利主义,为青少年体育竞赛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竞赛环境,确保真正有天赋和潜力的中学生运动员被挖掘出来。
随着国家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改革全面的推进,体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但是课外学校田径训练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课外学校田径训练好与坏,直接影响体育的发展。那么当前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一、当前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课业负担重,训练的系统性得不到保证
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15-17岁)时期应是具有田径运动员展露头脚的时期,也是运动才成绩快速增长的专项训练阶段。此阶段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量需要保证,唯此才能为运动员今后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而此时也是准备高考重的时段,文化课的学习和课余训练产生了矛盾,训练的系统性难以得到保证。这是直接困扰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主要原因。
(二)地方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青少年竞技体育运动不重视
“奥运争光计划”在本质上的意义是以竞技体育的凝聚作用振奋民族精神,以优秀运动员的榜样作用来激励广大民众投身于积极的身体锻炼中。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乡镇的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设施依然落后,全民的体质测试水平偏低,特别是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其根本上在于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的主管部门对体育不重视。另外,田径运动是最为彰显人的能力与价值的一项运动,受众广,参与人数多。然而在现阶段中,青少年田径比赛随意更改,推迟,取消,特别是在教育系统内普遍存在的。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系统的田径比赛制度,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这是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深层原因。
(三)各运动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中参训运动员的积极不高
在青少年体育竞赛中,球类项目比赛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是根据本次比赛的等级和球队所获的名次而定的,其标准是浮动的,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如比赛(省级)整体技术水平都较差,评定前三名球队运动员的二级水平就很值得去考究的。田径竞赛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是明文规定的,成绩是电子计时的,都是客观、准确的。我们知道田径项目及其它计时项目运动员技术等级是较球类项目来说是相对可靠的。各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运动员在升学进入高校单招考试中的不公平,影响了田径运动训练兴趣和发展。
(四)教练员工作负担重、专业性不强、训练效率低
现阶段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教练员都由体育教师担任。既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又要兼顾田径课余训练;既要上好体育课,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又要选好、训练好运动员,工作负担过重。另外田径课余训练和田径体育教学应属于一个专业的两个领域,有其各自的规律和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科学的促进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心理发展和提高,是我们要解决的综合那个点。然而现阶段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教练员在这方面的理论知识陈旧,难以适应现阶段科学训练理论的发展。
二、现阶段如何改进与提高中学体育传统学校田径课余训练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教体结合”,各部门协调配合,促进中学体体育传统学校田径训练发展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训练和比赛,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主体性教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实际上就是使具有田径特长的中学生运动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具体表现。“关注每一名学生发展”、“以学生为本”是主体性教学的核心内容。各个部门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些,才能改进与提高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我们发扬体育部门在科技和经验方面的优势,坚持“教体结合”,通力协作,才能为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与平台,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二)完善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规章制度,确保田径课余训练工作有效务实
完善的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规章制度包括有:《田径课余训练考勤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备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赛前集训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参赛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运动员补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奖惩制度》等等。只要是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是运动员训练的保证。
(三)减轻教练员工作负担,加强专业培养,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中学体育传统学校的领导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核准该校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的工作量,在体育教学方面不能和其他教师同等对待。随着科技发展,田径训练的科学性不断向前发展。田径教练员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是绝对出不了好的成绩的,必须加强专业培训,了解运动训练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整合原有的训练理论,研究探索适宜不同运动员,不同项目类型的科学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才能提高田径课余训练的有效性。
(四)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竞赛管理,严格运动员竞赛参赛制度,确保竞赛的公平
在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中,更改户口年龄,以大欺小,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青少年田径比赛中这种不良现象一直都存在。它极大伤害了青少年训练积极性,在青少年心理上产生了弄虚作假的不良影响,影响了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建设。所以要提高体育竞争实力,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竞赛的管理,打击和惩处更改户口年龄,以大欺小的功利主义,为青少年体育竞赛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竞赛环境,确保真正有天赋和潜力的中学生运动员被挖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