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鲜是厦门人最得意的饮食,寻常人家要想让日子不显得特别无趣,吃还得有想象力,“白灼”无疑是必须的选择。
厦门人注重养身,有吃药膳的习惯,人们认为吃补必须相结合,光吃药不行,光吃食材也不行,由此,药膳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土笋冻是闽南地区最独特的小吃,其原料是一种生活在泥沙里的蠕虫,这种小吃外地人不敢轻易尝试,却是本地人的心头之爱。
若是探究厦门美食的秘密,从厦门话里便可推敲一二。厦门话用歌声带入,婉转如银铃,变得脆、轻,温柔的女声,声音甜蜜得像流水一样好听。除了喝酒耍令、玩牌吃局、叫粗干架,大部分男声也柔软轻慢。一句话,半天说不完,或者说半天也听不清。
说话三分气是厦门话的特质,厦门话的这三分气是三样东西赐予的:一个是山,一个是海,另一个就是食。一番吐纳一番吸入,成就了厦门的三分气。
而厦门的美食也是山与海馈赠给人们的绝妙礼物。20年前,我从内陆长沙来到厦门,一路的山绵延不绝,峰峦一程叠着一程;深蓝色的海浪一层绵延着一层。山与海赐予厦门山珍海味,其博大的存在,给了人几分顺应自然的心安,因此食物便追求本真滋味,白灼就是最好的证明。
海鲜吃法别具想象白灼、酱油水各有千秋
说到厦门的美食,自然就要说到一个观念:一切都是白灼的味道好。
“白灼”是一种烹调技法,用煮滚的水或汤,将生食烫熟,便称为“灼”,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要在食材鲜味与营养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点,着实考验功夫。白灼菜是家宴风味,味道平常,却深得人心。
郁达夫曾在闽南溜达过一段时日。他常常撑着舟子,在夜色的海湾中,登山门拜访不知名的庙门。途中,他总能遇见一两个山夫渔父,得些海味山珍。月色朗朗,就着山风海浪,浪声潮吵,吃下去一夜的珍馐美味。
郁达夫爱海鲜,尤爱蚌肉,称蚌肉是“神品”。在闽南时,他曾写道:“正及蚌肉上市的时候,所以红烧白煮,吃尽了几百个蚌,总算也是此生的豪举,特笔记此,聊志口福。”
海鲜算是闽南人最得意的饮食了,透过郁达夫的笔,海鲜的美味可见一斑。不过,寻常人家要想让日子不显得特别无趣,吃还得有想象力,白灼无疑是必须的选择。在厦门,烹调海鲜追求一个“鲜”字,而白灼海鲜味美清淡,做法简单,操持便利,则是天然的美味。
海鲜在海底历经万千波涛,带着自身的特质,游历人们的舌尖,带来丝丝入扣的鲜味。白灼鱿鱼、白灼章鱼、白灼螺、白灼虾、白灼皮皮虾、白灼万水千山……看似都是一个味道,一个做法,但怎能只是一个味道呢?
海鲜腥味重,关键得用姜丝,嫩姜丝入口薄脆、味淡,本地小姜则带着刚开的芽花儿香味,要的就是这种。醋可选桃江醋、永春醋,不习惯用镇江醋,镇江醋味道怪,泥浆味多了些。山西醋也不行,味道太重。各地的水味儿不同,醋味儿就不一样,土味儿不同,醋味儿自然也不同。至于酱油,古龙酱油就好。
鱿鱼、章鱼、螺片、虾,轻轻划过姜丝浸泡过的酱碟儿、醋碟儿,鱿鱼鲜、章鱼脆、虾儿甜,味淡即美,就是海鲜白灼的真味。
冻蟹做法简单,冰水里加盐融化,螃蟹浸泡后撒上姜片、葱段,入蒸锅蒸熟,待凉却后再冷藏一小时。冻蟹都選个大的吃,也宜大口吃肉,就着海风,打开蟹壳,掰开蟹脚,一拉,“卟啉卟啉”,一条红椒似的蟹腿,带上白色如雪的一段嫩肉。肉质不凌冽,却清口。冰冰的,凉凉的,与贴过脸面的风一起入喉。夏日吃,暑气也去了一半,人心就熨帖了许多。
佛说,人心在一刹那间有51个念头闪过,这是说人心的慌张、不定。但我想,要是在这51个闪念里,只默默享受当下的一味美食,也是种口腹之欢的福报和清净。 养身药膳四物汤、姜母鸭、苦笋小肠汤……
厦门人注重养身,有吃药膳的习惯,人们认为吃补必须相结合,光吃药不行,光吃食材也不行,由此,药膳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闽南一带的家常药膳虽然不多,却也做出了经典的回味之篇。
而苦笋小肠汤配虾米芥菜饭,则是水质性热的海边人家常常要吃的。芥菜饭上撒几粒油炸花生米,或配上一小勺鱼松或肉松。饭已炒至金黄颗粒状,点缀几片如玉翠绿的芥菜,很有翠玉金盏的华贵。苦笋,味道微苦,去腥又解味,还能清火去积,与小肠绝配。
在厦门这样的城市,一些安静的人深藏在不知名的巷口,一担箩挑饭,一担筐挑汤,为来往的人盛上一份温热的汤菜,虽是十几元的生意,在寒意的风口,也显得温暖。
红菇土鸡汤倒是有点可爱了。野生红菇生长在福建北部的山区,一直是海派人士热衷的大补之物。红菇味道干涩没有质感,多数吃起来味同嚼蜡。但因红菇色泽恍如处女之血色,便显出些许神秘,似乎唯有这样的形补,方能为那些羸弱的身躯、疲惫的心灵补充力量。整体评估,汤色确实诱人,油温也淡,入口弱香,舌感流畅,喉间有甜味,算是新生的味道。
不过,什么人该吃什么食物和药,都是有讲究的,不可以随便吃。为确保心安,人们大多自己烹制药膳,所以经营药膳的酒店虽然菜式、味道、营养都不错,但生意一直不见兴隆。
小吃天堂沙茶、面线糊、蚵仔煎、土笋冻……
另外,初到厦门,必定是要认识一下沙茶的。闽南之初,一边是崇山峻岭的高山,一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海产与山珍的平衡,创造出一系列沙茶小吃。
沙茶面是沙茶中最平常的一种做法,带点沙嗲(印尼爪哇菜)的味道,也带点咖喱的味道,却是很稠密、浓艳的咖喱色调。闽南没有挂面,面是黄色的莜面,色泽金黄,细嫩有韧劲,拉长不断,弹力不破。不用多煮,稍稍在热锅水里烫一烫,就可以捞出来,盛放在红色搪瓷公鸡敞口碗里,碗底铺着一两片脆生生的生菜叶,再盖上汆过的小虾、鱿鱼、卤蛋,就是一碗相当正宗的闽南沙茶面了。
厦门是小吃的天堂,沙茶仅是其中之一,另有许多经典小吃,如面线糊、蚵仔煎,让外地人闻名生畏的土笋冻、大肠血,荣登《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薄饼(春卷),以及炸五香、芋包、花生汤、烧肉粽、扁食拌面……
土笋冻是闽南地区最独特的小吃,外地人不敢轻易尝试,却是本地人的心头之爱。它的主要原料是生活在泥沙里的沙虫,这种蠕虫富含胶质,经过熬煮,胶质溶入汤中,一锅粘稠的液体冷却后,便凝固成味美甘鲜的土笋冻,吃时配上酱油、花生酱、甜辣酱、芥末以及香菜、蒜蓉等,冰凉酸辣,一个接着一个,让人欲罢不能。
土笋冻分大小个,大块土笋冻中沙虫个头大、料足,不仅味道更鲜美,而且富有弹性和嚼头。最正宗的土笋冻要数思北路的老二市口土笋冻,它已经成为许多厦门人对土笋冻的独家记忆。
厦门人注重养身,有吃药膳的习惯,人们认为吃补必须相结合,光吃药不行,光吃食材也不行,由此,药膳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土笋冻是闽南地区最独特的小吃,其原料是一种生活在泥沙里的蠕虫,这种小吃外地人不敢轻易尝试,却是本地人的心头之爱。
若是探究厦门美食的秘密,从厦门话里便可推敲一二。厦门话用歌声带入,婉转如银铃,变得脆、轻,温柔的女声,声音甜蜜得像流水一样好听。除了喝酒耍令、玩牌吃局、叫粗干架,大部分男声也柔软轻慢。一句话,半天说不完,或者说半天也听不清。
说话三分气是厦门话的特质,厦门话的这三分气是三样东西赐予的:一个是山,一个是海,另一个就是食。一番吐纳一番吸入,成就了厦门的三分气。
而厦门的美食也是山与海馈赠给人们的绝妙礼物。20年前,我从内陆长沙来到厦门,一路的山绵延不绝,峰峦一程叠着一程;深蓝色的海浪一层绵延着一层。山与海赐予厦门山珍海味,其博大的存在,给了人几分顺应自然的心安,因此食物便追求本真滋味,白灼就是最好的证明。
海鲜吃法别具想象白灼、酱油水各有千秋
说到厦门的美食,自然就要说到一个观念:一切都是白灼的味道好。
“白灼”是一种烹调技法,用煮滚的水或汤,将生食烫熟,便称为“灼”,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要在食材鲜味与营养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点,着实考验功夫。白灼菜是家宴风味,味道平常,却深得人心。
郁达夫曾在闽南溜达过一段时日。他常常撑着舟子,在夜色的海湾中,登山门拜访不知名的庙门。途中,他总能遇见一两个山夫渔父,得些海味山珍。月色朗朗,就着山风海浪,浪声潮吵,吃下去一夜的珍馐美味。
郁达夫爱海鲜,尤爱蚌肉,称蚌肉是“神品”。在闽南时,他曾写道:“正及蚌肉上市的时候,所以红烧白煮,吃尽了几百个蚌,总算也是此生的豪举,特笔记此,聊志口福。”
海鲜算是闽南人最得意的饮食了,透过郁达夫的笔,海鲜的美味可见一斑。不过,寻常人家要想让日子不显得特别无趣,吃还得有想象力,白灼无疑是必须的选择。在厦门,烹调海鲜追求一个“鲜”字,而白灼海鲜味美清淡,做法简单,操持便利,则是天然的美味。
海鲜在海底历经万千波涛,带着自身的特质,游历人们的舌尖,带来丝丝入扣的鲜味。白灼鱿鱼、白灼章鱼、白灼螺、白灼虾、白灼皮皮虾、白灼万水千山……看似都是一个味道,一个做法,但怎能只是一个味道呢?
海鲜腥味重,关键得用姜丝,嫩姜丝入口薄脆、味淡,本地小姜则带着刚开的芽花儿香味,要的就是这种。醋可选桃江醋、永春醋,不习惯用镇江醋,镇江醋味道怪,泥浆味多了些。山西醋也不行,味道太重。各地的水味儿不同,醋味儿就不一样,土味儿不同,醋味儿自然也不同。至于酱油,古龙酱油就好。
鱿鱼、章鱼、螺片、虾,轻轻划过姜丝浸泡过的酱碟儿、醋碟儿,鱿鱼鲜、章鱼脆、虾儿甜,味淡即美,就是海鲜白灼的真味。
冻蟹做法简单,冰水里加盐融化,螃蟹浸泡后撒上姜片、葱段,入蒸锅蒸熟,待凉却后再冷藏一小时。冻蟹都選个大的吃,也宜大口吃肉,就着海风,打开蟹壳,掰开蟹脚,一拉,“卟啉卟啉”,一条红椒似的蟹腿,带上白色如雪的一段嫩肉。肉质不凌冽,却清口。冰冰的,凉凉的,与贴过脸面的风一起入喉。夏日吃,暑气也去了一半,人心就熨帖了许多。
佛说,人心在一刹那间有51个念头闪过,这是说人心的慌张、不定。但我想,要是在这51个闪念里,只默默享受当下的一味美食,也是种口腹之欢的福报和清净。 养身药膳四物汤、姜母鸭、苦笋小肠汤……
厦门人注重养身,有吃药膳的习惯,人们认为吃补必须相结合,光吃药不行,光吃食材也不行,由此,药膳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闽南一带的家常药膳虽然不多,却也做出了经典的回味之篇。
而苦笋小肠汤配虾米芥菜饭,则是水质性热的海边人家常常要吃的。芥菜饭上撒几粒油炸花生米,或配上一小勺鱼松或肉松。饭已炒至金黄颗粒状,点缀几片如玉翠绿的芥菜,很有翠玉金盏的华贵。苦笋,味道微苦,去腥又解味,还能清火去积,与小肠绝配。
在厦门这样的城市,一些安静的人深藏在不知名的巷口,一担箩挑饭,一担筐挑汤,为来往的人盛上一份温热的汤菜,虽是十几元的生意,在寒意的风口,也显得温暖。
红菇土鸡汤倒是有点可爱了。野生红菇生长在福建北部的山区,一直是海派人士热衷的大补之物。红菇味道干涩没有质感,多数吃起来味同嚼蜡。但因红菇色泽恍如处女之血色,便显出些许神秘,似乎唯有这样的形补,方能为那些羸弱的身躯、疲惫的心灵补充力量。整体评估,汤色确实诱人,油温也淡,入口弱香,舌感流畅,喉间有甜味,算是新生的味道。
不过,什么人该吃什么食物和药,都是有讲究的,不可以随便吃。为确保心安,人们大多自己烹制药膳,所以经营药膳的酒店虽然菜式、味道、营养都不错,但生意一直不见兴隆。
小吃天堂沙茶、面线糊、蚵仔煎、土笋冻……
另外,初到厦门,必定是要认识一下沙茶的。闽南之初,一边是崇山峻岭的高山,一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海产与山珍的平衡,创造出一系列沙茶小吃。
沙茶面是沙茶中最平常的一种做法,带点沙嗲(印尼爪哇菜)的味道,也带点咖喱的味道,却是很稠密、浓艳的咖喱色调。闽南没有挂面,面是黄色的莜面,色泽金黄,细嫩有韧劲,拉长不断,弹力不破。不用多煮,稍稍在热锅水里烫一烫,就可以捞出来,盛放在红色搪瓷公鸡敞口碗里,碗底铺着一两片脆生生的生菜叶,再盖上汆过的小虾、鱿鱼、卤蛋,就是一碗相当正宗的闽南沙茶面了。
厦门是小吃的天堂,沙茶仅是其中之一,另有许多经典小吃,如面线糊、蚵仔煎,让外地人闻名生畏的土笋冻、大肠血,荣登《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薄饼(春卷),以及炸五香、芋包、花生汤、烧肉粽、扁食拌面……
土笋冻是闽南地区最独特的小吃,外地人不敢轻易尝试,却是本地人的心头之爱。它的主要原料是生活在泥沙里的沙虫,这种蠕虫富含胶质,经过熬煮,胶质溶入汤中,一锅粘稠的液体冷却后,便凝固成味美甘鲜的土笋冻,吃时配上酱油、花生酱、甜辣酱、芥末以及香菜、蒜蓉等,冰凉酸辣,一个接着一个,让人欲罢不能。
土笋冻分大小个,大块土笋冻中沙虫个头大、料足,不仅味道更鲜美,而且富有弹性和嚼头。最正宗的土笋冻要数思北路的老二市口土笋冻,它已经成为许多厦门人对土笋冻的独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