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犯罪痕迹是刑事侦查工作中寻找案件侦破线索的重要依据,也是刑事侦查领域研究的重点。一般来说,刑事犯罪痕迹包括实物痕迹和心理痕迹,而犯罪心理痕迹可以集中反映出犯罪分子在犯罪准备、实施、既遂或未遂后的行动特征。研究刑事犯罪心理痕迹,不仅有利于公安机关迅速侦破案件,而且对于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证据的采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刑事犯罪刑事侦查心理痕迹
作者简介:屈乐山、卢小龙、王翔,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东城公安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2-140-01
犯罪痕迹是刑事侦查工作中寻找破案线索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刑事犯罪痕迹包括实物痕迹和心理痕迹。由于犯罪心理痕迹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司法界加强了对刑事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但是纵观国内对于犯罪心理痕迹问题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当前的研究还处于较低水平,并没有对犯罪心理痕迹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深入剖析,这显然与刑事侦查工作的实践需要相背离。
一、刑事犯罪心理痕迹的涵义及特点
1.刑事犯罪心理痕迹的涵义。刑事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空间而引起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刑事侦查工作的本质就是对案件起因的追根溯源,也就是通过刑事案件现场的基本情况为基础,根据案件遗留线索,还原犯罪场景并抓获犯罪嫌疑人,因此刑事侦查工作对于犯罪痕迹的捕捉十分重视。一般来说,犯罪实物痕迹和犯罪心理痕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犯罪实物痕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心理状态等心理学特征,对于案件侦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刑事案件侦查活动中,公安机关对犯罪心理痕迹的侦查同样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2.犯罪心理痕迹的特点。当前,学术界总结归纳的刑事犯罪心理痕迹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犯罪心理痕迹有助于塑造犯罪嫌疑人的个体特征。犯罪现场中的实物痕迹包含着许多犯罪心理痕迹的信息,例如犯罪现场是否有明显的破坏痕迹、财物是否遭到洗劫、被害人身体伤痕的特点等等,都可以反映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进而有助于塑造其个体形象。犯罪现场物质痕迹蕴含着犯罪心理痕迹的内容,通过心理痕迹反映出来的犯罪分子的特点,有助于判断犯罪分子的职业范围、技能范围、地域范围等。如运用心理痕迹分析罪犯的职业特点。
二是犯罪心理痕迹能够凸显犯罪嫌疑人心理的独特特征。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的一切行为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和支配,也能够集中反映出个体的心理特征,同时个体的行为又受其年龄、能力、性格、气质、习惯等个性心理因素所控制。在刑事犯罪侦查工作中,犯罪嫌疑人通过犯罪行为能够留下实物痕迹,这些实物痕迹进而会反映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
三是犯罪心理痕迹能够反映出犯罪活动的实施程序。在犯罪侦查过程中,犯罪行为准备、犯罪开始、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等阶段都具有相对的实物痕迹和心理痕迹。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如果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各个阶段的犯罪心理痕迹,就能够准确地还原犯罪活动的全过程。例如在未遂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如果犯罪现场整洁、物品秩序井然,那么犯罪分子一定具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犯罪全过程应当在周密计划下进行,而且犯罪分子也对犯罪行为没有实施的结果给予了充分考虑。犯罪分子所从事的职业很可能是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再通过分析被害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就可以有效地缩小侦查目标的范围。
二、如何有效地分析犯罪心理痕迹所蕴含的信息
公安机关为了及时准确地捕捉犯罪心理痕迹,除了要求侦查员具有良好的职业敏感和敬业精神外,还要具有一套完善科学的方法。办案人员要集中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痕迹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科学理论,准确地分析出犯罪心理痕迹中蕴含的信息。
1.要善于从犯罪实物痕迹中找到犯罪心理痕迹。要研究现场遗留物质痕迹的形式、形状特征、位置关系、伪造痕迹等反映出来的心理痕迹,联想犯罪分子作案过程及其特点,可分析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是熟人作案还是其他人,是惯犯还是偶犯,有无反侦查意识等。如从现场遗留的足迹、手印去判断犯罪分子的性别、年龄、身高、作案人数等。通过对案件中遗留的实物痕迹的归纳、总结、重构等,能够准确地分析出犯罪分子的心理痕迹及特征,有助于缩小侦查范围,尽快锁定犯罪对象。
2.要善于从作案工具及现场遗留物中分析犯罪心理痕迹信息。侦查人员应当具有敏锐的视觉,认真仔细地对犯罪现场进行侦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特别是对于微小的遗留物和作案工具,更是要作为重点。如果在犯罪现场发现了以往案件侦查过程中出现的物品,那么这个犯罪嫌疑人很可能是惯犯,案件可以合并进行侦查。如果犯罪现场痕迹凌乱、作案工具较多、物品摆放较为分散,那么就有可能是集体作案或偶发性犯罪。
3.要善于排除干扰和误导,获取准确的心理痕迹信息。一些反侦察能力较强的犯罪分子往往会通过伪造犯罪现场的方式,迷惑侦查人员,转移侦查视线。在这种情况下,侦查人员更要集中精力,从伪造现场入手,分析其伪造背后的动因及心理因素,并就伪造的专业化程度进行研究。一般来说,伪造犯罪现场的犯罪嫌疑人都具有十分明确的犯罪动机,与被害人存在较为亲密的关系,熟悉被害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交群体,其目的在于嫁祸他人或推卸责任,与此同时,对于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工作程序具有一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刘瑞榕主编.犯罪侦查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马丽霞主编.刑事侦查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3]张晓真主编.犯罪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关键词刑事犯罪刑事侦查心理痕迹
作者简介:屈乐山、卢小龙、王翔,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东城公安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2-140-01
犯罪痕迹是刑事侦查工作中寻找破案线索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刑事犯罪痕迹包括实物痕迹和心理痕迹。由于犯罪心理痕迹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司法界加强了对刑事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但是纵观国内对于犯罪心理痕迹问题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当前的研究还处于较低水平,并没有对犯罪心理痕迹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深入剖析,这显然与刑事侦查工作的实践需要相背离。
一、刑事犯罪心理痕迹的涵义及特点
1.刑事犯罪心理痕迹的涵义。刑事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空间而引起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刑事侦查工作的本质就是对案件起因的追根溯源,也就是通过刑事案件现场的基本情况为基础,根据案件遗留线索,还原犯罪场景并抓获犯罪嫌疑人,因此刑事侦查工作对于犯罪痕迹的捕捉十分重视。一般来说,犯罪实物痕迹和犯罪心理痕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犯罪实物痕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心理状态等心理学特征,对于案件侦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刑事案件侦查活动中,公安机关对犯罪心理痕迹的侦查同样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2.犯罪心理痕迹的特点。当前,学术界总结归纳的刑事犯罪心理痕迹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犯罪心理痕迹有助于塑造犯罪嫌疑人的个体特征。犯罪现场中的实物痕迹包含着许多犯罪心理痕迹的信息,例如犯罪现场是否有明显的破坏痕迹、财物是否遭到洗劫、被害人身体伤痕的特点等等,都可以反映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进而有助于塑造其个体形象。犯罪现场物质痕迹蕴含着犯罪心理痕迹的内容,通过心理痕迹反映出来的犯罪分子的特点,有助于判断犯罪分子的职业范围、技能范围、地域范围等。如运用心理痕迹分析罪犯的职业特点。
二是犯罪心理痕迹能够凸显犯罪嫌疑人心理的独特特征。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的一切行为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和支配,也能够集中反映出个体的心理特征,同时个体的行为又受其年龄、能力、性格、气质、习惯等个性心理因素所控制。在刑事犯罪侦查工作中,犯罪嫌疑人通过犯罪行为能够留下实物痕迹,这些实物痕迹进而会反映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
三是犯罪心理痕迹能够反映出犯罪活动的实施程序。在犯罪侦查过程中,犯罪行为准备、犯罪开始、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等阶段都具有相对的实物痕迹和心理痕迹。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如果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各个阶段的犯罪心理痕迹,就能够准确地还原犯罪活动的全过程。例如在未遂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如果犯罪现场整洁、物品秩序井然,那么犯罪分子一定具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犯罪全过程应当在周密计划下进行,而且犯罪分子也对犯罪行为没有实施的结果给予了充分考虑。犯罪分子所从事的职业很可能是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再通过分析被害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就可以有效地缩小侦查目标的范围。
二、如何有效地分析犯罪心理痕迹所蕴含的信息
公安机关为了及时准确地捕捉犯罪心理痕迹,除了要求侦查员具有良好的职业敏感和敬业精神外,还要具有一套完善科学的方法。办案人员要集中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痕迹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科学理论,准确地分析出犯罪心理痕迹中蕴含的信息。
1.要善于从犯罪实物痕迹中找到犯罪心理痕迹。要研究现场遗留物质痕迹的形式、形状特征、位置关系、伪造痕迹等反映出来的心理痕迹,联想犯罪分子作案过程及其特点,可分析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是熟人作案还是其他人,是惯犯还是偶犯,有无反侦查意识等。如从现场遗留的足迹、手印去判断犯罪分子的性别、年龄、身高、作案人数等。通过对案件中遗留的实物痕迹的归纳、总结、重构等,能够准确地分析出犯罪分子的心理痕迹及特征,有助于缩小侦查范围,尽快锁定犯罪对象。
2.要善于从作案工具及现场遗留物中分析犯罪心理痕迹信息。侦查人员应当具有敏锐的视觉,认真仔细地对犯罪现场进行侦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特别是对于微小的遗留物和作案工具,更是要作为重点。如果在犯罪现场发现了以往案件侦查过程中出现的物品,那么这个犯罪嫌疑人很可能是惯犯,案件可以合并进行侦查。如果犯罪现场痕迹凌乱、作案工具较多、物品摆放较为分散,那么就有可能是集体作案或偶发性犯罪。
3.要善于排除干扰和误导,获取准确的心理痕迹信息。一些反侦察能力较强的犯罪分子往往会通过伪造犯罪现场的方式,迷惑侦查人员,转移侦查视线。在这种情况下,侦查人员更要集中精力,从伪造现场入手,分析其伪造背后的动因及心理因素,并就伪造的专业化程度进行研究。一般来说,伪造犯罪现场的犯罪嫌疑人都具有十分明确的犯罪动机,与被害人存在较为亲密的关系,熟悉被害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交群体,其目的在于嫁祸他人或推卸责任,与此同时,对于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工作程序具有一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刘瑞榕主编.犯罪侦查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马丽霞主编.刑事侦查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3]张晓真主编.犯罪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