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胜仗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bm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年抗战,中原逐鹿谁主沉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部队之一新四军,是华中敌后抗战的主力军,是华中人民的钢铁长城。八年共对日伪作战24617次,歼敌俘敌417909人,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南方八省十四支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刚组建时人不过万余,枪只有6000,不仅现代化装备的日军不放在眼里,连国民党军也看不起,就连很多国人也不看好。就这么一支不被人看重的军队,取得如此战绩,其中必有奥妙!
  敢于亮剑
  抗战初期,日军气焰嚣张,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国人心中无数,一部分人被吓破了胆,“亡国论”甚嚣尘上,华北华东战场失利,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刚刚组建的新四军,就是逆着国民党大溃退的冲击波,慷慨激昂,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他们是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充满定力!
  新四军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皖南集中,经过短暂的整训,五六月间就分别奔赴敌后战场。粟裕率先遣支队深入江南敌后实施侦察,于6月中旬在镇江附近的韦岗设伏,首战告捷;陈毅、张鼎丞带领第一、二支队先后到达江南,点燃江南抗日烽火;张云逸、谭震林带领第三支队进驻皖南,牵制日军进攻行动;第四支队挺进皖中,在安徽巢湖县蒋家河口埋伏,全歼20余名日军,打响了挺进敌后第一仗。
  尤其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抗战进入最艰难时期,华中日军增加到了13个师团,5个独立旅团,频繁地对各游击区进行扫荡和蚕食、清乡;国民党顽固派根据蒋介石的旨意不断制造“摩擦”,新四军一直处于日伪顽的夹击中。人数不到全国军队总数4%的新四军,抗击了侵华日军总数的23%、伪军总数的31%。
  新四军深入敌后,敢于向不可一世的日军作战并不断取得胜利,在沉闷的敌占区炸响了一声春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敢于对日作战,敢于在交通发达的水网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敢于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开辟广阔的根据地,敢于不顾蒋介石国民党军的阻挠发展自己,敢于反摩擦,敢于在条件许可时打运动战、歼灭战等等,一句话,敢于亮剑,这是新四军最突出的品格。
  创造性地解决好作战、生存、发展三位一体的任务
  党中央毛主席指示,新四军“要深入敌后,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
  为此,新四军确立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总方针,这是一个集作战需要与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于一体的总方针。
  广泛开展游击战以消灭敌人。游击战是新四军在华中敌后开展对日作战的主要形式。新四军军部明确指出:“深入敌人后方,开展广泛的游击战,达到牵制和分散敌人的兵力,配合国军主力正面作战,在持久战中,争取最后的胜利。”新四军各领导人依据游击战的基本原则,机动灵活地在华中平原和水网地带,演绎了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游击战活剧,不断陷敌于灭顶之灾。
  开辟广阔的活动区域以保存自己。毛泽东指出,在华中敌后,“敌情方面虽较严重,但只要有广大群众,活动地区充分,注意指挥的机动灵活,也会能够克服这种困难”。毋庸置疑,在华中敌人心脏地区作战,“活动地区充分”对于保存自己实在太重要了,这就要求建立广阔的根据地。据此,新四军各部队挺进苏南、皖南、淮南、淮北、豫皖苏边、武汉外围等地,建立八块根据地,使新四军有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克服国民党的阻挠尽快发展自己。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就不能战胜日寇,就不能生存。毛泽东明确指出,新四军在敌后发展的方针,“就是不受国民党的限制,超越国民党可能允许的范围,不要别人委任,不靠上级发饷,独立自主地、放手地扩大军队,坚决地建立根据地,在这种根据地上独立自主地发动群众,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域发展。”
  新四军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壮大。抗战结束时,主力部队发展到21.5万人,地方武装9.7万人,横跨七省建立了八块根据地,光复国土25.3万余平方千米,解放人口3420余万。
  军事家的哲学思维
  古人言:打仗,打将。“夫将者,人命之所悬也,成败之所系也,福祸之所依也。”
  毛泽东也指出,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新四军之所以能打胜仗,就是因为有一批能征善战的指挥员队伍。如军领导叶挺、陈毅、谭震林、张云逸等以及各师团的主要领导,个个都是军政兼优的军事家。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被评为我军33个军事家之一。粟裕则是毛泽东极为依重的方面军统帅。1961年9月,毛泽东在与蒙哥马利谈话中称赞粟裕:“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新四军这一批统帅中,各有个性特点,但共同的品质是,政治头脑、战略眼光、全局观念、儒将风范、士兵情怀,而其中最特殊、最突出的则是哲人的智慧、境界和思维。
  生存和战斗在华中敌后战场的新四军,面临的客观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实在太特殊、太复杂、太突出了,地域的特殊性,敌人的疯狂性,友军的复杂性,顽军的危险性等等,各种矛盾交织,多种困难叠加,没有哲人的智慧和思维,真是难以应对。
  新四军的将帅们经受住了考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从战略层面上,他们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全国抗战的统一性与华中的特殊性、坚持统一战线与独立自主、抗战与发展、抗日与反顽、游击战与运动战、打仗与建设、独立自主与争取外援、建设主力部队与发动群众、物质与精神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既保证了作战的胜利和自身的发展,又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贡献。就作战本身来说,新四军将帅们创造性地实践了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持久战理论和游击战理论,集小胜为大胜,化被动为主动,运动战与游击战结合,以分散对集中、以集中对分散,在敌包围中争取内线中的外线、对敌进攻中争取外线中的内线等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军事指挥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创造了一系列指挥艺术,大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建造牢靠的战略支点
  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新四军撬动抗战胜利的支点,就是遍布江苏、安徽、湖北等七个省的八块抗日根据地,这是华中抗战的战略支撑和依托,所以又叫战略区。
  毛泽东在1939年5月4日给项英的指示中,特别提出要在大江南北好好地组织游击战争,并建立持久的根据地。
  1939年秋,刘少奇到达华中以后,在第二次中原局会议上,特别提出“建家”的思想,他指出,抗日游击战争如果没有根据地就不能胜利。有了根据地就要建立政权,有了政权就可以筹粮、筹款、收税,新四军部队再也不用向人家讨饭吃了。
  新四军围绕一切为了打仗、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扎实进行了根据地建设。
  加强地方党的建设并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是根据地建设的首要任务。新四军各支队每到一地,首先帮助地方建立、巩固和完善党的组织,发展党员,发挥党组织在当地的核心领导作用。1943年1月,华中局向各根据地机关下发指示,指出“加强全党的团结,贯彻党的一元化领导”,“从各区党委贯彻到各地委以到各县、各区”。
  抓好以建立政权为中心的全面建设,是根据地建设的重要任务。新四军按照“三三制”的原则,建立起地方政权,并支持政府机构正常履行职责,实行减租减息,放手发动群众,团结各阶层群众,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开展经济和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实行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三位一体的武装力量体制,是发挥人民战争威力的组织形式,是战胜敌人、发展自己的重要法宝,也是根据地建设的中心环节。新四军兵少武器差,必须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同时,华中敌后敌人据点密集,扫荡清乡频繁,主力部队集中活动受限,也必须把群众武装起来。为此,新四军精简主力部队,把地方军、民兵建设好,提出主力部队地方化、地方部队主力化,师兼军区,旅兼军分区,县都建有自己的武装。这样,既能减轻当地群众养兵的负担,又便于与日伪军作战。
  使用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四军是靠统一战线组建起来的,反过来,新四军又创造性地运用统一战线这个法宝,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对国民党及其军队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刘少奇指出:“统一战线既包括几个阶级,就必然会有斗争、摩擦,只有坚持斗争坚持反摩擦统一战线才不会分裂。如果只有退让,统一战线就会失败。”陈毅代军长在苏中处理与国民党军的关系就是典型范例。他在分析苏中国民党军左中右情况基础上,确立了“孤韩(韩德勤)联李(李明扬)”方针,对“二李(李明扬、李长江)”一直做争取工作,又打又拉,对韩德勤又捉又放,使我始终立于主动地位。
  注重做好地方实力派的团结争取工作。陈毅三进泰州城,与李明杨、李长江拉关系、交朋友,争取他们在适当时候保持中立;张爱萍、江上青在皖北争取与盛子瑾合作,打开了当地抗战局面;李先念利用西北军孙连仲、川军王缵绪与中央军的矛盾,利用湖北实力派与桂系外来派的矛盾,取得了反顽斗争的胜利;彭雪枫经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与怀远县地方实力派王峙宇、韩金山建立了统战关系,为战斗胜利创造了条件。
  积极做好地方开明绅士的工作。地方开明绅士、企业家、旧官吏等,资历老,影响大,在当地有号召力。新四军通过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主张,主动登门拜访,书信往来,诗文会友,尤其以共产党干部的人格魅力等方式,积极做好他们的工作,并通过他们团结更多的民众一致抗日,如苏南的纪振纲,苏中的朱履先、韩国钧,皖江的吕惠生,豫皖苏边的鲁雨亭等,连镇江金山寺和尚都成了我们的地下情报人员,他们都为华中抗战做出了贡献。
  注意吸纳改造地方抗日队伍发展壮大自己。抗战初期,华中敌后抗日武装名目繁多,成分复杂,采取适当政策做好工作,可以为我所用。新四军对待地方武装的政策是:保持其地方性和独立性,但加强教育引导,扶助他们发展;让其配合新四军部队行动,引导其在对日作战中锻炼成长;进行纪律整顿,清洗坏分子;加强对干部的渗入和教育培养等。江南新四军对梅光迪、朱松寿队伍的改造,皖北对鲁雨亭队伍的改造,特别是江北游击队对巢南大刀会的改造等,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采取正确的伪军政策扩大统一战线。伪军是汉奸,是民族的败类,但他们也是中国人,与日本侵略者有差别、有矛盾。做好伪军的分化瓦解工作,争取其中动摇分子反戈一击,很有意义。在抗战早期,第一支队就接纳了三股伪军反正;在相持阶段,苏中地区伪军就有70%的师和新四军建立了联系;泰县48个伪乡长中除1人外全部听从新四军指挥;在战略反攻阶段,更有大批伪军反正投诚。据不完全统计,新四军共争取反正伪军5.4万余人。
  把战斗精神发挥到极致
  在北方农村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母亲带着儿子在打麦场玩耍,不知什么原因停在场上的大石磙把小孩压了,母亲见状用尽全身力气竟然把石磙搬了起来,救出小孩。可见,当遇到险境时,人会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神奇力量。
  抗战初期,谁也不相信弱小的新四军能在敌人心脏地区生存下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那种精神。新四军把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所以产生了神奇的力量。
  新四军在八年抗战中培育和发扬的铁军精神,是全民族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内涵和组成部分。
  人们都知道国民党正面战场牺牲将官多,却不知道新四军抗战中牺牲遇难的高级将领就有叶挺、项英、周子昆、袁国平、彭雪枫、罗忠毅、廖海涛等人,团以上干部多达350多人;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新四军中有刘老庄82烈士,却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个大胡庄82烈士:1941年4月25日晚,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四团二连奉命移驻淮安县茭陵南面之大胡庄,26日突遭600多名日伪军包围,二连官兵经数小时激战,反复冲杀,毙敌100多人,副营长巩殿坤、连长晋志云等82人壮烈牺牲,只有1名奉命突围到团部报告消息的战士幸存;
  人们都知道战斗英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而新四军第三师特务连班长徐佳标才是我军舍身堵枪眼第一人:1945年9月淮阴战役中,徐佳标在攀登城垛时,双手被守敌马刀砍断,发现近处敌人暗堡正在射击,部队伤亡严重,便忍着剧痛匍匐到敌堡前,纵身堵住敌人枪眼,部队乘机冲上城垛,消灭了守敌;
  人们都知道东北抗联八女投江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新四军九女投河的动人事迹:1941年苏北夏季反扫荡战斗中,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8名女学员和1名战地女记者,在转移途中被日军包围,为不落入敌人魔掌,她们毅然投入皮岔河中殉国;
  人们都知道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而大鱼山众壮士悬崖跳海却鲜为人知:1944年8月25日,进驻舟山群岛大鱼山岛的新四军浙东海防大队一中队,遭到日伪军500余人的围攻,血战7小时,多名战士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20多名战士各抱住一个敌人滚下悬崖,此战毙伤日伪军80多名,42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铁军精神永存,永远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其他文献
乔南村友读《岛屿战争论》并赋诗记略,令我感动,遂吟哦一首,聊表心志。  老夫伏案斗城东,  肝胆少年五郡雄。  不慕空名留汗竹,  但图白羽射天龙。  三编武学传寰宇,  百国书评赞大同。  八极和平天下唱,  九州共享慰苍穹。  注:  老夫两句:我在华东饭店东楼,怀着青少年时的豪情壮志,用七年时间,撰写《岛屿战争论》。目的是为国家未来打赢岛屿战争,建设海洋强国,使之雄居五洲强国之列。老夫:作者
期刊
朱文泉将军在任时戎马倥偬,孜孜不倦于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素以雄才大略、学识深湛、作风严谨、工作细致而赢得广大官兵的赞誉,被外军称为两栖作战专家、难以应付的对手;离任后依然夙夜在公,念念不忘国家安全、军队强大和人民安宁,毅然决然地做起了“研究员”,潜心研究岛屿战争,为深入探索打赢岛屿战争乃至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而殚思不止、苦耕不辍,出版了一百多万字的巨著《岛屿战争论》。  仔细品读《岛屿战争论
期刊
本刊讯5月28日,“铁军杂志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报告会”暨年度发行会议在南京举行。  上午会议一开始,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清葆作主题报告:《从国共两党抗战之比较看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他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否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的丰功伟绩,盲目崇拜国民党抗战的错误思潮,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先后之比:共产党最早号召和组织抗日,
期刊
城市:福州  时间:2015年2月9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薛瑞芝  在福建省军区第一干休所老干部党支部副书记朱国钧推荐下,我们幸遇薛瑞芝。  在干休所院里,93岁的薛瑞芝,拄一根拐杖,散步时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他是江苏涟水人,1941年5月,进了新四军华中盐城抗大五分校学习。抗大学习,过的是战斗生活。日伪来扫荡,要转移地方开课学习。反扫荡,白天隐蔽,夜间行军,每到宿营地,都要站岗放哨,有时还
期刊
本刊讯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同志,因病于2015年9月3日17时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张震,原名张见生,别名张祖寿,又名张中天。1914年10月5日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1928年参加少年先锋队,1930年4月加入共青团,7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起任红三
期刊
七月流火。天气闷热难耐。坐在我们面前的庄玉坤,看他的精气神儿,你一定猜不到已经是88岁高龄的老人了。只是他耳朵有点背,给彼此的交流放慢了速度。但三个多小时的采访,庄老没显一丝的疲劳,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抗日的战场上一样。谈笑之间,一幕幕当年硝烟烽火的情景,感染了我们,我们的情绪随着他的讲述跌宕起伏。  “最得意的是乡长让我进了抗日游击队”  庄玉坤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通十总乡(现通州区十总镇)。据庄
期刊
为期六天的江苏省无锡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共和国将军大型书画展,于8月29日上午在无锡市运河公园苏珈美术馆隆重开幕。  此次活动由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无锡军分区、无锡市文广新局、无锡日报报业集团、解放军101医院联合主办,东美鑫文化传媒无锡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仇学富少将前来祝贺,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院长刘纯华、东美鑫文化传媒无锡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蔚
期刊
每当我见到中华健儿夺冠奏响庄严的国歌时,每当我看到归国华侨手捧家乡的泥土失声痛哭时,每当我感觉到拥抱香港的喜悦仍在血液里流淌时,我的心总被震撼着,涌起一种不可抑制的情感,是什么让我如此震撼,如此地不能平静——那是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啊!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不想去过多地讴歌祖国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名在香港继续深造的青年大学生,我更喜欢思考:现在将赋予我们大学生怎样的使命与责
期刊
高邮城区熙和巷70号,一栋普通的民国建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一场辉煌胜利。1945年12月25日夜,新四军华中野战军攻克被日军盘踞的高邮城防,日军大佐岩崎见败局已定,遂放弃抵抗举起白旗,并于次日在高邮城区熙和巷70号“驻高邮日军司令部”向我军缴械投降,我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将军见证了新四军受降全过程。  “驻高邮日军司令部”公园礼堂成了日军成建制向新四军投降的历史见证地,如今已被改建
期刊
2015年7月17日上午,我们南京市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蓝天雏鹰假日小队的14名少先队员,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队日。这一天,我们怀着激动与敬仰的心情,邀请了抗战老兵、江苏省妇联原主任秦素萍奶奶和江苏省农林厅老厅长、江苏省京杭运河工程指挥部原党组书记唐如浴爷爷和我们在一起过队日。爷爷奶奶回忆了烽火年代和日寇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给我们讲述了当年抗战的故事,使我们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留下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