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福州
时间:2015年2月9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薛瑞芝
在福建省军区第一干休所老干部党支部副书记朱国钧推荐下,我们幸遇薛瑞芝。
在干休所院里,93岁的薛瑞芝,拄一根拐杖,散步时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他是江苏涟水人,1941年5月,进了新四军华中盐城抗大五分校学习。抗大学习,过的是战斗生活。日伪来扫荡,要转移地方开课学习。反扫荡,白天隐蔽,夜间行军,每到宿营地,都要站岗放哨,有时还要被派出去侦察敌情,又苦又累又危险。薛瑞芝笑着说,一个老百姓,来到这样的环境容易思想动摇,还好,我没当逃兵。学习期间,薛瑞芝被评为“模范党员”、模范学习组长。
抗大毕业后,薛瑞芝被分到新四军军部参谋处当谍报员。经短期集训,就去了情报点、情报站工作。在淮南地区情报站时,薛瑞芝曾与小股伪军多次战斗过。1943年秋天,薛瑞芝被派往来(安)滁(县)新建情报站,这个站主要任务是在日伪统治的南京、津浦路南段地区侦察收集情报。对于抗战情报工作,薛瑞芝的切身感受有五条:一、战争年代的情报至关重要,事关我军首脑机关安全,又为作战指挥提供“知彼”信息;二、情报站(点)设置在边沿区、游击区,住在群众家里,要把老百姓当做靠山;三、上传情报要准确和及时,不允许有丝毫虚假和怠慢;四、慎之又慎,宁可牺牲生命,保密重如山;五、分散在人民群众家里,吃不好睡不好,要以苦为荣。
新四军军部搬到江苏盱眙的黄花塘时,正遇上春荒,当地有的群众没有饭吃。军部提出节粮、搞生产进行自救。薛瑞芝看到副军长张云逸开荒种地,十分感动。薛瑞芝所在的参谋处二科驻地是小村庄,科里人人劳动,开荒生产,种瓜种菜,共渡难关。
抗战胜利后,薛瑞芝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炮击金门的前指工作。离休时,他是江西省宜春军分区政委。
离了休,薛瑞芝开始写自己的人生札记,三次易稿,印成册子,取名《岁月纪实》。他把革命生涯的历练、故事、感悟写进字里行间。
1991年,薛瑞芝的妻子李爱丽退休。她是北京人,1950年参军,当过打字员、保密员、档案员。退休的时候,是江西省驻闽办事处党支部书记。晚年生活,老两口一起写日记,十多年未间断。2009年冬天,李爱丽病重,她说,“我手没有力了,不能动笔了”。至此,老两口已积累了8本日记。第二年的1月6日,她因患肠癌医治无效,76岁离世了。薛瑞芝悲痛至极,他的悼念挽联是:四十一年工作勤勤恳恳廉洁奉公无愧党的使命,五十七年夫妻相濡以沫勤俭持家深受子女爱戴。妻子走了,薛瑞芝精心整理她的生前文稿和照片,又让儿女写追忆文章,主编成《深深的怀念》。
这本书,记录了李爱丽的平凡人生,闪光足迹,美好心灵。女儿薇薇的文章说,妈妈是美丽的,人美心灵更美。一次,钟点工来家里干活,说把水龙头关到最小,让水滴到桶里,水表就不会走。妈妈说:“损公肥私的事不能做。”女儿超英的文章说,妈妈最爱自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60周年,超英在北京参加联欢晚会千人大合唱,可妈妈病情恶化了。妈妈在电话里说:“你不要回来,我挺得住,父母为建立、建设新中国付出了力量,你能在祖国生日时放歌天安门广场,全家人骄傲。”儿子冬云的文章说,妈妈是一个美丽、温柔、善良、坚强的女性。小时候,妈妈带我去看样板戏,习惯用军用水壶装上开水随身带上。我问:“为什么不买冰棍给我?”妈妈就给我讲红米饭、南瓜汤的红军故事,告诉我说,过日子要节俭。
《深深的怀念》里,有一篇薛瑞芝的《无题》,是妻子离开100天时写的。文章说,家中似乎还是老样子:客厅是我们接待来客和双休日孩子们回来谈笑的地方,而今没有了你的身影;小书房是你和我一起读书看报、学书法、唱京剧的地方,现却只有我一人独坐;居室间你曾与我互相关照穿衣戴帽,我仿佛听到你问我你穿什么衣服好;小阳台是我们晨练、纳凉的地方,我们一起在这里闻花香,听鸟叫,你病重期间还在这里练拳锻炼身体。你是我们家庭的半边天,是我的终身伴侣,是孩子们的好母亲……
薛瑞芝把《岁月纪实》和《深深的怀念》两本册子付印出来,发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儿女们,还有孙儿一辈。
薛瑞芝说,中国的家庭,过去都有讲究“传家宝”的习俗。我们家传什么呢,钱不多,财产不多,谈不上传。我和老伴是军人出身,把我参加革命的经历和老伴身上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写下来,印成书,作为我们家的传家宝。
采访时,儿子薛冬云一直陪着我们。他对我们说,父亲的书,母亲的书,页码不多,文字不长,很让人感动。我们这代人需要记住老一辈打江山不容易,记住有了国家才有小家,记住家和万事兴,记住孝道善道、夫妻相依,教我们的孩子努力成才……
记者感言:一位新四军老兵,用他有限的晚年时光,把自己革命的经历和妻子的传统美德,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来,蕴藏深情,十分感人。当今时代,我们究竟给子女传什么?传存款、传房产、传金银,如果财产取自正道,传给子女诚然是“宝”,也算子女有福。不过,我们这个国家,很富裕的家庭毕竟还只是少数。再说,金钱和财富再多,是花得光、用得完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薛瑞芝的传家宝,是永恒保值的,是用金钱买不来的宝贵财富。中国有个名人叫林则徐,他生于清代乾隆五十年,历经嘉庆、道光两代,从政为官四十年,但他正直清廉,为人民所敬仰。他曾写过一副“家训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就是说,子孙跟自己一样,凭借本事开拓天地,成就事业,那么,前辈把钱财留给他们就没必要了,如果留了反倒会“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如果后代不如自己,胸无大志,养尊处优,给子孙留下财富,弄不好就会挥霍无度,步入歧途。林则徐的话,警醒我们做父母的如何向子女传家授道。薛瑞芝是年过九旬的人了,在家庭教育上,他至今还是个明白人,况且思道、懂道、有道。国家是由无数个小家组成的,小家的人积极向上,内部弥漫正气、骨气、和谐之气,必定兴旺,不仅带来快乐和好心情,对国家建设和谐社会也是了不起的贡献。 (责任编辑 魏冉)
时间:2015年2月9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薛瑞芝
在福建省军区第一干休所老干部党支部副书记朱国钧推荐下,我们幸遇薛瑞芝。
在干休所院里,93岁的薛瑞芝,拄一根拐杖,散步时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他是江苏涟水人,1941年5月,进了新四军华中盐城抗大五分校学习。抗大学习,过的是战斗生活。日伪来扫荡,要转移地方开课学习。反扫荡,白天隐蔽,夜间行军,每到宿营地,都要站岗放哨,有时还要被派出去侦察敌情,又苦又累又危险。薛瑞芝笑着说,一个老百姓,来到这样的环境容易思想动摇,还好,我没当逃兵。学习期间,薛瑞芝被评为“模范党员”、模范学习组长。
抗大毕业后,薛瑞芝被分到新四军军部参谋处当谍报员。经短期集训,就去了情报点、情报站工作。在淮南地区情报站时,薛瑞芝曾与小股伪军多次战斗过。1943年秋天,薛瑞芝被派往来(安)滁(县)新建情报站,这个站主要任务是在日伪统治的南京、津浦路南段地区侦察收集情报。对于抗战情报工作,薛瑞芝的切身感受有五条:一、战争年代的情报至关重要,事关我军首脑机关安全,又为作战指挥提供“知彼”信息;二、情报站(点)设置在边沿区、游击区,住在群众家里,要把老百姓当做靠山;三、上传情报要准确和及时,不允许有丝毫虚假和怠慢;四、慎之又慎,宁可牺牲生命,保密重如山;五、分散在人民群众家里,吃不好睡不好,要以苦为荣。
新四军军部搬到江苏盱眙的黄花塘时,正遇上春荒,当地有的群众没有饭吃。军部提出节粮、搞生产进行自救。薛瑞芝看到副军长张云逸开荒种地,十分感动。薛瑞芝所在的参谋处二科驻地是小村庄,科里人人劳动,开荒生产,种瓜种菜,共渡难关。
抗战胜利后,薛瑞芝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炮击金门的前指工作。离休时,他是江西省宜春军分区政委。
离了休,薛瑞芝开始写自己的人生札记,三次易稿,印成册子,取名《岁月纪实》。他把革命生涯的历练、故事、感悟写进字里行间。
1991年,薛瑞芝的妻子李爱丽退休。她是北京人,1950年参军,当过打字员、保密员、档案员。退休的时候,是江西省驻闽办事处党支部书记。晚年生活,老两口一起写日记,十多年未间断。2009年冬天,李爱丽病重,她说,“我手没有力了,不能动笔了”。至此,老两口已积累了8本日记。第二年的1月6日,她因患肠癌医治无效,76岁离世了。薛瑞芝悲痛至极,他的悼念挽联是:四十一年工作勤勤恳恳廉洁奉公无愧党的使命,五十七年夫妻相濡以沫勤俭持家深受子女爱戴。妻子走了,薛瑞芝精心整理她的生前文稿和照片,又让儿女写追忆文章,主编成《深深的怀念》。
这本书,记录了李爱丽的平凡人生,闪光足迹,美好心灵。女儿薇薇的文章说,妈妈是美丽的,人美心灵更美。一次,钟点工来家里干活,说把水龙头关到最小,让水滴到桶里,水表就不会走。妈妈说:“损公肥私的事不能做。”女儿超英的文章说,妈妈最爱自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60周年,超英在北京参加联欢晚会千人大合唱,可妈妈病情恶化了。妈妈在电话里说:“你不要回来,我挺得住,父母为建立、建设新中国付出了力量,你能在祖国生日时放歌天安门广场,全家人骄傲。”儿子冬云的文章说,妈妈是一个美丽、温柔、善良、坚强的女性。小时候,妈妈带我去看样板戏,习惯用军用水壶装上开水随身带上。我问:“为什么不买冰棍给我?”妈妈就给我讲红米饭、南瓜汤的红军故事,告诉我说,过日子要节俭。
《深深的怀念》里,有一篇薛瑞芝的《无题》,是妻子离开100天时写的。文章说,家中似乎还是老样子:客厅是我们接待来客和双休日孩子们回来谈笑的地方,而今没有了你的身影;小书房是你和我一起读书看报、学书法、唱京剧的地方,现却只有我一人独坐;居室间你曾与我互相关照穿衣戴帽,我仿佛听到你问我你穿什么衣服好;小阳台是我们晨练、纳凉的地方,我们一起在这里闻花香,听鸟叫,你病重期间还在这里练拳锻炼身体。你是我们家庭的半边天,是我的终身伴侣,是孩子们的好母亲……
薛瑞芝把《岁月纪实》和《深深的怀念》两本册子付印出来,发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儿女们,还有孙儿一辈。
薛瑞芝说,中国的家庭,过去都有讲究“传家宝”的习俗。我们家传什么呢,钱不多,财产不多,谈不上传。我和老伴是军人出身,把我参加革命的经历和老伴身上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写下来,印成书,作为我们家的传家宝。
采访时,儿子薛冬云一直陪着我们。他对我们说,父亲的书,母亲的书,页码不多,文字不长,很让人感动。我们这代人需要记住老一辈打江山不容易,记住有了国家才有小家,记住家和万事兴,记住孝道善道、夫妻相依,教我们的孩子努力成才……
记者感言:一位新四军老兵,用他有限的晚年时光,把自己革命的经历和妻子的传统美德,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来,蕴藏深情,十分感人。当今时代,我们究竟给子女传什么?传存款、传房产、传金银,如果财产取自正道,传给子女诚然是“宝”,也算子女有福。不过,我们这个国家,很富裕的家庭毕竟还只是少数。再说,金钱和财富再多,是花得光、用得完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薛瑞芝的传家宝,是永恒保值的,是用金钱买不来的宝贵财富。中国有个名人叫林则徐,他生于清代乾隆五十年,历经嘉庆、道光两代,从政为官四十年,但他正直清廉,为人民所敬仰。他曾写过一副“家训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就是说,子孙跟自己一样,凭借本事开拓天地,成就事业,那么,前辈把钱财留给他们就没必要了,如果留了反倒会“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如果后代不如自己,胸无大志,养尊处优,给子孙留下财富,弄不好就会挥霍无度,步入歧途。林则徐的话,警醒我们做父母的如何向子女传家授道。薛瑞芝是年过九旬的人了,在家庭教育上,他至今还是个明白人,况且思道、懂道、有道。国家是由无数个小家组成的,小家的人积极向上,内部弥漫正气、骨气、和谐之气,必定兴旺,不仅带来快乐和好心情,对国家建设和谐社会也是了不起的贡献。 (责任编辑 魏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