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把持家庭空间

来源 :金色年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uibu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很优秀的男人,家里150平方米,他的地盘就是门廊养狗那一块;一位很高调的女人,四室两厅,不知道自己的情书能掖哪儿;一位很精英的男人,家里有书房,却被妻子侵占得只能在餐桌一角工作;一位很贤惠的女人,可以进出每个房间,却是作为清洁人员进去的,她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厨房……
  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把持的家庭空间吧,有的人只拥有一个角落,有的人可以独享一个房间,还有的人能任意指定地盘。
  拥有角落的那个人,虽然也在客厅停留,在卧室睡觉,在书房看书,但这些地方都没有他停留的痕迹,只有门廊、阳台、卧室或书房的某个角落,别人无心触碰,他才可以安心驻扎。
  独享房间的那个人,可以安静地看书写字、上网发呆,这里俨然一个家庭工作间、隐私集散地,他的家人想要一个类似功能的地方,只能集书房、卧室于一体,或者在公共空间活动,或者再去开辟其他的剩余空间。
  任意指定地盘的那个人,不仅可以占据最好的房间,与别人共用的空间,他也是第一权利人。他进了书房,不是迫不得已不会有人去打扰;他进了客厅,电视遥控器肯定在他手里;他想去卧室休息,孩子就算在床上乐翻天,还是得乖乖下来;只有他出了门,各个房间才可以免票进入。
  家庭空间,通常与这个家的面积大小与格局无关,不是空间大,你享有的空间就多,也不是分区多,你自主的空间就大,而与一个人的空间意识、家庭地位、空间习性密切相关,这些方面权重高了,最好的房间任你支配,权重低了,哪里都不是你的专属领地,想藏一件秘密都很难。
  先说空间意识。
  当家还是一块大工地的时候,很少有人以“我”为单位去圈定势力范围,更多人会以“我们”为单位考虑空间规划。过了好多年之后才发现,那可是占山为王的大好时机。只要你说了,对方无异议,通常就能成行。可是没有实战经验,往往不会注意到“专属”的意义有多大。当“家庭”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你开始考虑自我,却发现偌大一个家,却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当然,也有人占了先机,早早把主卧规划为自己的书房,从此过着幸福无比的个人空间生涯。境遇不同,源于空间意识。意识强的,空间规划是“我”字头的;意识弱的,则在那个写着“我们”的招牌下弄丢了自我。
  接着说家庭地位。
  有的家庭是你的经济实力强、社会地位高,你就拥有绝对的家庭地位,拥有对空间的优先处置权;有的家庭则有点无厘头,你都想象不到他们的地位序列是怎么形成的,只是相处久了,没有抗拒,没有侵犯,自然就演变成一个地位等级序列。无论何种原因,地位一旦形成,就有终身制的倾向。地位高,到哪里都是主人,就算是别人的,也可以据为己有;地位低,不过是个空间服务员,捡个别人剩下的角落,还不能大大方方贴上自己的标签。
  最后说说空间习性。
  我们都知道有的动物,天生具有空间侵犯性,留下点自己的气息,地盘就是它的了,根本不过问原来的主人是谁。人也一样,有些人不是刻意圈定,也不是扬言占有,他所到之处留下的个人气息,足以让你落荒而逃。那个只拥有餐桌一角的精英男人,人均居住面积超过50平方米,有独立书房。可是他的书房早已沦为家庭仓库,堆着成箱的奶粉、孩子的推车、各种家庭储备。妻子那种就地而占的架势,让男人觉得“就算住独栋别墅,自己依然没有容身的空间”。
  家庭空间,它和现实有关,意义又远远超过了现实。你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来界定拥有多少才是适当。
  空间是家庭边界的反映。当你的内心没有边界,默认“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可以是你的”,对于空间出现的交集就会不太敏感,直到被挤压变形了,才觉得出了问题。
  空间更是内心需要的反映。当你想拥有得更多的时候,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拥挤感。如同你想独自游泳时,就算海滩只有几个人,你还是觉得拥挤;你想要更热闹时,即使很多人挤在屋里,你也觉得很舒适。
  所以,当你抱怨没有空间的时候,先理清,你需要的是现实空间还是心理空间;当你觉得和伴侣空间总是黏在一起的时候,先想想,你们是空间嵌入太深还是关系嵌入太深;当你觉得“空间不属于你”的时候,不妨搞清楚,是“空间不属于你”还是“你自己不属于你”;当你觉得内心拥挤不堪的时候,也可以问问自己,是空间造成的压抑感还是生活的藤蔓缠绕得你无法呼吸……
  是的,空间是自我和关系的隐喻。觉得空间不够?先停下来,想想你到底要什么。
其他文献
气象局预告有强台风来袭,主办单位并未因而停办活动,我依约在风雨中去了新竹演讲。两小时很快就结束,趁着风势还未转强,我急于赶回家,没想到一位听众拦住了我的去路,约我谈心。看他忧心忡忡的模样,我不忍拒绝,便点头同意了。于是他带我踏入布置优雅、很有人文风采的咖啡厅,选了一处面向公园,绿意浓浓的雅座。  起初他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最后终于鼓起勇气把压抑、隐藏了20年的噩梦,一股脑说了出来。  “不知道女儿
期刊
在MSN上跟一个做全职太太的朋友聊天,我百般劝她出来做事,连“你想想漫长的下半辈子怎么过啊”这种狠话都说出来,对方依然不为所动。聊到两家孩子都刚刚上小学,自觉性还不行,总要人盯着才写作业,我突然问她:全职在家,不怕给你女儿太大压力吗?那边默然。  我不记得父母为我念书操过心,朋友说小时候她也一样。怎么到了今天,孩子们都这么不上道呢,没人盯着反复唠叨着,连作业都不写。我跟朋友说,这多半是我们的问题。
期刊
编辑同志:  你好!  平时,我不是一个话很多的人,之所以不爱讲话,是因为我觉得有的人总是有本事用一句话把我的心从夏日带到冬夜,这样,我只好选择少说话。如果是这个人反应迟钝,情感不丰富也就罢了,可是我完全能感知得到她敏感的神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而且她也深知说了这样一番话会让我觉得很不舒服,我真想不通,为什么她还要说出口。  有一次宿舍大扫除,要把柜子顶上的东西搬下来。我在宿舍算是高个儿,就踩着椅子
期刊
我有两个姐姐。大姐出世不久,因病医治不及时,患了小儿麻痹症。种田人家少不得重劳力“撑门户”,二姐出生后,父母迫切需要一个男孩。当我呱呱坠地时,如愿以偿的父母心花怒放,将那鞭炮炸得鹏里啪啦,并给我取小名“来喜”,又依着“贱名好养”的风俗,叫我乳名“傻儿”。等我读书时,父母才一本正经地给我取了个学名——“杨良升”。     一     仿佛我来到这世上就是为了折磨母亲的。   打出生以来,我难得有几天
期刊
编辑同志:  你好!  自从上了大学,一直在困惑以后该怎么办。我的专业是公共关系,在上大学之前一直不清楚什么是公共关系,当一个公关人应需要什么品质,不知道该怎么去努力?我好像不适合,我不擅长说话,对很多事也不太关心,不知道该怎么去努力。  最近管理学老师提了个问题,要我们小组讨论,问题大致是这样:一个著名品牌要举办一个电视演讲,如果获胜,整个班级同学会得到这个著名企业的带薪实习机会一年,而获奖的这
期刊
有那么一小会儿,我没有去想妈妈,却又其他人或事让我想起她。这时首先映入我脑海的形象,还是我是随时看到的她的样子。她走在大街上,穿着一件花格外套,提着一两个购物袋,我站在起居室的窗户旁,看着她越走越近,等到能看清她的脸时,我就从房子里冲出去,跑着去迎接她。她笑着招呼我,我感到心里一下子温暖起来。有时我会从她手里接过一个袋子,有时她不让我帮她,但不管怎样,我都会用手挽住她的臂弯,和她一起走完剩下的路。
期刊
母亲睡着的时候,是那年农历三月十二的凌晨四点,在医院里的病床上。病房里很静,病房外也很静,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有了灵性,都读懂了我的母亲,都生怕惊醒了我的母亲。我呆呆地坐在一个方凳上,俯首在母亲的床前,手被母亲的一只手握着。我忽然感到,我被母亲握着的手,慢慢地承接着母亲睡着后的体肤温度和心脏跳动,超负荷的重压让我的臂膀不禁微微地颤抖。可母亲的臂膀依然沉稳,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抖动,静静地伴着她安详入眠。 
期刊
如果现在在评选“全球十大风云女性”,希拉里·克林顿无疑会名列其中!2009年初,她被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为美国第67任国务卿。在以男性为主的西方政界,一个女人凭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感召力?其实,一直以来,希拉里都生活在丈夫克林顿的巨大光环之下,她自己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反而不为人知。  2008年年初,美国各大网站都铺天盖地地推出了一项问卷调查,几乎所有的美国网民都参与到这项调查中来。  问卷很简单:凯特
期刊
收到眼镜男的短信时,苏小小正跟闺蜜大快朵颐,顺便瞄了一下短信,却乐得差点满嘴的饭都喷了。  眼镜男的短信真诚且热烈:小小,请多给些机会让我们彼此了解,你会发现其实我就像Volvo汽车一样,安全、可靠,货真价实的好男人一个!  苏小小乐,是仿佛看到了眼镜男雄心壮志的模样。闺蜜却一脸不屑,切,还Volvo呢,QQ吧!  闺蜜想象的“Volvo”,应该是事业有成的成熟男,低调、儒雅,但举手投足都能看到精
期刊
想起来我也扮演过这种面目可憎的判官角色。以前女友哭诉男人变心的时候,我先是不疼不痒地安抚两下,而后貌似公正地说一些所谓的正理:感情的事情不能勉强啊,矛盾积累期你们有没有好好沟通呢,分手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啊等等。这些都是市面上流行的“完美女人法则”,它们散见于各大女性杂志的情感版,打着“成熟智慧自主”的招牌,整日地给我们上课洗脑。  自省,是这些法则的主打特色之一。那些专家大概都是曾子后人,动辄“吾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