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趣语文,让阅读教学神采飞扬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oke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总脱离不了成人意志的控制,使阅读教学高耗低效。要改变这种现状,智趣语文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要专注儿童的视角、聚焦生命价值、关注心理意识,使智趣语文能促进儿童的发展,提升他们的生命质态,拓展他们的认知视野。
  [关键词]阅读教学 智趣语文 关注视角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36
  著名教育教马克思·范梅南曾经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是上帝派往人间的天使。”儿童有自己观察生活、体悟世界的独特方式和视角,对教材文本的解读与感知也有着成人所不知道的秘密。但遗憾的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始终都脱离不了成人意志的控制:教师对文本一厢情愿的自我解读、对教学内容武断的裁定、对教学目标权威的设立,都将儿童本位置于脑后。如此课堂,学生学习的动力丧失、情趣消失,思维训练更成为空中楼阁。如何才能彻底地改进这一尴尬的局面呢?智趣语文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专注儿童视角,夯实智趣语文的基础保障
  智趣语文是将学生的智力思维与情感情趣相互交融的语文学习质态。阅读教学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以儿童独有的视角观照文本,在唤醒学生认知情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学得有趣、练得扎实,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例如,《嫦娥奔月》一文的作者并没有将嫦娥与逢蒙“周旋”的具体过程展示出来,这就为学生继续深入文本、补充故事情节提供了平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以儿童独有的眼光进行思考:他们是怎样“周旋”的?请结合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想象出他们周旋的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回合。由于儿童对神话故事有着天然的兴趣,看到补充神话的故事情节,他们一下子来了兴趣,纷纷想象补充,并在语言描述中将“周旋”的具体细节呈现出来。这样能很好地丰富学生的认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补白过程中,不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还深化学生对神话内容的认识。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在儿童独有的视角下展开,关注学生的学习质态,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聚焦生命价值,提升智趣语文的践行质态
  智趣语文的核心在于体现人的价值。对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儿童而言,他们正处于生命成长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要充分开掘丰富的育人资源,彰显丰厚的文化资源,让学生在阅读感知中滋养童心,从而夯实学生的智趣意识。
  例如,教学朱熹的《观书有感》这首诗时,教师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诗歌的大意。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时,教师紧扣诗歌内涵引领他们进行一次思想的交锋:诗歌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整首诗都没有提到“读书”呢?这样,课堂教学因学生的思辩而精彩、深入,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彰显,智慧的火花也不断闪现。就在学生思而不通之际,教师适切地点拨,让学生顿悟:原来作者是以暗喻的手法,将深奥的读书之理蕴藏于方塘之中,产生了深入浅出的表达效果。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结合诗歌创作中蕴藏的文化元素,引领学生在深入阅读中基础上理解感悟,为提升智趣语文的整体质态奠基。
  三、关注心理意识,拓展智趣语文的涉及范畴
  关注智趣语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关注学生内在的思维与情趣认知,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意识。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总是将自己教学的策略、内容作为预设环节的首要内容,而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不去关心,从而导致阅读教学陷入了机械、僵硬的尴尬之中。这样的教学,学生会在教师的权威与主导中迷失自我,课堂的灵动也荡然无存了。
  如,在教学《九色鹿》时,教师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以创生性的智趣问题激活学生的认知欲望。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读了课文,你最想竖起大拇指夸赞谁?你最想上去踢他一脚的是哪个?读到哪里,你觉得自己的内心充满了愤怒?为什么?……”这些有别于常规的理性问题,有效地整合了课文内容与学生认知心理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课堂的气氛从平静转化为活跃。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对学生文本感知成果进行追问,一改传统教学中刻板、生硬的发问面孔,通过生命个体共性内容设置,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转化为自身的性情体悟,升华了智趣语文的价值,拓展了智趣语文的范畴。
  总而言之,儿童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主体。智趣语文是提升学生生命质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策略。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小学生写作难的问题,我从写微型日记入手,抓住四个方面,激活学生的内心诉求,四点并蒂,抓“微”见大,以此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为习作导航。下面我从自己的实践入手,谈谈微型日记的训练策略。  一、从“微”入手,激发兴趣,消除畏惧心理  在小学阶段,最令学生头疼的是作文。究其原因,一是表达能力弱,二是没有积累素材的习惯,写起来就那么寥寥几句。针对这
一、案例背景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旦进入课堂“直播”,便会出现不同的两种情况,要么问题过难,学生满脸迷茫,一头雾水,教师只好自问自答;要么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课堂气氛倒是活跃,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却没达到最佳。那如何把问题问到学生的心“窍”上呢?以教学《花瓣飘香》为例,每设计一个问题,我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使提问成为我们师生共同学习的一种
[摘 要]儿童诗以它“浅语的艺术”和“智趣的想象”受到小学生的喜爱。教学儿童诗《我想》一文,要从诗歌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师要以诗语为切入口、以童心为生长点、以学情为落脚点,开掘、优化、创生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使学生深入体验诗歌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教学内容;儿童诗;解读;童心;学情  [中图分类号] G623.2 [
[摘 要]微仿写,是有针对性的短、频、快的片段仿写训练,这种“写”是以学会语言表达为目的的。在小学第一、第二学段,可以挖掘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生长点,采用点式微仿写构句,句式微仿写构段,为篇章的习作教学奠定基础,架设起一座阅读通往习作的桥梁。  [关键词]点式微仿写 句式微仿写 阅读 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8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细致入微地解读文本,才能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了解作者的思想,把握文本的内涵,合理有效地使用文本。下面,我以《螳螂捕蝉》一文为例,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螳螂捕蝉》是一篇极富
[摘 要]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年龄特点的差异,提出中高年级作文教学应注重层次性的问题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粗线条;细线条;积累;下水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92-02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程度的一把准标尺。由于年龄
[摘 要]学本课堂模式下,教师要把科学小品文的自主阅读和知识探索的权利归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单的引导下,反复阅读课文,自主探究,获取科学知识。教师要在立足文本和以生为本的前提下,启发、引导、捕捉和设计语言学习和语文能力训练的问题点,“烹调”出学本课堂的语文味。  [关键词]学本课堂 科学小品文 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
[摘 要]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并不需要给学生专门进行文体知识的介绍,但不同文体所形成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散文和小说特点的不同,从 “我”“人”“事”等不同的视角进行类比辨析,遴选出适切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不同文体的表达规律,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效益。  [关键词]教学内容;类比辨析;记人散文;传统小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小学语文教学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一线的教师们常困惑:语文究竟是什么?阅读教学究竟该怎么教?其实,不管是“情智语文”、“深度语文”还是“广度语文”、“简单语文”,不过是倡导者对语文的独特感悟,是对语文个性的理解与追求,是他们对语文教育个性化的主张。如果教者少了自己的“悟”性,自然就会迷了眼,乱了心,在茫茫教海中不知所措。  要知道,语文阅读
[摘 要]部编教材已经投入使用一年了,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进行了大的变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教学,教师要根据部编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展开具体教学。要上下联系,整体把握教材目标;要营造氛围,刺激学生的内在需求;要链接生活,以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材的最大优势,使学生的交际能力逐步得到发展。  [关键词]部编教材;口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