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四个“转变”,优化作业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fengyue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评价单一,机械重复实效性差,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获得和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的逐步形成。那么如何使语文作业走出泥沼,让它成为放飞学生心灵的牧场呢?
  一、 从“接受”走向“自主”
  学生受其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限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掌握知识的快慢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给每一类孩子都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例如,可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成A、B、C三个等级。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在学习完《英英学古诗》一课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几项作业:①把古诗背给家长听,让家长评一评背得怎么样。②把你背的古诗录下来,和家长一起听,一起评。③=3\*GB3把诗的意思说给爸爸妈妈听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给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学生有了这份信心和决心,作业的质量自然而然就高了。
  再如,为了巩固掌握生字“花”,一般巩固生字的方法就是抄上几遍,或者组几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我布置学生写出15个以上带“花”的词,得五颗星;小组交流时,说出15个词以上的,得五颗星;双评均得五颗星的,评为“识词明星”;完成作业形式新颖别致者被评为“识字特长生”。这则作业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其主要原因有:(1)和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完成作业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2)不强求书面作业,画画、写词、剪纸什么形式都可以,小朋友非常喜欢。(3)“识词明星”和“识字特长生”这一称号对小朋友很有诱惑力。
  结果我看到了许多高质量的、令人欣喜的作业。如:◇有的写:花枝、花蕊、花朵、花瓣、花蕾、花粉等;◇有的写:花苗、小花、大花、一朵花、一束花、花丛等;◇有的写:花盆、花圃、花坛、花园、花瓶等;◇有的写:插花、种花、卖花、买花、赏花等;◇有按花的种类分的:桃花、杏花、梨花、菜花、梅花、荷花等。作业带回学校后,老师组织小朋友在小组中交流,先说自己的,再欣赏别人的。在整个作业的过程中,小朋友积累了大量的词语,了解了许多自然常识,在动手制作、绘画、剪贴中激发了兴趣,与家人、同学、老师、大自然作了充分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那份愉悦的心情,会让小朋友深深地喜欢上语文课外作业,喜欢上语文学习。
  二、 从“书面”走向“实践”
  1. 以“动眼”为主的实践性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譬如,学完《我爱吃的水果》,课后我们布置学生到市场上去看一看,有什么水果,它们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学习完《静夜思》后,让学生留心观察夜晚的天空,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说一说。要的是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走进大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 以“动口”为主的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感受能力。根据不同文章,布置“读、看、说、演”等不同类型的课外作业。适合朗读的,让学生回家给父母读一读;叙事性较强的,可以让孩子回家说一说;利于表演的,可以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演一演;还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手段来辅助学习。如听录音故事,看电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感受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以“动手”为主的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动手做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段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学完《学会祝贺》可布置学生动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另外,在布置“动手”作业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学科间的整合,可以让学生结合其他课的学习动手做一些小制作、小科技作品。这类作业,使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有了自由发挥、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 从“枯燥”走向“趣味”
  课外作业的设计应重视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践,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如问一问,想一想,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查一查,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 如,一年级第一学期,为了能使学生既复习汉语拼音,又能记住所学生字,我们经常设计“猜字谜” 的作业。教师将谜语用拼音和会认的字写出来,发给孩子们。这样的作业,既轻松又有意义,让学生在看似玩中巩固了拼音,记住了生字,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另外,针对刚入学的孩子善于表现自己.可以设计“我来当老师” 的活动。如让学生把当天所学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教自己的爸爸妈妈学,爸爸、妈妈学会了,奖励一朵小红花。还可以利用晨读,在小组内或全班开展我教大家“背古诗,学儿歌”等活动。孩子们在自学、教别人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 从“割裂”走向“整合”
  课外作业的设计也要注意到学科间的整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学完《这儿真好》后,联系综合实践课《护宝宝》,可布置学生了解袋鼠、鸽子、企鹅等各种宝宝的特点,亲自试一试把一个鸡蛋带在身边做自己的小宝宝,既学会关心别人,又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特点。 再如教学《找骆驼》、《群鸟学艺》等情境式的文章时,让学生编排课本剧,无疑比枯燥的朗读背诵有趣得多……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开心,老师自豪,家长也啧啧称道。这样的作业,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地涉猎到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环境、城市、绘画、工艺、家庭、社交、科技、信息技术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现象和知识。它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与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从而获得了放大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这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区固城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天,去听一位新教师上课,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没有布置学生预习,“零起点”开始上课。新教师很“新”,说话举止全然一个大姐姐。同学们对这位陌生的新老师很给面子。  课按照预设顺风顺水地往前行进,给课文划分段落时,同学们安静地拿起笔,一边读一边勾画,等全班差不多都好了,新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可是,一连请了三位同学都没有完全答对,新老师只好继续请人回答。这时候,有一个男生引起了我
期刊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读书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学生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宋老师在《剪枝的学问》一文导课时,巧借课题让学生积极生疑、大胆质疑,使课题发挥了很好的导课作用,文本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为学
期刊
2003年11月18日至21日,我和高林生老师在安徽省六安市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活动,走访了4个县区,听了近20节课,与语文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个体或集体对话,作了4场专题学术报告,受到老师们的热烈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7日下午三点钟,我们从河南转道刚到六安市,接待我们的六安市小语教研员严仍江老师和我们寒暄了几句后就问:“你们辛苦了,是不是很累?”我们说:“在外跑惯了,不累。”他说:“如果不
期刊
一、 通过生活化的语文学习,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心境  1. 引导学生看一看、查一查,了解生活。教材中描写的一些人和事往往时间较久远,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会导致学生认识不全面,甚至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背景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描绘情景的理解。例如,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上《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文章中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在同学们的生活时空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期刊
写作教学  一、 回顾内容,聚焦重点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0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恐”是个上下结构的字,下面“心”字底的卧钩要指向字的中心。我们一齐读课题。  【点评】揭示课题摈弃了“投影”“挂牌”等时髦的“现代化”形式,回归传统,放大了写字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板书示范和提醒,既避免了熟字的“回生”,又点拨了写好“恐”字的关键。  师:通过预习,对于恐龙你了解了哪些?  生:我知道大约在两
期刊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书法不仅是一种技法,更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一份传承。2011年起,笔者所在的学校就确立了“墨香浸润文化校园,书法彰显教育特色”这一建设主题,将书法作为特色加以打造,每周一节书法课,每天二十分钟写字课,重新回归课堂。  一、 书法教育从“趣”字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对学习书法的兴趣尤为重
期刊
《人民教育》2012年第20期刊登了吴非老师的《每一步都要讲‘有效’么?》,他对 “奢谈有效”现象进行了细致分析,非常值得学习。近几年,我们都在围绕着“高效”做文章,渐渐地,老师也在变化着,不敢多说话了,不太会说话了,以往的幽默、诗意、大气、细腻、智慧……难得一见了。这让我对课堂上老师失去的情趣感到惋惜。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思维的”。他们渴望得到的不是表面形式多样的训练、训练
期刊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现将部分教学片段回顾如下:  一、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譬如,《日月潭的传说》一文,
期刊
初读课文,我们常常只是按部就班地学学生字,读读课文,机械重复,教学必然缺少应有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在常态的教学中怎样增添新的因素,以启动、刺激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求新,要告别毫无目的枯燥乏味的朗读方式,要在惯常性的读中求新——以新目标、新内容、新感受、新方式等为动力源,不断推进教学的进程,要让学生在目标引领,自主自动,收获提升的循环往复中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下面以《李时珍
期刊
一天,徒弟说:“师傅,总听你的高年级课,这次给我们上一节中年级的吧,最好选一篇大家都上滥了的课文,我们想看看你会怎么设计。”我很喜欢徒弟这样的“点将”,他们教学中遇到的疑惑、困难常能促我思考,师徒共同研究的场景总给我非常美好的享受。于是,我们选了三年级上册的《小露珠》。  这是篇童话,段落清晰、情节有趣、文字生动,是公开课的“宠儿”。最常见到的是老师们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美地读书,扮演小青蛙、小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