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现将部分教学片段回顾如下:
  一、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譬如,《日月潭的传说》一文,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第3—4自然段,这样,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请看:
  师:刚才大家读了课文的第3自然段,这一段中有两个问号,谁能把这两个问号读好?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现在,谁来读这一自然段,相信一定能读得更好了。
  (生读。读得很不错,特别是两个问句。学生读到“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教师请学生停下来)
  师:联系刚才的问号,谁知道“一筹莫展”的意思?
  生:就是刚才的问题,想不出办法来解决。
  生:课文指的就是找不到水性特别好的人,也想不出办法得到金斧头和金剪刀。
  师:请这位同学继续往下读。
  (生读。教师板书:挺身而出)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他们挺身而出,说:“我们愿意到阿里山拿回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为大家除害。”
  生:他们挺身而出说:“乡亲们,我们水性好,愿意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让乡亲们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教师提示学生,怎样说才是“挺身而出”地说)
  师:现在,大家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一定能读得更好!
  这是第3自然段的朗读训练。再看第4自然段的朗读训练:
  师:课文第4自然段是传说故事写得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难读的地方,请大家自己练一练,看谁不用老师辅导,就能读得很好。
  (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作了充分的肯定)
  师:其实,如果你能读好这一自然段中的这两句话,就能更上一层楼。(出示两句话: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生反复练读,指名读)
  师:要读好这两句话,关键要读好四个词语“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天三夜”。(学生再自读自悟,读得很有味道。)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读这段话,一定会很精彩!
  有教师听课后,说这两节的朗读教学好,好在不同的朗读内容用了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读得兴趣盎然。由此我又想到,朗读训练在选定朗读内容之后,我们还要依据不同的内容,预设不同的点拨辅导。譬如,课文第3自然段,我是利用标点符号和词语理解进行朗读指导的;而第4自然段,我是用“从段到句、从句到词”的方法进行朗读训练的。
  二、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在两个地方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语言,实践语言,一是“说”,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讲这个故事: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动人的传说,你想把它讲给谁听?(生有的说要讲给妈妈听,有的说要讲给爸爸听,有的说要讲给弟弟听……)
  师:为了使大家能把这个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我们现在进行一次模拟讲故事。同桌合作,练一练。(生练习讲故事)
  师:你回家想把故事讲给谁听?
  生:我想讲给幼儿园的妹妹听。
  师:那老师当你的妹妹(大家听了都笑了)。在讲之前,大家想提醒她什么?
  生:声音要响亮些!
  生:不要紧张,要有顺序,讲清楚。
  师:我们开始,听的同学要听仔细,如果她遇到什么困难,大家可以随时起来帮助。
  (学生讲故事时,声音比较响亮,大概有些紧张,稍微有点停顿,讲完后,同学们鼓掌!)
  这里的讲故事,我创设了学生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在这样生动活泼的形式下,学生的语言得到有效内化,特别是诸如“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等词语,学生在讲故事时,都运用了。
  这课的第二个语言实践是“写”,请看:
  (师映示最后两个自然段,学生齐读后——)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与两条恶龙搏斗,最后化作了青山。你们对这个结尾有没有遗憾?
  生:他们牺牲得太可惜了。
  生:好人应该有好报啊!
  师:大家想得多好啊,老师从中看到了你们善良的心灵,可怎么办呢?
  生:我们把结尾改掉。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老师给大家提个醒。结尾应该还是要回到“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可以先讨论一下,怎样使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牺牲,又要有两座山,然后再写。看谁写得结尾既合情合理,又不像原来的那么凄凉。
  (附学生写的结尾)……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大尖哥和水社姐拖着砍死的恶龙回到了村子。人们见了欣喜若狂,敲起锣、打起鼓,载歌载舞,给两位英雄举行了庆功宴,大尖哥和水社姐胸前戴着大红花幸福地笑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大尖哥和水社姐去世了。说也奇怪,就在他们去世的那天晚上,潭边突然耸起了两座青山。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师:你们喜欢这个新结尾,还是喜欢书上的结尾?
  生:喜欢新结尾。
  师:我也喜欢。因为,这里有你们对善良和美好的追求!
  这个“写”的设计,是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诞生的。就像写作训练,只有在学生“情动辞发”的基础上进行一样,阅读教学中“写”的介入,也应该是在学生有“写”的愿望下展开。
  (作者单位: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 探寻文本模式,熟悉话语体系  1. 跨越语言信息障碍。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它的呈现方式和特点,较之以前学生经常接触的连续性文本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学生在长期进行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后,表现出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不习惯、不适应。例如:在一节《阅读须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上,老师请大家
期刊
一、 扣题质疑,激趣启迪,引发期待  1. 看课文插图,引出课题。你们的热情引来了一只小猴子,这只小猴子想干什么?(板书:猴子种果树) 边板书边讲解:“种”是多音字,还有读音“zhǒng”,种子的种,在这里读“种”(zhòng)。  2. 第一次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评析】教师利用课文插图,揭示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研读文本的兴趣,对文本产生阅读期待。  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期刊
一、根据文意,激趣导入  师:(出示PPT)同学们,听——过年啦!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生:小朋友们在放鞭炮,可开心了。  师:端午节到了!大家在——  生:大家在赛龙舟。  师:划得多带劲啊!还有呢?  生:(齐)包粽子。  师:我们最喜欢的六一儿童节到了!  生:小朋友们在玩游戏,好开心。  师:张老师发现你们看了图片都笑了。这些都是美好的节日,是佳节。 每逢佳节,我们都很兴奋,很快乐!今天
期刊
一天,去听一位新教师上课,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没有布置学生预习,“零起点”开始上课。新教师很“新”,说话举止全然一个大姐姐。同学们对这位陌生的新老师很给面子。  课按照预设顺风顺水地往前行进,给课文划分段落时,同学们安静地拿起笔,一边读一边勾画,等全班差不多都好了,新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可是,一连请了三位同学都没有完全答对,新老师只好继续请人回答。这时候,有一个男生引起了我
期刊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读书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学生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宋老师在《剪枝的学问》一文导课时,巧借课题让学生积极生疑、大胆质疑,使课题发挥了很好的导课作用,文本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为学
期刊
2003年11月18日至21日,我和高林生老师在安徽省六安市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活动,走访了4个县区,听了近20节课,与语文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个体或集体对话,作了4场专题学术报告,受到老师们的热烈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7日下午三点钟,我们从河南转道刚到六安市,接待我们的六安市小语教研员严仍江老师和我们寒暄了几句后就问:“你们辛苦了,是不是很累?”我们说:“在外跑惯了,不累。”他说:“如果不
期刊
一、 通过生活化的语文学习,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心境  1. 引导学生看一看、查一查,了解生活。教材中描写的一些人和事往往时间较久远,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会导致学生认识不全面,甚至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背景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描绘情景的理解。例如,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上《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文章中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在同学们的生活时空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期刊
写作教学  一、 回顾内容,聚焦重点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0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恐”是个上下结构的字,下面“心”字底的卧钩要指向字的中心。我们一齐读课题。  【点评】揭示课题摈弃了“投影”“挂牌”等时髦的“现代化”形式,回归传统,放大了写字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板书示范和提醒,既避免了熟字的“回生”,又点拨了写好“恐”字的关键。  师:通过预习,对于恐龙你了解了哪些?  生:我知道大约在两
期刊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书法不仅是一种技法,更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一份传承。2011年起,笔者所在的学校就确立了“墨香浸润文化校园,书法彰显教育特色”这一建设主题,将书法作为特色加以打造,每周一节书法课,每天二十分钟写字课,重新回归课堂。  一、 书法教育从“趣”字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对学习书法的兴趣尤为重
期刊
《人民教育》2012年第20期刊登了吴非老师的《每一步都要讲‘有效’么?》,他对 “奢谈有效”现象进行了细致分析,非常值得学习。近几年,我们都在围绕着“高效”做文章,渐渐地,老师也在变化着,不敢多说话了,不太会说话了,以往的幽默、诗意、大气、细腻、智慧……难得一见了。这让我对课堂上老师失去的情趣感到惋惜。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思维的”。他们渴望得到的不是表面形式多样的训练、训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