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可以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一些积极作用。
关键词:课程改革;误区;感悟
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不可逆转的潮流,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之前“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陈旧课堂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以实现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课改要求。但是,在实际课改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一线教师没能正确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更没法在课改的过程中去实践并不断完善。许多教师在认识上没能达到一定高度,阻碍课程改革的前进步伐,同时,也妨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一、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许多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明确,思想上对课改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其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不能达到课改的真正目的,不能使得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也无法获得提高。
1.课改变成“赶时髦”。课程改革的理念就是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去激励、鼓励学生真正投入知识海洋,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以便能够更好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作秀、赶时髦的做法,导致课程改革步伐缓慢。许多教师认为,课程改革應该体现在公开课、优质课、旁听课、教学比赛等一些教学研究性活动中,是为了课改而“课改”,这是极不正确的。在课改过程中,如果教师都存在这样错误的思想,那么怎能以身作则地要求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怎能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真正学到知识,提升自我呢?真正的课程改革应该存在于每一节课堂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并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即兴表演”,不是为了“赶时髦”。
2.课改成为“换汤不换药”。课改大潮滚滚而至,许多教师努力拼搏,涌现了大量的优质教师,但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将课程改革当作一种教学手段的变革,没有对其产生足够重视,因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完全抛弃了全新的课改教学理念,只是在教学手段方面采取了信息技术,却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换汤不换药”的教学思想充斥着整个教学过程,导致学生无法体会课改带来的新思想。这个过程没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将简单的教学思想复杂化,最终无法达到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
二、努力迎接课改的挑战
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提升自身素质的机遇,同时,给一线教师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那么,面对课改滚滚大潮的袭来,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挑战呢?
1.更新观念,立志做一名研究型和学习型教师。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并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许多新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其一,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师总担心知识点讲解不够,而学生也无法理解,学生学习的全部目的都是考试。但是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生入校学习的目的不只有考试,还有全面而个性的身心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寻求自己的答案,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坚定信念,积极投身课改。课程改革的浪潮为一线教师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华丽舞台。如何在这个舞台上大展拳脚是每个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坚定信念,善于向前辈、先进学习,善于灵活思考、总结经验,同时,也要有不怕失败、大胆尝试的勇气与信心。课程改革没有借鉴,没有过多的经验之谈,因此,我们应该大胆尝试、小心求证、努力实践、耐心总结,这样才能够快速进步,跟上课改的步伐。
三、小结
总之,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课程改革强调的不只是知识的生成,更多的是学生情感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情感变化,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唐丽芳.新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2002(5).
[2]查有梁.十年新课改改革的统计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12(11).
[3]关松林.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效、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0(7).
[4]邵光华.提关于教师课改认知的反思性分析与启发[J].教师教育研究,2014(9).
作者简介:刘雪(1986— ),河南南阳人,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课程改革;误区;感悟
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不可逆转的潮流,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之前“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陈旧课堂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以实现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课改要求。但是,在实际课改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一线教师没能正确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更没法在课改的过程中去实践并不断完善。许多教师在认识上没能达到一定高度,阻碍课程改革的前进步伐,同时,也妨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一、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许多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明确,思想上对课改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其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不能达到课改的真正目的,不能使得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也无法获得提高。
1.课改变成“赶时髦”。课程改革的理念就是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去激励、鼓励学生真正投入知识海洋,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以便能够更好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作秀、赶时髦的做法,导致课程改革步伐缓慢。许多教师认为,课程改革應该体现在公开课、优质课、旁听课、教学比赛等一些教学研究性活动中,是为了课改而“课改”,这是极不正确的。在课改过程中,如果教师都存在这样错误的思想,那么怎能以身作则地要求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怎能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真正学到知识,提升自我呢?真正的课程改革应该存在于每一节课堂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并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即兴表演”,不是为了“赶时髦”。
2.课改成为“换汤不换药”。课改大潮滚滚而至,许多教师努力拼搏,涌现了大量的优质教师,但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将课程改革当作一种教学手段的变革,没有对其产生足够重视,因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完全抛弃了全新的课改教学理念,只是在教学手段方面采取了信息技术,却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换汤不换药”的教学思想充斥着整个教学过程,导致学生无法体会课改带来的新思想。这个过程没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将简单的教学思想复杂化,最终无法达到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
二、努力迎接课改的挑战
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提升自身素质的机遇,同时,给一线教师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那么,面对课改滚滚大潮的袭来,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挑战呢?
1.更新观念,立志做一名研究型和学习型教师。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并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许多新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其一,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师总担心知识点讲解不够,而学生也无法理解,学生学习的全部目的都是考试。但是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生入校学习的目的不只有考试,还有全面而个性的身心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寻求自己的答案,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坚定信念,积极投身课改。课程改革的浪潮为一线教师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华丽舞台。如何在这个舞台上大展拳脚是每个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坚定信念,善于向前辈、先进学习,善于灵活思考、总结经验,同时,也要有不怕失败、大胆尝试的勇气与信心。课程改革没有借鉴,没有过多的经验之谈,因此,我们应该大胆尝试、小心求证、努力实践、耐心总结,这样才能够快速进步,跟上课改的步伐。
三、小结
总之,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课程改革强调的不只是知识的生成,更多的是学生情感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情感变化,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唐丽芳.新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2002(5).
[2]查有梁.十年新课改改革的统计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12(11).
[3]关松林.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效、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0(7).
[4]邵光华.提关于教师课改认知的反思性分析与启发[J].教师教育研究,2014(9).
作者简介:刘雪(1986— ),河南南阳人,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