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净化心灵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niu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悲剧美是相对于喜剧美而言,就是含有悲剧色彩的文章体现出来的一种美,以鲁迅先生的话讲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悲剧美是通过师生课堂情感历程唤起孩子们的悲悯与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以净化。课文中每一个悲剧审美对象,无不承载着“净化”的道德美感。因此,悲剧具有深刻的道德教育作用,能够提高人的品格,激发人的意志。合理、有效、机智地处理这些悲剧美的教材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高尚品德。
  
  一、“伯乐善相马,青原遍良驹”——对悲剧类教材德育资源的开发
  
  我们经常将良师比作“伯乐”,将高徒比作“千里马”,其实,教师用教材也犹如伯乐相马。只要善于开发和优化利用,教材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蕴涵着的众多功能。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不同的课文含有不同的德育资源。小学生往往容易踏进课文中所展现的正面美、喜剧美等这些美的领域,从而得到道德品质的熏陶,教师也往往对这些内容“情有独钟”。然而,教材中除了体现正面美、喜剧美之外,还有不少文章则体现悲剧美,悲剧美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德育资源。
  那么什么样的课文具有悲剧美?悲剧美中又有哪些德育资源呢?笔者在此加以简要呈现。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具有悲剧美的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不少比例,除以上课文,还有《小音乐家扬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都是具有悲剧美兼具德育资源的典型佳作。
  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课文的悲剧美与德育资源,并在学习过程当中通过种种悲剧美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更全、更真、更立体的体验,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二、“百川终到海,水乳以交融”——悲剧美与德育资源的优化利用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创造性地去开发,去积极利用。”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进行大胆尝试与有益探索,努力开发、利用语文教材中悲剧美的德育功能。那么,如何让语文的悲剧美与德育得到优化利用?用什么方法去利用呢?
  1.从悲壮的英雄伟人身上感知爱国情
  良好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在悲剧性课文中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小学语文课文中选取并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的形象,或崇高伟大,或英勇不屈,或正义凛然,或视死如归……例如《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等等,这些课文都有一种典型的悲壮美。但是由于年代的差距,学生对革命年代的环境和人物的内心往往不能深入领会,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就要通过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感悟品味这些人物的内心体会到他们高尚的品德,进而从英雄伟人的身上感受那份浓浓的爱国情。
  2.从同龄人的悲惨遭遇中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教材本身有许多可供比较的条件,教师可采用比较法教学,有利于将情感渗透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在具有悲剧美的课文中,有通过平凡人物的悲惨遭遇来揭露对旧社会黑暗和不公平的痛恨,让学生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悲惨遭遇的感悟,进行换位情感体验,进而从反面来增强对自我生活环境的热爱。如《小音乐家扬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中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学生的同龄人,和同龄人作比较是孩子们的“家常便饭”,也往往具有更深刻的印象。这类悲剧美的文章就非常适合使用比较,强调对比。教师在剖析了这些人物形象后,启发学生将他们的遭遇与自己的物质精神生活作比较,通过比较,尤其在和他们所身处的悲惨世界进行强烈的对比后,体会到现实中的自己是多么幸福,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是多么幸福,学生自然对自己身处的现实社会产生更加强烈的热爱。
  3.从相似事物中悟获基本的道德规范
  由于大部分教材中的社会背景及人物与现在孩子的生活环境和认识感知有相对较大的出入,运用深入浅出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小故事,对课文进行针对性的解析,对孩子的德育也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如《小珊迪》,一个平凡的悲剧人物,生世可怜,和弟弟相依为命,整日以卖火柴为生,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非人日子,多么苦命的孩子,然而就是这么个弱小的苦命的孩子为兑现诺言,不幸被车轮碾身而过,没人去救他,没人去同情他,珊迪只有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降临,但在弥留之际还不忘归还“我”多余的便士,以生命的代价让人倍感诚信的可贵。这样的悲剧人物要从悲剧中更加凸显他的道德品质,试看王崧舟老师执教《小珊迪》一课的故事导入:
  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决定留德发展。他找了第一家公司,没被录取,找到第二家,人家也拒绝了他……他找了25家大公司,都没找到工作。于是他去了一家小公司。他想,凭我这样的学位和才能,在小公司里干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那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原因是“他在德国乘公共汽车时曾逃过三次票”。
  教师通过浅显易懂的现代小故事深刻解析“一个连蝇头小利也不讲诚信的人,不能让人信任。”使学生从中获得诚信教育,从而使学生通过向优秀品质人物的学习得到道德品质的提升。
  
  三、“等闲识东风,悲中皆蕴德”——对悲剧美与德育的延伸展望
  
  我们在利用教材悲剧美的同时,还要善于挖掘孩子生活中的悲剧美。在孩子们数年的人生旅程中总不免有悲剧的音符:从“眼泪汪汪”到深受委屈;从磕破膝盖到重病住院;从经受批评到沉重打击;从失去心爱的玩具到与亲人的生离死别等等以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随处听闻的悲情事件,这些生活中的悲剧色彩对于孩子来说,不能仅仅是悲剧。笔者学习过王崧舟老师的一堂独特的习作教学课:教师让孩子在练习纸上写下五位自己最爱的人,然后一一划去,而划去即代表这个人在世上從此消失,当孩子一一划去自己深爱的亲人时,有的唏嘘哽咽了,有的潸然泪下了,有的号啕大哭了,有的甚至哭喊着爸妈……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悲剧基调相当沉重,悲剧色彩非常强烈。尽管情境是虚构的,但是孩子的情感是那么的诚挚,孩子在与“亲人生离死别”的如刀绞般阵阵心痛中写下饱含深情的文字,有一位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了一封信给刚刚过世“住在天堂”的外公,说自己以后再也不发脾气了,再也不无理取闹了,要爱外婆,长大好好地孝敬外婆……
  孩子们写的字字珠玑中流淌着对亲人的那份依恋,对亲人的那份内心深处最真、最诚、最纯、最美的爱,这样的情感文字是多么具有震撼力啊!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善于挖掘开发和优化运用,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个性,针对不同的课文,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悲喜两情多重天”的教学效果,在这“多重天”中让学生既掌握了语文知识,又享受了思想品德的有效洗礼。把德育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幼小心田,让它生根开花。(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课堂沉闷而死板,学生们像一只只沉默的“羔羊”,教师则是孤独的“牧羊人”。新课程理念犹如一股春风,吹开了音乐传统教学的郁闷空气,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清新与活力。探究、合作、自主、互动等教学新理念,使课堂教学显得多姿多彩。  前几天,我有幸听到了方丽老师的一节小学音乐课《唢呐配喇叭》,执教的年轻教师在课堂上闲庭信步,师生间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目标  1.能用“凑十法”正确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2.在学习“凑十法”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用“凑十法”正确口算9加几的进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通过一个调查,两个资料搜集和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以及生物调查的技能和方法。本节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调查人类遗传病情况,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和提高生物技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级学生对遗传与进化部分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但并
摘 要:助力区域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本文从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内涵及两者关系出发,从技术、人才、理念、方法与品牌五个方面总结和创新职业教育助力区域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 区域发展 助力 路径  发展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建设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大国工匠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目前部分地区的职业教育还不适应我国新时期产业集群化、产业融合等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学设想  诚信永远是一个常新的话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使他们树立诚信做人的信念。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 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 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感受本文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课前活动  诚信小故事演讲比赛  男女生分组竞赛式演讲,课堂气氛活跃,演讲内容丰
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准确地建立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并能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及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体验数学活动是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从中发展几何直觉,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目标  1.体会质朴的语言中传达出的诚挚、深沉的情感。  2.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了解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受作者忏悔的勇气、气度与真挚而深沉的情感,学会自我反省,提升人生境界。  导语  这只看似平常的手,就是巴金老人的手印。它镶嵌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大门上,每个进馆的人必须按着这只手,才能步入一座文学的圣殿。就是这只手,在而立之年,为我们带来《激流》、《爱情》三部曲,揭露黑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展现自我的互动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就会自由地绽放。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
摘 要:校园文化渗透于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探索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途径,以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校园文化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 建设途径  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
摘 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一般注重将文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呈现静态、平面的特点,笔者称之为二维课堂。与此相对的三维课堂则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知识进行发现创造,构建思维碰撞的“言说场”,进而学生内化成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构建三维课堂的核心是形成思维碰撞,其前提是寻找矛盾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PK大赛、情境代入和追问到底等方法,构建动态、立体的三维课堂,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灵动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