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爆炸冲击伤有限元仿真模拟及生物力学分析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探讨颈动脉爆炸冲击伤的生物力学机制。

方法

基于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头颈CT血管造影(CTA)影像学数据,应用Mimics软件提取三维几何模型。应用Geomagic Studio软件对几何模型进行颈动脉、软组织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面拟合,得到三维实体模型。应用HyperMesh软件进行体网格划分,得到包括动脉血管、血液及周围软组织的颈动脉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材料参数及边界条件,设置血管壁破裂损伤阈值为1 MPa,在LS-DYNA软件中模拟颈部距MK3A2型手榴弹80,70和60 cm爆炸冲击致伤颈动脉的动态过程,输出冲击波波形、超压峰值,输出应力云图分析损伤形态及应力分布,输出应力时间曲线分析力学变化。

结果

距爆心80,70和60 cm时,冲击波超压峰值分别为0.45,0.63和0.96 MPa。80 cm时血管壁应力峰值为0.43 MPa,管壁尚未破裂;70 cm时,头臂干应力峰值大于1 MPa,出现较小破裂;60 cm时,头臂干和升主动脉应力峰值均大于1 MPa,出现明显破裂;双侧颈总动脉根部、头臂干、升主动脉等部位血管前壁为高应力集中区,表现为损伤破裂高发区。

结论

成功构建颈动脉爆炸冲击伤有限元模型,可以用于分析爆炸冲击致伤颈动脉的力学响应和损伤机制。爆炸冲击过程中瞬间应力突变达到或超过血管壁损伤阈值是其损伤及破裂的主要致伤机制;距爆心为60及70 cm时,管壁应力峰值大于1 MPa,即可出现颈动脉破裂。可为颈动脉爆炸冲击伤临床救治和损伤防护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半开放植骨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3月— 2017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6例下肢感染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6~65岁[(39.6±12.8)岁]。植骨前骨缺损为1.4~6.0 cm [(3.3±1.2)cm],植骨后植骨颗粒表层软组织缺损为2.3 cm×1.1 cm~8.
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目前已成为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首要原因及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第三位原因。PJI的危险因素涉及患者自身及外界环境等因素,进一步可区分为不可调控的年龄、性别、肿瘤相关疾病、手术感染史等因素,以及可调控的患者自身特征和合并疾病,如体重指数、吸烟、糖尿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及药物使用等因素。笔者从患者自身特征、患者合并疾病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呼吸变异度(IVC-RVI)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从而为临床补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8月— 2018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3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24例;年龄65~92岁[(80.9±7.9)岁]。于患者入手术间5 min后以及容量负荷试验后5 min内分别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
目的探讨优化围术期护理流程及应用快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在膜诱导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骨感染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 2016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5例下肢创伤后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4例,女41例;年龄19~63岁,平均41.8岁。感染部位:胫骨123例,股骨80例,腓骨22例。125例患者接受护理流程优化+ERAS模式(试验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HA/ZrO2)支架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藻酸钙微球缓释系统修复比格犬股骨干骨缺损的能力。方法运用3D打印技术制备HA/ZrO2人工假体,构建复合VEGF165藻酸钙微球缓释系统共培养体系,检测藻酸钙微球包封率、载药量及缓释效果。将16只比格犬根据截取中段股骨干范围分为四组,每组4只。A组:截取犬股骨中段15 mm后,不植入生物材料,
目的探讨载万古霉素骨水泥间隔器治疗跟骨创伤后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2月— 2016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1例跟骨创伤后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7例;年龄20~59岁,平均43岁。左足11例,右足17例,双侧3例。2例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骨感染持续时间为0.25~40年,平均6.5年。均采用彻底清创后,万古霉素骨水泥间隔器填充骨缺损
目的探讨Masquelet膜诱导技术治疗创伤性长骨骨缺损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7年4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41例创伤性长骨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5例;年龄15~70岁,平均38.2岁。骨缺损部位:股骨20例,胫骨19例,腓骨1例,尺骨1例。均采用Masquelet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Ⅰ期手术彻底清创,术中取分泌物行细菌培养,清创后平均
目的探讨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混合自体髂骨植骨Ⅰ期治疗四肢长骨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 2017年1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51例四肢长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9例;年龄19~71岁,平均36.3岁。骨不连部位:胫骨43例,股骨6例,肱骨1例,尺桡骨1例。骨缺损范围1~9 cm,平均2.9 cm。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采用组织瓣
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术中存在医源性锁骨下动、静脉损伤风险,一旦发生将可能给患者带来患肢缺血、上肢深静脉血栓等灾难性结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笔者结合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1例右侧锁骨中段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经验及文献资料,分析并探讨此类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其临床处理措施。
近年来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和感染性骨不连逐渐增多,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目前创伤性骨感染治疗领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很多有经验的骨科医师缺乏创伤性骨感染的基础知识和正规培训。胫骨髓内钉感染和感染性骨缺损骨不连存在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等问题。笔者就骨感染处理的细菌生物膜形成、表面竞赛、Klemm三要素和骨感染分型等特殊原则;胫骨髓内钉感染扩髓清创、局部抗生素应用及感染性骨不连治疗的骨搬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