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h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是“五育”之一,它可以提高个体的素质,可以塑造完美的人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让他们心中有爱,胸中有情,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充分挖掘文本当中所蕴藏的美,让学生去发现,学会欣赏,学会创造,最终养成良好的审美素质。
  一、依据文本,创设审美情境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给学生们教授任何一节新课时,都要设计一个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导语。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导语设计得出色,学生学习新课的动力就加大了,这时你的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成功了一半。同理可知,我们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能水到渠成地在课堂学习中发现美、欣赏美,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与新课相关的美的情境的创设。学生在美的情境下更容易接受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更容易被感染,因而也就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
  如我在讲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之前,首先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曲《春江花月夜》,以此来营造美的情境。看着学生们那沉浸在优美乐曲中的笑脸,我知道,我成功了,学生已经被这音乐打动了,完全被带入到了一个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之中。播放完音乐,我将音乐转成循环模式,降低音量,让这美妙的音乐始终萦绕在学生们的耳畔,在音乐的陪伴下,我和学生们开始了这首诗歌的学习。学生们学习气氛高涨,课堂讨论热烈,完全没有因为这首诗歌过长而有抵触情绪,反而在鉴赏过后,大家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结果一堂课下来,一些文学素养较高的学生居然能把全文背诵下来,这着实让我尝到了“创设审美情境”的甜头。
  二、立足文本,品读中发现意境美
  高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具有初步审美素质的群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目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升审美境界。依据这样的目标,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就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品味好词语、好句子。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当好指路人,也就是说当学生们面对新的知识时,教师要加以指导、点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鉴赏美。比如,我们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总少不了一类考察题型,那就是“炼字”。在我看来,学生们分析、鉴赏某个字如何用得妙,其实就是发现美的一个过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学生在品味“绿”字的妙处时,也深切地感受到由“绿”字所营造出的意境美。再如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都可以让学生在品味的过程当中发现意境美。
  三、深入文本,鉴赏中感悟情感美
  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审美教学应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美呢?我认为应该分两步来做。首先,必须要求学生诵读文本。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能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也能深刻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其次,在学生充分熟悉文本内容的情况下,深入文本进行鉴赏,最终使学生的思想情感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审美情景,然后诱发同步联想,激发审美情感,从而在鉴赏之中感悟情感美。如李密的《陈情表》,作者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学生们在深入文本鉴赏的过程当中,诱发同步联想,将自己想象成为李密,在面临忠、孝两难的抉择时,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苦衷,同时也深深地被作者的孝心所打动。
  四、超越文本,探索中创造美
  教师教学时,应在学生充分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意给学生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各种手段去大胆探索。这里所说的“空白”,其实就类似我们现在高考当中文本类阅读的探究题。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评判学生所给出的答案是正确还是错误,只要求学生探索出来的答案有理有据,能够创造出美来,就是有价值的。这样做,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审美感知,而且能体现语文教学的文化底蕴。如《红楼梦》中黛玉死前的“宝玉,你,你好……”话未说完,香消玉殒。那其中的“……”到底指什么?这是一种“审美空白”。就以此为一探究题,我让学生既要立足文本,又要超越文本去探索这省略号后面的信息。结果学生们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他们既遵循了原著,又在文本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给出一个个充满了理性美的解释。所以,我说,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之中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应时刻引导、督促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从模仿到创造,真真实实的打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美。
其他文献
针对干湿循环作用下消落带砂岩岩体强度衰减易导致砂岩边坡失稳的问题,以三峡库区秭归县沙镇溪典型库岸边坡砂岩试样为研究对象,采用浸泡—烘干处理方式模拟岩石干湿循环过程
雷丁揭示了分析传统的某些元素使得黑格尔转向的时机已经成熟,同时展示了特别易被分析传统使用的黑格尔见解的某些特征。作为一位语义学的、逻辑学的和形而上学的整体论者,黑格尔被推向整体论却难以发现用融贯的方法表述他的整体论。康德迈出了通向黑格尔整体论之路的第一步。雷丁既强调康德对黑格尔的影响,也重视亚里士多德对黑格尔的影响。由于黑格尔的词项逻辑与我们的逻辑的差异,产生了使黑格尔思想融入分析对话这项核心计划的实质性张力。“规定的否定”这一核心概念使人没有理由认为黑格尔的意义将被“遮蔽”。雷丁在分析哲学与黑格尔思想的
《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是作者书房的名字。文章借项脊轩写人记事抒情,深沉隽永,令人回味无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品细节描写的精致,将作者绵长的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景物的细致  《项脊轩志》开篇即写项脊轩是一所百年老屋,破旧而昏暗。经过作者一番修葺,面貌一新。增开窗户,室内洞然;室外兰桂竹木,错落有致,与栏楯相互掩映;白日里庭前无人,小鸟幽鸣;月光下万籁有声,树影婆娑
精确估计水流与壁面间切应力在泥沙输移和水利工程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并整理文献数据,对现今七种主要的水流与壁面间切应力的估计方法在不同雷诺数的条件下进行
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有幸参加过几次新课改的调研和督导工作,有机会深入常态下的课堂,见证和感受新课改的真实现状。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许多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和实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尽管教师的教学行为、理念、观点、思路、方式,驾驭课堂的能力相比过去有很大的转变,但课堂上消极应付和曲解课改精神的现象屡见不鲜,花样翻新,重学生参与、课堂流于形式、主题不明确、教师的引导作用弱化等知识的生成过程。概括起来,有
新一轮的课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语文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多维综合体,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慎用“权威”  1.慎用教师的“权威”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创新思维的火花才能迸发。所以在现代教学中,民主和谐的教学
A.三种目标的均衡效应任何制度下的企业都不存在单一目标,总有一种目标为核心.例如现代市场制度中企业的核心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传统计划制度中企业的核心目标是产值或产量最
根据研究区域特点以及鱼类主要产卵场分布情况,选取丰满、吉林和松花江三个水文站作为代表来分析丰满大坝下游河道的生态水文特性。分析IHA的5大类32个生态水文指标在研究区
为研究声发射信号在水电站厂房等复杂组合结构中的传播性能,在复杂梁柱结构中各代表位置布置了多组声发射探头并采集拟声发射信号,研究了声发射信号在混凝土结构、圆形空心钢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分析,剖析了各个专业学生发生体育运动损伤的类型、损伤发生的场所以及学生运动损伤的处理等方面为切入口进行调查分析,进而研究制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