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洋淀荷花淀是孙犁写出名的,还是《小兵张嘎》这部电影演出名的,真是不好说。
憋着心思,就想去白洋淀的荷花淀看看野荷花。
夏秋,北京人是不愁看荷花的,北京观赏荷花的地方很多,北海、紫竹院、圆明园、颐和园、莲花池的水面上都有荷花,但不少北京人还是愿往白洋淀跑,一来,那里离北京很近很近,有高速公路通过去,开车走一趟也就二个小时的事儿;二来,那是野地儿,天然的大芦苇荡,天然的水乡泽国,又有著名的荷花淀,荷花开出来也不一个味儿吧。
白洋淀荷花淀是孙犁写出名的,还是《小兵张嘎》这部电影演出名的,真是不好说。孙犁,老人们都知道,在文学上,山西的赵树理开了山药蛋派,孙犁则开了荷花淀派。有些让人纳闷,孙犁的文学名篇《荷花淀》是写人写事儿的,对荷花淀着墨并不多,从文字里赏荷花淀,有点难,正是因为是这样,今天的城市人对荷花淀才格外着迷吧?此篇设了一个大悬念,无花胜有花,它把都市人的好奇心勾起来了。
我们去荷花淀没走安新县入白洋淀的大码头,走的是安新张庄的小码头。码头在大清河边上。这条河,对于我来说,印象太深刻了。少年时坐小火轮路过白洋淀附近的大清河和子牙河交汇处,河面眼见着宽阔起来,两条河水的水流却不相融,一半青碧,一半浊黄,像两条巨龙扭在一起厮拼,正是夕阳西下时,如血残阳悬在水天之上,那种壮观,终生难忘。
在白洋淀,外人是很难分清哪是大清河河道,哪是淀,哪是壕沟的。外人也很难知道,白洋淀是渔网状的,它是由143个淀、3700多条壕沟组成,纵横交错的壕沟把淀串连起,面积达312平方公里,在淀和壕沟之间,还坐落着数不清的芦苇台,船行走在淀中,看到水面大的,知道是淀,水面长而窄,被苇台夹持着,像水巷似的是壕沟,但也说不定,那就是河道呢,海河的九条支河都通白洋淀,大清河只是其中的一条而已。
我能确认大清河,是水道两侧的苇台上边立着牌子,牌子上标着水名,也标着地名。
从张庄的小码头进荷花淀,很近。快艇开不了几分钟,就看到荷花淀的那条水道了,水巷口横跨水道的铁架子上,挂着一个牌子:白洋淀文化苑荷花大世界。
文化苑热闹,船多,游人也多,像个水上集市,南来北往的人,都忙着乘船来这里赶集似的。
文化苑不愧是文化苑,登船上岸,进仿古建大门,一个大广场,右手是城楼古堡式的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左手边是复建的康熙行宫和敕赐沛恩寺,东部向门一座九龙琉璃大影壁。
读过孙犁的文章,看过小兵张嘎电影的,没有不知道白洋淀雁翎队的,那是抗战时期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抗日武装,很有地方特色。纪念馆由吕正操将军题词,建设在文化苑内,成为文化苑的一大看点。文化苑有八大看点,36个景观,其中的两个看点是世界名荷园和荷花淀野荷花。进了文化苑西门,赏荷,必先过世界名荷园区,668种名荷汇聚在这里,盆栽的、池栽的、塘栽的,面积很大,有荷还有莲,想去荷花淀,必先过世界名荷园,世界名荷,想不看都不成,一是品种太丰富,也太美了:二是就从名荷间过,经受不住撩拨,由不得你不去观赏。世界名荷从颜色上说,大色块,就是红、白、黄三种,但细观,颜色可就多了去了,红里就有好几种,至少是朱红、粉红、玫瑰红、紫红、霞红;还有交叉色,白里绽红,红里绽粉。白色,有的白得很纯净,冰清玉洁,有的是翠里生粉,如碧雪一般,有的是黄里绽粉。有红、黄、粉、白一体的,有尖红叶白的,有脉红瓣粉的,还有蓝的、灰蓝的。花朵有大有小,有拳心状的,有重瓣叠叠的,有几瓣绽开了成盏状的,有几瓣向上立挺的;花大小也不一样,密厚程度也不相同。各有各的丰姿和神采。名字起得好,不仅美,不仅雅,还很神似。红樱桃、锦旗、白鹿唇、相思豆、霸王袍、红狮子都是比喻型的名字,在比喻型的名字中白雪公主、太真出浴、霞妃又是最具吸引力的,花也真如其名。太妃出浴是大朵重瓣的白色花,白中还有些绿,茎杆长,高挑在厚密的阔叶之上,雍容华贵。霞妃,色艳形酷,勾人遐想……还有邪的,今天看,傍晚看,色单,第二天清晨看,同是一池花,竞多出了好几种颜色,蓝、黄、粉、朱都有了,或几种颜色交叠,色色争奇斗鲜,都不知那颜色是怎么冒出来的。
文化苑编了一个故事,用舞剧形式在小礼堂里演出,说是天上仙子因恋人间真爱犯了天条,被罚为荷永驻人间。无非是说,这里的荷花是天仙的化身。不觉为过,倒是有舞剧的美还比不上荷花美的感觉。
在世界名荷园中徜徉,再入荷花淀,就有了种失落感。就花来说,白洋淀野荷一是不如名荷园花繁花盛;二是色单,要么红,要么白,有点单调。但挡不住人们租船往荷花淀里走。为什么?
荷花淀正是孙犁写的那个荷花淀,那是号称万亩,实际至少几千亩的产莲藕的野荷花淀,阔水茫茫,绿荷成岛成滩,鸥鸟时不时成群结队从野荷淀中振翼而起,小野鸭躲在叶丛下,苇草边,看船近了,一个猛子扎水里就没了影儿,再找,几米外又露出了水面,拳头大小,圆滚滚的,天真调皮得可爱。渔民的船,有载着鱼鹰的,一载不是一只两只,而是一群,船夫踏船板,嗒嗒一响,鱼鹰们就飞落到水里,排着队向前,板响得紧,它们也走得紧,像训练有素的队伍。
荷花是单薄些,且水越深荷花越少,却也越显得倔强,是红是白,都有一种傲骨。读过孙犁荷花淀的,就会一下子想起文中水生媳妇来,那是积极支持丈夫抗日不拖丈夫后腿不当落后分子的年轻妇女,亲眼目睹了水生们利用荷花淀伏击鬼子的战斗,她和她的女伴们不正是恶劣环境中的一朵朵艳荷嘛。淀中人说,白洋淀的女子厉害、能干。无巧不巧的,这种傲性有风骨的妇女,在今日的白洋淀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位,亭亭立在船头,高扬着两臂,一身农家素花衣裤,不尚奢华,却比很多城里姑娘还见风情,那是朵开在淀上的野荷。
打包运船表演中也有一位姑娘,如野荷花一样绽放。打日本鬼子包运船是依据真实故事编的,道具无论是小日本鬼子的包运船,还是雁翎队的渔船,都是真的,只有枪弹和水雷爆炸效果是用的影视剧的特技制造的,这个水面上仿真表演的小剧把游人们带回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的白洋淀,也由此明白,不是荷花淀的野荷,哪里会有世界各地名荷在白洋淀的大聚会。
上文化苑,很多人都想在嘎子村吃两顿,住一宿。这里原本没有村庄,是开发者仿白洋淀上的村庄建了一所村庄,跟现在的原始村落差不多,要说不同,只能说是稍逊一些。白洋淀中的村,是比较富的,房子都盖的是青砖红砖大瓦房,与嘎子小时候的村,大不相同了。
住嘎子村最得意的是什么?
吃!
吃家常的鱼虾宴。
白详淀的鸭蛋有名,京津人都是认同的,腌出来的鸭蛋,蛋黄的油性大,鲜,美味。
上的菜,有小河虾,有小杂鱼,还有胖头鱼、草鱼、鲤鱼、杂鱼做的各种鱼菜,大多是熬,是炖,也有熘鱼片、炒鱼片,或一菜两吃的做法做的杂鱼,很家常也很丰盛,一点十几个菜,硬是觉得菜少,不够吃的。
最爱吃的是什么?有说是鱼糊饼,有说是粉条、豆腐杂鱼一锅出的乱炖,众口一词的,肯定是贴饼子熬鱼。你吃着、美着,听主人给你讲着,说这菜你爱吃,乾隆爷更爱吃呢。从康熙时起,皇帝就常来自洋淀了,康熙在自洋淀上建了四座行宫,专程来的是29次,连同顺道来的共40余次。他喜欢这儿,他来,雍正也来,乾隆也来。乾隆来,有一次遭遇了不幸,掉水里了,一个渔民把他救了,渔民请他到家里吃饭,吃的是什么?就是当地人常吃的贴饼子熬鱼。一口大锅,上边贴饼子,下边熬鱼。饼子在熬的时候是泡在鱼汤里的,熟后,入了鱼味,也比一般锅贴饼子暄和,至于那鱼就更甭说了,熬得,骨头都酥了,酥香酥香的,吃得乾隆美死了。龙颜大悦,问渔民叫什么名字,听他说叫李登龙,说,你也别叫什么登龙了,给你改一个字,叫陪龙吧,随我进京,进御膳房当差,就做贴饼子熬鱼给朕吃。从此贴饼子熬鱼出了名,乾隆落水的淀也有了名,叫捞王淀。
这个故事有多少戏说的成分,不好说,但贴饼子熬鱼好吃则是实打实的。它并不是白洋淀独有的做法,在海河水域,都兴这种做法,我老家离白洋淀就就几十来里地吧,也这么吃鱼,城里大饭店的鱼,我总吃不惯,就是贴饼子熬鱼闹的,总觉城里大厨们的鱼入不了味儿,刺又多又硬。
白洋淀盛产鱼。专家统计过,17科,54种。北京人和白洋淀人相互受益,白洋淀的鱼源源不断入北京的各大饭店,北京人和北京的客人美了,白洋淀人富了。
但,在北京的大饭店,你吃不上贴饼子熬鱼,要吃,只有上白洋淀了。
旅游资讯
交通:自驾车旅游上京石高速,徐水出口南1公里上津保高速路,朝保定方向开,在蓉城出口出向南到安新县城白洋淀码头。
住宿:安新白洋淀码头附近宾馆饭店很多,但建议还是住在文化苑的嘎子村,小四合院,房间有空调,主要是便于游玩观赏。活动:白洋淀文化苑每年举办荷花节,时间是7月18-9月。期间有康熙皇上迎宾仪式、痛打包运船、梦幻神话等表演。
憋着心思,就想去白洋淀的荷花淀看看野荷花。
夏秋,北京人是不愁看荷花的,北京观赏荷花的地方很多,北海、紫竹院、圆明园、颐和园、莲花池的水面上都有荷花,但不少北京人还是愿往白洋淀跑,一来,那里离北京很近很近,有高速公路通过去,开车走一趟也就二个小时的事儿;二来,那是野地儿,天然的大芦苇荡,天然的水乡泽国,又有著名的荷花淀,荷花开出来也不一个味儿吧。
白洋淀荷花淀是孙犁写出名的,还是《小兵张嘎》这部电影演出名的,真是不好说。孙犁,老人们都知道,在文学上,山西的赵树理开了山药蛋派,孙犁则开了荷花淀派。有些让人纳闷,孙犁的文学名篇《荷花淀》是写人写事儿的,对荷花淀着墨并不多,从文字里赏荷花淀,有点难,正是因为是这样,今天的城市人对荷花淀才格外着迷吧?此篇设了一个大悬念,无花胜有花,它把都市人的好奇心勾起来了。
我们去荷花淀没走安新县入白洋淀的大码头,走的是安新张庄的小码头。码头在大清河边上。这条河,对于我来说,印象太深刻了。少年时坐小火轮路过白洋淀附近的大清河和子牙河交汇处,河面眼见着宽阔起来,两条河水的水流却不相融,一半青碧,一半浊黄,像两条巨龙扭在一起厮拼,正是夕阳西下时,如血残阳悬在水天之上,那种壮观,终生难忘。
在白洋淀,外人是很难分清哪是大清河河道,哪是淀,哪是壕沟的。外人也很难知道,白洋淀是渔网状的,它是由143个淀、3700多条壕沟组成,纵横交错的壕沟把淀串连起,面积达312平方公里,在淀和壕沟之间,还坐落着数不清的芦苇台,船行走在淀中,看到水面大的,知道是淀,水面长而窄,被苇台夹持着,像水巷似的是壕沟,但也说不定,那就是河道呢,海河的九条支河都通白洋淀,大清河只是其中的一条而已。
我能确认大清河,是水道两侧的苇台上边立着牌子,牌子上标着水名,也标着地名。
从张庄的小码头进荷花淀,很近。快艇开不了几分钟,就看到荷花淀的那条水道了,水巷口横跨水道的铁架子上,挂着一个牌子:白洋淀文化苑荷花大世界。
文化苑热闹,船多,游人也多,像个水上集市,南来北往的人,都忙着乘船来这里赶集似的。
文化苑不愧是文化苑,登船上岸,进仿古建大门,一个大广场,右手是城楼古堡式的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左手边是复建的康熙行宫和敕赐沛恩寺,东部向门一座九龙琉璃大影壁。
读过孙犁的文章,看过小兵张嘎电影的,没有不知道白洋淀雁翎队的,那是抗战时期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抗日武装,很有地方特色。纪念馆由吕正操将军题词,建设在文化苑内,成为文化苑的一大看点。文化苑有八大看点,36个景观,其中的两个看点是世界名荷园和荷花淀野荷花。进了文化苑西门,赏荷,必先过世界名荷园区,668种名荷汇聚在这里,盆栽的、池栽的、塘栽的,面积很大,有荷还有莲,想去荷花淀,必先过世界名荷园,世界名荷,想不看都不成,一是品种太丰富,也太美了:二是就从名荷间过,经受不住撩拨,由不得你不去观赏。世界名荷从颜色上说,大色块,就是红、白、黄三种,但细观,颜色可就多了去了,红里就有好几种,至少是朱红、粉红、玫瑰红、紫红、霞红;还有交叉色,白里绽红,红里绽粉。白色,有的白得很纯净,冰清玉洁,有的是翠里生粉,如碧雪一般,有的是黄里绽粉。有红、黄、粉、白一体的,有尖红叶白的,有脉红瓣粉的,还有蓝的、灰蓝的。花朵有大有小,有拳心状的,有重瓣叠叠的,有几瓣绽开了成盏状的,有几瓣向上立挺的;花大小也不一样,密厚程度也不相同。各有各的丰姿和神采。名字起得好,不仅美,不仅雅,还很神似。红樱桃、锦旗、白鹿唇、相思豆、霸王袍、红狮子都是比喻型的名字,在比喻型的名字中白雪公主、太真出浴、霞妃又是最具吸引力的,花也真如其名。太妃出浴是大朵重瓣的白色花,白中还有些绿,茎杆长,高挑在厚密的阔叶之上,雍容华贵。霞妃,色艳形酷,勾人遐想……还有邪的,今天看,傍晚看,色单,第二天清晨看,同是一池花,竞多出了好几种颜色,蓝、黄、粉、朱都有了,或几种颜色交叠,色色争奇斗鲜,都不知那颜色是怎么冒出来的。
文化苑编了一个故事,用舞剧形式在小礼堂里演出,说是天上仙子因恋人间真爱犯了天条,被罚为荷永驻人间。无非是说,这里的荷花是天仙的化身。不觉为过,倒是有舞剧的美还比不上荷花美的感觉。
在世界名荷园中徜徉,再入荷花淀,就有了种失落感。就花来说,白洋淀野荷一是不如名荷园花繁花盛;二是色单,要么红,要么白,有点单调。但挡不住人们租船往荷花淀里走。为什么?
荷花淀正是孙犁写的那个荷花淀,那是号称万亩,实际至少几千亩的产莲藕的野荷花淀,阔水茫茫,绿荷成岛成滩,鸥鸟时不时成群结队从野荷淀中振翼而起,小野鸭躲在叶丛下,苇草边,看船近了,一个猛子扎水里就没了影儿,再找,几米外又露出了水面,拳头大小,圆滚滚的,天真调皮得可爱。渔民的船,有载着鱼鹰的,一载不是一只两只,而是一群,船夫踏船板,嗒嗒一响,鱼鹰们就飞落到水里,排着队向前,板响得紧,它们也走得紧,像训练有素的队伍。
荷花是单薄些,且水越深荷花越少,却也越显得倔强,是红是白,都有一种傲骨。读过孙犁荷花淀的,就会一下子想起文中水生媳妇来,那是积极支持丈夫抗日不拖丈夫后腿不当落后分子的年轻妇女,亲眼目睹了水生们利用荷花淀伏击鬼子的战斗,她和她的女伴们不正是恶劣环境中的一朵朵艳荷嘛。淀中人说,白洋淀的女子厉害、能干。无巧不巧的,这种傲性有风骨的妇女,在今日的白洋淀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位,亭亭立在船头,高扬着两臂,一身农家素花衣裤,不尚奢华,却比很多城里姑娘还见风情,那是朵开在淀上的野荷。
打包运船表演中也有一位姑娘,如野荷花一样绽放。打日本鬼子包运船是依据真实故事编的,道具无论是小日本鬼子的包运船,还是雁翎队的渔船,都是真的,只有枪弹和水雷爆炸效果是用的影视剧的特技制造的,这个水面上仿真表演的小剧把游人们带回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的白洋淀,也由此明白,不是荷花淀的野荷,哪里会有世界各地名荷在白洋淀的大聚会。
上文化苑,很多人都想在嘎子村吃两顿,住一宿。这里原本没有村庄,是开发者仿白洋淀上的村庄建了一所村庄,跟现在的原始村落差不多,要说不同,只能说是稍逊一些。白洋淀中的村,是比较富的,房子都盖的是青砖红砖大瓦房,与嘎子小时候的村,大不相同了。
住嘎子村最得意的是什么?
吃!
吃家常的鱼虾宴。
白详淀的鸭蛋有名,京津人都是认同的,腌出来的鸭蛋,蛋黄的油性大,鲜,美味。
上的菜,有小河虾,有小杂鱼,还有胖头鱼、草鱼、鲤鱼、杂鱼做的各种鱼菜,大多是熬,是炖,也有熘鱼片、炒鱼片,或一菜两吃的做法做的杂鱼,很家常也很丰盛,一点十几个菜,硬是觉得菜少,不够吃的。
最爱吃的是什么?有说是鱼糊饼,有说是粉条、豆腐杂鱼一锅出的乱炖,众口一词的,肯定是贴饼子熬鱼。你吃着、美着,听主人给你讲着,说这菜你爱吃,乾隆爷更爱吃呢。从康熙时起,皇帝就常来自洋淀了,康熙在自洋淀上建了四座行宫,专程来的是29次,连同顺道来的共40余次。他喜欢这儿,他来,雍正也来,乾隆也来。乾隆来,有一次遭遇了不幸,掉水里了,一个渔民把他救了,渔民请他到家里吃饭,吃的是什么?就是当地人常吃的贴饼子熬鱼。一口大锅,上边贴饼子,下边熬鱼。饼子在熬的时候是泡在鱼汤里的,熟后,入了鱼味,也比一般锅贴饼子暄和,至于那鱼就更甭说了,熬得,骨头都酥了,酥香酥香的,吃得乾隆美死了。龙颜大悦,问渔民叫什么名字,听他说叫李登龙,说,你也别叫什么登龙了,给你改一个字,叫陪龙吧,随我进京,进御膳房当差,就做贴饼子熬鱼给朕吃。从此贴饼子熬鱼出了名,乾隆落水的淀也有了名,叫捞王淀。
这个故事有多少戏说的成分,不好说,但贴饼子熬鱼好吃则是实打实的。它并不是白洋淀独有的做法,在海河水域,都兴这种做法,我老家离白洋淀就就几十来里地吧,也这么吃鱼,城里大饭店的鱼,我总吃不惯,就是贴饼子熬鱼闹的,总觉城里大厨们的鱼入不了味儿,刺又多又硬。
白洋淀盛产鱼。专家统计过,17科,54种。北京人和白洋淀人相互受益,白洋淀的鱼源源不断入北京的各大饭店,北京人和北京的客人美了,白洋淀人富了。
但,在北京的大饭店,你吃不上贴饼子熬鱼,要吃,只有上白洋淀了。
旅游资讯
交通:自驾车旅游上京石高速,徐水出口南1公里上津保高速路,朝保定方向开,在蓉城出口出向南到安新县城白洋淀码头。
住宿:安新白洋淀码头附近宾馆饭店很多,但建议还是住在文化苑的嘎子村,小四合院,房间有空调,主要是便于游玩观赏。活动:白洋淀文化苑每年举办荷花节,时间是7月18-9月。期间有康熙皇上迎宾仪式、痛打包运船、梦幻神话等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