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文本微点”价值挖掘的实践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ngjie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会把目光聚焦在文章的文体特点、主要人物、重点词句、结构布局等内容上,而相对忽略了其实匠心独运的“细枝末节”。基于此,文章作者通过对“副词”“标点”“称呼”和“微尘众”等四个方面的聚焦,结合文本和教学实例,阐述了挖掘语文教材中“文本微点”的价值。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微点;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3-0008-03
  鲁迅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文学作品中的每一个细小的存在,都有可能是作者有意的安排,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去发现。然而,很多教师平时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往往把目光聚焦在文章的文体特点、主要人物、重点词句、结构布局等一些必然的主干上,这自然是“大道之行”。但正如“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那些被作者匠心独运地安排在“灯火阑珊处”的“细枝末节”,如果总是被我们忽略,着实让人遗憾!
  结合自己平时研读教材的发现和通过观摩名师课堂,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文本研读中,有较多容易被忽略却又很有教学价值的“文本微点”。 “文本微点”指教材文本中如标点、虚词等基于语用的语言结构、语意衔接以及叙述表达或视角等内容。基于此,笔者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四条路径,略作赘述。
  一、副词不“副”
  副词,因为其天生“修饰动词、形容词”等的作用定位,注定了其总是内敛而含蓄地默默站在动词、形容词边上,总被读者忽略或者一读而过。然而如果我们耐心驻足细品,就会发现,很多副词还是极富内涵的。
  王君老师在教学《老王》时,就曾极有创意地抓住一个“只”字,引领学生走进老王的悲苦生存状态。请看教学实录片段。
  投影展示如下。
  师:这个句子中哪一个词最心酸地写出了老王的活命状态?
  生:只好。
  师:只好!来,我们把这个句子读好。你来试试。
  学生深沉地朗读“老王……平板三轮”这一句。
  师:同学们,除了这个“只”,文中还有太多的“只”。我们来读这些句子,每一个“只”都要重读。他靠着活命的——
  投影展示如下。
  (生动情朗读)
  师:老师一直认为,在现代汉语当中,最走投无路、孤苦无依的一个汉字就是这个“只”了。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别无他法,这就叫作——活命。
  一个“只”字一片天,如果教师善于挖掘、善于引导,咀嚼一个副词,也是可以解读好一篇文章的。再如胡适《我的母亲》中“我母亲只装作不听见”里的“只”,是不是也有“只好”的无奈与痛苦呢?朱自清《背影》中“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里的“只”“终于”(文中有四个“终于”)是不是也颇能品出不一样的“爱的心路”呢?安徒生《丑小鸭》里面“我要飞向他们……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中的“居然”,也是如此值得我们去玩味——丑小鸭的出生、长相、逃跑历险、向死而生的选择直至最后成为天鹅,多少“居然”在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再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两句话:
  “好像出乱子了,长官!”巡警说。奥楚蔑洛夫微微向左一转,往人群那里走去。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句中的两个副词“微微”和“径自”,也是那么耐人寻味。穿着一新正在巡逻的奥楚蔑洛夫听说“出乱子了”时,保持着他笔挺威严的身姿,“微微”地一转,这如机器人般僵硬做作的举动令人发笑,但那个在老百姓面前高傲、作威作福的形象也立马显现。然而退场时的那个“径自”,走得却是头也不回,速度很快,完全忘记了还要保持自己高高在上的“军官”形象,简直是落荒而逃。“微微”和“径自”这两个副词,把奥楚蔑洛夫动作的一慢一快修饰得极为生动,却又是前后呼应,相映成趣,既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极富讽刺的意味。
  二、标点可“标”
  朱自清先生说:“标点符号表明词句的性质,帮助达意的明确和表情的恰切,作用跟文字一样,绝不是附加在文字上,可有可无的玩意儿……多半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轻视或认识不足,随处乱点。其实不充分利用,写作的效果便会因此减少。”确实,标点的功效,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断句,身处字缝里的标点,我们千万不要把它“看扁”了,行文节奏、人物心理、情感表达……标点大有价值!而能欣赏到标点价值的学生又怎还会“随处乱点”呢?
  《皇帝的新装》中,老大臣被皇帝指派前去查看新衣,当骗子问他“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时,大臣说:“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这里的三个标点,把老大臣当时在紧张之下圆滑、虚伪的本性展现得淋漓尽致。骗子向老大臣问话时,老大臣正在惶恐自己竟然看不见衣服,骗子的提问让他有些猝不及防,于是“哎呀”一声,后面加了个逗号,这个逗号表明这“哎呀”只是一种过渡,类似于轻咳一声,就像现在的流行语“呵呵”。而紧接着的“美极了”就是他立马跟上的快速反应。电光石火之间,老大臣的思维由“看不见衣服,惶恐自己是愚蠢不称职的人”切换到了“不但看得见衣服,而且还看得出衣服的美”,一个感叹号表明了肯定之意。但毕竟这样的思维转换太仓促了,这一份肯定的“!”紧跟“,”而来,还显得不够坚定,这个感叹号还有点中气不足,于是,圆滑世故的老大臣利用第一个感叹的间隙,吸一口气,加了一句由衷的、深深赞叹的、声音有力清朗而又由低婉向高昂变化的“真是美极了!”这样的双保险赞叹之下,老大臣再也不用担心被骗子认为自己是一个愚蠢又不称职的人了。
  在下文皇帝游行时,站在大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的那句“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麗!……”也同样很有意思。这里为什么每一句后甚至连“乖乖”后也用感叹号呢?不正是每一个并没有看到新衣的大人,都竭力想通过大声赞叹来告诉其他人自己并不愚蠢吗?你也急着说,我也急着说,最后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大声喊了吗?多么有意思的标点,多么有意思的大人们啊!   再如《孔乙己》一文中——“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这一连串的问号与句号,哪一个不写出了冷漠?没有任何一丝的怜悯与同情,却只猎奇孔乙己的这段所谓的痛快淋漓的被打。尤其是最后一个不轻不重、漠不关心的句号,多么让人心寒!
  三、称呼彰显情怀
  2015年杭州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第一个语段选用的是张亚凌的《继父》,其中第11题为——本文以“继父”为题,为什么通篇都不出现“继父”一词,只以“他”“爸”“您”来指称?这一考点,强调的正是“人称的变化与情感的表达”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但有时候,像《继父》一样,随着作者情感的骤然变化,文章往往会不自觉地突然改变对叙述对象的称呼。这样的改变,你把握住了吗?
  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一文,就有这样的改变。文章一开始是用“她”来称呼“关东大地”的,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急切”等。一开始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故土比作“母亲”,已有怀念的情感在弥散。但第三人称在叙述表达上,终究是相对平稳、舒缓的。在一番由衷的回忆性沉醉之后,作者的思想跳回到现实中,发出坚强的誓言:“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至此,情绪渐强,达到高潮:“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她”改成了“你”,思念的细细倾诉变成了激越的呼告,作者由此发出了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愿。可见,称呼的变化是和内在感情的起伏表里相应的,由此也形成了文章的波澜与节奏。
  莫怀戚的《散步》开篇第一句话是:“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如果把这句话换成“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母亲,妻子和儿子”似乎也还通顺,就表达内容来说,依旧是清晰不变的,但表达效果却已然改變。两个“我的”既与下文“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相呼应,体现出“我”作为这个家庭顶梁柱内心所产生的那种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两个“我的”又从情感上,把这一家四口人紧紧地温暖地团结在了一起。
  四、“微尘众”亦是“人物”
  这里所谓的“微尘众”,是指教材文本中出现的,不是作者主要描述对象,出场与说话极少,往往被一般人认为无足轻重的或无甚价值的次要的某人。这样的人物在小说中很常见,一般的叙事作品里其实也有,他们的出场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烘托了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或成为作者情感变化的见证……用墨不多,却独具匠心,富有价值,这正是“微尘众”在文章中的艺术魅力所在。
  “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这是《变色龙》中独眼鬼在文中唯一一次出场时说的唯一一句话。文中赫留金向警官奥楚蔑洛夫控诉狗无缘无故咬自己手指的事,但赫留金说话的时候,“拿手罩在嘴上,咳嗽一下”表明他在掩饰着什么,而他先说“我好好地走我的路”,后又说在“谈木柴的事”,前言不搭后语,更显示出赫留金的虚伪和做作。可见,独眼鬼的这句话才是狗咬赫留金手指的真实版本。但为什么独眼鬼要在奥楚蔑洛夫痛斥赫留金“鬼东西”之后才主动陈述事实呢?原因很简单,面对穿着新大衣的“新警官”,他不知底细,不敢轻易站队,当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做出“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的评价后,独眼鬼才急忙逢迎请赏,一口一个“长官”,媚态十足,庸俗丑恶之极。独眼鬼在文中的这一角色,实在不应该被我们忽视了——很显然,独眼鬼也是“变色龙”,在场的人,除了那条狗以外,人人都是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这正是独眼鬼人物形象给我们带来的文章主题的深刻性。
  你是我的眼,“微尘众”有时恰是一面镜子,映照了主要人物的“种种不好”。教学《老王》时,极少有人会去关注里面的“老李”,山东东营实验中学的于保东老师却从中挖掘出了“人性道德沙漠中的一抹绿”。《老王》中写到老李的一共有两处。第一次是老王生病好几个月以后,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第二次是在老王死后十多天,杨绛碰到老李,询问有关老王的情况。老王临死前一天抱病来杨绛家,杨绛觉得老王物质上的匮乏,便拿钱换老王的鸡蛋。然而杨绛从与老李的对话中,了解到老王把身后事托付给了老李,老王死时,老李为回民老王裹缠了三丈六尺白布,让老王带着回民的尊严死去。这时候杨绛才突然意识到老王“我不是要钱”这句话背后的渴求,才幡然醒悟自己忽视了对老王渴望的理解,忽视了对老王精神上的安抚和关心,自己对老王只是一种表面的尊重,并没有真正理解和体谅,这是多么让人感到愧怍的啊!正是老李的一番话,点破了一直自视善良人的道德盲点,自此,便有了“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诗人郑敏先生说:“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了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副词、标点、人称、“微尘众”,这些文本语言中的“草根”,虽为弱势群体,却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文本的新视角。它们微小,却值得重视。作为教者,对这些“文本微点”的价值进行挖掘,将开阔我们文本研读的视角,丰厚我们文本研读的发现,并必将丰富与灵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进而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当然,我们倡导对“文本微点”的价值挖掘,并不意味着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中所有的词句都进行研读,也不意味着阅读一定要细致到对文本进行最小元素的分析和考量。但如果其确为文本精妙,如果以此为切口设计出的多维度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文本的精髓,那么就不妨重锤敲击!
  如复瓣之花朵,如多声部之重唱,对这些容易被忽略的“文本微点”加以研读,定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一份丰盈和充实,让我们的学生多一些思维的激越,多一些优秀语用的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品质的审美层次[J].语文学习,2015(6):10.
  [2]邓  彤.细读的边界与底线[J]. 中学语文教学,2014(11):64.
  [3]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9.
  作者简介:王 洁(1977— ),女,浙江杭州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副校长,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石油行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特点,稍有不慎即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安全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员工的生命和健康,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而采油班站是油田
本文以2005—2018年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为样本,对我国双重股权企业的发展及行业分布、股权结构设置、财务绩效等实践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与部分学者对双重股权企业的分析
研究汽车模型时,侧向加速度不超过0.4g,认为汽车是线性系统,可在频域下对系统进行仿真,当考虑到弹簧和阻尼等元件的非线性时,此时需在时域下的不平度进行仿真。路面激励时域
在工业4.0的背景下,传统汽车领域正在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变革,这一变革的基础是各个车企自身的现场管理系统,只有建立在精益、高效生产现场管理系统上的数字化、智能化才
高层建筑不论从便利性的角度而言,还是基于科技发展的角度下来说无疑都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很多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本身都是由复杂设计的高层建筑构成,高层
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箱(DCT)离合器抛光导致的车辆行驶异常抖动由于无故障码,故障诊断时无指向性,给问题的排查和维修带来了一定挑战。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箱
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要意义,接着对装饰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预应力技术在道路桥梁建设当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提升桥梁和道路建设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因此,预应力技术应用是项目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同时,就材料和施工技术而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育的教育系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与成长需要,实行"五位一体"育化学生,推动综合实践课程常态化发展成为当下基础教育直面的问题。文章结合调查走访的访谈
本文首先分析了软土路基的特点,接着分析了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