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市场正在告知这些排着长队的拟上市公司,投资人对队伍中无业绩支撑、无明显亮点的公司,越来越不感兴趣。
自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注册制公司上市,2020年8月24日創业板首批注册制下18家公司上市,两年多来,A股市场通过IPO上市公司约为750家,其中科创板(335家)加上创业板(185家)约为520家,占比约为70%。
而目前科创板市值5.2万亿元,创业板(全部实行注册制)市值13万亿元,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市值累计已达18.2万亿元,占沪深总市值(89万亿元)的比重约为20%。
按成交量计算,注册制下个股的总成交约占沪深总成交的25%。
随着注册制的稳步推开,IPO市场正呈现出三大变化:
(一) 新股发行价和发行市盈率不断下沉,募资金额不断缩水
去年注册制下63家创业板公司首发上市,平均发行市盈率34.68倍,同期二级市场行业市盈率38.87倍,首发市盈率为二级市场市盈率的89%;同年143家科创板公司首发上市,平均发行市盈率71.66倍,二级市场行业市盈率44.23倍,首发市盈率为二级市场市盈率的162%。
到了今年,前8个月120家创业板公司首发上市。首发市盈率降至23.98倍(已接近非注册制企业IPO的23倍),二级市场行业市盈率为37.56倍,与去年相差无几。今年前8个月115家科创板新股上市,首发市盈率大幅降至39.37倍,而二级市场行业市盈率为45.33倍,同样与去年相差无几。
从募资金额看,有统计显示,今年上市的230多家注册制公司,有近七成募不足,其中180只(近八成)新股发行市盈率低于发行时的行业平均市盈率。为此沪深交易所曾在7月份发出监管警示,明令询价机构不得抱团压价。8月份之后情况有一定好转,但如金鹰重工(8月9日首发)募资仅为原计划的44%,而后果麦文化募资为原计划的42%,张小泉募资为原计划的59%,等等。
(二)新股破发频频,破发率日益走低,破发日期越来越短
近两年以来上市的创业板和科创板次新股共约450家,截至目前,已有70只个股破发,占比达15.6%,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其中破发率最高的已近“腰斩”。如被称为“创业板注册制第一股”的锋尚文化,发行价138元,最低跌至39.34元,按10转9复权74.75元,破发折价率达58%。同为首批上市的创业板次新股杰美特,发行价41.26元,最低23.93元,破发折价率也为58%。至于上市10来天便破发的更不在少数,如沪农商行、中国电信、浙版传媒、四方新材、神农集团等等。
破发越来越多的原因,一是发行价偏高;二是上市后业绩变脸。如2020年8月上市的宝明科技,发行价22.35元,目前复权价18.5元,破发率83%;该公司发行前3年净利分别为1.4亿元、1.23亿元、1.44亿元,上市第一年减至3089万元,今年半年报更报亏损8868万元。
(三)堰塞湖仍在,拟上市公司排队时间从3个来月延长到一年半上下
如上述,注册制实施两年多来,上市新股已达750多家,上市募资额更创近10年新高。即便如此,堰塞湖依然存在。仅深交所创业板数据,实施注册制一年多来,除首发上市185家,终止撤回109家之外;还有252家已问询,57家已过会尚未上市,10家刚受理,23家中止,合计340多家。这个家数比已上市+已终止还要多。
至于从申报到上市的时间,注册制刚实施时,一般3个来月就可完成。如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2019年3月27日受理,6月11日过会,6月27日即发股上市。如今,没有一年半载这个流程便难以完成,如深圳三江电子,去年7月2日被创业板受理,9月23日过会,迄今快一年了,都没有拿到上市批文。
上述这些变化说明什么?一方面,说明公司上市的意愿真是顽强到了极点,不管发行价越来越低也好,募资越来越不足也好,排队时间越来越长也好,种种磨难,都浇灭不了心头上市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市场正在告知这些排着长队的拟上市公司,投资人对队伍中无业绩支撑、无明显亮点的公司,越来越不感兴趣,就算中了新股,一上市就抛掉赚个小差价,就再也不理会啦。
自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注册制公司上市,2020年8月24日創业板首批注册制下18家公司上市,两年多来,A股市场通过IPO上市公司约为750家,其中科创板(335家)加上创业板(185家)约为520家,占比约为70%。
而目前科创板市值5.2万亿元,创业板(全部实行注册制)市值13万亿元,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市值累计已达18.2万亿元,占沪深总市值(89万亿元)的比重约为20%。
按成交量计算,注册制下个股的总成交约占沪深总成交的25%。
随着注册制的稳步推开,IPO市场正呈现出三大变化:
(一) 新股发行价和发行市盈率不断下沉,募资金额不断缩水
去年注册制下63家创业板公司首发上市,平均发行市盈率34.68倍,同期二级市场行业市盈率38.87倍,首发市盈率为二级市场市盈率的89%;同年143家科创板公司首发上市,平均发行市盈率71.66倍,二级市场行业市盈率44.23倍,首发市盈率为二级市场市盈率的162%。
到了今年,前8个月120家创业板公司首发上市。首发市盈率降至23.98倍(已接近非注册制企业IPO的23倍),二级市场行业市盈率为37.56倍,与去年相差无几。今年前8个月115家科创板新股上市,首发市盈率大幅降至39.37倍,而二级市场行业市盈率为45.33倍,同样与去年相差无几。
从募资金额看,有统计显示,今年上市的230多家注册制公司,有近七成募不足,其中180只(近八成)新股发行市盈率低于发行时的行业平均市盈率。为此沪深交易所曾在7月份发出监管警示,明令询价机构不得抱团压价。8月份之后情况有一定好转,但如金鹰重工(8月9日首发)募资仅为原计划的44%,而后果麦文化募资为原计划的42%,张小泉募资为原计划的59%,等等。
(二)新股破发频频,破发率日益走低,破发日期越来越短
近两年以来上市的创业板和科创板次新股共约450家,截至目前,已有70只个股破发,占比达15.6%,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其中破发率最高的已近“腰斩”。如被称为“创业板注册制第一股”的锋尚文化,发行价138元,最低跌至39.34元,按10转9复权74.75元,破发折价率达58%。同为首批上市的创业板次新股杰美特,发行价41.26元,最低23.93元,破发折价率也为58%。至于上市10来天便破发的更不在少数,如沪农商行、中国电信、浙版传媒、四方新材、神农集团等等。
破发越来越多的原因,一是发行价偏高;二是上市后业绩变脸。如2020年8月上市的宝明科技,发行价22.35元,目前复权价18.5元,破发率83%;该公司发行前3年净利分别为1.4亿元、1.23亿元、1.44亿元,上市第一年减至3089万元,今年半年报更报亏损8868万元。
(三)堰塞湖仍在,拟上市公司排队时间从3个来月延长到一年半上下
如上述,注册制实施两年多来,上市新股已达750多家,上市募资额更创近10年新高。即便如此,堰塞湖依然存在。仅深交所创业板数据,实施注册制一年多来,除首发上市185家,终止撤回109家之外;还有252家已问询,57家已过会尚未上市,10家刚受理,23家中止,合计340多家。这个家数比已上市+已终止还要多。
至于从申报到上市的时间,注册制刚实施时,一般3个来月就可完成。如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2019年3月27日受理,6月11日过会,6月27日即发股上市。如今,没有一年半载这个流程便难以完成,如深圳三江电子,去年7月2日被创业板受理,9月23日过会,迄今快一年了,都没有拿到上市批文。
上述这些变化说明什么?一方面,说明公司上市的意愿真是顽强到了极点,不管发行价越来越低也好,募资越来越不足也好,排队时间越来越长也好,种种磨难,都浇灭不了心头上市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市场正在告知这些排着长队的拟上市公司,投资人对队伍中无业绩支撑、无明显亮点的公司,越来越不感兴趣,就算中了新股,一上市就抛掉赚个小差价,就再也不理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