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没有观念的更新,就没有创新的行动。以前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现在必须向指导学生自学为主转变,树立“学生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传统教学填鸭式灌输知识,学生头脑被书本或老师限制,只会模仿,不会思考,技法课上主张一幅画画得好不好,就看画得像不像。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一个都画得不好,一个画得都不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如今,我们要摆脱这种习惯,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深远的发展。
在教苏少版第八册的《车》一课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法是老师先分析讲解汽车的结构,然后讲解画法步骤,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课改后,可以改变原来的教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会学生学。”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成为美术学科学习创新的主旋律。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和强化创新意识,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使学生思维创新。
二、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
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学习,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也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生才敢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甚至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让学生走出座位,走出教室,结合生活实际,自由组合,去发现、感受、创造美。虽然有时候这样的课堂给人一种乱哄哄的感觉,这就更需要老师多些理解、宽容和耐心,多些呵护和关爱,让学生全情融入教学中,这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授二年级《我爱树木》一课时,我想学生每天都会看到各种树木,但是不一定就能说出树的结构和形态。我若是枯燥地问,然后直接告诉学生答案,那这节课的意义就达不到预想。于是,我带着学生来到校园中观察各种不同的树木,了解树到底是怎么样的?树的主干、树枝、叶子是怎样生长的?不同的树有什么不同之处……我至今仍然记得孩子们争着挤到我面前,要告诉我他们的发现。作业时,几个人自由组成一组,一边画一边开心地评价着对方的画,互相修改……学生的动作和声音是成长的一部分,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宽松融洽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可以激烈、自由地讨论,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声地完全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等情感。
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和体验,适应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自由地参与到教学中。课堂需要纪律,可是课堂更应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能容纳学生个性的差异,因此,学习氛围很重要。
三、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生活美术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等上面有非常精美的图案、文字设计,在教学中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补充课堂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授《字的联想》一课时,我动员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丢弃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及报纸等,把它们清理干净后带到课堂中来,作为欣赏素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同时,我还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店铺招牌的字体设计,并把它们引入到《字的联想》教学中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另外,我还教学生用收集到的生活用品的包装纸折成五颜六色的小五角星、纸鹤、小花伞、纸花等手工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育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会了学生对废弃物的利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美术是有用的,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
四、与其他学科的渗透
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美术课也要打破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界限,统整学生的知识,把美术与音乐、语文、科学、品生等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美术和文学作品一样,都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只不过是表现形式各异罢了。美术创作不仅是描绘可视的事物形象,也同文学作品一样,还要描绘出事物的“形”“神”“情”。西欧有些名画,多是取材于文学名著。中国有些山水画珍品也汲取古诗词的意境、神韵。评鉴作品善用“诗情画意”一词,说明好的诗文要含有画意,而好的画又何尝不饱蕴诗情呢!
儿歌是儿童自己的诗歌,它丰富多彩、富有童趣,是短小浅白、琅琅上口的艺术形式,特别适合童年阶段的孩子;而童话通过奇特的幻想和有创意的夸张编写而成,它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故事生动、语言朴素,也深受世界儿童的热爱。不仅教育了孩子,引起他们的美丽想象,陶冶情操,也启迪人们深思。
美术教学是审美的教育,是学生与美同行的一段生活历程。好的美术课应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需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让孩子们拥有一双探寻美的眼睛,引导孩子们在欢乐轻松的知识学习中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
没有观念的更新,就没有创新的行动。以前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现在必须向指导学生自学为主转变,树立“学生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传统教学填鸭式灌输知识,学生头脑被书本或老师限制,只会模仿,不会思考,技法课上主张一幅画画得好不好,就看画得像不像。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一个都画得不好,一个画得都不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如今,我们要摆脱这种习惯,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深远的发展。
在教苏少版第八册的《车》一课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法是老师先分析讲解汽车的结构,然后讲解画法步骤,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课改后,可以改变原来的教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会学生学。”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成为美术学科学习创新的主旋律。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和强化创新意识,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使学生思维创新。
二、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
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学习,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也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生才敢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甚至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让学生走出座位,走出教室,结合生活实际,自由组合,去发现、感受、创造美。虽然有时候这样的课堂给人一种乱哄哄的感觉,这就更需要老师多些理解、宽容和耐心,多些呵护和关爱,让学生全情融入教学中,这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授二年级《我爱树木》一课时,我想学生每天都会看到各种树木,但是不一定就能说出树的结构和形态。我若是枯燥地问,然后直接告诉学生答案,那这节课的意义就达不到预想。于是,我带着学生来到校园中观察各种不同的树木,了解树到底是怎么样的?树的主干、树枝、叶子是怎样生长的?不同的树有什么不同之处……我至今仍然记得孩子们争着挤到我面前,要告诉我他们的发现。作业时,几个人自由组成一组,一边画一边开心地评价着对方的画,互相修改……学生的动作和声音是成长的一部分,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宽松融洽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可以激烈、自由地讨论,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声地完全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等情感。
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和体验,适应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自由地参与到教学中。课堂需要纪律,可是课堂更应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能容纳学生个性的差异,因此,学习氛围很重要。
三、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生活美术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等上面有非常精美的图案、文字设计,在教学中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补充课堂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授《字的联想》一课时,我动员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丢弃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及报纸等,把它们清理干净后带到课堂中来,作为欣赏素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同时,我还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店铺招牌的字体设计,并把它们引入到《字的联想》教学中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另外,我还教学生用收集到的生活用品的包装纸折成五颜六色的小五角星、纸鹤、小花伞、纸花等手工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育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会了学生对废弃物的利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美术是有用的,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
四、与其他学科的渗透
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美术课也要打破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界限,统整学生的知识,把美术与音乐、语文、科学、品生等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美术和文学作品一样,都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只不过是表现形式各异罢了。美术创作不仅是描绘可视的事物形象,也同文学作品一样,还要描绘出事物的“形”“神”“情”。西欧有些名画,多是取材于文学名著。中国有些山水画珍品也汲取古诗词的意境、神韵。评鉴作品善用“诗情画意”一词,说明好的诗文要含有画意,而好的画又何尝不饱蕴诗情呢!
儿歌是儿童自己的诗歌,它丰富多彩、富有童趣,是短小浅白、琅琅上口的艺术形式,特别适合童年阶段的孩子;而童话通过奇特的幻想和有创意的夸张编写而成,它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故事生动、语言朴素,也深受世界儿童的热爱。不仅教育了孩子,引起他们的美丽想象,陶冶情操,也启迪人们深思。
美术教学是审美的教育,是学生与美同行的一段生活历程。好的美术课应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需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让孩子们拥有一双探寻美的眼睛,引导孩子们在欢乐轻松的知识学习中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