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过飘溢墨香的语文课本,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有的喜爱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有的喜爱蕴意深刻的寓言短文,也有的喜爱语言优美的写景散文,却鲜少去翻看练习题。比起风采各异的文章来,练习题确实显得乏味。孩子们怎么提得起兴趣?难道真要让练习课成为“鸡肋”吗?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摸索,笔者发现只要教师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地解读和处理教材,照样可以把练习课上得多姿多彩,照样可以让那些没有生命的文字变得鲜活灵动起来,从而将“鸡肋”烹调成营养美味的大餐。
一、课外十分钟,课堂添风采
练习课应立足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不能满足于解答课本上的几道习题,完成几个孤立的训练任务。为练习而练习。苏教版第一册《练习1》有这样一道题目:你知道小动物们遇到危险时怎样保护自己吗?并以填空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分别回答乌龟、山羊、刺猬、乌贼遇到危险时是怎样做的。教学时,如果采用逐一提问的方式来解答,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解答完这道题,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能力,我将问题引向课外。“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大森林里处处有危险,动物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有什么秘密武器呢?回家看看书籍,或上网查查资料,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讨论,了解一下你喜爱的动物是怎样巧妙地保护自己的,有图片的还可以把图片带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孩子们都兴致盎然地收集资料来完成这道课前预习题,课堂自然就成了他们展示风采的小舞台,连最胆小的那个小女生也按捺不住举起手来,眉飞色舞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的特殊本领。下课后,我又将一些学生带来的图片粘贴在教室里,自然又吸引不少学生驻足观赏。
二、创设情境。巧用教材
苏教版第三册《练习3》第一部分“学用字词句”,是学习音序查字法,这对于刚刚迈入二年级从未接触过字典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生涩的。若不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只是一味地讲解,其效果甚差。如何让学生对查字典产生浓厚的兴趣呢?看着插图上可爱的小猴子,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一让小猴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伙伴。练习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帮助小猴查字典。我就让这只小猴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
教学伊始,我提出带大家去游乐馆游玩,学生都兴奋而好奇地看着我。当看到屏幕上迎接他们的是一只可爱的小猴时,个个都兴奋不已。接着,我让小猴成为大家的学习伙伴,或出题考考他们,或给予他们适当的提醒,或诚恳地请求大家的帮助。学习进程由此展开,学生个个全神贯注,情趣盎然。如指导学生读课本上的对话,掌握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时,由小猴给大家出题,并提出朗读要求,一段悦耳的童声传人学生的耳朵:“欢迎大家来到学习游乐馆。我们第一个游戏项目就是‘读一读,想一想’,请你们把课本第50页的对话正确、流利地读一读,想想从这段对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按照小猴的要求朗读后,又争先恐后地告诉小猴自己读书的收获。他们在帮助小猴的同时,觉得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通过努力给自己喜欢的小猴以帮助,学生非常欣喜。此时,查字典的相关知识也已悄悄地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第二阶段的查字典实际操作,小猴又请求学生帮忙,学生跃跃欲试,教学目标的达成自然水到渠成。
三、读出意境,背出文韵
“读读背背”是苏教版练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将“读读背背”看成意境悠远的山水画。那一串串成语,一首首古诗,一句句古代韵文,无不弥散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芬芳。边读边想,边想边读,身心入境,物我合一,读中获得欣赏的方法,诵中提升欣赏的能力,有了意境,多了韵致,积累自然不是难事,而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快乐。
我在教学“读读背背”时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让学生借助背景音乐想象美好的画面。在《春天在哪里》的音乐中学习“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随着《琵琶行》的琴声,学习“浑然天成,斗酒百篇,鬼斧神工,精妙绝伦”;学习“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时,响起《喜洋洋》的音乐。那些或激昂,或幽怨,或欢快。或深远的音乐总能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在合拍的节奏中,孩子们吟诵着一首首由成语连成的韵律小诗,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如痴如醉。这时他们不但用嘴去读,用脑去背。还投入了整个身心,这样的效果妙不可言。
练习课,不应是鸡肋般单调枯燥的习题讲解课,而应是精心烹制的满汉全席。课前收集、积累,如准备充足的食材;巧设情境,调动学习激情,如油盐酱醋,五味俱全;情景交融,体会意境,又如香味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一、课外十分钟,课堂添风采
练习课应立足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不能满足于解答课本上的几道习题,完成几个孤立的训练任务。为练习而练习。苏教版第一册《练习1》有这样一道题目:你知道小动物们遇到危险时怎样保护自己吗?并以填空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分别回答乌龟、山羊、刺猬、乌贼遇到危险时是怎样做的。教学时,如果采用逐一提问的方式来解答,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解答完这道题,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能力,我将问题引向课外。“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大森林里处处有危险,动物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有什么秘密武器呢?回家看看书籍,或上网查查资料,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讨论,了解一下你喜爱的动物是怎样巧妙地保护自己的,有图片的还可以把图片带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孩子们都兴致盎然地收集资料来完成这道课前预习题,课堂自然就成了他们展示风采的小舞台,连最胆小的那个小女生也按捺不住举起手来,眉飞色舞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的特殊本领。下课后,我又将一些学生带来的图片粘贴在教室里,自然又吸引不少学生驻足观赏。
二、创设情境。巧用教材
苏教版第三册《练习3》第一部分“学用字词句”,是学习音序查字法,这对于刚刚迈入二年级从未接触过字典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生涩的。若不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只是一味地讲解,其效果甚差。如何让学生对查字典产生浓厚的兴趣呢?看着插图上可爱的小猴子,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一让小猴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伙伴。练习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帮助小猴查字典。我就让这只小猴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
教学伊始,我提出带大家去游乐馆游玩,学生都兴奋而好奇地看着我。当看到屏幕上迎接他们的是一只可爱的小猴时,个个都兴奋不已。接着,我让小猴成为大家的学习伙伴,或出题考考他们,或给予他们适当的提醒,或诚恳地请求大家的帮助。学习进程由此展开,学生个个全神贯注,情趣盎然。如指导学生读课本上的对话,掌握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时,由小猴给大家出题,并提出朗读要求,一段悦耳的童声传人学生的耳朵:“欢迎大家来到学习游乐馆。我们第一个游戏项目就是‘读一读,想一想’,请你们把课本第50页的对话正确、流利地读一读,想想从这段对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按照小猴的要求朗读后,又争先恐后地告诉小猴自己读书的收获。他们在帮助小猴的同时,觉得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通过努力给自己喜欢的小猴以帮助,学生非常欣喜。此时,查字典的相关知识也已悄悄地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第二阶段的查字典实际操作,小猴又请求学生帮忙,学生跃跃欲试,教学目标的达成自然水到渠成。
三、读出意境,背出文韵
“读读背背”是苏教版练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将“读读背背”看成意境悠远的山水画。那一串串成语,一首首古诗,一句句古代韵文,无不弥散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芬芳。边读边想,边想边读,身心入境,物我合一,读中获得欣赏的方法,诵中提升欣赏的能力,有了意境,多了韵致,积累自然不是难事,而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快乐。
我在教学“读读背背”时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让学生借助背景音乐想象美好的画面。在《春天在哪里》的音乐中学习“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随着《琵琶行》的琴声,学习“浑然天成,斗酒百篇,鬼斧神工,精妙绝伦”;学习“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时,响起《喜洋洋》的音乐。那些或激昂,或幽怨,或欢快。或深远的音乐总能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在合拍的节奏中,孩子们吟诵着一首首由成语连成的韵律小诗,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如痴如醉。这时他们不但用嘴去读,用脑去背。还投入了整个身心,这样的效果妙不可言。
练习课,不应是鸡肋般单调枯燥的习题讲解课,而应是精心烹制的满汉全席。课前收集、积累,如准备充足的食材;巧设情境,调动学习激情,如油盐酱醋,五味俱全;情景交融,体会意境,又如香味扑鼻,令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