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感动中学好语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b82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何让学生在感动中学好语文?”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激发的问题,着重从四方面进行论述:1.营造氛围,引发感动;2.强化阅读,体会感动;3.实践生活,寻找感动;4.习作表达,学会感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学生 情感激发
  
  所谓感动,就是思想上和情感上的认同,就是心灵之弦的共鸣。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那么,在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在感动中学好语文呢?
  1.营造氛围,引发感动
  1.1注重自身情感开发——以情激情。
  激情源于感动,开发感动情感是形成教师课堂教学激情的重要因素。就教师而言,感动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课前一段声情并茂的导语,课堂中一个富有激情的手势,一段感情跌宕的表述,一个真情流露的微笑……都会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情感的氛围,感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一个冷漠的、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也一定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课,在导入课题的时候,笔者满含深情地讲述了一段感人的亲情故事,有的学生为之而泪下;在导读的过程中,我注重了有感情的领读,使整个课堂自始自终都流淌着浓浓的亲情。这种氛围也感动着学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课文主动探索,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了对课文的阅读,得到了深刻的情感熏陶。
  1.2媒体创设情感氛围——以境激情。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多媒体技术的广泛的运用。实践证明,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借助音乐、幻灯片、影视片段等现代化媒体手段营造课堂情感氛围,可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性体验,给学生以心灵的感动,激发其学习热情。例:阅读《背影》一文之前,为奠定学生阅读的情感基础,可播放一曲滕格尔的《父亲》,以此打动学生善感的心灵;一组优美动人的春景图,可以引发学生对美的向往,激发学生对朱自清的《春》的热情;阅读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之前,可为学生播放《渡江战役》中的一个精彩片段,以其场面的恢弘与壮阔震撼学生心灵,从而为其营造阅读的情感氛围。
  2.强化阅读,体会感动
  阅读,是对心灵的丰富,是对思想的启迪,同时也是在开阔视野,积累材料。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强化学生阅读对训练其语文能力,提高思想素养,不无裨益。阅读带给我们感动,使我们发现自身的美丽,认识到自身的高贵。无论是专题式阅读还是随意浏览,都必须在一种感动的心境中去完成,否则,为读书而读书,则会流于俗滥,于事无补。例:当我们读到“窗含西冷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会产生对心胸开阔的感动;读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会产生对宁静春雨的感动;读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会产生对英雄豪气的感动;同时,我们也会为文化史上的风流人物曾经的荣耀而感动:那与楚地山河血肉同一,内心充盈着强烈的激愤和忧虑披发行吟于泽畔的屈原;那发自肺腑地喊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颠沛流离、忧患一生的杜甫;那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一腔正气谱写动人壮歌的文天祥;还有菊花丛中醉卧的陶渊明,空山新雨后静立的王维,山光水色中流连的李太白等。
  3.实践生活,寻找感动
  发现理论告诉我们,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处处有令人感动的画面。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引导学生细心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以此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学会感动。
  3.1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活动,从而让学生发现生活的感动。例:读了《背影》一文后,在学生为文中深沉真挚的父子之情而感动之余,可组织学生开展“父母爱我,我爱父母”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中感受父母之爱,反思过去自己面对父母之爱的态度,思考如何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3.2结合生活体验,开展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生活的体验也可开展以“感动”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如“我感动,我要说,我要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来自课外书籍或是来自生活的感动与感悟;“受伤后的报道”、“本校贫困生之现状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令自己心灵感动的内容,从而促其身心健康发展。
  4.习作表达,学会感动
  情因物起,缘情造文。一个心灵柔软、容易感动的人首先是一个善于观察、体验、思考,热爱生活的人,是一个心地善良、正直无私的人。作品如人品,由文观人,文如其人。一个情感之泉枯竭的人,一个对生活失去了感动、麻木不仁的人,一个世间万物在其眼中如过眼云烟、视若无睹的人,一个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美丑不辨的人,很难想象其能写出令人感动的文章来。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习作表达,让学生学会感动。具体要求:
  4.1开展灵活多样的写作活动。
  一是把命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有感的前提下自己命题作文,提倡写无标题札记、随笔,在无拘无束的心境中随意漫谈,袒露思想,真实表达;二是进行专题作文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接近其生活实际的话题,分组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在独立思考与共同讨论的基础上自由作文;三是安排实地写生式作文活动,让学生走出户外,与大自然接触,直接面对花草树木、蓝天白云,在心灵的感动与沉醉中作文。
  4.2放手批改与讲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教学中,可把作文批改与讲评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修改,自己去品评。在这种自评与互改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作文的乐趣,学会了感动。且看学生对于“感动”的表达:“当邪恶在欺凌着善良,暴徒在践踏着公理,恶行在肆虐着幸福,总有一种声音从社会的某个角落传来,抗拒着丑陋,坚守着正义;当你在喧嚣与嘈杂的尘世无所归依,在暴富者与浅薄者的蔑视中伤感惆怅时,总能看到许多平凡而朴实的心灵在叩问着大地,踏实地前行……即使那风雨中一朵将败犹放的花儿,那檐头长年累月的滴水叮咚,那春阳中花枝间结网捕食的蜘蛛,那急流中奋力爬行的航船,那清晨挣脱束缚喷薄而出的朝阳……这些都会令你感动,令你回味!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好而有价值的人、事、物、景,关键是缺少一颗善于发现和感动的心灵。只要我们真心地面对生活,认真地体验和感受,自会得到一份悠远而美丽的心境。”
  总之,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需要感动,只有拥有感动才能体会到教与学的快乐与幸福。
其他文献
摘要: 进入高三阶段,语文基本上就是总复习了,一般的复习模式就是考试——阅卷——讲评,几乎整整一年就在这样的循环中迎接高考。作者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师生都非常辛劳,且效果并不好。要提高语文复习课的效率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如何从研究学生入手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复习 研究学生 提高效率    一般语文复习的模式就是考试——阅卷——讲评,学生要做大量的综
摘要: 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更好地帮助人完成一项任务,这种情绪体验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调动情绪、培养热情、引导阅读、鼓励发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爱学语文、乐学语文,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学习 兴趣 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教师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任何一
摘要: 初中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之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他们暂时还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本文主要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探究式学习的几种模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探究式学习 模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之一,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教育理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通过具体的文本体现的。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很多是经过时间淘洗积淀下来的人类文化精华,它历久弥新,如陈年佳酿,在彰显人文关怀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诗经》、《离骚》开始,越诸子散文、两汉文赋,历唐诗宋词,经明清小说,至现代文学,在这悠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应该是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自由乐园”,应是知识人文性和文化多元性的交相融合。语文教学的公开课更应是值得观摩学习的,可所谓的创新教学似乎又是“过而无度”。本文探讨语文教学公开课的奇怪现状,旨在还语文教学以真实面貌,以期散发多彩的人文和文化光彩。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公开课 误区及探析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实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新主体之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中对文言文的欣赏与掌握应是语文素养的内涵之一。而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为白话文的词汇、成语、语法等现象与文言文存在极深的渊源,所以文言文读得多学得好的人,在运用现代汉语时,往往多一份雅致和凝重,少一份苍白和飘浮。  然而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
曾经有一门生在作文中模仿《忆江南》词,写道:“读书苦,最苦是语文,阅读写作无趣味,作业试卷一大堆,能不厌语文?”因而,能不能将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一点,如何将语文学习的效率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我们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复旦中学师生共同编写的语文校本教材《高中文化专题读本》,心头顿时犹如江面拂过了一阵轻风。这是上海市第一本由中学生参与编写的语文教材。打开读本,爱情作品、网络文学以
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在阅读活动过程中读者对阅读对象作主观审视,进行创造性的、批判的理解,从而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即培养独立探索、独立创新的高层次的审美品位和人文情操。当然,创新精神是一个高层次的要求,它的培养建立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之上。有了创新意识才能逐渐地形成创新精神。而阅读教学本身就给学生创造意识的激发和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渗透自我的情
新课标下的高考,文言文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在试卷中的分值很大,而文言文的翻译又是学生难以得高分的部分,现将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加以概括。  1.首先了解一下文言文文段的特点: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从选文内容上说,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
周一到周六,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51岁的中科院院士张平文在闲暇之余的唯一爱好,就是在未名湖畔散步.从湖南农村考入北大,再到留校任教,他在燕园已度过33载光阴.一路走来,他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