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其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其异化思想受到黑格尔及费尔巴哈等人的异化思想影响。另一方面,在西方工業革命的社会背景下,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关系的批判研究,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其异化劳动理论包含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和其他劳动异化表现形式。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不仅在当时西方社会和哲学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对于整个世界和历史都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异化劳动;劳动异化表现形式
一、异化思想及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
“异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lienation和alienate,表示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意思。最早在法学中使用,表示“所有权的转让”;在医学中用作“精神分裂”之意;作为哲学概念,异化即指主体在一定的阶段,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又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并转过来反对主体本身。
在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如霍布斯、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都曾运用“异化”概念阐述自己的思想。霍布斯认为,国家本身就是一种异化,异化主要是指转让。卢梭把异化看成是人们利己主义的结果。爱尔维修认为异化的社会往往使人们行为的结果也随之发生异化,良好的愿望并不一定产生良好的结果。费希特自我设定非我的过程中体现异化。在哲学史上,黑格尔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的概念,认为异化是绝对观念向自然和社会的外化与退化,是主体的创造物与主体的分离。费尔巴哈提出了宗教异化,人创造出来的上帝概念反过来控制影响人。他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异化观,从而建立起自己的人本主义异化观。赫斯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分析方法推进到经济分析的领域,谈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
而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霍布斯、卢梭、黑格尔、费尔巴哈和赫斯等人的异化思想,对他们的异化思想进行扬弃,与当时的经济政治现状相联系,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异化劳动理论。
二、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内容
一般提到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人们想到的就是他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实际上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还包含除此之外广泛的表现形式。
(一)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马克思在《手稿》集中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一是工人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1]二是工人同他的劳动本身相异化,工人的劳动对自己而言就是一个异己的、不属于他的活动。“劳动对于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2]三是人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成为维持个人生存的手段。人们以异化了的人的类本质——异化劳动——来维持自己的肉体生存,并将这种抽象了的、异化的个人生活当作整个人类生活的最终目的。四是人和他人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 ”[3]
(二)异化的其他表现形式
马克思不仅仅对异化劳动作了精辟阐述,而且还多方面地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种种异化现象作了深刻批判。所以说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不是异化劳动的“一枝独秀”,而是异化思想的“全面开花”。
1.感觉的异化
马克思指出:“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4],即人们通过感觉与对象世界发生关系从而确证自身的存在。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感觉都被这一切感觉的单纯异化即拥有的感觉所代替”。[5]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感觉异化为拥有的感觉,它使人越来越非人化,成为人的对立面。
2.需要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具有丰富性,证明着人的本质力量,为人的本质提供着新的补充的同时影响着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生产对象。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需要异化,需要成为奴役人的手段,不断地破坏人的本质力量。“一方面出现的需要的精致化和满足需要的资料的精致化,却在另一方面造成需要的牲畜般的野蛮化和彻底的、粗陋的、抽象的简单化。” [6]
3.劳动者在科学面前的异化
提高生产的科学技术都归资本家所有,都是为了服务资本而存在,它们并不是工人自由意识的一部分,而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外在的、异己的生产力量与生产工人相分离、对抗。因此,智力因素同工人相异化成了生产力提高后异化劳动的突出特征。
4.意识形态异化。
《形态》中指出:每一个企图取得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这个阶级必将“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7]。所以意识形态同国家一样都具有虚假性,都是“虚幻”的、异化的形式。
5.货币异化
货币异化指货币从手段变成目的。拜金主义、拜物教就是货币异化的产物,货币能与一切商品交换的特性使得人们热衷于对金钱的追求,从而削弱了精神信念和道德标准的作用,从各方面威胁着社会秩序。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下,货币成为判定一切的尺度标准包括判断人的价值大小。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却又形成新的束缚关系——对物的依赖关系。
除上述内容外,马克思还讨论过消费的异化(消费的财富是完全异己的财富)、国家的异化(虚假共同体)、语言的异化(交往中所使用的语言被物所代替)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异化(人依赖自然转变为占有自然)等内容。
四、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作用影响
从马克思主义的初创到唯物史观的创立,再到剩余价值论的发现,异化思想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异化构成了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一种理论维度和独特视角,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条重要理论线索。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看待世界的角度。他将针对宗教领域、国家与法的批判转变到“市民社会”,也就是从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这对于其唯物史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理解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有利于增强人的主体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奋进。
小结: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内涵丰富,不仅仅是对异化劳动的精辟分析,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全面批判。从劳动、感觉、需要、消费、语言、货币、心理等微观层面的异化,到上层建筑宏观层面的异化,无不显示了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全面、生动与深刻。
我们要注意的是: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是有其具体社会背景的,是基于特定现实情况而提出的,在我们现如今的现实中,我们不能照搬马克思的理论,同时不能因为与我们现实不符就否定其价值。我们既要看到其理论具有的时代性,同时也要借鉴其理论内在的合理性来发展自身。
参考文献:
[1][2][3][6][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异化劳动;劳动异化表现形式
一、异化思想及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
“异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lienation和alienate,表示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意思。最早在法学中使用,表示“所有权的转让”;在医学中用作“精神分裂”之意;作为哲学概念,异化即指主体在一定的阶段,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又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并转过来反对主体本身。
在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如霍布斯、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都曾运用“异化”概念阐述自己的思想。霍布斯认为,国家本身就是一种异化,异化主要是指转让。卢梭把异化看成是人们利己主义的结果。爱尔维修认为异化的社会往往使人们行为的结果也随之发生异化,良好的愿望并不一定产生良好的结果。费希特自我设定非我的过程中体现异化。在哲学史上,黑格尔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的概念,认为异化是绝对观念向自然和社会的外化与退化,是主体的创造物与主体的分离。费尔巴哈提出了宗教异化,人创造出来的上帝概念反过来控制影响人。他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异化观,从而建立起自己的人本主义异化观。赫斯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分析方法推进到经济分析的领域,谈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
而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霍布斯、卢梭、黑格尔、费尔巴哈和赫斯等人的异化思想,对他们的异化思想进行扬弃,与当时的经济政治现状相联系,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异化劳动理论。
二、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内容
一般提到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人们想到的就是他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实际上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还包含除此之外广泛的表现形式。
(一)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马克思在《手稿》集中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一是工人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1]二是工人同他的劳动本身相异化,工人的劳动对自己而言就是一个异己的、不属于他的活动。“劳动对于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2]三是人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成为维持个人生存的手段。人们以异化了的人的类本质——异化劳动——来维持自己的肉体生存,并将这种抽象了的、异化的个人生活当作整个人类生活的最终目的。四是人和他人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 ”[3]
(二)异化的其他表现形式
马克思不仅仅对异化劳动作了精辟阐述,而且还多方面地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种种异化现象作了深刻批判。所以说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不是异化劳动的“一枝独秀”,而是异化思想的“全面开花”。
1.感觉的异化
马克思指出:“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4],即人们通过感觉与对象世界发生关系从而确证自身的存在。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感觉都被这一切感觉的单纯异化即拥有的感觉所代替”。[5]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感觉异化为拥有的感觉,它使人越来越非人化,成为人的对立面。
2.需要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具有丰富性,证明着人的本质力量,为人的本质提供着新的补充的同时影响着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生产对象。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需要异化,需要成为奴役人的手段,不断地破坏人的本质力量。“一方面出现的需要的精致化和满足需要的资料的精致化,却在另一方面造成需要的牲畜般的野蛮化和彻底的、粗陋的、抽象的简单化。” [6]
3.劳动者在科学面前的异化
提高生产的科学技术都归资本家所有,都是为了服务资本而存在,它们并不是工人自由意识的一部分,而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外在的、异己的生产力量与生产工人相分离、对抗。因此,智力因素同工人相异化成了生产力提高后异化劳动的突出特征。
4.意识形态异化。
《形态》中指出:每一个企图取得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这个阶级必将“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7]。所以意识形态同国家一样都具有虚假性,都是“虚幻”的、异化的形式。
5.货币异化
货币异化指货币从手段变成目的。拜金主义、拜物教就是货币异化的产物,货币能与一切商品交换的特性使得人们热衷于对金钱的追求,从而削弱了精神信念和道德标准的作用,从各方面威胁着社会秩序。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下,货币成为判定一切的尺度标准包括判断人的价值大小。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却又形成新的束缚关系——对物的依赖关系。
除上述内容外,马克思还讨论过消费的异化(消费的财富是完全异己的财富)、国家的异化(虚假共同体)、语言的异化(交往中所使用的语言被物所代替)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异化(人依赖自然转变为占有自然)等内容。
四、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作用影响
从马克思主义的初创到唯物史观的创立,再到剩余价值论的发现,异化思想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异化构成了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一种理论维度和独特视角,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条重要理论线索。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看待世界的角度。他将针对宗教领域、国家与法的批判转变到“市民社会”,也就是从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这对于其唯物史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理解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有利于增强人的主体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奋进。
小结: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内涵丰富,不仅仅是对异化劳动的精辟分析,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全面批判。从劳动、感觉、需要、消费、语言、货币、心理等微观层面的异化,到上层建筑宏观层面的异化,无不显示了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全面、生动与深刻。
我们要注意的是: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是有其具体社会背景的,是基于特定现实情况而提出的,在我们现如今的现实中,我们不能照搬马克思的理论,同时不能因为与我们现实不符就否定其价值。我们既要看到其理论具有的时代性,同时也要借鉴其理论内在的合理性来发展自身。
参考文献:
[1][2][3][6][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