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勤工助学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文章对四川旅游学院目前勤工助学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展开具体分析,找出高校勤工助学岗位设置以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勤工助学工作的解决对策,并以此对未来勤工助学工作提出创新思考建议,以推进勤工助学工作的精准化、细致化、全面化发展。
关键词:四川旅游学院;勤工助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6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四川旅游学院2018年度大学生科研项目“大学生勤工助学现状研究及创新思考——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2018XKS09)资助。
作者简介:李 梦(1997―),女,四川广汉人,本科,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通信作者:郑 菊(1982—),女,助理研究员,四川旅游学院学生处教师。
一、四川旅游学院勤工助学概况
1.勤工助学组织结构
四川旅游学院勤工助学具有较为成熟的组织结构。目前分为校内勤工助学和校外勤工助学两个部分。校内勤工助学:全校38个部门共计744个勤工助学岗位被分成了4个勤工助学分团。勤工助学岗位根据工作性质不同分为三种类型:管理型岗位、劳务型岗位、技术型岗位。校外勤工助学:目前和学校周边的三家企业进行了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了校外岗位。
2.勤工助学管理模式
学校制定了《四川旅游学院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从日常工作要求、工资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对勤工助学学生进行了系统性、规范性、统一性的管理。该校勤工助学工作由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分管,管理机制层级分明,学校—分团—部门。同时把学生组织与资助工作相结合组建了资助助理委员会,下设勤工助学管理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管勤工助学的教师带领和指导勤工助学管理部共同开展全校的勤工助学工作。
二、四川旅游学院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
1.岗位类型差别较大
管理型岗位在工作时间上相比其他类型岗位要少,且管理型部门人员分布较稀疏,工作时间固定。劳务性的岗位较多样,人员变动较大,部分人员存在未按照规定程序参与勤工助学的情况,受工作性质的限制,在“资助育人”方面体现较弱,但是人员分布较广,范围较大。技术型岗位用工人数占比较小,招收的人员具有针对性,在工作前会进行针对性培训,可以在勤工助学工作中学习到一定的技能技巧。
2.育人成效不显著
勤工助学岗位中有部分学生因自身家庭情况而感到自卑,害怕主动与教师接触,害怕被其他同学嘲笑从事勤工助学工作,不能表达自我,主动学习新的事物。同时某些用人部门在上岗之前没有进行统一的岗位培训,标准未做到统一。
3.用人部门与学生素质的矛盾
由于有些工作有特殊需要,例如,烹饪实验实训室、计算机多媒体管理、游客中心等岗位等,用人部门在开始招收勤工助学学生时就会限制专业,以便更好、更快速开展工作。这虽然能使该专业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但这也使那些能力不足的学生在应聘时处于劣势。
三、创新思考建议
1.完善勤工助学团的管理制度
加强检查力度,并建立反馈制度,达到查而有效的效果;增强与勤工助学团负责教师以及团长的沟通,了解基层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积极开展更丰富的资助育人活动,让勤工助学工作学生能真正融入勤工助学团的大家庭中,找到歸属感。
2.加强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勤工助学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专职人员的专职管理。与此同时,利用学生组织的形式对全校勤工助学团起到引领作用,带领全校勤工助学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或比赛,通过激励机制触发勤工助学学生的潜能。
3.加强培训力度
实行全校勤工助学培训与部门勤工助学培训相结合的培训计划。办公礼仪、办公软件基本操作、新媒体技能等常规工作技能将由全校统一进行培训,同时对学生素质有特殊要求的部门还可进行单独培训,不仅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岗后,用人单位的教师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江龙.新形势下的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263-265
[2]孙 丽.对高校勤工勤工助学工作的理论研究[J].现代交际,2009(12):153.
关键词:四川旅游学院;勤工助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6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四川旅游学院2018年度大学生科研项目“大学生勤工助学现状研究及创新思考——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2018XKS09)资助。
作者简介:李 梦(1997―),女,四川广汉人,本科,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通信作者:郑 菊(1982—),女,助理研究员,四川旅游学院学生处教师。
一、四川旅游学院勤工助学概况
1.勤工助学组织结构
四川旅游学院勤工助学具有较为成熟的组织结构。目前分为校内勤工助学和校外勤工助学两个部分。校内勤工助学:全校38个部门共计744个勤工助学岗位被分成了4个勤工助学分团。勤工助学岗位根据工作性质不同分为三种类型:管理型岗位、劳务型岗位、技术型岗位。校外勤工助学:目前和学校周边的三家企业进行了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了校外岗位。
2.勤工助学管理模式
学校制定了《四川旅游学院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从日常工作要求、工资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对勤工助学学生进行了系统性、规范性、统一性的管理。该校勤工助学工作由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分管,管理机制层级分明,学校—分团—部门。同时把学生组织与资助工作相结合组建了资助助理委员会,下设勤工助学管理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管勤工助学的教师带领和指导勤工助学管理部共同开展全校的勤工助学工作。
二、四川旅游学院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
1.岗位类型差别较大
管理型岗位在工作时间上相比其他类型岗位要少,且管理型部门人员分布较稀疏,工作时间固定。劳务性的岗位较多样,人员变动较大,部分人员存在未按照规定程序参与勤工助学的情况,受工作性质的限制,在“资助育人”方面体现较弱,但是人员分布较广,范围较大。技术型岗位用工人数占比较小,招收的人员具有针对性,在工作前会进行针对性培训,可以在勤工助学工作中学习到一定的技能技巧。
2.育人成效不显著
勤工助学岗位中有部分学生因自身家庭情况而感到自卑,害怕主动与教师接触,害怕被其他同学嘲笑从事勤工助学工作,不能表达自我,主动学习新的事物。同时某些用人部门在上岗之前没有进行统一的岗位培训,标准未做到统一。
3.用人部门与学生素质的矛盾
由于有些工作有特殊需要,例如,烹饪实验实训室、计算机多媒体管理、游客中心等岗位等,用人部门在开始招收勤工助学学生时就会限制专业,以便更好、更快速开展工作。这虽然能使该专业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但这也使那些能力不足的学生在应聘时处于劣势。
三、创新思考建议
1.完善勤工助学团的管理制度
加强检查力度,并建立反馈制度,达到查而有效的效果;增强与勤工助学团负责教师以及团长的沟通,了解基层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积极开展更丰富的资助育人活动,让勤工助学工作学生能真正融入勤工助学团的大家庭中,找到歸属感。
2.加强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勤工助学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专职人员的专职管理。与此同时,利用学生组织的形式对全校勤工助学团起到引领作用,带领全校勤工助学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或比赛,通过激励机制触发勤工助学学生的潜能。
3.加强培训力度
实行全校勤工助学培训与部门勤工助学培训相结合的培训计划。办公礼仪、办公软件基本操作、新媒体技能等常规工作技能将由全校统一进行培训,同时对学生素质有特殊要求的部门还可进行单独培训,不仅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岗后,用人单位的教师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江龙.新形势下的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263-265
[2]孙 丽.对高校勤工勤工助学工作的理论研究[J].现代交际,2009(1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