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思想发展与团队教学法比较探究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融入了其教育实践,而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却相对注重以教师为本体,构成了英中教育的差异。本文以团队教学法为引线,找寻我国教育思想发展的脉络,试图从教育文化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出我国现今教育的某些缺失。
  关键词:团队教学法 我国教育思想 比较
  团队教学法并不陌生,在我国古代书院和私塾教育中,经常会出现不同年纪的学生由一个老师教的场景,自然有大弟子带小弟子的情景,弟子间也经常互相切磋。团队教学法的实质是由老师参与的,但更加强调学生间的交流和探讨。凡是有合作的、群体间有互动的,有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和设计的,都是团队教学。对于团队教学法,国内研究使用名词有时也是“小组合作教学”,其在中小学中研究和运用较多,如“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用“团队教学法”做文眼,强调了“团队”及其背后的教育思想探讨,相较“小组”更为贴切和深刻。
  一、团队教学法视角下的我国教育哲学发展
  1.“独善其身”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重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团队教育却相对缺失,更注重是“独善其身”“各扫门前雪”。孔子教育弟子采取的方式是边游历边讲学。孔子的弟子多属于士族阶级,以追求个人的成长达到君子的品行、儒者的气象。此过程注重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友爱关系。“士人也是一种行当,他们只是稍微有些联系,无法集合成团体。一方面他们最有个性,另一方面又缺乏共同利害。”
  2.应试科举
  应试科举也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厚一笔。自唐以后,科举盛行。教学方法围绕科举而实行。科举制度,因是举士的唯一方法和途径,所以教育产生了重结果而轻培养的弊端。明代科举的弊端,一是考试范围小,二是考试的内容呆板,三是任用过程很仓促。为求功名,学生之间的竞争性就更为突出,学习过程里的合作性显著弱化。
  3.“身心修养”
  《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也是从一己做起,直到兼济天下。强调了“身心修养”。《中庸》中,教育理论是致小致大的。一面追求自我修行,一面又包含宇宙哲学。强调了人既理想又现实、又现实又理想的高端境界。宋代学者不再像汉唐时期的儒生只专注于经典的学习和注疏。宋代学者讲学研究“身心性命”四字。强调从自身所处的环境实地进行体验式的学习。研究的是“义理”和如何做人。
  4.“向内用力”
  宋朝书院蓬勃发展,“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为最著名的四所书院。江西“四大书院“之一的鹅湖书院——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在此有“鹅湖之会”的辩论。书院内的学习场所,地位较高者均是一人一间。宋代,朱子的教育论是“完美主义”的。于是教学方法也从《中庸》的五个步骤: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及笃行,进一步发展到《朱子语录》的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以上都是自我学习的方法,都是“向内用力”,很少强调同学之间的辩论和切磋。
  5.缺少“集团生活”
  中国人相对平和,缺少集团生活。一是法治精神相较缺失。以家族的伦理代替公法,私法代替法治。二是中国人在集团生活中,容易走极端。要么妄自尊大,要么直接自我放弃表达权利。三是缺少团体间理性的、各取所需的商量练习。四是在自由方面,中国文化的最大缺失在于缺少基于个人立场说话的机会。正因为家庭观念过重,导致丧失了公共团体的责任感训练。不擅长合作,容易徇私。于是“向内用力”多,寻求心气和顺。
  6.“中庸”思想
  古代教育文化,在寻求个体和万物的和谐共处中,不断寻求自身的改良。较为强调中庸思想,学生很少去表露真实内心想法或者激进思维。由于强调自我发展,又要保障外表的合一。于是中国教育产生了看似和谐、实则文人相轻的精神。由于竞争機制相对单一,个体既要求发展,又要保证整体和谐,就要求人有中庸的一面。“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强调自我教育和道德反省”,继而重视表面的和谐,崇尚不能极端的处事哲学。要求个体不锋芒毕露,相较西方挑战精神不足。遵从中庸,在家如天子,在外又和顺,互相忍让。
  7.教学法丰富的萌芽
  1862-1894年间,中国处于深刻的思考时期。在激烈的冲突之下,“中学为主、西学为辅”的中西“调和”思想孕育而生。然而相对只接受西方的物质,西方教学理念的学习依旧保守。1912-1918年间,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想考试转变,尊“孔”放在了次要位置,取消了科举奖励。在民国的元年前后教学方法显著进步,在小学中“启发式教学法”、“分团教学法”也开始试行。这些教学方法变学习的“被动”为“主动”。
  8.五四时期与教育哲学
  五四时期是我国教育哲学的重要分水岭。五四前期以儒家教育思想为主。五四后期,以杜威的“平民教育”思想为代表。倡导“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自动主义”和“自治主义”也随之而生。这些主义都十分接近于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团队教学法的教学理论。教师只是处于辅导的地位,教学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提升自我表现意识、增强学习兴趣、承认学生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只是把规则教导给学生,由学生自我把握和遵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纠正缺点和指导方向。此后,“设计教学法”,即教学的项目和计划可由学生参与的教学法也被开始使用,它基于“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生活教育”等教育标准。
  9.现阶段的团队教学情况
  现阶段,团队教学法在大学课堂较为常见,如旅游管理、英语教学、法律案例分析以及一些工科的小组训练等。“翻转课堂”等教学法也融入了团队教学。但是总体而言,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法”,高等教育中真正遵循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特别是以培养学生“适应生活”为目标的团队教学法,但使用比例和效果仍旧不足。   二、基于团队教学法的教育思想分析
  五四时期的杜威平民主义教育思想,已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论接轨。进一步通过使用团队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补充我国高等教育中“以人为本”的部分教育原则缺失,一改过于强调“向内用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情面轻界限”等现象。中国的古代教育文化内核,较注重成绩、注重结果、注重面子、注重理论。
  1.科举考试和价值多元
  古代主要是通过科举择士,教师对经典的解说较多,科研也单一。比喻宋明理学在追求心性的时候,较强调辩证的思维。由此产生了关于教学方法是从教授为主,考试为主,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注重背诵,不重视辩理,束缚了教育理论和文化的繁衍进化。现阶段,人们的成功方式逐步多元化,不再定位于做官、取士。团队学习中,人人平等,学习的动力不再只是外界,而以内在的需求完善个人长处,补足个人短板。但应该注意避免“一考定终身”“一考天下平”的现实影响。如进一步实行“高考”改革,把价值多元的理念贯穿到“高考”改革中,让学生通过团队学习,互利共赢、敢于担当和进取。
  2.法治意识与民主精神
  现代教育不再把人变成强势的人,而是树立了外在团队规范,团队内的成员要守好团队内“不任性”这根底线。树立学生的法治精神,不能“徇私”或是“走人情”,使之明白团体内民主的真正含义而抱团取暖,培养中国人的“集团生活”概念。学生在大学中能进一步形成事情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理念。在习惯了除遵守“伦常”和“家族血亲”之外,学会社会集体间有效沟通的法则,增强团队精神、增强法治精神、身心修养的同时积累经验、提高社交经验、提倡民主精神。
  3.重视过程与重视结果
  在课程分析评价中,要引入重要的一个环节,即评判教师上课的好坏,不仅仅局限于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给学生,而是这堂课是否真正引起了学生自我的思考,是否真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寻找答案,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正面鼓励。在考核法方面,进一步消解由科举制度带来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过于功利的思想。考核法多元化,归因于价值取向多元化。多元考核法不再只是单纯考试形式,如主观答案的小论文,或者团队的展示等都可纳入考核形式等。学生在写小论文的同时,就是在树立个人见解。学生在集体展示的同时,就是在互相帮助,这些都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学会共处的方法。
  三、我国教育文化中还需突破哪些隐形障碍
  1.普遍性和推广性
  古代部分文化艺术领域、建筑、医学领域的“师徒教学制”有较大局限性,如“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古代部分技艺性的手艺,至今面临绝迹。师从何派非常重要,于是寄希望遇到良师知音。门派之争也屡见不鲜,以致山头林立、文人相轻。而团队教学法的推广性和普遍性较好,遵循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原则,只要有兴趣和相关天赋,集中培养,相互切磋,就能更好地传承中国文明那一部分密码,把绘画技艺、木匠技能、中医经络原理传承好,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2.学习习惯和偏好
  教學法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需要就事论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也有其优点,在介绍和梳理系统化知识时,比较节约时间,不必反复讨论。实际课堂中,教师要结合好传统教学法和团队教学法。在打基础的阶段也应注重教师的指引功能,以便事半功倍。针对那些习惯于个人学习的同学,在教学中加入团队训练,培养他们的团队学习习惯。针对那些偏好团队学习的学生,要鼓励其在课后加强预习和复习,不能“坐、等、靠”其他同学的帮助。
  3.“中庸”与脸面
  怕说错和害羞,不愿意真实的表达自我。注重“脸面”就容易“极端化”。要避免要么当“顺民”,要么当“学霸”的现象,就需要在平时团队教学过程中,强化民主观念,学会互融互利,一方面要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不要过于“书生意气”,讨论可以,不能上升到人身攻击,要就事论事。课堂中的和谐共处,不再拘泥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就不再拘泥于“尊敬”二字。因此,学生更多地学会了在同辈中寻找学习机会、勇于挑战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陈青之.中国教育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
  [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3]朱永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基于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度项目规划基金项目,课题编号为:JY1343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优秀的父母应给孩子以下十大礼物:1.每个孩子都需要的爱父母如何来表达自己的爱呢?建议: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跟他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为什么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了诸葛亮,答案是前两次没带礼物.”前不久,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刘思佳问了妈妈这个荒唐的问题,当妈妈向她解释“三顾茅庐”是教育人们诚心诚意就能办
摘要幸福这一概念的缘起应该是在1941年1月6日致国会的咨文中,美国二战总统罗斯福宣布的“人类基本的四大自由”,自此人类关于生命和人生本身的认识逐渐清晰。承启于人人皆不能侵犯与被忽视的神圣自由,人生的价值底线得以揭示,即人人皆有权利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单独或集体的过上一种符合需要和有尊严的生活。而人生的终极目标则在于追求幸福,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追求理想中的幸福。本文即是基于公务员独特的职业性质以及作为
本文通过四川省中江县农村改水勘察所取得的效益调查,认为在当前新的一轮水文地质工作和开拓地质市场中,应重视广大农村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急需,选准项目,主动开展工作,必要时
苏联地质部部长叶·阿·科兹洛夫斯基的新著《在改革的道路上》1988年底已由莫斯科矿藏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介绍了苏联地质部门近年来在新经营机制下各地质单位实行全面济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分析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内地以来,借助中华传统武术作为载体并在中国广为流传;然后通过慧能对佛教自身进行改革,以及佛教禅宗的世俗化,从而促进武术进入少林;为研究佛教文化对中华武术的发展及其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武术佛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迅速由寺院走向民间,与之相应,寺院武术也随着佛
访谈者:陈教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专访.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开启了别具一格的教研新样态.请您谈谈对教研新样态的理解.rn陈晓燕:疫
期刊
摘要本文讨论了词的衬字现象和别体问题,并简单分析了这种现象与词乐的关系。  关键词容差应歌衬字    张炎《词源》卷下有“虚字”一条,这些虚字多用于词意转折处,使上下句悟结合,起过度或联系作用。明人沈雄的 《古今词话》 把这一类虚字称为“衬字”,万树在《词律》中加以辨驳,认为词与曲不同,曲有衬字,词无衬字。  沈雄把虚字称作衬字是不恰当的,但词中有另一种现象,即在常用的词调正格规定的字数基础上添加
中国古代广告形式多种多样,口头广告与实物广告的产生远早于文字与图形的产生;而印刷广告的发展有赖于印刷术在百姓中的推广。古代比较常见的广告形式在如今也仍然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