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程开发与实践之“音体结合”思考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1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开发与实践是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开发与实践可以音体结合为契机,将音乐之“韵”与“律”与体育之活动结合越来。韵律操是音体结合的重要形式,在音乐课程开发与实践中可以起到重要的承载作用。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程开发;音体结合
  初中音乐教学中,课程开发已经成为促进学生体育运动形式多样化、衡量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音乐课程的开发是基于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进行的,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更多的是作为客体的存在,而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够基于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去开发音乐课程,那可能会有更高的适切性。基于这个思考,笔者以“音(乐)体(育)结合”的思路,尝试借助于体育学科对学生动作节奏培养,来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音体结合为课程开发提供坚实基础
  学校或教师层面的音乐课程的开发,需要一个坚实基础,这个基础是由学校的客观条件与教师的主观认识共同决定的,而学校的客观条件往往是教师所无法改变的,因此课程开发最可能挖掘潜力的,就是教师的主观认识。在开发音乐课程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音乐与体育的结合可以打开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空间。
  因为学校的安排,音乐组与体育组同处一个办公室,且办公室就在操场旁边,因此笔者有更多的机会与体育教师接触,能够看到更多的学生运动的情形,也因为这个天时,笔者有了参与体育课题相关研究的人和。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节奏的认识,可以为音乐学习中的节奏把握提供服务。于是笔者尝试开发以韵律操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取得了较大的收益。这里先谈谈韵律操中的音体结合因素:
  一是韵律操讲究的是“韵”与“律”,其最终又体现为“操”,前者显然是指向音乐感受的,后者则是指向体育运动的,两者之间通过“节奏”这个纽带获得联结。学生在听到音乐并感受到其中的节奏后,可以通过身体动作表达出来,当两者之间进入一种互相协调的关系时,学生就可以获得较好的音乐体验,而这正是课程开发的目的之一。
  二是韵律操课程实践中,可以让学生用肢体动作去催动对音乐节奏的把握。音乐学习中节奏把握有时是比较困难的,而要让学生形成较好的直觉,除了音乐本身的教学之外,借助于有节奏的肢体动作来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的节奏直觉是可行的、有效的。
  这种音体结合既有形式的结合,更是基于学生感知的结合——音乐需要感知,体育本身又是一种感知,因此音体结合的基础是扎实的。
  二、基于音体结合的音乐课程开发案例
  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韵律操成为我们基于音体结合思路而进行课程开发的重要案例。在这个开发过程中,笔者主要进行了这样的一些努力:
  首先,通过韵律操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音乐节奏。
  这一步是给学生提供音乐节奏明快、体操动作简明有力的韵律操,让学生感受音乐节奏,可以让学生用手打节拍,或用头、手、脚等模拟其中的简单动作,这一步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将音乐节奏与肢体动作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音乐与动作的直觉。
  其次,用感受到的音乐节奏去设计韵律操的基本动作。
  有了上述的认知基础,这一步的教学重点就是给学生播放另外几段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让学生去聆听,去感受,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肢体去表达对这种音乐节奏的认识。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指导(此前须与体育教师进行一定的沟通),如给出一段音乐,让学生去挺胸、收腹、沉肩、摆头等,这个过程可交由学生自己去体会、感知,可以让学生有多种选择,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合适的动作。这是一个学生自主通过肢体动作来演绎音乐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感知、内化音乐节奏的过程。
  再次,通过聆听音乐并冥想的方式建构韵律操表象。
  待上述环节比较成熟之后,可以让学生去构想韵律操的表象。尽管初中学生头脑中这类素材较少,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学生在思考动作的时候往往没有太多干扰。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个策略,那就是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去冥想,以构建韵律操表象。这个时候通过教学观察可以发现,学生在冥想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将动作表示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音体结合的自然体现。
  最后,在韵律操的训练中感受音樂的作用。
  韵律操的具体实施需要在专门的场地进行,此时可邀体育教师同时参加,这样新颖的双师教学方式,其实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此训练过程中,音乐与体育并重,音乐是输入信息,动作是输出表达,两者结合,使得学生内化音乐知识、生成音乐体验成为现实。
  三、音体结合提升课程开发与实践能力
  上述韵律操课程的开发,在笔者所在学校的音乐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学生亲近音乐、走进音乐殿堂的作用。从形式上来看,音乐教师基于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感悟、体验、设计韵律操,这是形式的创新,对初中学生具有天然的吸引作用;从内容上来看,音体结合使得学生在音乐和体育之间有了一个天然有效的衔接,音乐感知与身体动作的整合,使得音乐可以深入到学生的骨髓,而不再是游离在学生精神世界之外的简单旋律。
  从音乐教师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角度来看,音体结合则是给其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学科融合也就成为自然。而当这一认识建立时,笔者忽然意识到核心素养所强调的正包括学科融合,于是,音体结合实际上也促使音乐教师迈向了核心素养培育的坚实步伐,故从此角度来看,音体结合对于课程开发与实践来说,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金世余.论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基础——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二[J].北方音乐,2012(3):121-122.
  [2]李献红.音体结合共奏美妙乐章[J].基础教育论坛,2012(24):34-35.
其他文献
我科近 5年共收治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17例,其中男 14例,女 3例;年龄 15~ 70岁,平均 46.6岁;均否认既往有药敏史;致敏药物:别嘌呤醇 7例,利福平 4例,卡马西平 2例,苯妥英钠、鲁米那、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本文主要从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施教、采用多样化方法培育思维、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角度阐述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数学教学是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学生要引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发现新的事物、揭示新的规律、创造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同伴和老师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架设交流的桥梁,让学生在情境中萌发交流的欲望,探索的期待,促进个性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交流;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挖掘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视域,丰富学习内容,感受思想方法,提升审美能力。本文主要从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数学史料、感受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之美、感受民俗习惯等方面阐述初中数学文化渗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文化;策略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育难以打破“满堂灌”的局面,教师重学生成绩轻过程体验,导致学生的兴趣缺失。在新课程改革的呼声之下,教师
采用达芙文治疗毛周角化病,33例患者完成了持续8周的观察治疗,有效26例,总有效率78.8%。以面颊部疗效最佳,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应用MEDLITE四波长美肤激光祛文眉、文眼线、文身共290例。结果288例经1-4次治疗获痊愈,2例无效。
【正】 近年来,我省生猪和肉鸡生产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的波动.一些饲养者程度不同地受到冲击,缺乏抵御冲击能力的则纷纷“落马”.可是,新民县三道岗子乡的生猪和肉鸡生产却成
采用法昔洛韦(丽珠风)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病人49例,痊愈率为93.1%。用法昔洛韦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次数明显少于治疗前。
【摘 要】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摒弃枯燥的讲解,要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调用学生的感官参与,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知识的建构、审美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初中美术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精心设计、遵循规律、多元体验等角度阐述初中美术体验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美术;体验式教学;策略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可以掌握绘画本领,拓展知识视野,丰富美学知识,提升审美素养,丰富表达情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