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参考消息》译文特征及其成因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unfeng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图把传播学理论和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相结合,以讨论《参考消息》的翻译。文章总结《参考消息》译文的直译、删节、加新标题等主要特征,论证了形成这些译文特征的深层原因。说明此种译文充分实现了报刊的信息功能和劝导功能,有其合理性。
  关键词:《参考消息》 新闻翻译 直译 编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当今时代,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新闻翻译的重要性凸现出来,在翻译活动中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尽管电视成为最主要的新闻载体,译报作为一种传统媒体,作用也不容忽视。其中《参考消息》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译报,而且发行量居我国各类报纸之首,但国内对于该报译文的研究还不多,深入分析其特征及成因的文章则更少。
  为了分析《参考消息》译文的特征及成因,本人随机搜集了50篇该报所载的文章,然后找到其对应的英文原文,将二者进行细致的比较。结果发现其译文基本上都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从句子层面上看,译文风格是明显的直译,有些句子的译文与原文几乎到了字字对应的地步。第二,从篇章层面上看,文章多数是编译,也就是说该报的文章翻译前后都经过了编辑。编译最主要的方法首先就是删节,其次是加新标题。可见,评价《参考消息》的译文特征,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否忠实于原文。我们首先要考虑该报译文要实现的功能。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诺德(Christiane Nord)把翻译看成是一种目的性行为。翻译这种行为要服从于目的,译文的形式要为实现翻译目、发挥译文功能服务。《参考消息》报的翻译行为,也是一种目的性行为。该报的译文特征是为了实现报纸这种传媒的某些功能。约翰•维维安(John Vivian)在他的著作《大众传媒》一书中,论证了报刊的四个功能,即信息功能、劝导功能、娱乐功能、结群功能。笔者认为报纸的前两项功能,即信息功能和劝导功能,极大地影响着《参考消息》的翻译。
  
  一 直译与报刊功能的实现
  
  报刊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人们几乎总是把它看作一种信息的媒介。所以报刊的信息功能就是指报刊作为信息源的功能。这一功能在报纸的新闻报道类文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当然信息功能不仅仅体现于新闻报道。现代报纸都刊载大量广告,广告几乎成为报纸生存的必要元素。虽然广告主要是推销商品和服务,但它也提供大量信息,因此它也具有一定的信息功能。
  《参考消息》直译的策略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报刊的信息功能。诺德认为有些情况下,直译恰恰就是客户所需要的,比如结婚证、驾照、外国法律文本的翻译,以及报纸文章的直接引用等。(参见诺德,1997:29)《参考消息》就属于诺德提到的最后一种情况。该报属于译报,其信息功能有着自身特点。不懂外文的读者读《参考消息》这种译报,为的就是想看到类似于直接引用的效果,而不是希望看到经过翻译人员润色的译文,他们需要的是最大限度与原文形式对等的译文,获得最多的原文信息。如果单单是了解国际时事的话,国内各大报纸都刊载有流畅易懂的文章,专门刊载国际时事的报纸也有不少。可见,《参考消息》的译文没有因为直译而影响信息传递功能,相反,正是更好地实现了报纸的信息传递功能,是追求一种直接引语的效果。因而,我们看到《参考消息》这种带翻译腔的译文仍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就不足为怪了。为了实现最大程度地传递原文信息,翻译室里的译员要求自己尽可能直译,尽可能严谨地忠实于原文,甚至有时为了保持原文形式,有些句子的译文要读者反复读几遍方能领会其意义。
  由于“的”字是汉语定语标志词,翻译文本中“的”字使用,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译文风格、句长以及可读性情况,因而也一定程度上看出直译的程度,语言欧化的程度。笔者对收集到的该报50篇译文中的“的”字进行统计,比例是4.01%,同时随机选取《人民日报》的50篇类似主题的文章,统计“的”字,占总字数的比例仅2.86%。这说明译者处理英文中多个长定语时,多是按原文的句法形式,直接将其罗列在中心词之前。由于英语中定语的承载能力大于汉语,这种直译的做法就会产生出可读性略低、语言明显欧化的译文,但这也是让译文与原文保持形式对等的必然结果。这种对等主要是词语和句法层次的对等。举例来看:
  例1:日本人认为小泉纯一郎首相对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应该采取一种更加和解的态度的情绪日益增强。(《参考消息》2005年6月3日)
  例2:在最近几个月里,五角大楼和国务院一直在对中国采取较为强硬的政策,这反映出政府内外的保守人士施加的更为广泛的压力。(《参考消息》2005年6月28日)
  很多人批评这种译文,主张新闻翻译应该更多地向译入语调整。这种主张容易让我们相信国内的新闻翻译都是采用意译的。然而,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该报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译报,同时也已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对《参考消息》直译策略的成功,不可视而不见。
  译报的译员有着翻译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的双重身份。直译体现着译报译员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等于一定程度上坚持了新闻的真实、准确原则。另外,作为以信息功能为主的报纸,及时性原则也十分重要,反复琢磨而不计耗费多少时间的所谓高质量翻译,显然不适用于《参考消息》的翻译。要知道,《参考消息》实际是集体翻译,报社驻外人员先要读外报进行选材,原稿传回国内,国内译员和编辑们再进行翻译、校译、编辑、排版,这个过程已经耗费了很多时间。如果翻译速度太慢,文章就太过时了,信息功能尽失了。
  
  二 编译与报刊功能的实现
  
  报纸都是具有劝导功能的。梁启超曾说:“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新闻传播的事实,来自人们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因此新闻传播具有真实性、客观性,但同时也具有倾向性。人们会根据接触到的信息和对信息的解释形成自己的观点。而报纸正是通过呈现给人们的特定信息从而对人们进行劝导,即使最客观的新闻报导,也具有一定的劝导功能,而社论和评论部分就更明显地发挥了这一功能。报纸中的广告也主要是发挥劝导功能。(参见Vivian 1997)此外,《参考消息》为了更好地发挥劝导功能,还采用了一些特殊的编译手段,如删节和加新标题。
  《参考消息》的译文与原文相比,绝大多数有删节。有些删节是翻译前选稿人在原稿上进行的,有些则是翻译后编辑人员对译稿进行的删节处理。首先删节有利于《参考消息》更好地实现其信息功能。《参考消息》与其它报纸比较,版面有限,因此节译信息量最大的段落而舍弃一些非必要的段落是可以理解的。另外中外读者的认知背景不同,有些外国人感兴趣的段落,对我国读者可能意义不大或者难以理解,也会被删除。例如,该报2005年6月28日头版刊登了《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标题是:《美国拟重新生产钚》,非常短小,仅4个自然段,而我们看英文原稿,却发现竟然有35个自然段之多。由于新闻报道的结构多是大家熟悉的倒金字塔结构,即最有用信息先说,补充信息后说,所以这类删节多发生于消息类硬新闻的翻译中。此类删节现象一般发生在原文的后半部分,且在该报的头版体现最为明显。这样在有限的空间传递了尽可能多的信息,同时节省了读者的时间,正是更好地实现了报刊追求的信息功能。然而,删节的原因并非仅是有利于发挥该报纸的信息功能,更重要的目的是有利于该报实现劝导功能。
  《参考消息》2005年9月11日第八版有《美学者文章,网络成为中国发展的积极力量》,作者: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塔玛拉•勒妮•希,香港《亚洲时报》在线原题:《北京走在网络战的前端》。该文仅有6个自然段被刊载,其余的10个自然段被删去了。读后读者会感到作者褒扬了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的确,原文作者很羡慕中国从网络发展中受益,但这篇文章的作者总的来说是宣传反华言论的,被删除的10个自然段中,有很多对我国网络管理制度的失实描述和指责,对我国民主制度的批评。西方报刊对我国的报道中,混杂着大量不友好的言论,很多都体现了敌对的意识形态。显然这些言论不利于我国建立正确的舆论,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我们主流意识形态冲突,对其言论只能选择性使用。此类删节主要是为了实现报刊的劝导功能。“从上层建筑层面上讲,任何翻译都是为本国政治和经济服务的”。(黄忠廉,1999:7)
  参考消息编译的另一重要方法是给译文加新标题。加入新标题的过程由编辑人员完成。虽然严格来讲,这些人员不是翻译,然而他们加的新标题对读者影响很大,已经成为译文的一部分,应该说《参考消息》的翻译活动,是涉及众多工作人员的集体翻译。加新标题这种方法对于《参考消息》报刊功能的实现,有着特殊的意义。
  有些新标题是文章主旨的概括,让读者一目了然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参考消息》2005年6月6日头版刊登一篇文章,原题是“同中国的贸易问题没有捷径可走”。编辑新加一个大字标题“中美不会爆发全面贸易战”。从这两个题目的区别,我们可以看出新题目简单明了,使读者更易于抓住文章主旨,读懂文章。因而,加新标题有利于报纸的信息功能的实现。另外,有些新加标题透露出报社的立场,有一定的劝导功能。例如《参考消息》2005年9月22日头版头条是关于中日东海油气田争端的,是三篇文章的组合。编辑人员统一加了一个大字标题“日无理指责中国东海采油气”。显然,这个标题有一定的劝导功能,体现了报社工作人员爱国主义的立场,这一定会影响读者的认知。
  加新标题正是译报表达自身立场和价值观、实现舆论导向的重要手段。我国《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就指明了我国各类报刊该如何进行舆论导向。《参考消息》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直属的报纸,更是应该引导人民群众坚定正确立场,形成有利于党和国家的良好舆论。在我国,译报编译的做法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这种选择性翻译就如同报纸的选材,在保证新闻真实的同时,也包含一定的意识形态劝导。西方报纸对我国的报道以负面报道为主,很多指责并非公正,译报不可能全盘照搬,那样必然误导读者,应该以某些手段抵消其负面影响,同时又能为我所用。各国报纸都具有倾向性,都有劝导功能,只是代表不同利益群体,发挥着特定的劝导功能。因而,新闻译者也有一定发挥主体性的空间,新闻翻译体现着全体翻译和编辑工作者的意识形态,而发挥主体性并不意味着丧失新闻真实。(陈先贵,2008)
  上文中提到维维安认为报纸还有娱乐功能和结群功能。大多数报纸都具有一定的娱乐因素,即使是最严肃的报纸,也会有些娱乐栏目。我们看到《参考消息》也翻译了一些体育、生活类的文章,增加了该报的娱乐成分。报纸的结群功能,则是指报纸使得一个群体的人因为阅读相同的报纸而拥有了聚合的因素。因为读了相同的报纸,人也就有共同的信息和共同的经历,这些正是一个群体形成的根本。我们随处可见《参考消息》的读者茶余饭后聚在一起讨论时事,我想这也算一个例证吧。
  以上,即通过将翻译学理论与传播学理论结合使用,对于《参考消息》译文特征及其成因的一些粗浅分析。
  
  注:本文系东北林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09080)。
  
  参考文献:
  [1] 克里斯蒂安•诺德:《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约翰•维维安:《大众传媒》,Allyn & Bacon出版社,1997年版。
  [3] 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版。
  [4] 陈先贵:《新闻编译与译者主体性》,《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第12期。
  [5] 陈先贵:《新闻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存在之必然性》,《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第6期。
  
  作者简介:
  陈先贵,男,1976—,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工作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胡冬宁,女,1977—,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史,工作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机械能在高中物理当中是十分关键的内容,然而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常常出现忽视机械能损失从而导致所得结论出错的情况。因此,本文结合相关的知识,探究了一些比较常见的机械
编辑对稿件语言的读解 ,既要创设良好的读解条件 ,又要优选适宜的读解方法和读解技巧 ,以此来提高读解稿件语言的质量和效率 Editing the manuscript language reading, it
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它以质粒编码的热敏肠毒素(LT)和热稳定肠毒素(ST)致病。根据来源不同,LT分为LTh和LT_p;ST分为STⅠ和STⅡ。STⅠ又可分为STⅠa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医学委员会扩大会议暨卫生部中标课题———“中国医药卫生期刊质量管理规范”研讨会于 1 999年 9月 4~ 7日在北戴河召开。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本研究应用免疲组织化学技术(PAP)法,对雄性wistar大鼠颌下腺进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β—内啡肽(β—EP)免疫组织化学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在大鼠颌下腺的颗粒曲管,纹状
缩微胶片的管理和使用方法──第三讲 胶片保管实际业务设备与操作方法岩野治彦1.前言在第一讲和第二讲中,关于本来较稳定的醋酸纤维素片基的缩微胶片由于保存环境而引起的片基
世界不同地区所报道的骨矿物质密度(BMD)的相关因素并不一致,故本文对中国老年人BMD与甲状旁腺素、骨钙素等钙代谢指标和其他生化、非生化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 The relate
1933年,德国青年卜劳恩因发表了丑化上层人物的政治漫画,被取消了创作资格。他找工作四处碰壁,只能借酒浇愁。那天,卜劳恩醉醺醺地回家,瞥见妻子正领着3岁的儿子在门口玩耍,忍不住嘟囔道:“没一点正经事的家伙!”便进屋去呼呼大睡了。  醒来已是次日晌午,卜劳恩习惯性地拿起笔,补写昨天的日记:“5月6日,真是倒霉日,工作仍没着落,钱却花光了,往后还怎么过?”他打算再出门去赊账喝酒,无意间看见妻子替儿子写
子宫颈及阴道穹窿微循环的研究──子宫颈多点微血流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妇产科(100005)刘江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微循环室袁申元,朱良湘,王雁,傅汉菁
文章简介高危险性的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仍然是一种最致命的幼童癌症之一,而识别驱动或维持高危险性的神经母细胞瘤的代谢途径则可能开辟新的治疗方针。在本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