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宾:平衡与永恒

来源 :家居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琚宾来说,深圳是一座很亲切的城市,这里不存在地域偏见,很多人来到这里奉献自己的能量,并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地产生化学反应。深圳是一座充满无限活力、机遇、可能性和想象力的城市。
  从Massimiliano Fuskas设计的宝安机场驱车驶向城市的中心,經过满目异国建筑的深圳世界之窗后拐入东方花园,便可抵达由琚宾创立的水平线设计工作室。这里是深圳最早规划的别墅区,建筑体的密度低,景观植物的充沛,让这里有了大隐隐于市的清幽。



  “听见鸟叫了吗?”当被询问为何将工作室的选址定在这里时,琚宾用这句反问句漂亮地回应。的确,环目四周,水平线工作室身处在自然之中,掀开窗帷后,窗外的绿植也呈奔腾入室的盎然感,是实实在在的闭门即深山,与此同时,这个数十个人的工作室,在交通上却又是四通八达。在琚宾的眼里,设计师是解决问题的人,而设计是感性和理性被平衡后的产物。在情感上,琚宾被自然所吸引,能看上一整天的大自然,而在理性层面上,却又要解决员工及个人实际的生活便利问题,选址在这里,似乎更印证了他口中所说的“平衡”二字。
  整个水平线设计事务所,被分成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平日里,琚宾在早上同工作室的伙伴们打好招呼后,时间便都是自己的,直到午后,才会进入紧凑的讨论阶段,至于晚上,则是陪伴自家姑娘的亲情时刻。生活的平衡,在琚宾眼里同样重要,一个设计师,只有平衡了生活,才能一直拥有灵感的温床,当项目来临时,来自生活的灵感才能在这个温床里孕育而生。
  在琚宾的“设计场”里,设计永远是围绕着人和空间发生的关系,而非风格。对于外界评论自己为东方风格的设计师,琚宾并不认同。尽管作为中国的设计师,琚宾的项目却是遍布全球的,从美国纽约到柬埔寨等地,都有水平线设计的落地项目。对于琚宾而言,他喜欢的设计需要有社会属性、地域性、历史文脉的提纯,并通过设计可以重新塑造当下一种人和人的关系,而非被局限在所谓的风格标签之下。回溯其根本,琚宾认为“在中国当下的发展,社会需要一种文化的回归以及复苏,甚至是自信,因此需要一群这样的人来承载这些别人期望的标签,但是设计师不应该被标签所框住,这是个体面对社会的选择。风格定位是留给评论家的,设计师要做的事情是当下的时间点,结合所有文化、艺术、业态、造价等复杂因素后,给到历史关联的合适结果,不仅是解决了功能问题,并指向了一定的意义,才是空间设计最高的境界。”
  工作室的顶层是琚宾最常待的地方,严格意义上,这却不是他个人专属的空间,只要琚宾老师不在,这里便会自然地成为另外一个会议室,但从另外一个维度上来说,这又是属于琚宾的空间,这里陈列着琚宾父亲早年购买的双卡录音机、其收藏的中国古董、日本茶器、印尼佛像、同艺术家合作过的艺术作品,但若要说起最喜欢的,琚宾还是选择堆满了三个墙面的书籍,书的内容涵盖了设计、哲学、艺术、自然还有历史。



  文学、艺术、建筑在琚宾的眼里可以构建成永恒的关系,文学是永恒的,艺术和建筑则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事物里相对永恒的,设计是手段,历史则是永恒的刻度。除此以外,还有一点是永恒的,那便是琚宾的设计里,对于创新设计思维的追求。在成立水平线设计事务所17年后,琚宾并没有给自己设限,唯一的限制就是必须不断地创新和挑战。
其他文献
THE OWNER  Nora,自然酒买手,自然酒品牌ChezNora主理人。1.Nora家挑高极高,餐厅与客厅以一小段墙面隔开,整个空间依然通透。2.入门玄关处的置物架,摆满了自然酒酒瓶以及常阅读的书籍。  搬家之前,Nora住在武康路上,这次,她搬到一个更有生活气息与市民感的社区里。与其说这是搬离,不如说她是跳出一个舒适区,再跳进另一个舒适区。这两个房子见证了她生活方式的转变,过去,她更倚赖便
期刊
陶溪川。至今保留着其前身景德镇第一座机械化瓷厂——国营宇富瓷厂的砖红色建筑和老旧烟囱,遣过结构改造、活力再造,这片文创街区成为了景德镇的文化新地标及城市新名片。在中轴线上俯瞰整个丙丁柴窑,窑房与窑炉浑然一体,砖拱与混凝土拱交相辉映。窑房以窑炉为核心,辅以布局生产和参观体验两条平行的动线。  由著名英國建筑设计大师大卫·奇普菲尔德设计的陶溪川大剧院于五月中将首演揭幕演绎一代代“上镇人”对陶瓷事业执著
期刊
产品包括(由左至右)Nathalie Du Pasquier的Riviera地毯,Salvador Dalí与Oscar Tusquets设计的经典红唇沙发Salivasofá,Ettore Sottsass设计的Tahity落地灯,Ettore Sottsass的Suvretta书架等。  杭州崖空间YASFACE主理人。从事艺术家具约6年。打破边界的惊叹号An Exclamation  作为后
期刊
伊西·伍德亚洲美术馆首个展:无伤大雅  作为艺术家Issy Wood在亚洲的首个美术馆个展,展览作品奏响一曲将幽默和间离效果注入消费符号的哑剧,给日常生活染上一层超现实主义色彩。该展览由X美术馆馆长黄勖夫与助理策展人杨宇青共同策划。 展览作品呈现Wood近期从丝绒布面绘画到古着等一系列基于不同媒介的创作实践,艺术家藉此探讨如何转译、挪用数码图像的语法,使之进入具象绘画的平面与真实的空间。通过捕捉瓷
期刊
除却策展人的身份,陈旻同样也是参展设计师之一。他近期创作完成的漆器系列餐具“Identical大同”以现代的造型语言、多维度的渐变效果以及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体系,为“设计上海”的观众呈现了一场全新的大漆工艺畅想。对于陈旻而言,创作Identical系列不过和自己所有其他设计一样,从灵感到概念成型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但针对这件作品所累积的故事早在2018年便开始了。那一年,陈旻频繁地前往成都,流连
期刊
年度设计师温浩  作为中国文化驱动型设计品牌“先生活HAOstyle”创始人、“设计之春”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展创办人、总策展人以及广州美术学院家具研究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温浩多年专注于中国传统当代化设计研究与文化驱动型设计品牌的研究。“ 先生活HAOstyle”则致力于在时间美学的语境上重构当代中国生活的精神场域,以极具耐久性的黄铜打造具有不朽风范的永恒作品,开创中国铜家具新品类。代表作品
期刊
与皮革的相识已是1998年的事情,北漂中的刘江遇上了自己的美术生涯危机,前途茫然之际,却因着一次偶然的机会,对皮革这一材质产生了浓厚兴趣——原来除了鞋履和包具之外,一块天然的皮革可以变幻出这样多的形态。但真正让他们惺惺相惜的是两者共通的性情:对外的样子总是柔软、温和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内里却是意外的刚强坚韧,不畏惧时间的迁移,任岁月留下饱满痕迹,历久弥新。自那以后,他开始将全部心力转向了皮革工艺的钻
期刊
“我覺得异质化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儿,不同的人敢做不同的事,不同的解决方案,不同的思考层面。”  去刘韡工作室的时候,北京已经是一片北方冬天的样子,明朗且突兀。艺术家在北京郊区的工作室陈列着他完成以及尚未完成的作品。人站在大体量的作品前,会感觉作品像有着一种吸力,让人不由得进入刘韡的艺术语言世界中。与此同时,他的《散场/OVER》个人作品展正在上海龙美术馆进行着,呈现了他最新系列装置、雕塑和绘画作品。
期刊
“可追溯至18世纪的茹伊印花装饰被Dior Maison创意总监Cordelia deCastellane重新赋予了生机,灰与白的新古典主义色调再次诠释现代法式生活的优雅、浪漫与艺术气息。”  茹伊印花(ToiledeJouy)不僅是新一季DiorMaison系列的主题,于Dior而言,更是拥有70余年历史的经典图案,这背后还有一段美好时光值得追溯。1947年,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D
期刊
怎样的家才会让人们觉得:这就是未来?  在经过了疫情对人们出行、家居、社交等生活方式的巨大影響之后,2020年末的设计上海中,《ELLE DECORATION家居廊》将这个问题抛给年轻的设计师事务所万社设计Various Associates,并以一个99平方米的、颠覆性的“RE-LIFE未来家”给出了答案。  在万社设计联合创始人、“RE-LIFE 未来家”展厅的主创设计师林倩怡眼中,大多数人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