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冰上的两者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84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饿到第三天的晚上,诺尼想到了尼玛克。在这座漂浮着的冰山上,除了他们两个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有血有肉的生灵了。
  冰块裂开时,诺尼失去了他的雪橇、食物和皮大衣,甚至失去了他的小刀。冰山上只留下他和他那忠实的雪橇犬——尼玛克。现在,他们两个卧在冰上,睁大眼睛注视着对方——双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诺尼对尼玛克的爱是真真实实的——就像这又饿又冷的夜晚和他伤腿上的阵痛一样真实。但是,村里的人在食物短缺的时候,不都是毫不迟疑地杀犬充饥吗?
  “尼玛克饿久了也要寻觅食物。我们当中的——个很快就要被另—个吃掉。”诺尼想。
  空手他可杀不死尼玛克,这畜生身强体壮,现在又比他有劲,所以,他需要武器。
  诺尼脱去手套,解下了伤腿的绷带。在几个星期以前,他摔伤了腿,用两块小铁片和绷带捆扎固定着。
  他跪在冰上,把——块小铁片插入冰块的裂缝中,把另——块铁片紧贴在上面,慢慢地磨。
  尼玛克看着他。诺尼觉得犬的两眼似乎闪着异光。
  诺尼仍然磨着铁片,尽量不去想磨铁片干什么。铁片的边缘磨薄了,天亮时分,小刀磨好了。
  诺尼从冰块中拔出小刀,用拇指轻轻试着刀锋。太阳光照在小刀上,折射到他眼里,使他一时看不见东西。
  诺尼硬起心肠来。
  “来,尼玛克。”他轻声叫犬。
  尼玛克迟疑地看着他。
  “过来。”诺尼叫道。
  尼玛克走上前来。诺尼从那畜生盯着自己的眼神里看到了恐惧,从它的喘气声中和缩头缩脑的样子感觉到了饥饿和痛苦。他的心在流泪,他痛恨自己,又竭力压制这种感情。
  尼玛克越走越近,它已经意识到了诺尼的意图。诺尼感到喉咙梗塞,他看到犬的眼里充满了痛苦。
  好!这正是动手的时候了!
  ——声痛苦的抽咽使诺尼跪立着的身体一阵震颤。他诅咒小刀,紧闭两眼,摇摇晃晃地把刀子扔得老远。然后,他张开空空的双手,瞒跚着扑向尼玛克,他倒下了。
  犬围着诺尼的身体打转,嗅叫着。这下诺尼感到了极度的恐惧。
  他已经扔掉了小刀,解除了武装。他太虚弱了,再也不能爬过去取刀子。现在只能听任尼玛克的摆布了,而且尼玛克出非常饥饿。
  犬围着他转,然后从后面扑了上来。诺尼可以听到这畜生喉咙里的吞咽声。
  诺尼闭上眼睛,祈祷犬的攻击快些结束。他感觉到犬的爪子踩着他的大腿,犬呼吸时喷出的热气冲击着他的脖颈。他随时都要放声尖叫。
  然而,他感觉到犬滚烫的舌头直舐他的脸。
  诺尼睁开眼睛。他张开手,抱住尼玛克的头。头靠着头,他轻轻地笑了……
  一小时后,一架直升飞机出现在北边天空。—飞机上一个海岸巡逻队的小伙子俯视着下面,他看到了漂移着的冰山,发现冰山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
  这是太阳光折射在什么东西上面,而且一闪——闪地在动。他让飞行员降低飞机,看到冰峰的阴影下,有——个黑而不动的像人—样的黑影。怎么,还有两个黑影?
  他把飞机落在—块较平的冰面上,然后上了冰山,黑影是———个小男孩和一条爱斯基摩雪橇犬。小男孩已经昏了过去,但还活着。那条犬无力地哀叫着,已经衰弱得一动也不能动了。
  吸引了飞机上巡逻队员注意力的闪光物体是-—把粗糙的小刀,刀尖向下插在不远的冰面上,在风中摇曳着。
其他文献
马菁菁,ID:畅翔飞飞。我是一个把太多的感情寄托在网络中的孩子。2001年6月起尝试用键盘写字。网络对我来说是现实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我与这个世界链接,使我不至于太过贫瘠;而写作便是一种治疗,做了一个一个的补丁,把它们贴在心的缝隙上。我想,即使字里行间偶尔透露着悲凉,活在文字背后的人也应该是幸福的。  我脾气不好。我妈说我自从懂事后脾气就开始变坏,而且是越来越坏。她说她已经无法忍
期刊
人的阅读经验是从哪里来的?也许是来自书店中找到的一本自己心仪的书,也许出自随意翻看的一篇文章,也许是自己熬了几夜读完一本厚厚的书后留在记忆中的几句话,也许只是才华横溢的一两个词语……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阅读已成为一种极具古典情怀的消遣方式,我们需要那种新锐的批判的眼光,需要那种披沙拣金的方法,于是,采取了这种笔记体书写方式,来引领一种阅读时尚。请批评,请赐稿。  洪劬颉 hongqujie@h
期刊
我是一个“痛恨”中国现行教育的父亲,有一个正在这种教育中备受折磨的女儿。  往日我从女儿嘴里听到的最多的口头禅是“吐了,我要吐了”。问怎么啦?她嚷嚷:“背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哪!”  有时候,女儿也让我拿着那些语文或历史课的“标准答案”帮她背。通常女儿还没背完,我已经受不了啦,想到千千万万中学生脑子里,塞满这些不经思考、只为通过考试然后便弃之如敝屣的“标准答案”,内心便生出莫名的恐惧——靠“背功”,能
期刊
我和谢莹是在暑假期间的一个夏令营认识的。活动时,我们属于一个小组;晚上休息时,我们被分在同一个房间。短暂的朝夕相处,我们很快成了一对好朋友。单纯、快乐是她给我的最初印象,因为她有一双清澈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仿佛一下子就能看见她的心。但是我错了,临分别的那个晚上,当别的室友都跑出去参加快乐的篝火晚会时,谢莹拉着我的手向我倾诉了一段不快乐的人生。  我出生在部队。我爸爸是一个人人都景仰的连长,妈妈也
期刊
我们如同长大成人的温迪,丢失了飞往永无乡的翅膀。  好在还有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彼得·潘。他的存在,提醒我们人类总有周而复始、绵延不断、永不消逝的童年,以及伴随着童年的永恒的母爱。  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的,只有一个例外,这个孩子就是彼得·潘,一个不愿长大也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他出生的第一天,因为害怕会长大,就从家里逃了出来。伦敦的肯辛顿公园曾经是他游荡的地方,如今他长住在一座远离英国本土的海岛—
期刊
我喜欢什么    韦尔黑尔米娜.西格米勒    我喜欢坐在干草堆的车上,  在雨天坑坑洼洼的泥路上晃荡晃荡;  我喜欢在花园的门口打秋千,  要是有一个伙伴我会摇到天黑前;  我喜欢爬到高高的树上,  吃着甜甜的小饼,一次吃它六七个;  可有些我喜欢的事情最好不要做,  所以我不能做我喜欢的一切--你呢?    有人    沃尔特.德.拉.梅尔    有人  敲我那小小的、小小的门;  我肯定--
期刊
今天是星期天,也是母亲的生日,虽然数学竞赛结束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但我依然决定回家。路上,风很大。它疯狂地扯我的头发,撕我的衣服,拽着我的车往后拉。我一下一下费劲地蹬着,好久,终于到家了,我高兴地喊:“妈!”妈妈欣喜地答应着跑出来,看见我却又满脸复杂的表情:焦急、惊讶、责备……“你怎么才回来……”一句话还未说完竟哭了起来。我顿时吓傻了,语无伦次地解释着:“数学竞赛——风太大,骑不动……”“你怎
期刊
日军建立的集中营位于苏门答腊的东海岸,带钩的铁丝网包围着阴暗潮湿的牢棚。外面,白天有赤道炽热阳光的照射;夜晚,浩月与繁星相辉映。可集中营里,黑暗夜以继日。里面住人,然而“住”显然是词不达意。我们是被填塞在牢房里。偶尔,可以见到一缕微光,那是尚未锈蚀的铁丝网在太阳或月亮下闪光。  已有几年,还是几十年了?疾病和衰弱使我们懒得去想。刚被关押时,还计算时辰,现在,时间仿佛凝固了。我们周围,有人死于饥饿,
期刊
静静的病房中,挂着几串小巧玲珑的铃铛。  病房中住着一位女孩。她患有晚期白血病,医生无奈地对女孩的母亲说:“这孩子没救了,准备后事吧!”女孩无意中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但她并没有郁郁寡欢,整日以泪洗面,她依然像小鸟一样快活。病友见了都说:“瞧这个女孩,医生肯定是误诊了,要不她怎么……”  病房中的病友像一颗颗流星一样迅速消失。女孩明白,自己离另一个世界也不远了。女孩的母亲忍住泪水哽咽着问女儿还有什么愿
期刊
南刊今年第二期的“声音”栏目刊登了《美国作业难倒中国老爸》一文,编者意在通过此文,让中国孩子了解中美两国中学教育的差异,了解一点异域文化,开拓自己的视野。文章发表后,得到了读者热烈的反响,很多读者来信结台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了对中美两国不同教育模式的看法,言词颇为激烈。日前,此文作者又写出该文的姐妹篇《“我以性命担保她行”》。编者“抢先一步”看了,竟感动得不行。“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砂钟都不应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