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06318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加强和改进生物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加强 生物 实验教学 培养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加强和改进生物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实验教学不仅能授以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形成。因此,我们要在实验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和改进。
  一、引导学生由教师演示向学生动手实验转变
  过去实验教学的模式通常是:教师按照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老师做概括性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和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碍于学生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程的生物实验教学要求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教学中,要不断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实验协作,在实验教学中发挥实验的探究性,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应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动手的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教材中的许多实验都可以如此处理,如植物的嫁接、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有机物等实验。
  二、注重方法,提高实验探究的有效性
  实验探究法的一般模式是“诱导准备——实验探索——归纳研究——迁移深化”,这是学生探究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诱导准备阶段,教师要做必要的有目的的诱导,使学生对探索目的和途径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实验探索阶段,教师要加强观测方法的指导,分析实验原因,抓住时机诱导学生思考。在实验探究实施过程中,教师若能抓住时机,创设质疑情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分子与细胞”模块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学生选择了白萝卜、花生、大豆作为实验材料,检测发现白萝卜中有还原糖,花生含脂肪,大豆含蛋白质。由于此实验操作较简单、易成功,所以教师可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在实验中为什么只选择白萝卜、花生、大豆作为实验材料?能否有替代品?思考并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又会如何呢?在实验分析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组织中是否只含有一种物质?比如,白萝卜中是否只含有还原糖?那白萝卜中有没有蛋白质?学生很快会明白生物组织中不只含有一种物质,然后让学生尝试实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尽量只当一个组织者,不以自己的思维左右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深入探究。这样处理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实验后注重讨论与总结等环节
  实验课成功与否,不是仅满足于得出实验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所以实验后的讨论尤为重要。讨论的时间可安排在实验结束后的10—15分钟。在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若实验失败或效果与预期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总结的目的是在学生探索后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进一步强化知识技能的学习。经过这样一个思考实践、探索的过程,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的掌握会更加牢固,理解更为深刻。这也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所取得成绩的信息反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对探究中获得知识的肯定与鼓励。
  四、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该现象相关联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如在做“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某同学按照要求在甲乙两试管内各注入2毫升浆糊,然后在甲试管内加2毫升清水,乙试管内加2毫升唾液,将两试管振荡并放置10分钟后分别滴入两滴碘酒,观察两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发现两试管均变蓝,没有很大差别,通过分析发现是由于实验缺少37℃温水浴这一步。其次,教师在实验中要经常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植物在缺水、淹水和施肥过多时都会萎蔫,让学生分析讨论各是什么原因。通过经常分析常见的生物现象,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五、反复演练,做好示范操作
  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实验,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验中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成功。如:“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应对学生强调淀粉糊和唾液混合后的“振荡”是关键,振荡不充分,经37℃水浴后滴碘,只要一振荡,试管底部的淀粉与碘结合,试管中仍出现蓝色,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六、发挥实验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新课程中的许多实验,如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水分的运输途径、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蚂蚁的通讯、设计并安放人工鸟巢或饲养台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爱护环境的优良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行知统一的好学风。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每位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组织实验教学,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就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教学中的疏忽点与关键点。  【关键词】物理教学 疏忽点 关键点 浮力  笔者近期学习研读了华东六省一市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会议材料,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教学研究室罗天旻老师在专题论坛上所作《“四课”一模式——“十点、二法、三火花”在中学物理教学教研中的应用》的专题发言,引起了笔者的强烈共鸣,笔者在教学教研中尝试应用“十点、二法、三火花”模式,获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迈入了信息时代,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已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信息技术能否应用于聋校教育领域以及能发挥出什么作用产生
为了准确地预测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手性分离剂的色氨酸(Trp)超滤分离效果,在以单一对映体进行大量实验得到相互作用参数的基础上,对BSA与色氨酸对映体3种不同的结合模型进行了检
<正> (一)毛泽东同志底“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关于本质与主流的范畴。我们仅就一些初步的体会,提供一些意见给同志们研究和讨论,并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了本质和主流的范畴,首先我们必须阐明本质与主流的范畴对于农业合作化底实践的指导意义。本质是由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所规定的,如果事物底过程尚未完结,那末,它的本质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语文课改的关键内容。本文从历史、依据、意义、途径方法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地作了阐述。既明确了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又使其具有明确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加强了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的教学,拓宽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提高学生主动地获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能力,提高化学学习和研究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元素化合物 教学 策略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主干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的基础与素材,这部分知识内容从表面上看比较零碎、分散,难于记忆,使有些学生感觉花了较多的时间还
我院自1987年8月至2002年3月,做大肠镜检查2 250例,诊断大肠癌238例,检出率10.6%,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26例,占受检查者14.5%,其中诊断大肠癌92例,检出率28%,现报告如下:
本文就农村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如何对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最终把论述重点放在探讨我校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如何对数学“学困生”转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每一位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当前中学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较为少见,治疗有一定困难.我院1997年3月和2000年7月分别手术治疗结肠多发息肉病2例,均有明显的家族史,现予以报告,并就本病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