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外更着眼于大学校长遴选、评估和领导力的开发,将大学校长领导力开发视为大学发展战略重要举措之一,运用工商业组织的人力资源理论实践,保证了大学对优秀领导人才任用。与我国重点关注校长自身素质或学校变革不同,近年来国外关于校长领导力模型构建,将关注重点放在学生学习上,将提高学习相关的因素与校长领导力联系起来。而且将领导力与学校绩效联系起来。总体来讲,国外构建校长领导力模型不局限理论论证,而是当做测量工具切实测量推进校长领导力发展。借鉴国外大学校长领导力评价模型构建经验,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校长领导力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校长领导力 ; 领导力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80-02
一、引言
相较于国外对校长领导力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国内对校长领导力研究发展还很不充分。我国虽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四级教育干部培训体系,也开始强调校长的专业领导力,但是我国尚未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校长能力标准体系,也并未制定专门指向校长专业能力提升的战略或计划,更没有领导力测量实践。显然,这并不利于我国校长专业能力的提高。为此,借鉴国外教育领导力研究和实践,对于我国教育领导力具有实际意义。
二、研究背景
2008年世界经济合作贸易组织(OECD)在《改进学校领导力》报告中指出已明确学校领导者的角色组成和工作职责提高学生学习成就将成为促进教育专业领导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美国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开发出20个的有关教育领导力的测量工具,其中有8个测量工具最为常用。美国对于教育领导力评价研究具有时代性,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如今最为常用的范德比尔特评价体系为例,进入21世纪“以学习为中心的领导的发展”成为美国教育领导研究领域的新范式,范德比尔特教育领导力评价体系简称VEL-ED系统。2008年新西兰教育部颁布了《新西兰校长领导力》(Kiwi Leadership for Prinicipal,后简称KLP),提出教育领导力模型(Kiwi Educational Leader Model),外部关系作为核心,将学校环境作为外核,指导变革和解决问题是校长领导力的两大关键活动,我国校长领导力研究仍处于逻辑推理阶段,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校长素质方面研究。从关系学角度进行分析,姜美玲等(2010)通过对上海浦东新区331名正职校(园)长的调查分析,认为校长的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专业化意识普遍缺乏, 对学校管理的同质化倾向严重。而有的关注于大学校长领导力内容建构和实现环境方面研究,马龙海(2010)对大学校长领导力体系构建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得到大学校长领导力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前瞻力、执行力、培育力、开发力。而关于校长领导力实现研究,马龙海(2009),基于SECI模型对大学校长领导力实现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校长领导力的实现,是由个体精神层面的实现转化为组织共享价值观的形成。
三、国外领导力评价系统构建的启示
(一)校长领导力评价系统核心因素—学生学业成就
Robinson等人(2008)针对1985 年至 2008年间的22 项实证研究进行的元分析,结果显示教学领导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平均效应量(0.42)是变革型领导平均效应量的四倍之多,而且也高于其他类型领导的平均效应量(0.32)。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了校长中教学型领导比变革型领导甚至比其他类型的教育领导范式都更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业成就。由此看来,校长领导力发展也应沿着提高学生学习的趋势发展。这与我国通常校长领导力理论研究有很大不同,通常我们认为变革是校长领导力考察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缺乏对校长领导力绩效考察实证数据,对这点无法直接证明,但随着逐渐进入学习型社会,对学生学习关注具有普遍意义。
2001年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提出,是对学校领导者提出新的要求,2006年开发的VEL-ED评估系统,就完整地体现了这一理念。VEL-ED评估系统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测评工具之一。王胜(2007)研究中指出它包括两个基本维度,一是学校核心因素,另一个是学校领导的关键过程。而学校核心因素包括6要素,分别是:为学生学习设置高标准、严谨的课程、高质量的教学、学校专业发展和学校文化氛围、加强与校外社群的联系以及系统的绩效问责制。6要素中有5个因素是直接关于学生学业成就的,表明学生的学习在VEL—ED系统中占据中心位置。国内在设计校长领导力模型时,应注意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尽管近年来对校长领导力研究不断引进新的理论和概念,但仍要归根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国外校长领导力评价体系中,并不是评估学生学习目标的是否存在,而是关注学校目标的质量,即高标准和严格的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Purkey和Smith(1983)提出对所有学生的高期望,包括清晰的和公共的标准,是缩小学生学习成绩差异以及提升全体学生整体成绩的关键。
(二)校长领导力评价系统直接作用—校长绩效反馈
美国校长领导力评估对学校领导者提供终结性和形成性反馈。以VEL-ED系统为例,确定和发展有效的学校领导者是学校系统的首要任务。评估结果可以成为区内和学校社区间强有力沟通工具,领导力评估结果能够帮助所有的利益相关明确学校及其领导者面对的共同目标,造诣和挑战,反过来,又形成了集体问责的环境,促使校长对自身行为负责。从美国校长领导力评价系统研究来看, 可以将这种问责分为外部和内部的问责制度。外部问责指从学校外部和当地社区出现的对绩效的预望。内部问责基于对个人责任的实现。Hanushek和Raymond(2004)研究认为州的问责系统的力量与学生成就之间呈正相关。笔者认为有效的校长领导力评价能够测量出校长领导力的成熟水平,找出校长存在的优势与劣势,使校长更好地认识自己。相对于我国现有的关于校长领导力研究,美国校长领导力评价给我们的研究只出了一个出口,理论的充实最终要投入到实践中,将研究运用到我国校长领导力测量中,推动校长领导力绩效测评,不仅可以帮助校长成长,还可以改善校长选拔及任用。 (三)校长领导力评价系统具有可测性—360度评价方法
美国采用360度评价的方式,通常让校长本人、校长的领导、教育局的领导和学校全体教师来进行评价。评价基于两个维度,一个是领导力来源证据,另一个是领导力实施程度。这样保证了测量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基于我国社会环境,笔者认为我国在实行校长领导力评价时,应将同行评价引入到评价测量中,因为我国学校设置具有高度相似性,与美国一州一法律的现实不同,同行之间既能及时发现不足,也能互相学习优势。而且同行评价也是外部评价的一部分,有利于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在国外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与学校的经费及其他建设联系紧密, Bryk和Schneider (2002) 认为校长角色的核心即是在学校内外部建立信任和以学习为中心的良好关系。邓正容(2010)的研究表明新西兰的校长领导力评价将关系置于中心,他们认为能够处理好这些关系的校长,就是值得信赖的,因为校长关心、尊重他人的需求,并能信守承诺。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校长与外部保持良好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学校发展,也将校长工作展现给社会,便与社会监督、反馈。
总之,我国校长领导力评价仍处于初级阶段,正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在这一阶段需要我们在经验借鉴中摸索前进,这不仅要求校长自身要不断努力达到“专业成熟”,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对校长领导力评价能够重视起来,切实推进校长领导力评价,使之制度化、常态化,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校长领导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姜美玲, 陈静静, 吕萍. 学校内涵发展中的校长领导力——对上海浦东新区331名正职校(园)长的调查分析[J]. 全球教育展望, 2010, 8: 016.
[2]马龙海. 大学校长领导力体系构建的探索性分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11): 14-20.
[3]马龙海. 当代大学校长领导力实现的环境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09 (008): 63-65.
[4]Robinson V M J, Lloyd C A, Rowe K J. The impact of leadership on student outcomes: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leadership types[J].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08, 44(5): 635-674.
[5]J.墨菲等.范德堡教育领导力评估:以学习为中心的评估方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3:1.
[6]王胜. 如何评价校长的有效领导力?——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教育领导力评价系统简介[J]. 中小学管理, 2007 (12): 9-11.
[7]Purkey S C, Smith M S. Effective schools: A review[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983, 83(4): 427-452.
[8]Hanushek E A, Raymond M E. The effect of school accountability systems on the level and distribution of student achievement[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004, 2(2‐3): 406-415.
[9]Bryk A. 8: Schneider, B.(2002)[J]. Trust in schools: A core resource for improvement. New York: Russell Sage.
[10]邓正容. 促进校长领导力发展——来自新西兰的经验与启示[J]. 现代教育论丛, 2010, 12: 007.
【关键词】校长领导力 ; 领导力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80-02
一、引言
相较于国外对校长领导力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国内对校长领导力研究发展还很不充分。我国虽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四级教育干部培训体系,也开始强调校长的专业领导力,但是我国尚未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校长能力标准体系,也并未制定专门指向校长专业能力提升的战略或计划,更没有领导力测量实践。显然,这并不利于我国校长专业能力的提高。为此,借鉴国外教育领导力研究和实践,对于我国教育领导力具有实际意义。
二、研究背景
2008年世界经济合作贸易组织(OECD)在《改进学校领导力》报告中指出已明确学校领导者的角色组成和工作职责提高学生学习成就将成为促进教育专业领导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美国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开发出20个的有关教育领导力的测量工具,其中有8个测量工具最为常用。美国对于教育领导力评价研究具有时代性,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如今最为常用的范德比尔特评价体系为例,进入21世纪“以学习为中心的领导的发展”成为美国教育领导研究领域的新范式,范德比尔特教育领导力评价体系简称VEL-ED系统。2008年新西兰教育部颁布了《新西兰校长领导力》(Kiwi Leadership for Prinicipal,后简称KLP),提出教育领导力模型(Kiwi Educational Leader Model),外部关系作为核心,将学校环境作为外核,指导变革和解决问题是校长领导力的两大关键活动,我国校长领导力研究仍处于逻辑推理阶段,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校长素质方面研究。从关系学角度进行分析,姜美玲等(2010)通过对上海浦东新区331名正职校(园)长的调查分析,认为校长的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专业化意识普遍缺乏, 对学校管理的同质化倾向严重。而有的关注于大学校长领导力内容建构和实现环境方面研究,马龙海(2010)对大学校长领导力体系构建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得到大学校长领导力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前瞻力、执行力、培育力、开发力。而关于校长领导力实现研究,马龙海(2009),基于SECI模型对大学校长领导力实现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校长领导力的实现,是由个体精神层面的实现转化为组织共享价值观的形成。
三、国外领导力评价系统构建的启示
(一)校长领导力评价系统核心因素—学生学业成就
Robinson等人(2008)针对1985 年至 2008年间的22 项实证研究进行的元分析,结果显示教学领导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平均效应量(0.42)是变革型领导平均效应量的四倍之多,而且也高于其他类型领导的平均效应量(0.32)。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了校长中教学型领导比变革型领导甚至比其他类型的教育领导范式都更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业成就。由此看来,校长领导力发展也应沿着提高学生学习的趋势发展。这与我国通常校长领导力理论研究有很大不同,通常我们认为变革是校长领导力考察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缺乏对校长领导力绩效考察实证数据,对这点无法直接证明,但随着逐渐进入学习型社会,对学生学习关注具有普遍意义。
2001年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提出,是对学校领导者提出新的要求,2006年开发的VEL-ED评估系统,就完整地体现了这一理念。VEL-ED评估系统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测评工具之一。王胜(2007)研究中指出它包括两个基本维度,一是学校核心因素,另一个是学校领导的关键过程。而学校核心因素包括6要素,分别是:为学生学习设置高标准、严谨的课程、高质量的教学、学校专业发展和学校文化氛围、加强与校外社群的联系以及系统的绩效问责制。6要素中有5个因素是直接关于学生学业成就的,表明学生的学习在VEL—ED系统中占据中心位置。国内在设计校长领导力模型时,应注意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尽管近年来对校长领导力研究不断引进新的理论和概念,但仍要归根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国外校长领导力评价体系中,并不是评估学生学习目标的是否存在,而是关注学校目标的质量,即高标准和严格的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Purkey和Smith(1983)提出对所有学生的高期望,包括清晰的和公共的标准,是缩小学生学习成绩差异以及提升全体学生整体成绩的关键。
(二)校长领导力评价系统直接作用—校长绩效反馈
美国校长领导力评估对学校领导者提供终结性和形成性反馈。以VEL-ED系统为例,确定和发展有效的学校领导者是学校系统的首要任务。评估结果可以成为区内和学校社区间强有力沟通工具,领导力评估结果能够帮助所有的利益相关明确学校及其领导者面对的共同目标,造诣和挑战,反过来,又形成了集体问责的环境,促使校长对自身行为负责。从美国校长领导力评价系统研究来看, 可以将这种问责分为外部和内部的问责制度。外部问责指从学校外部和当地社区出现的对绩效的预望。内部问责基于对个人责任的实现。Hanushek和Raymond(2004)研究认为州的问责系统的力量与学生成就之间呈正相关。笔者认为有效的校长领导力评价能够测量出校长领导力的成熟水平,找出校长存在的优势与劣势,使校长更好地认识自己。相对于我国现有的关于校长领导力研究,美国校长领导力评价给我们的研究只出了一个出口,理论的充实最终要投入到实践中,将研究运用到我国校长领导力测量中,推动校长领导力绩效测评,不仅可以帮助校长成长,还可以改善校长选拔及任用。 (三)校长领导力评价系统具有可测性—360度评价方法
美国采用360度评价的方式,通常让校长本人、校长的领导、教育局的领导和学校全体教师来进行评价。评价基于两个维度,一个是领导力来源证据,另一个是领导力实施程度。这样保证了测量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基于我国社会环境,笔者认为我国在实行校长领导力评价时,应将同行评价引入到评价测量中,因为我国学校设置具有高度相似性,与美国一州一法律的现实不同,同行之间既能及时发现不足,也能互相学习优势。而且同行评价也是外部评价的一部分,有利于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在国外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与学校的经费及其他建设联系紧密, Bryk和Schneider (2002) 认为校长角色的核心即是在学校内外部建立信任和以学习为中心的良好关系。邓正容(2010)的研究表明新西兰的校长领导力评价将关系置于中心,他们认为能够处理好这些关系的校长,就是值得信赖的,因为校长关心、尊重他人的需求,并能信守承诺。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校长与外部保持良好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学校发展,也将校长工作展现给社会,便与社会监督、反馈。
总之,我国校长领导力评价仍处于初级阶段,正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在这一阶段需要我们在经验借鉴中摸索前进,这不仅要求校长自身要不断努力达到“专业成熟”,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对校长领导力评价能够重视起来,切实推进校长领导力评价,使之制度化、常态化,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校长领导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姜美玲, 陈静静, 吕萍. 学校内涵发展中的校长领导力——对上海浦东新区331名正职校(园)长的调查分析[J]. 全球教育展望, 2010, 8: 016.
[2]马龙海. 大学校长领导力体系构建的探索性分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11): 14-20.
[3]马龙海. 当代大学校长领导力实现的环境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09 (008): 63-65.
[4]Robinson V M J, Lloyd C A, Rowe K J. The impact of leadership on student outcomes: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leadership types[J].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08, 44(5): 635-674.
[5]J.墨菲等.范德堡教育领导力评估:以学习为中心的评估方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3:1.
[6]王胜. 如何评价校长的有效领导力?——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教育领导力评价系统简介[J]. 中小学管理, 2007 (12): 9-11.
[7]Purkey S C, Smith M S. Effective schools: A review[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983, 83(4): 427-452.
[8]Hanushek E A, Raymond M E. The effect of school accountability systems on the level and distribution of student achievement[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004, 2(2‐3): 406-415.
[9]Bryk A. 8: Schneider, B.(2002)[J]. Trust in schools: A core resource for improvement. New York: Russell Sage.
[10]邓正容. 促进校长领导力发展——来自新西兰的经验与启示[J]. 现代教育论丛, 2010, 12: 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