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人单位的需求看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50964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使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能够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本研究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IT类用人单位的英语使用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应当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方向应发展,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职业英语和专业学术英语技能的培养。基于专门用途英语的IT专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应当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
  【关键词】用人单位;职业英语;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
  
  一、引言
  近年来,为了使研究生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加大了研究生培养类型和结构的调整,将更多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面对各个行业对职业型、实践型和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和研究生教育改革,高校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如何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及时做出调整和改革,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多年来,大部分院校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强调的是英语的基础能力和学术性,对英语在实际的工作中的使用情况及不同行业对英语的实际需求很少考虑,导致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实际需求脱节,难以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我们应当多从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角度,审视和思考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目前,IT行业正在步入国际化的轨道,需要精通IT技术和英语的复合型人才,IT类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士的实际英语综合技能,对提高我国IT行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有密切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技能的实际需要,掌握研究生英语教育的第一手资料,本研究以IT类行业为调查对象和研究的突破口,旨在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和IT从业人员英语水平和技能的实际需要,从而进一步明确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制订符合实际需求的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1.调查对象
  本研究向北京、西安等地的IT类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6份。调查单位涉及国企、机关事业单位、三资企业、民营企业,见表1,其中包括中国移动、北京联通、微软、爱立信、华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等知名企业事业单位,样本有一定的代表性。
  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集中在四个方面:1)用人单位对录用的研究生英语水平的要求;2)IT工作环境下的英语使用情况;3)对从业人员的英语技能满意度;4)对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建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招聘的研究生英语水平的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IT类用人单位英语对招聘的研究生的英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拥有英语四、六级证书是应聘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的一个基本条件,但是已经不足以成为毕业生进入知名IT企业、事业单位的敲门砖,应聘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应用能力。很多用人单位对多种英语能力提出要求,平均有69%的用人单位要专门测试应聘者的听说能力,进行英语面试,而这一比例在三资企业达到100%,远远高于其他性质的单位。关注英语读写和翻译能力的单位比例相对较少,但是一些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还要同时考察应聘者的读写译的能力。见图1和表2。
  2.实际工作中的英语使用情况
  (1)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英语使用频率
  关于是否需要在工作中经常使用英语这个问题,71%的用人单位给与了肯定的回答。所有被调查的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表示要经常在工作环境中使用英语,英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职场交流工具。虽然国企和部分事业单位表示不需要经常使用英语,但是同时指出,英语的使用频率与具体的工作岗位关系非常大,某些工作岗位需要频繁使用英语。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
  (2)不同层级岗位的英语使用频率
  表3的调查数据用频数显示,如果不考虑具体的单位性质和工作岗位,IT类行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平均英语使用频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如表3所示。可见,IT类行业的各个层级的管理和从业人员都需要经常用英语获得资讯和进行技术或商务沟通。
  然而,不同类型的单位和不同岗位对英语的需求及使用频度是不同的。事业单位和国企的高层管理人员经常使用英语的频率明显低于三资企业和民企,分别只有3.8%和33%的单位表示,高层管理人员经常使用英语,而这项在三资企业达到90%,在民企达到56%。
  从不同层级的工作岗位看,高层管理岗位对英语的使用频率最高,中层管理岗位次之。中高层管理者的日常业务活动通常会涉及和国外企业、协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的沟通,使用英语的机会较多,流利的英语自然显得格外重要。其次,一线岗位中除了客户服务部门,其他从事国际业务、市场销售和技术研发的人员都需要较高程度的英语技能。这些岗位多为研究生初次就业的岗位,不仅英语要求的起点高,还需要他们在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职业英语技能,以尽快晋升到中高层岗位。
  (3)工作环境中各种场合对英语技能的使用情况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在IT环境下使用英语的情景和场合主要包括接待外宾、出国访问、对外业务联系、英语信函、翻译专业资料、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写英语报告、论文以及用英语进行技术交流探讨等方面。问卷采用五点量表,调查上述工作情景中所需要用到的英语技能的重要性,“5”表示重要性最高,“1”表示重要性最低,调查结果用均值的形式表示,均值越大,重要性越高,见表4。
  调查表明,所有选项的均值都在3.52以上,说明这些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广泛的使用需求,其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表4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的技能重要性也存在着差异。总的来说,几种技能的重要性排序是说、读、写、译。其中,“一般的口语交流技能”均值最高,达到4.63,被认为是使用频率最高、也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其次是“阅读中快速查找信息能力”(4.41)和“专业英语交流技能”(4.37),这两项与IT从业人员使用英语的实际相吻合,他们经常需要阅读大量的文本资料,从中迅速地查找和提取有用的信息,同时专业技术英语在工作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提示我们在组织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专业技术英语和职业英语,增强英语的实用性。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英语词汇和知识”被认为是进行专业交流和专业翻译的重要基础,其重要性甚至排在翻译理论技巧和写作技能之前,体现出IT职业中专业技术英语的特殊地位。重要性靠后的几项技能集中在学术英语方面,如各种写作技能(普通英语写作、应用文写作、英语报告论文写作)、演讲技能和翻译技技巧,翻译技巧均值最低(3.52)。这些重要性偏低的技能恰恰是很多学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最主要的内容,说明IT类专业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的英语使用情况既有共性,又不尽相同。调查显示,国企对学术英语技能,如英语论文、报告的写作能力最看重,而认为一般的写作能力最不重要。事业单位虽然把一般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排在首位,却把同样属于口语能力的演讲技能排在末位。三资企业和民企的情况大致相同,均非常看重一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专业英语交流技能,而不看重论文报告写作能力及一般的写作能力。这些不同单位的不同需求提示我们,研究生的英语教学应该考虑到用人单位需求的共性和多样性,兼顾各方需求,灵活设置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
  3.对从业人员的英语技能满意度
  表6是用人单位对IT从业人员英语技能的总体评价。从调查结果看,满意度均值处于3.06到3.86之间,说明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总体英语水平基本满意,但是距离用人单位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
  被调查者最满意从业人员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翻译专业资料时具备的专业词汇知识,这反映出毕业生在长期的英语学习中已经练就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在大量的项目文档、专业资料中快速寻求和总结关键信息,同时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专业英语词汇,能够较好地掌握IT专业词汇的更新。另一方面,这个结果也说明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重点不能放在传统的精读、词汇讲解等方面,应当把课堂时间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交流能力和职业英语水平。
  “英语演讲能力”是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最不满意的英语技能,其次是“写英语论文、报告能力”和“专业英语交流技能”。前面的调查结果虽然显示用英语进行演讲或发言(presentation)的技能和英语论文报告的写作能力在工作中不算重要,但是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这两项技能最不满意。IT从业人员在这些英语学术能力上存在较大的缺陷,说明在教学中我们还应适当地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而从业人员专业英语交流技能的欠缺再次凸现出发展IT职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在校学生需要同时掌握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必要的专业英语和职业英语。
  4.对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建议
  口语能力是用人单位最期望毕业生提高的技能,100%的用人单位建议开设日常英语口语课,因此,研究生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大力加强听说技能特别是日常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调查还显示,专业技术英语也是用人单位最期望研究生提高的方面之一,89%的用人单位表示应当开设IT职业英语或通信英语等课程,以便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学到真正能在未来实际工作中派上用场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实际技能,从而缩短毕业生到岗后的适应期。大多数用人单位还希望在提高口语和职业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学生夯实语言基础,稳步提高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调查中,部分用人单位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提出了建议:一要注重对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技能提升,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业英语培训,拓展与行业相关的英语技能。二要形成一个研究生英语的合理教学结构,在打稳英语基础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交流技能,二者形成良性互动。
  四、结论与建议
  对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查分析揭示了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与专业技术和工作相关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研究生英语教学应当突出英语的实用性、专业性和职业性,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一点正是外语界眼下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即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与英语教学的发展。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不同,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and Waters 1987)[1],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科技英语等。ESP又可分为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EAP)和职业英语(English for Professional/Occupational Purpose;EPP/EOP)。英国语言学家Stevens(1988)[2]提出ESP教学带有四个根本性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称相关;(3)词汇、句法、语义和语篇分析上,重点放在那些和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4)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这些特征揭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专业性。
  近年来,国内的很多专家(蔡基刚,2004,秦秀白,2003)[3][4]认识到专业英语和职业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大学英语的重心应逐渐向ESP教学方向发展,ESP课程应当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2002年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草案》也提出要“加强实用英语的训练,将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在大学英语开始向ESP侧重和过渡的背景下,研究生英语教学不能再简单重复大学英语、甚至是高中英语的通用英语和基础英语,更不能在专业英语和职业英语方面落后于大学英语。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应当及早进行结构性改革,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和重点,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缩小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与实际的工作英语之间的差距,探索出适合研究生阶段的ESP教学。
  基于本次调查的结果,笔者对IT类专业研究生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教学改革方案。
  1.教学目标
  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学术型研究生的英语教学目标没有大的区别,定位模糊,英语课程大多以提高基础英语水平和学术英语能力为主要目标,专业英语和职业英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来,教学界倾向于将研究生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术表达能力和专业交流能力方面,即强调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周梅,2010,贾国栋,2006)[5][6]。但笔者认为,还应进一步区分针对两种类型研究生的教学目标,分别侧重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鞠玉梅(2006)[7]指出学术英语旨在帮助学习者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与开展学术研究,其学术性较强,而职业英语为学生就业需要做准备,其实用性强。以IT类专业为例,针对两种类型的研究生的英语教学应当均应高度重视实用技能的培养,对学术型研究生着重培养学术表达交流能力,而对应用型研究生则应以适应岗位需求为目标,更加重视专业英语和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和职场工作中的英语应用能力。
  2.课程设置
  考虑到用人单位需求的多样性和学生英语水平和个人兴趣的差异,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出层次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首先,课程设置上不能搞一刀切。针对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对英语学术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的不同需求,可以开出两大系列课程模块:学术类英语课程(如论文写作、国际会议交流等)和专业职业类英语课程(IT英语、办公商务英语等),并将不同的课程模块与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的英语学习相匹配,体现出各自的重点和特点,而不是混淆两类研究生的培养性质。学术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言基础训练,基础英语教学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必备条件(刘法公,2003)[8],因此,第三个课程模块应当是基础英语类课程,包括基础写作、口语等通用课程。但是基础类课程不应孤立存在,应当与前两类课程有效衔接和融合,将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延伸,将语言学习和专业学科内容相结合,(周梅,2010,刘法公,2003)。此外,如果受到教学时间和师资不足的制约无法保证所有课程开展的话,应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首先删减那些对未来工作影响不大的课程,如翻译和演讲技能。
  其次,课程设置应灵活,有弹性,以促成学生灵活选课、教师灵活授课的局面。1)每个大的课程模块里包括各种涉及听说读写技能和专业的课程,除了一部分必修课之外,允许学生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在模块内或跨模块进行个性化选课,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2)由于IT专业的英语实用性很强,同时,非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具有灵活性,与特定岗位的职业技术能力要求更加匹配(廖湘阳,2010)[9],可以考虑学校与企业、实习单位合作,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完成部分课程(如职业英语、专业交流英语)的学习,以便尽早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接轨。3)公共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共同参与诸如学术论文写作、国际会议交流、专业报告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专业和英语两个方面给提供帮助。
  3.教学内容
  针对IT类专业的ESP英语教学不能等同于专业教师讲授的双语课程或专业英语课程,前者侧重语言方面的,而后者主要是专业(蔡基刚,2004)。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不必强调专业知识,而是强调专业英语技能。教学中选取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到内容或真实的场景,紧密围绕行业和企业对英语技能的要求,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与专业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例如,阅读材料可以选取IT类技术人员经常阅读的技术文献、产品说明等文档,重点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快速阅读、快速查找信息和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和掌握专业词汇特征、篇章结构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分析句子语法结构、讲解单词、做阅读理解等传统的练习。听说课教学内容同样可以以IT工作中进行技术交流、工作报告、客户服务等真实的场景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讨论、发言等活动操练专业交流口语技能。
  4.教材建设
  目前,为IT类专业量身定做的英语教材严重不足,现有的一些教材和其他专门用途英语(ESP)教材一样存在诸多不足,最主要的问题是大部分教材是知识介绍性的,对学生交际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不够(梁雪松,2006)。笔者认为,适应IT职业英语需求的研究生英语教材的编写必须改变以往与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雷同和重复的编写思路,突出IT专业和行业的特色,突出英语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上注重真实性、实用性和职业性,教学方法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具体来说,IT类英语的教材应开发出IT学术英语和IT职业英语两大系列,在这两大系列中进一步分出软件类、硬件类、通信类、网络类课程和与之相配套的听说读写课程。眼下最紧迫的任务是开发出口语和阅读教材。
  总而言之,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方向发展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高校、用人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作实际需求,共同研究、深入探讨、制定对策,重新规划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毕业后实际需要的英语技能,切实提高毕业生英语技能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 and Water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St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A].In Trichoo M.(ed.)ESP:State of the Art[C].Singapore:SEAMEM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1988.
  [3]蔡基刚.ESP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4]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
  [5]周梅.ESP: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发展方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67-71.
  [6]贾国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潜在影响[J].中国大学教学,2006(4):
  51-52.
  [7]鞠玉梅.国外EAP教学与研究概览[J].外语教学,2006(3)
  [8]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31-33.
  [9]廖湘阳.非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路径与重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21-25.
  
  项目基金:北京邮电大学青年科研创新计划专项课题(编号:2011RC1108)。
  
  作者简介:郝劲梅,女,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其他文献
一、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发展历史  安图县人力资源市场最初成立于1993年,当时根据新时期劳动就业工作形式的需要,在就业局二楼增设了“劳务市场”,总面积为40平方米,主要受理: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待業登记、工资审批、用工管理等业务。1999年在“劳务市场”加挂了“再就业服务中心”的牌子,主要受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登录、下岗失业人员管理、再就业服务等项业务。2003年,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
期刊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并从政府,学校、大学生本身三方面提出解决就业难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一、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此次调查,在对河北省人才市场2011年第一季度运行数据进行详细汇总、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问卷的形式,共调查大学毕业生772人,用人单位13家。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应届毕业生467人,占6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岗”教师已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招聘“特岗”教师是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一项深受全区各族人民拥护的“民心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利教利农的重大举措。新疆实施双语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是自治区创新教师补充机制的伟大实践,极大地改善了自治区农村学校的师资状况,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对推进新疆教育跨越式发展、对推进新疆双语教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思维、更新观念,寻求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实践;宿舍文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因此,对大学生思想
期刊
【摘要】就业是知识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作为高学历与高就业期望值,同时又处于起步阶段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如何适应当前国际国内变幻莫测的新变化和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积极调整心态和就业策略,确立新目标,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职业规划路线,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职业发展能力提升的根本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长远性、高视角审视和规划人生职业发展目标,多渠道广领域拓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高校大学生中人际交往的困境典型“双重性格”的实质,简要分析了其起因和影响进行,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三个易于操作的解决方式,以提高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人际交往;双重性格;高校大学生    一、“双重性格”的实质  双重性格的在医学的解释是:正常人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或更多的思维方式。其中,各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其他思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完全独立运行。  本文所探
期刊
【摘要】“钱学森问题”和“钱学森世纪之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什么中国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在钱老看来这和我国办不出特色大学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研究钱老求学之路当中的人生启示,对于认识我国不能办出特色大学的原因,并提出建设特色大学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和杰出人才的培养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特色大学;杰出人才;钱学森世纪之问    钱学森是中国
期刊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的一生的发展和成功意义重大。该文通过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调查和分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和学院生涯课程质量,旨在找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服务水平和个性化指导提供实证依据。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大学生;数据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决定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职业
期刊
【摘要】高校科技创新活动在越来越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本文主要从科技创新活动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论述了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为推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活动;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推动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纲领,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紧密结合新时期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际,切实加强统一领导,对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神进行了总体要求和安排部署,形成了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并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途径、形式和工作机制进行创新,扎实、有效地做好了新时期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