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明夫妻最近喜得千金,他们非常高兴。孩子9个月的时候,夫妻俩带着孩子去体检,被告知孩子有因铁缺乏导致的营养性贫血。夫妻俩有点懵,家里条件并不差,喂养孩子选的是最好的奶粉,怎么会有营养性贫血呢?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
调查发现:我国7个月至7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高达7.8%,婴儿患病率为20.5%,显著高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农村儿童缺铁性贫血总患病率为12.3%,显著高于城市儿童的5.6%。由此可见,缺铁性贫血在我国的发病率并不低,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怀孕期间妈妈体内的铁会输送给胎儿。如果妈妈体内的铁不足,或者双胎、多胎妊娠,均可导致胎儿先天铁不足。其次,父母缺乏婴幼儿喂养知识也是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比如长期单纯母乳喂养而没有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或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未使用铁强化配方乳导致铁摄入量不足等。第三,不合理的饮食搭配、儿童挑食或者患有胃肠疾病,均可影响铁的吸收。第四,婴儿和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快,对铁的需求量大,如果未及时添加富铁食物,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第五,体内任何部位的长期慢性失血均可导致缺铁,临床最常见的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如牛奶过敏、消化道息肉、钩虫病等。
筛查 饮食 有效防范小儿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常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可出现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患儿体能、智能发育障碍,免疫力下降等,筛查可有效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造成的危害。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现状,仅建议对缺铁的高危儿童进行筛查,包括早產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4~6个月仍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者,不能母乳喂养的人工喂养婴儿,以及单纯牛乳喂养婴儿。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在出生后3~6个月内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其他儿童可在9~12个月时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具有缺铁高危因素的幼儿,应每年检查1次血红蛋白。
正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从源头上做起,妊娠妇女应加强营养,摄入富铁食物,从妊娠第3个月开始,按元素铁60毫克/日口服补铁,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400微克/日)、维生素和矿物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接受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应从2~4周龄开始补铁,每日剂量为1~2毫克/千克体重元素铁,直至1周岁。人工喂养的婴儿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一般无需额外补铁。牛乳含铁量和吸收率低,1岁以内不宜采用单纯牛乳喂养。足月儿应尽量坚持母乳喂养4~6个月,并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必要时可按每日1毫克/千克体重元素铁的剂量补铁。幼儿应注意食物的均衡和营养,纠正厌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鼓励多进食蔬菜和水果,促进肠道铁吸收。
食物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吸收率也较高,可达15%~20%。动物肝脏是预防营养性贫血的首选食品,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且易被人吸收。婴儿从6个月开始就可喂食猪肝泥,鸡、鸭肝也是不错的补血食品。瘦肉、蛋黄、猪血、鸡鸭血均含有丰富的铁,加工方便,适宜儿童食用。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每100克黄豆含铁8.2毫克,但吸收率比较低,只有7%左右,所以补铁还是宜选择动物性食品。
专家简介
潘志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常见内科疾病、慢性疾病的诊治及体检计划的制订。
专家门诊:周五上午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
调查发现:我国7个月至7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高达7.8%,婴儿患病率为20.5%,显著高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农村儿童缺铁性贫血总患病率为12.3%,显著高于城市儿童的5.6%。由此可见,缺铁性贫血在我国的发病率并不低,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怀孕期间妈妈体内的铁会输送给胎儿。如果妈妈体内的铁不足,或者双胎、多胎妊娠,均可导致胎儿先天铁不足。其次,父母缺乏婴幼儿喂养知识也是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比如长期单纯母乳喂养而没有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或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未使用铁强化配方乳导致铁摄入量不足等。第三,不合理的饮食搭配、儿童挑食或者患有胃肠疾病,均可影响铁的吸收。第四,婴儿和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快,对铁的需求量大,如果未及时添加富铁食物,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第五,体内任何部位的长期慢性失血均可导致缺铁,临床最常见的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如牛奶过敏、消化道息肉、钩虫病等。
筛查 饮食 有效防范小儿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常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可出现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患儿体能、智能发育障碍,免疫力下降等,筛查可有效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造成的危害。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现状,仅建议对缺铁的高危儿童进行筛查,包括早產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4~6个月仍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者,不能母乳喂养的人工喂养婴儿,以及单纯牛乳喂养婴儿。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在出生后3~6个月内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其他儿童可在9~12个月时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具有缺铁高危因素的幼儿,应每年检查1次血红蛋白。
正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从源头上做起,妊娠妇女应加强营养,摄入富铁食物,从妊娠第3个月开始,按元素铁60毫克/日口服补铁,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400微克/日)、维生素和矿物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接受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应从2~4周龄开始补铁,每日剂量为1~2毫克/千克体重元素铁,直至1周岁。人工喂养的婴儿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一般无需额外补铁。牛乳含铁量和吸收率低,1岁以内不宜采用单纯牛乳喂养。足月儿应尽量坚持母乳喂养4~6个月,并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必要时可按每日1毫克/千克体重元素铁的剂量补铁。幼儿应注意食物的均衡和营养,纠正厌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鼓励多进食蔬菜和水果,促进肠道铁吸收。
食物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吸收率也较高,可达15%~20%。动物肝脏是预防营养性贫血的首选食品,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且易被人吸收。婴儿从6个月开始就可喂食猪肝泥,鸡、鸭肝也是不错的补血食品。瘦肉、蛋黄、猪血、鸡鸭血均含有丰富的铁,加工方便,适宜儿童食用。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每100克黄豆含铁8.2毫克,但吸收率比较低,只有7%左右,所以补铁还是宜选择动物性食品。
专家简介
潘志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常见内科疾病、慢性疾病的诊治及体检计划的制订。
专家门诊: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