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春节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了大年初一,大姐在我们“本家人”微信群里贴出一张“医院告病人家属书”。内容概要:经院部决定,实施有条件地禁止病人外出和家属来院探望,并恳请各位家属、老人给予理解和支持。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蔓延,母亲的养老医院不能随意出入了。96岁的母亲,平时我们四个子女每天轮流去探望她半天,她从来不觉孤独。如此,她怎么办?她怎么想?她能忍受吗?
  大姐在微信群里发出医院通告,母亲也在我们的“本家人”群内。母亲耳重,但母亲眼明。如果她手机操作“不误”,想必看得到。大姐继续在群里对母亲写:“明天起家属不能探望了。妈妈,有事我们在微信上联络好吗?(医院的)阿姨让我放心,会照顾好你的。我们都忍一忍,相信时间不会太久的。”母亲当天不响,不应。我们有些心慌,和病房阿姨联系,侧面打听。阿姨回:“很平静,没事。”
  但毕竟没见到母亲的“手写真迹”,我们兄弟姐妹都有点忐忑。第二天(初三)上午11:02,母亲在群内的头像边跳出三个字:“后好好”。什么意思?老姐在微信上发去一堆慰问的话,要母亲把字打清楚,把床摇摇高,自己可以在床上动动手脚。母亲在10分钟里没反应。直到11:14,她发出一段文字,刷亮了我们眼睛:“明琍(我大姐),我睡了一个上午,现在精神好了,中饭也已经吃好了,菜是红烧肉蒸茄子丝,不错吧?你们也烧些好菜吃,饭后好好睡一觉,把身体休整休整。我们以后再谈了。再见!妈。”一字没错。
  哗啦,引爆了群,一大堆表扬扑上去。不但兄弟姐妹赞,连我太太也写上一段:“妈,您发的微信确实了不起,像大姐说的流畅又乐观。您已经中午饭吃好了,我们偷懒才刚刚起床,要向您学习,按时作息时间。”
  初四了,母亲一个上午没声响。下午2点48分,咕嘟跳上来一大段:“刚才阿姨要我起来,去走廊走两圈(平时在养老医院陪老人走路是我们家属的事情),已经走好了,水果也吃好了。已经在床上休息。今天中午的菜是一个大肉园(圆)和卷心菜,还不错吧?我都吃完了。这两天的大便是很正常的,每天一次。回(汇)报完毕。你们在家生活也很正常吧?念念!”一通“汇报”,连群里几个“第三代”都佩服,都翘起大拇指。
  在母亲和我们日日能够相见的时候,她最多发来几个简单的字和扼要的单句,我们回过去也有一句没一句。而在这几天,这些无法相见的日子里,我们和母亲,竟然互致起许多浓情的问候,表达出平时不会表达的情感。
  我們还惊奇地发现,96岁的母亲,会如此勤奋灵活地在手机上划拉出这么出色的文字,热切抒发对儿女们的爱意,发散出富有生活情趣的思想。而且,又一次,让我们见识到了,母亲遇上任何事情后的从容、淡定、乐观、无一丝焦虑的涵养。这还让我们记起,1988上海甲肝大爆发,我们家也有一人“中枪”。社会上恐慌,家庭内惊恐,而当时在医务单位工作的母亲,很镇定,要大家不必慌乱,各人做自己该做的事,立即隔离该隔离的人。骤起的风波,不久即告平息。
  在这样的母亲面前,我们还有什么可以焦虑和害怕?
  选自《解放日报》
其他文献
早晨刚醒,就听见手机微信在响,我晓得这是朋友在传有关疫情。掀开被子起身,趿着拖鞋走到窗前拉开窗帘,看见了窗外那张通红的笑脸,这便是曙光,无论人间风起云落,它总是笑着给人世希望。看见那一轮红日,我心安然,有它升起,这人世间便难藏黑暗,再黑的天,也有亮堂的时候。  打开微信,是今天一早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出的公告,逐项往下看,眼光落在我家乡咸宁市一栏上,差一点跳了起来。  我腊月二
韩国电影《寄生虫》从剧情上说,应以“那场大雨”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大雨之前,豪宅的主人朴社长、朴太太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多惠和多颂外出度假,为小儿子多颂过生日。而留守在家的女佣忠淑毫无顾忌地招来丈夫金基泽、儿子金基宇和女儿金基婷,主人一般地尽情挥霍着短暂“上流社会”的生活体验。其实,在金家四人中,忠淑是最后一个进入朴家的。在此之前,先是基宇受朋友敏赫之托接替出国留学的敏赫,为金家女儿多惠进行英语辅
虽然离开多年了,但我一到冬天,还是怀念家乡的土炕,怀念土炕的热炕头。  我更知道,热炕头是要续火添柴的,半夜还要起来加一层柴末末,俗称煨的。年轻人是没问题的,父母亲年迈了,怎能让他们半夜起来呢?所以近年来,我一到冬天就把父母亲接到郑州,让他们享受暖气。  父母亲长期生活在老家,生活习惯很难和城里人一致,所以我将新买的一套房子让父母亲住,我把生活必需品备齐,每天去看他们一次。  父母亲很满足,特别提
庚子年正月,为避疫情,居于家中足不出户。下厨,煮青菜,豆腐皮,肉炒香菇,吃得津津有味。午饭后习字,写一幅字:“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此句之由来,是唐代的一位高僧,百丈怀海禅师。百丈禅师年轻时,就与僧众一起“出坡”,從不间断。所谓“出坡”,即是在寺院干农活。百丈禅师倡导的是以农禅为生活,这当然会很辛苦,但他每日都是亲自劳动,不避苦累。后来百丈禅师年纪渐渐大了,每天依然跟大家一起上山下地,自耕自食。弟
荞麦播撒在西贝山村的东坡,早上醒来,男人提着裤子,女人端着尿盆上茅厕的时候,一眼就望见了那一道一道颜色,荞麦花开,家家户户的炊烟开始升腾起充满脂气的薰味来。就在几个月前,地里还是满目金黄的小麦呢。小麦收割不久,人们便撒上了荞麦。其实,在农民的心里,荞麦算不上一年的主口粮,但祖上说了:“有粮没粮,存荞麦几担。”祖上还说了,光绪三年,是荞麦延续了西贝山村的烟火。荞麦生长期短,没有属于自己的领地,只能借
立春前后,垄里开始耕作了。水牛拖着沉甸甸的犁具,垂头奋力向前。铁铧掀开沉睡一个冬天的水田,草腥气和着泥土味扑面而来。农人尾随其后。这时,田埂上常有几个孩童在挖荠菜。与犁田的农人一体,成为民俗画。  荠菜是皖西人暮冬至春时的节令菜。走在乡野间,时不时见几个小孩拿把挑铲或者小锄头,挎着筐箩,蹲在地上挑荠菜。荠菜有大小多种,故乡所生者甚小,一丛丛紧钉在地上,只能从土中将它们连根挑起,抖去泥土,放入篮子里
我的家乡在北方,秋去冬来,候鸟纷纷远去。冬天的北国,早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片肃杀景象。然而有一种鸟却无比顽强地对抗着严寒,从容不迫地生活着。它就是———麻雀!麻雀嘴短而粗壮,呈圆锥状,嘴峰稍曲。早些年,农家还都是土房,麻雀就以锐利的嘴巴为工具在檐头攒土做窝,生儿育女,一年又一年,待得悠闲而惬意。麻雀不畏严寒侵袭,每天一大早,东方的天际才见一缕曙色,他们就耐不住寂寞,纷纷钻出窝来,在树上飞来飞
紅姑娘别名红灯笼、灯笼果、挂金灯等,学名酸浆。红姑娘是我国历史上特有的药食草本野生水果。《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中记为:酸浆苫塞、清肺治肝、咽喉肿痛、热咳能安。  红姑娘的记忆,最开心的事就是那次去儿时伙伴小芳家玩。  我在小芳的院子里看花,看菜,看草,看蝴蝶翩跹,看麻雀飞起落下,看不远处青黛的南山像龙一样静卧,看高高的蓝蓝的天。院子没围墙,我们的叫闹声常常惊得从院前路过的大人跑来瞅瞅,看到是小孩
樟树纷纷落叶了,步道上,落上厚厚一层。环卫工人打扫着,发出“哗”“哗”“哗”的声响。树上还落下一些豆子一样的东西,紫黑色,踩一下,地上便印上墨点,这是樟籽。今春落下的这些樟籽儿,没人踏践,扫过之后,地面干净,往年的这个时候却不行。步道上干干净净,但阒寂无人。不一会儿,一辆大车轰轰隆隆开过来,载着像大炮一样的东西,向樟树上喷洒水雾,水雾中饱含浓浓的药味儿,樟树又纷纷飘落一些东西,地上又撒了一层。环卫
和一群退休的朋友饭聚。席间,聊及婚姻,骤然发现,处于“黄昏阶段”的婚姻,普遍面对着一个潜在的“小危机”。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从职场退下来后,和谐的婚姻竟“硝烟四起”。过去,夫妻俩为工作忙碌,很珍惜闲暇时的相处,见缝插针,分秒必争,大家都好似有谈不完的话。现在呢,手中有大把可供挥霍的时间,朝夕相对,原本以为如鱼得水,琴瑟和鸣,没有想到反而时起勃谿。甲气呼呼地说:“大事小事他都要查问,我简直烦得要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