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探析

来源 :领导之友·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5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京津冀城市群将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它承载着探索全国城镇化改革新路的重任。要统筹区域发展,河北省的重点在城镇化,关键在县域城镇化。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原有的片面追求速度规模的扩张式的传统道路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驱动力也应步入有序、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轨道,要避免无规划、无效率、无产业、无特色、无民生、无未来的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城镇化质量。
  [关键词]县域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
  一、引言
  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这被视为指导我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城镇化道路进入转型时期。回顾改革开放我国城镇化走过的历程,在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后,城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片面追求城镇化速度而忽视了城镇化的质量,使得我们再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遇到了许多障碍。土地财政矛盾突出,房价高企,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投入不足,政府债务负担严重,城市用水紧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城市“摊大饼”式的大规模扩张,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产业空心化,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难以发挥最大效用,导致城市运行效率低下。因此,在我国继续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关键时期,不仅经济结构要调整,产业要升级,社会要转型,同样,对于城镇化发展也亟待转型。原有的片面追求速度规模的扩张式的传统道路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驱动力也应步入有序、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轨道。这也是事关我国改革能否继续深化的关键环节,中国的改革一方面通过开放释放发展红利,另一方面通过城镇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对于河北省而言,既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又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是城镇化的发展与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并不相适应,与河北省拥有的资源禀赋不相匹配。长期以来,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一直滞后于工業化进程,而且城镇化率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反思河北省的城镇化道路,因此,河北省推进城镇化发展也面临转型。特别是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长期以来推而不动到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时候,河北省的发展战略有了重大突破,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京津冀城市群将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它承载着探索全国城镇化改革新路的重任。因此,河北省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放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来寻找答案。河北省要想融入京津冀的协同发展,重点在城镇化,难点也在城镇化。巨大的发展落差,如何在北京、天津巨大的吸附效应中有效对接,协同发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道路值得认真研究探索。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无疑是有别于传统的发展道路,既要改变粗放的发展模式,又要调整动力驱动,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符合实际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之“新”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强调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之“新”,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新型城镇化是以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第二,新型城镇化是速度适中,规模适度,质量优先的城镇化,既不追求高速率的增长,又不强调城市无序大规模的扩张,而是着重提高城镇化质量,保持稳定、有序、科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状态;第三,新型城镇化是“双驱动”的城镇化,摒弃单纯依赖土地红利、人口红利、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的驱动发展,转变为依靠“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双重动力来发展,即在原有的要素驱动基础上,实现土地集约、劳动力素质提高、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优化,技术创新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城市智能发展,由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转向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第四,新型城镇化是同步和谐的城镇化,既实现与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同步发展,又实现经济、政治、社会、生态、人文的和谐发展;第五,新型城镇化是群落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不是单一城镇孤立式的发展,而是与区域经济高度融合的发展,是以城市群为重要发展形态和载体,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二)新型县域城镇化之“新”
  新型县域城镇化是在县域范围内的城镇化,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主战场。县域城镇化是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表现为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县域城镇的集中,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移动,农村的生活方式有所转变、农业的生产链条开始向工业和第三产业延伸。县域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与城市融合,城乡二元结构将不断弱化,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相互辐射。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受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县域城镇化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特色立镇、产业立县、经济活县、品牌强县、企业富县、生态绿县。新型县域城镇化就是要在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同步推进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以及社会保障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城镇化,要形成“多轮驱动”内在机制,尊重现有的乡土文明,实现城镇化内涵式发展。
  三、河北省在推进
  县域新型城镇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河北省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2001年以来,河北省城镇化战略快速推进,城镇化率快速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差距。河北省的人口城镇化率从1990年的14.36%提高到2013年的48%,虽然与全国相比还存在差距,但差距在逐步缩小,2000年河北省人口城镇化率为26.08%,同期全国为36.22%,二者相差10余个百分点;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3.73%,河北省与其相差5.73个百分点。相对于工业化水平和非农化水平,河北省的城镇化发展滞后。2012年,河北省的工业化率为52.69%(未剔除建筑业),而城镇化率为46.8%,滞后5.89个百分点。随着河北省经济的发展,2011年全省县域城镇化率整体得到提高。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我国现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从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水平来看,京津冀的城镇化整体水平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从河北省所处的京津冀区域发展来看,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与京津两地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截至2012年底,京津冀区域城镇化率达到58.93%,其中,北京人口城镇化率为86.20%,天津为81.55%,河北只有46.80%。北京和天津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而河北不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未达到城镇化中期水平。三地之间巨大的落差严重制约了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河北省并没有因为环京津而受到辐射作用,反而因巨大的虹吸效应使其发展缓慢。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三地融合便成为该区域重要的发展任务。如何统筹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缩小差距,在城市群的发展背景下,定位城市职能,布局产业分工便成为三地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推进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既是河北省有效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切入点,也是河北省下一轮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更是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二)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河北省要推进城镇化发展关键在县域城镇化。河北县域总面积占全省的94%,河北省县域城镇化面临着资金短缺、土地制约、县域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薄弱等突出问题。县域城镇化被称为城镇化进程的最后一公里,不仅支撑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与改革,承载着农村现代化的重任,更是连接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重要纽带。在大中城市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后,城镇化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未来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怎么走,发展县域城镇化将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为此,县域新型城镇化道路一定要有别于传统的粗放式的发展道路,要改变路径依赖,改变单纯的数量扩张的发展模式,坚持以人为本,顺应规律,因地制宜,合理推进,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中国进入改革攻坚、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避免陷入发展的误区。
  1.避免无规划的城镇化。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进程中,一些城市为了急于求成,大搞规模建设,特别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及有效监督,导致城市大拆大建,完全违背了城市发展的规律。没有科学规划的城镇化不仅不能提高城镇化质量,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盲目的城镇建设只能成为“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大拆迁、大造城、大上项目等“大手笔”的城市建设背后是“长官意志规划”“利益驱动规划”,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既损害了城市功能的发挥,又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被城镇化的农民不仅没有享受像市民一样的待遇,反而被迫接受高成本的生活。因此,城镇化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适应实际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定位。
  2.避免无效率的城镇化。近三十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粗放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重复建设,严重浪费,伴随着高耗能是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进一步加大了资源供给的压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加剧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紧张关系,不利于城镇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高速率的城镇化建设主要是依靠土地的快速扩张支撑的,土地城镇化过快增长的背后是利益驱动,结果涌现了大量的“空城”“鬼城”“睡城”。建设用地大规模扩张消耗了大量的农业耕地,浪费了土地资源,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还污染了城市环境、破坏了农村的生态。因此,只看重人口城镇化率的粗放式的城镇化亟待转型。
  3.避免无产业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必须实现产城融合,通过产业的聚集来实现人口的聚集,带来就业。而目前的城镇化对产业的重视不够,没有协调好推进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虽然建设了大量的产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但没有产业支撑,难以让转移来的人口进得来住得下。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性是建立在产业发展可持续性基础之上的。没有产业的支撑,就难以完成城镇化,更难以实现人的城镇化。只有产业的持续发展,才能有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才能带来城镇的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粗放式的产业发展模式无益于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須协调产业与城镇发展,既发挥资源优势,又尊重产业发展规律,使它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
  4.避免无特色的城镇化。没有特色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之后,高楼林立,虽然看似现代感很强,但缺乏人的归属感。“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快速的城镇化进程逐渐吞噬着原有的历史资源。旧城改造,推倒原本具有独特历史文化韵味的古建筑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类似这样的城市化建设屡见不鲜。拆掉原有的历史古迹,取而代之的一些仿古建筑、假文物、伪古迹也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严重破坏。一个城市的生命力不是“千篇一律”“千城一面”,而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对现有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历史遗存的保护继承。因此,有特色、有个性、有文化的城市才是现代文明焕发生机的有效载体。
  5.避免无民生的城镇化。城镇人口机械式地增长,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迁移,促进了城镇化,二元城乡结构变迁过程中形成的农民工群体已成为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进城不落户,农民不是不愿意放弃农业户口,而是不愿意放弃附着在户籍上的土地所带来的收益。与此同时,农民工进城又不能享有同市民一样的福利待遇,双重因素使农民工很难真正融入城市。城镇化应该由规模化向人口市民化转型,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城镇化,这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所在。而要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就必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6.避免无未来的城镇化。快速的城镇化吞噬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城市生存环境恶化、农村生态严重破坏已经制约着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快速增长的城镇化人口、消费需求与有限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迫在眉睫。我们推进城镇化建设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资源、环境为代价,既要乡村富裕,又要乡村美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四、河北省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城镇化将进入从追求“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的关键阶段,破解瓶颈制约,突破发展难题,推进县域城镇化将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县域经济的活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群,河北省必须找准定位,合理布局,重点突破,优先发展。河北省县域总面积和总人口分别占全省的94%和83%,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是制约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因此,推动河北省县域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是促进河北省“四化同步”,缩小区域一体化差距的有效路径。
  (一)更新观念,科学规划
  新一阶段县域城镇化的发展首先要做到更新观念,必须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的作用。既要破除思想误区,转变观念,又要尊重本地的发展实际,不能照搬照抄,盲目跟风。一定要破除大拆大建、大搞工业项目等脱离本地发展实际的思想误区,要根据县域发展的特色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一定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规划,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准确定位,产业规划要因势利导,符合实际。不能一味地追求城镇化率,要切实从人的城镇化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引领,尊重环境承载容量,资源承載能力,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基础设施,准确定位城市功能
  在京津冀区域内,河北省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特别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是河北省推进县域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城乡一体化顶层设计,完善交通、水利、环卫、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模式下,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同时必须尊重城镇的县域特色来准确定位城市功能,既满足城镇发展需求,又要提高城镇与环境的综合承载力。
  (三)构建合理的城镇群体系
  河北省县域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可以依托城市群的辐射带动,构建合理的城镇群体系。围绕京津冀城市群,重点打造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都市群和沿海城市带,加强中心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心镇、重点镇,强化其与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县城的互动协调发展。优先发展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中小城市,在缩小与京津发展差距的同时,坚持集约高效、质量优先、完善功能、突出特色,要进一步推进河北省区域内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四)合理布局产业,强化产业支撑
  河北省城镇化动力不足,关键在产业支撑不强。合理的产业布局,才能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才能为县域城镇化提供动力支持。河北省产业结构偏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品牌不强,产业竞争力偏弱是制约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县域主导产业缺乏与特色、优势资源的有效结合,产业集群很难发挥集聚效应。在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河北坝上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现代生态农业、养老产业、休闲旅游业;在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要重点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同时要注重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扩大服务业比重,通过就业带动城镇化发展。
  (五)坚持以人为本,稳妥推进县域城镇化
  城镇化的核心在人,县域城镇化的核心在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在推进县域城镇化的进程中,决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依法享有农村土地权益;畅通农民表达其诉求的渠道,妥善处理农地矛盾;完善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公平享有市民待遇,才能确保农民进得了城,住得下来,真正实现农民市民化。
  (六)坚持集约、绿色、低碳的生态城镇化
  河北省的县域城镇化道路决不能重复传统的粗放式的发展道路,牺牲环境式的发展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城市雾霾、道路拥堵、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严重影响了城镇化质量。在资源能源约束加大的条件下,必须坚持集约、绿色、低碳的生态城镇化道路。
其他文献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治国理政过程中不断强调权力建设、制度建设、理想信念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等问题发表了系列讲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廉政建设、法治建设、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全面推进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政治伦理思想是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价值理念
期刊
[摘 要] 西柏坡时期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奠基时期。伴随着新政协运动的推进,西柏坡不仅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决策中枢所在地,也是各民主党派代表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凝聚智慧、协商建国,筹备和酝酿新中国各项法律制度的所在地。周恩来与民主人士的李家庄座谈展现了新中国法制建设筹备中的智慧协商;毛泽东与米高扬的谈话奠定了新中国法制建设筹备中的框架雏形;华北人民政府的运行探索了新中国法制建设筹备中的协商实践;新政协筹备会
期刊
[摘 要] 当前将城市生活方式作为城市型社会判断标准而开展的相关研究非常少,因此本文选取了引领生活前沿的期刊《三联生活周刊》作为对象,对其2009-2014年期间的文章文本进行深入的内容分析。结果显示,当前中国城市型社会生活方式呈现四种重要特征,即信息技术高调引领、建筑家居附加值持续升级、休闲尚奇和体验化、别样生活选择倍受推崇。据此提出通过信息生活的合理拓展、智慧生活的精致提升、持续行动改变生活、
期刊
自2015年11月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都在积极部署和推进该项工作,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有了新认识,但对于到底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尚未达成共识。理论上,专家学者积极解读,但理解上有很大差异;实践中,作为推进此项改革主力的各级干部,很多人对此也不甚理解。各地政策执行不一,比较混乱。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正确的态度是,
期刊
[摘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的重要思想。坚定“四个自信”,应正确理解和把握四大辩证关系:坚定“四个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改革开放前后两段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与社会主义的一般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坚定“四个自信”与坚持对外开放
期刊
[摘要]作为政府面对信息化时代经济社会发生深刻转变的战略调整与应对举措,“互联网+政务”通过重构、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体系,推进了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浙江政务服务网作为浙江实施“互联网+政务”的主要载体,在规范政府行为,优化政务服务供给,提升政府整体绩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其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为此,需要加强统筹协调,明确目标功能;加快资源整合,完善服务内容
期刊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政治核心作用不强,党群干群关系有待改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党建工作文牍化、形式化。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着眼于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党组织班子建设、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等方面。  [关键词]农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启治国理政新实践。《知之深爱之切》《摆脱贫困》《之江新语》《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重要著作,是习近平在正定、闽东、浙江和中央工作期间发表文章和讲话的选集。这些作品为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探赜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源泉及形成的历史轨迹提供了鲜活的蓝本。以习近平著作为基础,以不同历史阶段为标志,尝试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蕴蓄
期刊
[摘要]常州乡村红色文化遗产众多,本文依据常州乡村红色文化遗产的分类及其价值,分析常州乡村红色文化遗产旅游价值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内的红色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常州乡村红色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利用模式可以采用休闲旅游度假区、生态农业观光园、红色文化体验区、红色文化主题公园等模式,最后提出常州乡村红色文化遗产旅游价值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美丽乡
期刊
[摘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遵循,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规律进行了深刻揭示,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坚持思想建党全面从严,构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政党文化生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具有马克思主义特质的执政党文化建设;深刻把握现代政党执政规律,加强秉持现代执政理念的执政党文化建设;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加强融汇中国文化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