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3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出版数量以及图书馆馆藏数量逐年增多,中国文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传播力不强仍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最大痛点。中国网络文学欧美热为研究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我们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再度思考。
  【关 键 词】中国文学;网络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传播力
  【作者单位】郭竞,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文学的翻译出版是中华文化“走出去”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它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消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几年来,中国文学在“走出去”的进程中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麦家的《解密》、姜戎的《狼图腾》、刘慈欣的《三体》、余华的《黄昏里的男孩》、吴明益的《复眼人》等在国外热销,同年阎连科获得弗兰茨·卡夫卡奖。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出版数量以及图书馆馆藏数量也逐年增多,中国文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扩大。然而中国文学在“走出去”的效力上与欧美等文化输出强国还存在较大差异,其最大的表现之一在于我国文学的国际传播力不强。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近两年中国的网络文学已在多个海外网站走红,不少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在海外大受追捧。以北美“武侠世界”这一翻译连载中国网络文学的网站为例,目前该网站日均点击量50万次以上,总点击量超过5亿次,活跃用户20万,全球Alexa网站排名1326位。文学传播的力量来自其扩散性,中国文学只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扩散,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有力助推中华软实力。暂不论网络文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仅在接受度和传播力上,就值得我们进行深度研究,为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影响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传播力的因素
  1.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给中国文学的逆向传播造成巨大阻力
  当今世界,英语不仅仅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也是一种中介语言。只有用英语出版的文学作品才能被全球大多数读者所阅读,“劣势语言”出版的作品只有被译成英语才能拥有更多的读者。欧美文学仍处于世界文学体系的中心,这种强势地位在短时期内也不会改变,承认并接受这些事实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前提。在中国文学向欧美主流文化领域的逆向传播过程中,我们面临巨大的阻力。第一,文化传播遵循由強势文化向弱势文化辐射和渗透的规律,文化的逆向传播本身就阻力巨大。中国文学在西方文化输出强国受众面较小,中国文学的普通受众和接受环境仍待培育。第二,中国与西方世界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以及其所依附的历史观、价值观、行为方式等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欧美文化强势国家对我国文学的接受是歧视性、选择性的接受。中国文学译作更多是被专业人士用来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的一种手段,用来验证自身优越感的社会性材料。
  2.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焦虑以及文艺复兴的压力让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显得急躁和冲动
  近两百年来,欧美文学一直在世界文坛占据重要地位。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中国现当代文学属于小众文学,甚至整个东方文学都在世界文学中处于边缘地位。正是由于中国文学在近现代世界文学中的缺场和失语,因此整体国民心态从上到下呈现集体性焦虑,无比渴望得到认同和称赞。我们迫切希望我国的本土文学能够“走出去”,得到英美德法等文化强国的认可,迫切希望中国文学成为引领世界文学的旗手,迫切希望证明我们在世界文学版图中的价值。这种现代性的急躁和压力让我们一方面对“走出去”的文学作品忧虑重重,担心该“走出去”的中国文学没“走出去”,“走出去”的作品却不代表中国当代文学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又让我们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显得急躁和冲动[1]。这种非理性的急迫心态让我们更在乎诸如启动了多少对外项目,投入了多少经费,翻译出版了多少译作,参加了多少海外书展等对外传播的“面子”工程。这些“面子”工程以“送出去”为目的,忽视了海外普通受众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阅读习惯等问题,难以在海外普通受众中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3.在对外翻译出版内容上过多强调核心文化价值,忽视海外普通受众的需求
  近年来,中国文学“走出去”一直颇受关注,与之相关的研究也不在少数。“中国文学”这一宏观范畴在当下语境显然是指新时期以来的当代文学[2]。但学术界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包含哪些文学”以及“哪些当代文学应该走出国门”还颇有争议。不少学者对中国近十年输出的诸如《上海宝贝》《狼图腾》等当代文学翻译作品在海外的热销忧虑重重,认为这样的文学作品走出国门不代表中国文化价值,会遭到西方读者笑话[3]。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任何国家的文学都是多元化的、庞大而复杂的,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差异非常之大,但它们都是文学作品的一部分,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都从某个角度承担了文学的使命。2016年11月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指导意见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4]。虽然传统文学代表着中国当代的核心文化价值,但它始终处于中国当代文学金字塔的塔尖,属于“精英文学”这一范畴。“精英文学”文化底蕴深厚,在对中国了解尚不深入、缺乏中国文化背景的国外读者中很难产生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现阶段,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目的是让世界大众了解全新的中国,那么在中国当代文学金字塔中处于中间和底端的通俗文学,甚至当下在年轻人中间比较流行的网络文学也可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部分得以翻译出版传播,只是在传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多给予这种新媒体文学正面引导和管理。
  二、中国网络文学欧美热现象探析
  目前,全球专门翻译中国网络文学的网站有100多家,影响力大的主要有“武侠世界”(Wuxiaworld)、Gravity Tales、Novelupdates、17K、Spcnet等几家,其中“武侠世界”影响力最大。“武侠世界”主要翻译连载起点的《盘龙》《我欲封天》《斗罗大陆》《修罗武神》《莽荒纪》等颇具代表性的网络小说。该网站创始人赖静平,美籍华人,曾任美国海外大使馆翻译官,自身是武侠迷,金庸的铁杆粉丝,他将自己翻译的《盘龙》上传到论坛后发现大受欢迎,于是在2014年12月创办“武侠世界”网站,后辞职全职从事中国网络小说翻译,网站上线当日即有日均10万次的点击量,至2015年12月,“武侠世界”网站日均点击量攀升至30万次,开始有广告收入,实现盈利。目前,该网站的读者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人数排前5位的国家是美国、菲律宾、加拿大、印尼和英国,而北美读者约占总数的1/3。   中国网络小说在欧美走红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网络文学精准地把握了海外受众的阅读期待和审美情趣。受海外大众追捧的中国网络小说以中国仙侠类、玄幻类、武侠类小说为主,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结构与西方传统的魔幻题材文学有相似之处,但在人物、故事创作方面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这样的作品,在拉近与海外读者之间距离的同时又保留了充足的新鲜感和神秘感,自然而然大受欢迎。第二,网络文学作品可译性强。武侠世界的创始人赖静平在最初阶段也尝试翻译过金庸、古龙等武侠名家的作品,但由于他们的作品时代背景强,文化底蕴深厚,不仅翻译难度大,而且很难被毫无中国文化知识背景的海外受众所接受,所以在欧美等国没有产生太大影响。网络文学从本质上讲是平民文学,其内容契合普通人的状态,作品内容浅显,易于阅读,语言表达通俗易懂,译介起来容易,外国读者不需要掌握太多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也能轻松阅读。第三,网络媒体更贴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交需求。网络小说以网络为平台,不仅方便受众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而且为受众提供了作家和读者进行即时互动的机会,满足现代受众参与传播过程、传递自身想法和观点的“主动体验”需求。网络文学网站赋予了普通受众发声的权利,任何读者几乎不费任何成本就可以对阅读的作品陈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种传播媒介增加了作家、译者和受众间的沟通与交流,扩大了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力。
  虽然现阶段网络文学还存在大量问题,诸如作品类型单一、精品数量有限等,尚待与主流文学观进行磨合,但从培养海外用户、引导阅读习惯的角度、扩大中国文学影响力等方面,此类作品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能够推动中国文学的对外输出,扩大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力。具体而言,海外普通大众对中文网络小说的热爱不仅会让他们潜移默化地了解和接受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而且也会间接地让他们主动学习汉字,主动关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文化输出的附加效应。
  三、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之对策
  1.摆正心态,遵循文化传播规律,重点培育海外普通受众
  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的目的既然是为了“走出去”,那么翻译出版的内容首先就应该有意识地以海外普通大众的接受度为主来推动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让普通受众在熟悉的题材中逐步了解接受中国文学。中国传统文学有很强烈的民族底蕴,但现阶段在海外尤其是欧美,受众基础比较薄弱,接受环境也比较差。因此培育受众、培养阅读习惯、让欧美大众主动关注中国文学就尤为重要。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内容多以中国武侠、玄幻和仙侠等中國传统文化元素为主,巧妙地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实现了不同文化间的“最大公约数”,拉近了与海外大众的距离,对海外大众尤其是西方普通受众来说极具吸引力。在这一点上,是值得中国文学“走出去”借鉴的。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进程中,我们可以以网络文学等能为海外受众所接受的文学作品为切入点,逐步引起海外受众的阅读兴趣,之后增加翻译出版作品的深度和广度,最终让代表我国核心价值观的文学作品被海外受众所接受。
  2.改变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跨文化译者
  翻译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桥梁,也是制约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瓶颈。中国文学作品的本土译者匮乏,翻译质量不高。目前在国外畅销的中国文学作品几乎不见我国本土译者的身影,这些作品大多是由精通中国的汉学家或者是热爱中国文学的华裔翻译的,诸如翻译莫言和姜戎作品的译者葛浩文,刘慈欣作品译者刘宇坤,麦家作品译者米欧敏,起点网络文学译者赖静平等。精通中国的汉学家数量毕竟有限,中国文学的对外翻译更多还是需要本土译者的参与。
  翻译不仅对译者的文学素养要求较高,而且要求译者在语言文字的转换中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协调。目前,我国翻译专业的学科课程设置更注重英语基础专业知识和翻译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了文学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我国翻译专业大可增设文学翻译方向,对未来的文学翻译人才实行复合式、接地气的跨学科培养,采取“中国文学+外语专业+文学跨文化交流互动”的模式。中国文学翻译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中英文基本功的培养,更需要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加强未来翻译人才与国外优秀译者尤其是精通中国的汉学家的互动与交流,充分发挥汉学家的作用,以一带多,着力培养能够胜任中国文学翻译的造诣深厚的未来翻译人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间断地为中国文学对外传播提供优秀的翻译人才。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着力挖掘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等机构传播中国文学的潜力,提高汉语教育的普及程度,扩大中国汉语的影响力,从而间接培育一批了解中国、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外国译者。
  3.拓展新途径,注重新媒体在我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中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已发生深刻变化,数字新媒体已成为未来全球出版发展的趋势,网络阅读、电子书籍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网络文学大受海外读者热捧的原因也在于网络文学顺应了这种出版趋势。目前,欧美等文化出版强国已经出现了绕过传统出版社而全部通过网络进行出版和销售的纯数字出版热潮[5]。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关注这种新技术对文学传播所起的作用,将传统纸质传媒与数字传媒融合起来,在采用传统纸质媒介传播中国文学的同时,推出纯数字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供读者网上付费在线阅读和下载,使传播的手段更加多样化、丰富化和时尚化,从而在传播方法和途径上增强我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的国际竞争力和传播力。
  4.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鼓励引导新生力量,扩大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力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也因之领先于欧美等文化强国。中国的网络小说在海外大受欧美读者追捧,市场潜力巨大。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这些新生力量对外进行文化输出,培育中国文学的海外受众,扩大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影响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网络文学缺乏传统文学的严谨性,精品少,艺术成就低。我们应该加强对网络翻译作品内容的管理,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学术研究上给予助力,促进新媒体文学与主流文学观的磨合,译介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又符合世界市场需要的优秀网络作品,让新媒体文学成为能够负载“中国主流文化价值”的软实力,利用网络空间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 胡安江,梁燕.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走出去”研究——以市场机制和翻译选材为视角[J]. 山东外语教学, 2015(12).
  [2] 吴俊.走向世界:中国文学的焦虑[J]. 文艺争鸣, 2012(8).
  [3] 赵勇. 中国文学走出去靠什么[J]. 同舟共济, 2012(3).
  [4]国务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EB/OL]. http://www.gov.cn/premier/2016-11/01/content_5127202.htm,2016-11-01.
  [5] 张宏. 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传播力及其构建[J].出版广角,2014(7).
其他文献
【摘 要】 影视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传播手段,在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影视剧《甄嬛传》的翻译和跨文化传播为例,探讨影视剧语言特点及翻译,针对影视剧中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形象,解构《甄嬛传》的翻译目的和策略,解析异化和归化等翻译策略在影视剧翻译中的应用,以求充分利用西方语言最大限度地实现东方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  【关 键 词】影视剧字幕翻译;《甄嬛传》;跨文化传播  【作者单位
期刊
作者:付长珍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68.00元  提要:付长珍著的《宋儒境界论》在对“境界”范畴做出重新清理和厘定的基礎上,剖析了宋儒境界的基本内涵、总体特征和理论特质,进而对三种典型的精神倾向做了个性化阐释。在此基础上,该书从历史主义与当代意识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对宋儒重建境界系统的得失做了集中的检讨和评判,揭示了中国传统哲学人生境界理论的精神和特征。
期刊
【摘 要】出版社经历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阵痛,渐渐熟悉了数字出版的运作逻辑,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开始了从内容提供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变。出版社自营APP的重要意义在于,如能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出版社将有可能在数字出版的移动出版阶段实现弯道超车。本文以此为前提,就出版社如何依据新的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做好APP产品的开发运营做了思考和分析。  【关 键 词】移动出版时代;移动市场入口;自营APP
期刊
作者:沈书枝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43.00元  提要:作者沈书枝家里姊妹五个,她以一贯细密工整的文字、冲淡平和的语调讲述着姐妹五人之间的情感和各自的人生故事,溫柔地注视记忆中的自己与他人,朴素诚实地展现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看似琐碎的讲述能让人静下心来感受平淡日子的冷暖,体味生活的质感。
期刊
作者:[美]查伦·史密斯 著;高天增 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38.00元  提要:一个政治家的救世良方不在于其所言,而在于其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所做的事情。本已是一名成功律师的曼德拉,牺牲了事业,牺牲了家庭和自由,深陷囹圄27年,为的就是追求一個不同凡响的理想,为一个有显著裂痕的国家创造一个没有种族歧视和没有性别歧视的未来。
期刊
作者:吴晓平 著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定价:68.00元  提要:《陌生的老路》作者吴晓平长期活跃在国内外市场经济中,结合切身体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该书呈现中国企业在海外工作的整体轮廓,而且附有大量案例,既有正面經验,也有反面教训,文风质朴,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给人以很大启示。
期刊
作者:梁晓声 著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定价:39.80元  提要:该书是梁晓声的散文作品集,写父母亲情、乡亲父老,与战友同事的交往以及一些生活化的故事,或温情细腻,或朴素简单,或迷茫无措,或深刻浓烈,似乎不着痕迹却又直击深远的文字背后,让读者可以看见梁晓声那份强烈的责任心以及对家与国的悲悯情怀。这些文字是作者岁月积淀和世事洞察之后的深情回望,读来温润留香,令人动容。
期刊
【摘 要】 自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以来,阅读推广就成了全球图书馆界关注的重点问题。经典阅览室作为阅读推广的新亮点,近年来已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人重视。文章概述了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红色经典阅览室”的建设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经典阅览室的推广经验,并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 键 词】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览室;大学生阅读;阅读推广  【作者单位】
期刊
【摘 要】紧随亚马逊书店之后,我国图书电商当当网从线上走到线下,开设了第一家O+O实体书店,迈出了“3年内开设1000家实体书店”计划的第一步。当当网开设实体书店的模式创新主要有四点:一是兼顾各方利益,降低成本;二是应用大数据,打造智慧书店;三是紧抓文化体验,保持书店功能的多元化;四是延伸产业链,发展以书业为核心的“大文创”产业。以亚马逊、当当网为代表的电商企业开设实体书店的行为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
期刊
作者:[加]苏珊·平克 著;青涂 译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定价:69.00元  提要: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际沟通的主體,人际关系的维系越来越被社交媒体上的点赞、转发和评论代替,在冰冷的互动中,我们失去了真实与温度。面对面的人际关系与接触能让人感受到如村落生活般的归属感,它是一个人免疫力、复原力和影响力的真正来源。虽然互联网拥有毋庸置疑的优势,但是我们还需要想方设法腾出更多的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