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优势及教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wei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图象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利用图象指导学生,由“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指导学生“读”、“想”、“做”,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关键词】会学地理激发学习欲望素质教育
  初中地理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丰富新颖的图象和“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三个栏目的编排,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优势。三年来,我在教学中试用多种方法,充分发挥新教材特有的“魅力”,吸引学生如饥似渴地吮吸它的营养,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一、利用图象导入新课,邀发学生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指对学
  习内容本身有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课堂教学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初中地理新教材,在课本的封面、封底和扉页上,增加了大量引人入胜的彩图(约150余幅),在课文中穿插了内容简明,重点突出的素描图、示意图、模型图、剖面图、统计图、组合图以及漫画等共645幅,约是旧教材的两倍多。这些图象与课文结合紧密,起到了以图引文、以图释文、以图解文、以图代文,形象直观地反映和说明地理问题的作用,有浓厚的趣味,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借助相应的图象导入新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例如在讲《地球在宇宙中》一节时,先引导学生读“人们在地球上看月亮和星星”和“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地球”两幅图,然后以我们是生活在“天上”还是“生活在地球上”为争论话题引入新课。讲《美国》这节课时,先让学生看课本上美国星条旗的彩图,提出“美国国旗上有多少颗星和多少道条纹,其含义是什么?”使学生在一开始上课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新的期待,为主动学习新课营造了最佳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利用图象指导学生,由“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必须是把学生导向“会学”的境地,这不仅是终身教育的需要,而且从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来看,学生只有“会学”,才能真正具有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我在教学中不仅注意利用课本中种类多样的图象指导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会学”地理的能力方面下功夫。例如讲《我国主要工业基地》一节时,先指导学生把各工业基地的简图画出来,然后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填注到图上,再指导学生分析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进而推断出有哪些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一堂课从始至终动脑动手,紧张兴奋。课后学生说:“这样教,我们越来越会学,不用死记硬背。”
  三、指导学生“读”、“想”、“做”,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各自的教学中正在积极进行教改探索。我认为实现转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教材的改革就是其中之一。初中地理新教材增添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三个栏目,是这一改革的体现,为地理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架起了一座桥梁。
  1.指导学生“读一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素质教育是集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素质为一体的培养教育。教材中的“读一读”栏目,从应试教育的观点来看,并不属于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但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指导得法,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潜心指导学生阅读这一栏目,使学生从中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广收博采,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及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指导学生从读“珠峰探险”的短文中,领略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培养学生战胜艰难险阻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操;从读“科技与湖南的水稻生产”,“北京高科技实验区”的短文中,加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理解;从读“日本开办的树木银行”短文中,体会到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把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做为自觉的行动。总之,教材中“读一读”短文,具有很强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只要老师在备课中足够重视,指导得法,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启发学生“想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
  从教育过程实施的动态发展来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养,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能获得提高,使发展呈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初中地理新教材122个“想一想”栏目巧妙、新奇蕴疑地向学生提出了200个思考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为营造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不愤不启,不绯不发”,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适时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使学生自然而然愉悦地发挥情感和意志的作用上好地理课。例如在学习《地球表面水陆面积所占比例》时,让学生想一想“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而不叫做‘水球’呢?”;在学习《世界人口》时,提问“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呢?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在学习《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时,请学生猜一猜“船出长江口”、“银河渡口”、“碧波万倾”几个谜语各指哪些省市等。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掌握了必要的地理知识。
  3.组织学生“做一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素质是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地理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必须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如练习、实验、参观、制作教具,观察天象,考察环境,进行气象观测,地震监测,地质地貌考查,举办地理活动室等,是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活动的主要方面,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新教材增加“做一做”栏目,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我在教学中对这一栏目所作的要求,或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分组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从讲《地球》一章让学生亲自转动地球仪,实验昼夜交替的现象,观察北京、伦敦、华盛顿的昼夜变化情况等简单的实践活动,到讲《南极洲》一章让学生收集关于南极州的报导、图片,举办小型展览等较复杂的实践活动,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使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掌握地理知识,增长才干。这一栏目的教学与上述两个栏目相比难度更大意些,我除了经常提醒学生克服理論脱离实践、轻视实践的错误倾向外,还常常花很大气力帮助学生解决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有些实践活动,做到率先垂范。   读是想的基础,想是读的深化;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初中地理新教材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三个栏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为地理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陆地卫星是为探测地球资源而发射升空的,它的运行轨道是中高度、近极地的近圆形轨道。卫星携带的传感器以成像方式,按不同波段,将所探测的地物光谱特性,以深浅不同的色调构成图像,即为卫星图像。所得的不同波段的照片均为黑白照片,其上的灰阶(色调深浅的分级)代表了地物对该段电磁波的辐射强度。目前,所用的卫星图像主要有两种:SPOT图像和LANDSAT图像。SPOT(地球考察卫星)是由法国政府于1986年1月21日发射的卫星遥感系统,轨道高度为832km,每隔26天覆盖地球表面一次,地面分辨率或像元尺寸为10*10m(全波段)和20*20m(多光谱波段)。LANDSAT是美国政府发射的系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其中LANDSAT-1在1972年7月23日发射升空,后来第2、3、4、5号陆地卫星也相继升空。LANDSAT-4的轨道高度为705km,每隔16天覆盖地球一遍,空间分辨率为80*80m(MSS,多光谱扫描仪)和30*30m(TM,专题制图仪,可见光及红外波段)。我们通常所见的卫星照片,是用印刷方式对卫星收集的资料进行彩色合成。这种经过光学增强处理的照片,目标物体特征突出,易于识别,提高了可辨性。课本上所用的卫星照片大部分为LANDSAT彩色合成图像。卫星图像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源,因为它覆盖范围广,更新周期短,提供的信息量豐富,可以缩短工期,提高工作精度。彩色合成图像应用价值更大,因为它不仅清晰地保留了黑白照片的影像特征,而且使得地物影像得到彩色增强,特征醒目易读。例如,在地质调查中,根据地物影像的颜色差异,结合野外典型地区考察,进行构造、地层及岩浆岩解译和制图,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石油地质及地震地质等提供资料;利用图片中的各种影像特征,进行农林资源分布和土地利用状况解译制图,为农林布局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它还广泛应用于道路选线、水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目视判读首先要尽可能地收集工作地区的各种资料,分类整理,熟悉和了解该地区的地物性质、分布和变化。然后选择影像清晰突出的典型地区,确定影像与地物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地学原理(地物分布特征及配置规律),建立判读标志。目视判读标志主要有色调色彩和形态标志两种,地物形态要素包括宏观影像特征、地貌特征、水体特征、植物和土壤特征、线状地物特征(道路等)及其组合图案特征。
其他文献
“以教促学”辅导模式,是通过培训后进生,再让后进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以促进后进生学习的一种辅导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课改实践中出现的后进生的辅导问题,其次
森林采伐是人类活动干扰陆地生态系统的一种,是实现森林经营的一种手段,不可避免地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适量、有规则、因地制宜地采伐森林,有助于森林的演替和更新,维
高温胁迫是全球范围内作物生产的一个严重威胁,近年来,未知的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情况变得愈来愈严重,高温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亦愈来愈普遍。作为多年生禾本科作物,狗牙根(C
【摘要】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建立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相应的有什么样的表现,其核心就在于教师建立探究式学习环境的策略不同。巧妙地建立探究式学习环境是指导学生有效探究的前提,是学生学而有效的基石。  【关键词】化学学生学习环境策略  一、“问题情境”的学习环境策略:投石问路  “疑是思之始
菊花[Chrysanthemum grandiflorum(Ramat.)Kitamura]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有很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构建切花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体系并对重要数量性状进行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研究了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与土壤团聚体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认为有机无机复合是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形成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机制。土壤
八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对许多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充满向往和期待。所以如何上好第一节物理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乃至今后学习好物理课的关键。第一节物理课上什么?怎么上?这是初中学生对即将学习物理的热切期盼,也是对每一位物理老师的考验。可见,上好八年级物理第一节课是非常重要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上好第一节物理课,首先要使学生喜爱物理,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并树立学生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往往与枯燥无味联系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寻求适当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在物理教学中适时渗透一些物理学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物理学家探索物理规律的艰难,以及他们执着、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运用物理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时,用少量的时间介绍一
期刊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探索精神的学习方法。因此,重视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物理教学积极参与学习方法素质教育  物理实验主要分为:教师演示实验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课本中的知识,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能力。因此。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 面还是在操作层面, 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那么在现阶段怎样 才能有序高效的进行物理教学呢? 下面, 我就谈谈 自己对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感悟。  【关键词】高中物理能力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