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干涉技术在漳村煤矿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来源 :山东煤炭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hm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漳村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地面沉降情况,采用D-InSAR技术获取矿区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利用干涉图监测地面形变特征,结合GPS监测点的资料,对地面沉降结果进行监测精度分析.结果 表明:与采用GPS技术相比,采用D-InSAR技术得到的监测精度误差在3.3 mm以内,且能准确反映矿区沉降分布,满足矿区沉降形变监测精度控制要求,为矿区合理开采提供了保障.
其他文献
为了解掌握矿井采矿工程设计所需的基础地质资料,提出合理的巷道支护方式及参数,对试验矿井进行地质力学测试.进行了三处测站的地质力学测试,选用钻孔电视设备对围岩结构进行观测,井下的原位测量选取围岩强度测定装置,采用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装置测量地应力.通过分析试验矿井巷道围岩所处原岩应力分布特征、围岩强度及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为巷道安全快速掘进与支护工艺及参数的选取提供了可靠依据.
针对星村煤矿强冲击危险性的现状,通过采取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系统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冲击危险区域作业人数,提高了矿井综放工作面自动化水平,保障了工人身体健康,确保了矿井安全.
煤矿井下环境复杂,人员、设备较为密集,存在较高危险性,因此需要对作业人员和机电车辆的位置进行实时的掌握,避免事故发生,同时为紧急救援打下基础.高河煤矿基于UWB技术设计采用了新型精准实时定位系统,实现了对井下目标的实时、连续、厘米级的精准定位,同时对系统主流的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误差对比.
高家堡矿井严重的水害威胁与煤层顶板原生裂缝带的分布密切相关.依据三维地震数据及首采工作面生产及水害治理情况,在应用多属性融合技术预测原生裂缝带分布的基础上,建立原生裂缝带分布模式,分析不同分布模式下原生裂缝带对形成水害威胁的影响,利用裂缝预测成果确定工作面回采发生突水水害威胁的潜在区域,为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为了预防水帘洞煤矿4号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底板出现强矿压显现甚至冲击地压现象,本文采用弯曲能量指数法对其底板岩层的冲击倾向性的相关参数进行测算,并进行了倾向性判定.研究结果显示:水帘洞煤矿4号煤层底板无冲击倾向性.
东滩煤矿1309综放工作面停采撤面期间,采用在停采工作面轨道运输顺槽、皮带运输顺槽端头采取打设隔离墙、喷涂封闭材料,以及在两端头及架间施工防灭火钻孔压注胶体的方式进行防灭火预处理,并进行了毒害气体检测与安全评估.结果 表明:水玻璃凝胶材料在各位置检测的气体值一氧化碳最高值为0.03,二氧化碳最高值为0.12%,二氧化氮最高值为0.040,氨最高值为0.68,二氧化硫<0.6,硫化氢<0.55,氧气最低值为21.2%,甲烷最高值0.045%,均未超标.
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交互,提高选煤厂的生产效率和精煤质量,针对延安市车村煤矿一号井选煤厂设计了自动化工控组态,该组态软件可以提供创建过程监控程序所需要的全部工具.开发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在选煤厂应用表明,该组态软件具有系统稳定性好、功能强大等特点,为智能化选煤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针对李雅庄煤矿应急救援队J30救灾无线通信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信号不稳定、无线传输距离有限、携带中继器多、无法建立竖井通信系统等问题,设计KJ30救灾无线通信系统+光纤收发器的组合应用模式.该组合应用系统应用效果理想,可实现事故现场和远程指挥中心之间音、视频实时信息沟通.
以霍州煤电集团应用救援中心煤矿专职救护队为研究对象,将其整合为集煤矿救护、消防救援、危化救援于一体的应急队伍进行多职能化发展实践应用研究.分析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灾害事故处置预案、加强队伍培训和演练、加大新装备新技术的培训力度等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措施.
针对辽宁能源煤电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化矿山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维护管理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以安全性、维护管理成本最小化为原则,结合“点检”方式进行状态监测,明确点检周期为300 h,并建立管理策略模型,明晰机械设备维护管理策略,提出做好维护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实现了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